《濟陽綱目》~ 卷二十二·中 (14)
卷二十二·中 (14)
1. 治腎虛瀉方
五味子散,有人每日五更初洞瀉,服止瀉藥並無效,此名脾腎泄,感陰氣而然,宜多用五味子以強腎水,補養五臟,次用吳茱萸除脾中之濕,濕少則脾健,脾健則制水不走。
五味子(二兩),吳茱萸(半兩,小顆綠色者)
上二味同炒香熟,為細末,每服二錢,陳米飲下。
五味子丸,治下元虛寒,火不生土,及腎中之土不足,以致關門不閉,名曰腎泄,亦名脾腎泄。
人參,白朮,五味子,破故紙(炒,各二兩),白茯苓,山藥(炒,各一兩半),吳茱萸,川巴戟(去心),肉豆蔻(麵裹煨,各一兩),龍骨(煅,五錢)
白話文:
有些人每天五更天(凌晨)剛破曉就開始腹瀉,服用止瀉藥卻沒有效果,這叫做脾腎泄,是感受陰寒之氣而引起的。治療宜多用五味子來加強腎水,補養五臟,同時也使用吳茱萸去除脾臟中的濕氣。濕氣減少了,脾臟就會強健,脾臟強健就能控制住水液,不再流失。
藥方
- 五味子(二兩)
- 吳茱萸(半兩,選用小顆綠色的)
將以上兩種藥材一起炒至香熟,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二錢,用陳米湯送服。
五味子丸
五味子丸用於治療下元虛寒,火不生土,以及腎中土不足,導致關門不閉,稱為腎泄,也叫做脾腎泄。
藥方
- 人參(二兩)
- 白朮(二兩)
- 五味子(二兩)
- 破故紙(炒,二兩)
- 白茯苓(一兩半)
- 山藥(炒,一兩半)
- 吳茱萸(一兩)
- 川巴戟(去心,一兩)
- 肉豆蔻(麵裹煨,一兩)
- 龍骨(煅,五錢)
上為末,酒糊丸如桐子大,每服七十丸,空心鹽湯下。
五味子丸(本事)
人參,白朮,五味子,益智仁(炒),川巴戟(去心),肉蓯蓉(酒浸,焙),骨碎補(去毛),土茴香(炒),覆盆子,菟絲子,熟地黃(洗),牡蠣,白龍骨(各等分)
上為末,煉蜜丸桐子大,每服七十丸,空心湯下。
二神丸,治脾腎氣虛,清晨溏瀉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酒糊製成丸藥,大小像桐子般,每次服用七十丸,空腹用鹽湯送服。
五味子丸(本事)
人參、白朮、五味子、益智仁(炒)、川巴戟(去心)、肉蓯蓉(酒浸,焙)、骨碎補(去毛)、土茴香(炒)、覆盆子、菟絲子、熟地黃(洗)、牡蠣、白龍骨(各等分)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煉蜜製成丸藥,大小像桐子般,每次服用七十丸,空腹用湯送服。
二神丸,用於治療脾腎氣虛、清晨溏瀉。
肉豆蔻(二兩,生),破故紙(炒,四兩)
上為末,以大肥棗四十九枚、生薑四兩切片同煮,棗爛去姜,取棗肉和,丸如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空心鹽湯下。
四神丸,治脾胃虛弱,大便不實,飲食不思,或泄瀉腹痛等證。
肉豆蔻(二兩),破故紙(四兩),五味子(二兩),吳茱萸(浸炒,一兩)
上為末,生薑八兩、紅棗一百枚煮熟,取棗肉和,丸如桐子大,每服五七十丸,空心或食前白湯下。
澹寮四神丸,治腎泄脾泄。
肉豆蔻(生,二兩),破故紙(炒,四兩),茴香(炒,一兩),木香(半兩)
白話文:
將肉豆蔻二兩、破故紙四兩研磨成粉末,再與四十九枚大肥棗、四兩生薑切片一起煮,煮至棗肉爛熟,去除薑片,取棗肉與藥粉混合,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五十丸,空腹時用鹽湯送服。此方名為四神丸,主治脾胃虛弱、大便不成形、食慾不振或腹瀉腹痛等症狀。
另外,將肉豆蔻二兩、破故紙四兩、五味子二兩、吳茱萸一兩(浸泡後炒制)研磨成粉末,與八兩生薑、一百枚紅棗一起煮熟,取棗肉與藥粉混合,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五七十丸,空腹或飯前用白湯送服。此方名為澹寮四神丸,主治腎虛泄精、脾虛泄瀉。
最後,將肉豆蔻二兩(生)、破故紙四兩(炒)、茴香一兩(炒)、木香半兩研磨成粉末,即可服用。
上為細末,生薑煮棗肉為丸如桐子大,鹽湯下五七十丸。一方去木香、茴香,入神麯、麥櫱,如前丸服。
小茴香丸(本事)
舶上茴香(炒),胡蘆巴,破故紙(炒香),龍骨(各一兩),木香(一兩半),胡桃肉(三七個,研),羊腰子(三對破開,鹽半兩擦炙熟,研如泥。)
上為末,酒浸蒸餅杵熟,丸如桐子大,每服三五十丸,空心溫酒送下。
椒樸丸
川椒(炒,去汗),川厚朴(薑汁炒),益智仁(炒),陳皮,白姜,茴香(炒,各等分)
白話文:
【小茴香丸】(本事)
- 舊港茴香(炒至香),胡蘆巴,破故紙(炒香至有香味),龍骨(各取一兩),木香(取一兩半),胡桃肉(取三十七個,研磨),羊腰子(取三對,破開後,用半兩鹽擦抹至熟,再研磨成泥)。
以上材料全部混合研磨成粉末,然後用酒浸泡後蒸製成餅狀,再用杵子攪拌至熟,製成大小如桐子的大丸。每次服用約三五十粒,空腹時用溫酒送下。
【椒樸丸】
- 川椒(炒後去汗),川厚朴(用薑汁炒),益智仁(炒至香),陳皮,白姜,茴香(炒至香,所有材料的份量相等)。
以上材料全部混合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約三五十粒,空腹時用溫酒送下。
上用青鹽等分,於銀石器內以水浸干藥,用慢火煮乾,焙燥,為細末,酒糊丸如梧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至四十丸,空心鹽湯、溫酒任下。
椒附丸,治腎臟虛寒,大便滑瀉。
椒紅(炒),桑螵蛸(炙),龍骨,山茱萸肉,附子(炒),鹿茸(酒蒸焙)
上為末,酒糊丸,每六十丸米飲空心下。
金鎖正元丹,治腎虛泄瀉,小便頻數,盜汗遺精,一切虛冷之證並治之。
白話文:
將青鹽與其他藥材等量,放在銀器中以水浸泡,用小火慢慢煮乾,再烘乾研成細粉,用酒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三十至四十丸,空腹時用鹽湯或溫酒送服。
椒附丸用於治療腎臟虛寒、大便稀溏的症狀。
將椒紅(炒)、桑螵蛸(炙)、龍骨、山茱萸肉、附子(炒)、鹿茸(酒蒸焙)等藥材研成細粉,用酒糊做成丸藥,每次服用六十丸,空腹時用米湯送服。
金鎖正元丹用於治療腎虛泄瀉、小便頻數、盜汗遺精,以及各種虛寒症狀。
肉蓉(洗,焙),葫蘆巴,紫巴戟(去心,各一斤),補骨脂(酒浸炒,十兩),五倍子,茯苓(各半斤),龍骨,硃砂(各二兩)
上為末,米糊丸如桐子大,每服二十丸,溫酒、鹽湯任下。
調中健脾丸,治脾腎氣虛,早晚溏瀉,及臟寒久瀉,亦宜。
白朮,破故紙,訶子,肉豆蔻(各一兩),茯苓,陳皮(各八錢),黃連,吳茱萸(水洗,各七錢),神麯(六錢),木香,厚朴,小茴香,砂仁,山藥,蓮子(各五錢)
白話文:
將肉蓉洗淨後烘乾,葫蘆巴、紫巴戟(去心)各一斤,補骨脂(酒浸炒)十兩,五倍子、茯苓各半斤,龍骨、硃砂各二兩,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米糊做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二十丸,溫酒或鹽湯送服。此方稱為調中健脾丸,可用於治療脾腎氣虛、早晚腹瀉,以及臟寒久瀉等症狀。此外,白朮、破故紙、訶子、肉豆蔻各一兩,茯苓、陳皮各八錢,黃連、吳茱萸(水洗)各七錢,神麯六錢,木香、厚朴、小茴香、砂仁、山藥、蓮子各五錢,也可作為輔助藥材。
上為末,粥丸桐子大,每服七十丸,蓮子湯下。
參朮健脾丸,滋養元氣,補脾胃,益腎水,溫下元,進飲食,調中下氣。臍腹冷痛,泄瀉年久不止。此藥溫補脾腎,除寒濕,大補諸虛。
蒼朮(八兩,用鹽水浸二兩,米泔浸二兩,醋浸二兩,蔥白炒二兩),人參,白朮,白茯苓,乾山藥(炒),破故紙(酒炒),菟絲子(酒製),枸杞子,蓮肉(去心,各二兩),川楝肉,五味子,牛膝(各一兩半),川椒(去目炒),小茴香(炒),陳皮,木香(不見火),遠志(甘草水泡,去心,各五錢)
白話文:
藥丸要做到像桐子一樣大小,每次服用七十丸,用蓮子湯送服。這個藥方滋補元氣,補益脾胃和腎臟,溫暖下焦,增進食慾,調和中下焦氣機。適合治療臍腹冷痛、長期腹瀉不止的症狀。藥方溫補脾腎,去除寒濕,全面補益虛弱之體。
上為末,酒糊為丸如桐子大,每服八十丸,空心鹽湯下,以乾物壓之。
香茸丸,治日久冷瀉。
鹿茸(五錢,酒浸炙),乳香(三錢),肉豆蔻(一兩,每個作兩片,入乳香在內,麵裹煨)
上為細末,陳米飯丸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空心米飯下。
神聖香姜散,治晨泄,又名濕泄。
宣黃連(水浸,銼片,二兩),生薑(切骰子大,四兩)
上同一處淹一宿,銀石器內慢火同炒,姜赤黃色為度,去姜不用,將黃連為末,每服二錢,茶清調下,一劑而愈。又用米飯酒調,治白痢尤妙。如若欲速效,一料只作二服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磨成細末,用酒和成丸子,大小像桐子一樣,每次服用八十丸,空腹用鹽湯送服,並用乾物壓住藥丸。
香茸丸用來治療久病引起的腹瀉。
鹿茸五錢,用酒浸泡後烘烤;乳香三錢;肉豆蔻一兩,每個切成兩片,放入乳香中,用麵裹起來煨熟。
將藥材磨成細末,用陳米飯製成丸子,大小像桐子一樣,每次服用五十丸,空腹用米飯送服。
神聖香姜散用來治療早晨腹瀉,又稱濕瀉。
宣黃連用水浸泡後切成片,二兩;生薑切成骰子大小,四兩。
將宣黃連和生薑一起放在容器中浸泡一夜,然後用銀石器在慢火上慢慢炒,直到薑變成赤黃色為止。去除生薑,將宣黃連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茶水調服,一劑即可痊癒。也可以用米飯酒調服,治療白痢效果尤其好。如果想要快速見效,一劑藥只分兩次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