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一百零五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百零五 (2)

1. 治口瘡方

上銼,水煎服。如不應,補中益氣湯加五味子治之。

四物二連湯,治血虛發熱,口舌生瘡,或晝寒夜熱。

當歸,生地黃,白芍藥,川芎,黃連,胡黃連(各一錢)

上銼,水煎服。

人參理中湯,治口舌生瘡,飲食少思,大便不實,或畏寒惡熱,作嘔腹痞,此中氣不足,虛火炎上。

人參,白朮,乾薑(煨),甘草(炙,各等分)

上銼,每服五七錢或一兩,水煎服。若四肢逆冷,或嘔吐泄瀉,加附子。

香砂六君子湯,治口舌生瘡,服涼藥過多,以致食少作嘔,或中氣虛熱所致。

人參,白朮,茯苓,半夏,陳皮(各一錢),藿香,砂仁(各八分),甘草(炙,六分)

上銼,加生薑,煎服。

人參安胃散,治胃經虛熱,口舌生瘡,喜熱飲食。

人參,白茯苓(各一錢),黃芩(二錢),芍藥(七分),陳皮,甘草(炙,各五分),黃連(三分)

上銼,水煎服。

七味白朮散,治虛熱口舌生瘡,不喜飲冷,吐瀉口乾。

人參,白朮,白茯苓,甘草(炙),木香,藿香(各五分),乾葛(一錢)

上銼,水煎服。

當歸補血湯,治口舌生瘡,血氣俱虛,熱渴引飲,目赤面紅,其脈洪大而虛,重按全無。

黃耆(炙,一兩),當歸(酒洗,二錢)

上銼,水煎服。

清熱化痰湯,治上焦有熱,痰盛作渴,口舌腫痛。

貝母,天花粉,枳實(炒),桔梗(各一錢),黃連(各一錢二分),元參,升麻(各七分),甘草(五分),黃芩(一錢二分)

上銼,水煎服。

丹溪方,治口瘡,舌強多痰。

白朮,甘草梢(各一錢),人參,赤芍藥,木通,生地黃(各五分),黃連(炒,二錢),瓜蔞子(十二枚)

上銼一帖,煎服。

赴宴散,治三焦實熱,口舌生瘡糜爛,痛不可忍者。

黃連,黃柏,黃芩,梔子,細辛,乾薑(各等分)

上為細末,先用米泔漱口,後擦藥於患處,或吐或咽不拘。

冰柏丸,治口舌生瘡。

黃柏,薄荷,硼砂(各等分),冰片(減半)

上為末,蜜丸彈子大,每噙化一丸。

五福化毒丹,治積熱驚惕,狂譫煩渴,頰赤咽乾,唇口腫破生瘡,夜臥不安,頭面遍體多生瘡癤,及小兒驚風,痰熱潮搐等證。

元參,桔梗(各二兩),茯苓(二兩半),人參,牙硝,青黛(各一兩),甘草(七錢半),麝香(一分)

上為末,煉蜜丸如芡實大,金銀箔各四十片為衣,每一丸或半丸,小兒一丸分作四服,俱薄荷煎湯化下,食後臨臥服。如大人口臭,及小兒痘疹上攻,口齒涎血臭氣,用生地黃自然汁化一丸,以雞翎刷口內。熱疳黃瘦,雀目者,陳粟米泔水下。

琥珀犀角膏,治咽喉口舌生瘡茵,其效如神。

琥珀,犀角,辰砂(各一錢),茯神,人參,酸棗仁(各二錢),片腦(一字)

白話文:

治口瘡方

首先將藥材磨碎,水煎服。如果效果不佳,則改用補中益氣湯加五味子治療。

四物二連湯,用於治療血虛導致發熱、口舌生瘡,或白天畏寒晚上發熱的症狀。

人參理中湯,用於治療口舌生瘡、食慾不振、大便不暢,或畏寒怕熱、嘔吐腹脹等症狀,適用於中氣不足,虛火上升的情況。

香砂六君子湯,用於治療口舌生瘡,因服用寒涼藥物過多導致食慾不振、嘔吐,或因中氣虛弱、內熱所致。

人參安胃散,用於治療胃經虛熱,口舌生瘡,喜愛食用熱飲的情況。

七味白朮散,用於治療虛熱導致的口舌生瘡,不喜歡喝冷飲,伴有嘔吐、腹瀉、口乾等症狀。

當歸補血湯,用於治療口舌生瘡,伴隨血氣兩虛、口渴飲水、眼紅面紅,脈搏洪大而虛弱等症狀。

清熱化痰湯,用於治療上焦有熱,痰多口渴,口舌腫痛的症狀。

丹溪方,用於治療口瘡,舌頭僵硬、痰多的症狀。

赴宴散,用於治療三焦實熱,口舌生瘡糜爛,疼痛難忍的症狀。

冰柏丸,用於治療口舌生瘡。

五福化毒丹,用於治療積熱引起的驚悸、神志不清、煩渴、面頰發紅、咽喉乾燥、唇口腫脹生瘡、夜臥不安、頭面及全身長瘡癤,以及小兒驚風、痰熱抽搐等症狀。

琥珀犀角膏,治療咽喉、口舌生瘡,療效顯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