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一百零四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百零四 (7)

1. 治酒齇鼻方

上為末,雞子清調擦患處。

粉黃散,治酒齇鼻。

硫黃(入蘿蔔內煨,一分),乳香,輕粉,烏頭尖(各少許)

上為末,面油調,臨臥敷,早晨洗去。酥調尤佳,或用膽礬敷之。

一方,治酒齇鼻。

片腦(些少),硫黃(五分),枇杷葉(一錢)

上用豬臟去頭段一尺,用第二段一尺,割下臟上脂,煎成油調和前藥末,入生臟內,兩頭縛定,掛當風處七日,用時將小針於臟上針孔,捏出藥少許,用手敷患處,十日內全愈。

一方,治酒齇鼻,赤如瘤。

乳香,硫黃,細辛,輕粉(各等分)

上為末,水調敷。

檳榔散,治鼻頭赤。

檳榔,硫黃(各等分),片腦(少許)

上為細末,用粗絹帛包裹,時時於鼻上覆。

鼻赤方,亦治面瘡風刺。

木鱉子(去殼),大楓子(去殼),輕粉,硫黃(各等分)

上為細末,不時以唾調擦。

大楓油,治酒齇鼻。

草烏尖(七個),麝香(少許)

上為細末,入大楓子油,以磁器盛火上調勻,先以生薑擦鼻上,然後用藥擦之,日三次。

硝黃散

朴硝,大黃(各等分)

上為細末,用冷水調敷鼻上。

一方,黃柏,苦參,檳榔(各等分)

上為末,以豬脂調敷。

一方,青黛,槐花,杏仁(各等分)

上研敷之。一方用杏仁研乳汁敷之。

一方,治酒齇鼻。

黃連末,天鉤藤(燒灰)

上和勻,以桐油調敷之。

鼻赤方

新銀杏嚼爛,敷於鼻上,不過五七次復舊。

白話文:

治療酒糟鼻的方法:

第一個方子:將藥粉研磨成末,用雞蛋清調和後塗擦患處。

第二個方子(粉黃散):治療酒糟鼻。將硫黃(用蘿蔔煨過,比例為一分)、乳香、輕粉、烏頭尖(各取少量)研磨成末,用面油調和,睡前敷在患處,早晨洗掉。用酥油調和效果更好,或者用膽礬敷在患處。

第三個方子:治療酒糟鼻。取少量冰片、五分硫黃、一錢枇杷葉,用豬的內臟(去除頭部的一尺,取中間一尺長的部位)上的肥油煎成油,調和上述藥末,放入豬內臟內,兩端紮緊,掛在通風處七天。使用時,用細針在豬內臟上扎孔,取少量藥膏塗抹患處,十天內即可痊癒。

第四個方子:治療酒糟鼻,患處紅腫如瘤狀。取等量的乳香、硫黃、細辛、輕粉研磨成末,用水調和後敷在患處。

第五個方子(檳榔散):治療鼻頭紅腫。將等量的檳榔、硫黃,以及少許冰片研磨成細末,用粗布包裹,經常敷在鼻子上。

第六個方子(鼻赤方):也治療面瘡和風刺。取等量的木鱉子(去殼)、大楓子(去殼)、輕粉、硫黃研磨成細末,不時用唾液調和後塗擦。

第七個方子(大楓油):治療酒糟鼻。取七個草烏尖、少許麝香研磨成細末,加入大楓子油,用磁器盛裝,加熱調勻。先用生薑擦拭鼻部,然後塗抹藥膏,每天三次。

第八個方子(硝黃散):取等量的朴硝、大黃研磨成細末,用冷水調和後敷在鼻子上。

第九個方子:取等量的黃柏、苦參、檳榔研磨成末,用豬油調和後敷在患處。

第十個方子:取等量的青黛、槐花、杏仁研磨後敷用。另一個方子是用杏仁研磨成乳狀後敷用。

第十一個方子:治療酒糟鼻。將黃連粉末和燒成灰的天鉤藤混合均勻,用桐油調和後敷在患處。

第十二個方子(鼻赤方):將新鮮銀杏嚼爛後敷在鼻子上,一般五到七次就能恢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