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七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七 (2)

1. 治瘟疫方

上七味皆生用,於冬至日置為末,用錦紋大黃三兩濃煎湯,去渣,熬成膏,和前藥為丸如彈子大,硃砂、雄黃末為衣,再貼金箔,每服一丸,冷水磨服。

小柴胡湯,治瘟疫,內虛發熱,胸脅痞悶,及在半表半裡,非汗非下之證,此少陽經藥也。

柴胡(三錢),黃芩(二錢),人參,半夏(各一錢半),甘草(七分)

上加生薑三片、棗一枚,水煎,食前服。咳嗽,加五味子;煩渴,加瓜蔞根;脅下痞硬,加枳實;衄血,加生地黃、白茅花;痰盛又喘,加桑白皮、烏梅。

升麻葛根湯,治大人小兒時氣瘟疫,頭痛發熱,無汗惡寒,及瘡疹發癍,此陽明經藥也。一云治冬瘟。

升麻,葛根,芍藥,甘草(各等分)

上㕮咀,每服三錢,水煎,熱服。熱甚者,用元參,去芍藥、葛根,名升麻湯。

清熱解肌湯,治傷寒,瘟疫天行,頭痛壯熱。

葛根(一兩),黃芩,芍藥,甘草(炙,各半兩)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、棗一枚煎七分,溫服,日三次。如三四日不解,脈浮者,宜重服發汗。脈沉實,宜下之。

柴胡升麻湯,治時行瘟疫,壯熱惡風,頭疼體重,鼻塞咽乾,痰盛咳嗽,涕唾稠黏。

柴胡(去蘆),前胡(去蘆),乾葛,赤芍藥,石膏(炒,各一兩),荊芥(一兩半),升麻(半兩),黃芩,桑白皮(各六錢半)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一盞加生薑三片、豉十餘粒同煎,熱服。

香葛湯,治四時感冒不正之氣,頭痛身疼項強,寒熱嘔惡,痰嗽,腹痛泄瀉,不問陰陽兩感,風寒溫瘴,並宜服之。

升麻,葛根,芍藥,紫蘇,香附,陳皮(去白),蒼朮(制),薄荷(各一兩),川芎,白芷,甘草(各半兩)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、生薑三片煎,熱服不拘時。

萎蕤湯,治風瘟,憎寒壯熱,頭疼身痛,口渴面腫者,此方主之。

萎蕤(二錢半),麻黃,白薇,青木香,羌活,杏仁,川芎,甘草(各五分),石膏,甘菊(各一錢半)

上作一服,水煎服。

大青龍加黃芩湯,治寒疫頭疼,身熱無汗,惡風煩躁者,此方主之。

麻黃(去節,六兩),桂枝(洗淨),甘草(各二兩),杏仁(去皮尖,四十枚),黃芩(七錢),生薑(三兩),石膏(如雞子大),大棗(十二枚)

上每服五錢,水煎,溫服取汗。

白虎加蒼朮湯,治濕瘟,憎寒壯熱,口渴,一身盡痛,脈沉細者,此方主之。

石膏(一斤),知母(六兩),蒼朮(制),甘草(各二兩),粳米(六合)

上共分作四服,水煎服。

蔭按:若濕毒藏於肌膚,更遇於瘟,名曰濕瘟。濕為陰邪,故憎寒;瘟為陽邪,故壯熱;瘟熱入里,故口渴;濕流百節,故一身盡痛;濕為陰,故脈沉細。石膏、知母、甘草、粳米,白虎湯也,所以解溫熱。加蒼朮者,取其辛燥,能治濕也。

白話文:

治瘟疫方

**主方一:**將七味藥材都生用,在冬至當天磨成粉末。用三兩錦紋大黃濃煎取汁,過濾掉渣,熬成膏狀,與前面磨好的藥粉混合,製成彈子大小的藥丸。再以硃砂、雄黃粉末做外衣,最後貼上金箔。每次服用一丸,用冷水送服。

**小柴胡湯:**治療瘟疫,因體虛而發熱,胸脅部痞悶,症狀介於表裡之間,既非出汗即可痊癒,也非瀉下即可痊癒的疾病,這是少陽經的藥方。

藥材:柴胡三錢,黃芩二錢,人參、半夏各一錢半,甘草七分,生薑三片,大棗一枚。水煎服,飯前服用。咳嗽加五味子;口渴加瓜蔞根;脅下痞硬加枳實;鼻出血加生地黃、白茅花;痰多且喘加桑白皮、烏梅。

**升麻葛根湯:**治療大人小孩的時行瘟疫,症狀為頭痛發熱,無汗惡寒,以及瘡疹發斑,這是陽明經的藥方。也有人說此方治冬瘟。

藥材:升麻、葛根、芍藥、甘草等分。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三錢,水煎服,熱服。發熱嚴重者,用元參代替芍藥、葛根,稱為升麻湯。

**清熱解肌湯:**治療傷寒,瘟疫流行,頭痛發熱。

藥材:葛根一兩,黃芩、芍藥、炙甘草各半兩。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五錢,用一盞半水、一枚大棗煎至七分,溫服,每日三次。如果三四天症狀未見好轉,脈象浮者,應加大劑量服用以發汗;脈象沉實者,應服用瀉下藥。

**柴胡升麻湯:**治療時行瘟疫,症狀為發熱惡風,頭痛全身沉重,鼻塞咽喉乾燥,痰多咳嗽,鼻涕唾液稠黏。

藥材:柴胡(去蘆根)、前胡(去蘆根)、葛根、赤芍藥、炒石膏各一兩,荊芥一兩半,升麻半兩,黃芩、桑白皮各六錢半。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五錢,用一盞水加生薑三片、豆豉十幾粒同煎,熱服。

**香葛湯:**治療四季感冒不正之氣,症狀為頭痛身痛、頸項僵硬、寒熱嘔吐、痰嗽、腹痛腹瀉,不論是陰陽兩感,風寒溫瘴都適用。

藥材:升麻、葛根、芍藥、紫蘇、香附、陳皮(去白)、制蒼朮、薄荷各一兩,川芎、白芷、甘草各半兩。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五錢,用一盞半水、生薑三片煎服,熱服,不拘時辰。

**萎蕤湯:**治療風瘟,症狀為惡寒發熱、頭痛身痛、口渴面腫。

藥材:萎蕤二錢半,麻黃、白薇、青木香、羌活、杏仁、川芎、甘草各五分,石膏、甘菊各一錢半。所有藥材煎水服用。

**大青龍加黃芩湯:**治療寒疫頭痛,發熱無汗,惡風煩躁。

藥材:麻黃(去節)六兩,桂枝(洗淨)、甘草各二兩,杏仁(去皮尖)四十枚,黃芩七錢,生薑三兩,石膏如雞蛋大小,大棗十二枚。每次服用五錢,水煎服,溫服取汗。

**白虎加蒼朮湯:**治療濕瘟,症狀為惡寒發熱、口渴、全身疼痛、脈象沉細。

藥材:石膏一斤,知母六兩,制蒼朮、甘草各二兩,粳米六合。將所有藥材分成四劑,水煎服。

**註釋:**若濕毒停滯於肌膚,又遇瘟疫,稱為濕瘟。濕為陰邪,故惡寒;瘟為陽邪,故壯熱;瘟熱入裡,故口渴;濕邪流注全身,故全身疼痛;濕為陰邪,故脈象沉細。石膏、知母、甘草、粳米為白虎湯,用以解溫熱;加蒼朮,取其辛燥,以治療濕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