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二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2)

1. 治方

羌活,防風(各三兩),人參,黃耆,甘草(各二兩),白芷,前胡(各一兩),藿香(半兩)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水一盞入薄荷少許,煎湯調下,食後溫服,茶清亦可。

消風散,治諸風上攻,頭目昏眩,項背拘急,鼻嚏聲重,耳作蟬鳴,及皮膚頑麻,瘙癢癮疹,婦人血風,頭皮腫癢,並皆治之。

荊芥穗,甘草(炙),陳皮(去白),厚朴(薑製,各半兩),白殭蠶(炒),人參,茯苓,防風,芎藭,藿香葉,蟬蛻(去土,炒),羌活(各一兩)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用荊芥茶清調下。遍身瘡癬,溫酒下。

金沸草散,治肺經受風,頭目昏疼,咳嗽聲重,涕唾稠黏。

旋覆花(去梗,二兩),荊芥穗(四兩),麻黃(去節),前胡(去蘆,各二兩),甘草(炙),赤芍藥,半夏(薑製,各一兩)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加生薑三片、棗一枚,水煎,溫服。

柴胡升麻湯,治頭痛,壯熱惡風,體疼鼻塞,咽乾,痰盛咳嗽,涕唾稠黏。

柴胡,前胡,黃芩(各六兩半),荊芥(七兩半),赤芍藥,石膏(各十兩),升麻(五兩),桑白皮,乾葛(各七兩)

上㕮咀,每服一兩,加生薑,水煎,熱服。有痰,加半夏、貝母。

清肺化痰湯,治肺經素蘊火邪,但遇風寒便鼻塞聲重,此火鬱之甚也。用此藥降火利氣,不可過用辛溫解表。

桔梗,枳殼,半夏,橘紅,茯苓,前胡(各一錢二分),黃芩(一錢半),細辛(一錢),甘草(五分)

上加生薑三片,水煎,食後服。

羌活散,治風氣不調,頭目昏眩,痰涎壅滯,遍身拘急,及風邪塞壅,頭痛項強,鼻塞聲重,肢體煩疼,天陰風雨預覺不安。

羌活,防風,麻黃(去根節),前胡,蔓荊子,細辛,川芎,枳殼,白茯苓,黃芩,石膏,甘菊花,甘草(炙,各一兩)

上㕮咀,每服一兩,加生薑四片、薄荷三葉,水煎,溫服。

羌活丸,治風氣不調,頭目昏眩,痰涎壅滯,遍身拘急,及風邪塞壅,頭痛項強,鼻塞聲重,肢節煩疼,天陰先覺不安。

羌活,麻黃(去根節),防風,細辛,蔓荊子(去白皮),川芎,甘菊花,前胡,黃芩,枳殼,白茯苓,石膏,甘草(炙,各一兩),硃砂(一兩五錢,為衣)

上為末,水糊丸如桐子大,每服四十丸,食後薑湯下。

大辰砂丸,清頭目,化痰涎,及感冒風寒,聲重,頭目昏眩,項背拘急,皮膚瘙癢,並皆治之。

防風(去蘆,二兩),天麻,川芎,白芷,甘草(炙,各一兩),薄荷葉,細辛(各半兩),硃砂(一兩,為衣)

上以七味為末,煉蜜丸如彈子大,硃砂為衣,每服一丸,細嚼,食後薑湯下,茶清亦可。

白話文:

[治方]

消風散:治療各種風邪上犯,症狀包括頭暈目眩、頸項僵硬、打噴嚏聲音重、耳鳴如蟬鳴、皮膚麻木瘙癢、癮疹、婦女血風症、頭皮腫癢等。

金沸草散:治療肺經受風,症狀包括頭暈頭痛、咳嗽聲音重、鼻涕唾液稠黏。

柴胡升麻湯:治療頭痛、發熱怕風、全身疼痛、鼻塞、咽喉乾燥、痰多咳嗽、鼻涕唾液稠黏。

清肺化痰湯:治療肺經原本蘊藏火邪,只要遇到風寒就鼻塞聲音重,這是火邪鬱結太甚。此方藥物能降火利氣,不可過度使用辛溫解表藥物。

羌活散:治療風氣失調,症狀包括頭暈目眩、痰涎阻塞、全身拘緊、以及風邪阻塞,頭痛頸項僵硬、鼻塞聲音重、四肢疼痛、陰天或下雨前感到不安。

羌活丸:治療風氣失調,症狀包括頭暈目眩、痰涎阻塞、全身拘緊、以及風邪阻塞,頭痛頸項僵硬、鼻塞聲音重、關節疼痛、陰天前感到不安。

大辰砂丸:清利頭目,化解痰涎,以及治療感冒風寒,症狀包括聲音重、頭暈目眩、頸項僵硬、皮膚瘙癢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