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二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1)

1. 治方

桂枝湯,治太陽經傷風,頭疼身痛,或翕翕發熱,或洒洒惡風,自汗。無汗者不可服。

桂枝,芍藥(各三兩),甘草(炙,一兩)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加生薑三片、棗二枚,水煎,溫服不拘時。惟春初可依此方,自春末夏至以前,宜加黃芩半兩;夏至後,加知母半兩,石膏二兩,或升麻半兩;若病人素虛寒,不用加減。

加減沖和湯,治太陽傷風,有汗,脈浮緩。

羌活(一錢),白朮(一錢半),防風,白芷,川芎,黃芩,生地黃(各五分),甘草(三分)

上銼一服,加生薑三片、棗二枚,水煎服。若一服汗還未止,加黃耆一錢五分,芍藥一錢。仍未止,以小柴胡加桂枝、芍藥各一錢。

芎芷香蘇散,治傷風。

川芎,白芷,羌活,香附,陳皮,甘草(各一錢),薄荷,蘇葉(各八分)

加荊芥、防風各七分,名荊芥防芎蘇散。

上作一服,加生薑三片、蔥白二寸,水煎,熱服。有痰,加半夏、茯苓;咳嗽,加杏仁、桑白皮。

神朮散,治四時瘟疫,頭痛發熱,及傷風鼻塞聲重。

蒼朮(米泔浸,五兩),藁本,香白芷,細辛,羌活,川芎,甘草(炙,各二兩)

上為末,每服三錢,水一盞,加生薑三片、蔥白三寸,煎七分,不拘時溫服。如傷風鼻塞,用蔥茶調下二錢。

消風百解散,治傷風頭疼,發熱惡寒,咳嗽,鼻塞聲重。

荊芥,白芷,陳皮(去白),麻黃,蒼朮(各四兩),甘草(炙,二兩)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生薑三片、蔥白三莖水煎服。如咳嗽,再加烏梅煎。

川芎茶調散,治諸風上攻,頭目昏重,偏正頭疼,鼻塞聲重。

薄荷(八兩),川芎,荊芥(去梗,各四兩),羌活,白芷,甘草(各二兩),細辛(一兩),防風(一兩半)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食後茶清調下。

人參敗毒散,治傷寒頭痛,壯熱惡寒,及風痰咳嗽,鼻塞聲重。

人參,羌活,獨活,芎藭,柴胡,前胡,枳殼,桔梗,茯苓,甘草(炙,各等分)

上銼,每服三錢,生薑三片,薄荷少許水煎服。如心經蘊熱,口乾舌燥,加黃芩。

蔥白散,治四時傷寒,頭痛壯熱,肢體煩疼,小便赤澀,及傷風鼻塞,咳嗽痰涎,山嵐瘴氣,並皆治之。

麻黃(去根節,三兩),川芎,蒼朮(米泔浸),白朮(各二兩),石膏,乾葛,甘草(炙,各一兩)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加生薑三片、蔥白二寸,水煎,熱服不拘時。如欲汗,並進數服。

沖和散,治感冒風濕之氣,頭目不清,鼻塞聲重,肢體倦怠,欠伸出淚。

蒼朮(米泔浸炒,六兩),荊芥穗(二兩),甘草(一兩一錢半)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一盞煎八分,去渣,熱服不拘時。

八風散,治風氣上攻,頭目昏眩,肢體拘急,皮膚瘙癢,癮疹成瘡,及治壅塞不調,鼻塞聲重。

白話文:

[治方]

桂枝湯: 治療太陽經受寒感冒,症狀為頭痛、身痛,或微微發熱,或怕風,自汗。沒有汗者不可服用。

藥方:桂枝、芍藥(各三兩),炙甘草(一兩)

用法: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錢,加入生薑三片、大棗二枚,水煎服,溫服,不拘時間。春天初期可依此方服用,春末到夏至之前,需加黃芩半兩;夏至之後,需加知母半兩、石膏二兩,或升麻半兩;如果病人體質虛寒,則不需加減藥物。

加減沖和湯: 治療太陽經受寒感冒,伴有汗出,脈搏浮緩。

藥方:羌活(一錢),白朮(一錢半),防風、白芷、川芎、黃芩、生地黃(各五分),甘草(三分)

用法: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劑量,加入生薑三片、大棗二枚,水煎服。如果服用一劑後汗仍未止,再加黃耆一錢五分、芍藥一錢;汗仍然未止,則加小柴胡湯,並各加桂枝、芍藥各一錢。

芎芷香蘇散: 治療傷風感冒。

藥方:川芎、白芷、羌活、香附、陳皮、甘草(各一錢),薄荷、蘇葉(各八分)

用法: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劑量,加入生薑三片、蔥白二寸,水煎服,熱服。如有痰,加半夏、茯苓;如有咳嗽,加杏仁、桑白皮。 另加荊芥、防風各七分,則名為荊芥防芎蘇散。

神朮散: 治療四季瘟疫,症狀為頭痛發熱,以及傷風鼻塞、聲音嘶啞。

藥方:蒼朮(用米泔水浸泡,五兩),藁本、香白芷、細辛、羌活、川芎、炙甘草(各二兩)

用法: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杯水,加入生薑三片、蔥白三寸,煎至七分,溫服,不拘時間。如果傷風鼻塞,可用蔥茶調服二錢。

消風百解散: 治療傷風頭痛、發熱惡寒、咳嗽、鼻塞聲音嘶啞。

藥方:荊芥、白芷、陳皮(去白)、麻黃、蒼朮(各四兩),炙甘草(二兩)

用法: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錢,加入生薑三片、蔥白三莖,水煎服。如有咳嗽,再加烏梅煎服。

川芎茶調散: 治療各種風邪上犯,症狀為頭目昏沉、頭痛(偏頭痛或兩側頭痛)、鼻塞聲音嘶啞。

藥方:薄荷(八兩),川芎、荊芥(去梗,各四兩),羌活、白芷、甘草(各二兩),細辛(一兩),防風(一兩半)

用法: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二錢,飯後用茶水送服。

人參敗毒散: 治療傷寒頭痛、壯熱惡寒,以及風痰咳嗽、鼻塞聲音嘶啞。

藥方:人參、羌活、獨活、川芎、柴胡、前胡、枳殼、桔梗、茯苓、炙甘草(各等分)

用法: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加入生薑三片、少量薄荷,水煎服。如果心經有熱,口乾舌燥,則加黃芩。

蔥白散: 治療四季傷寒,症狀為頭痛、壯熱、四肢疼痛、小便短赤,以及傷風鼻塞、咳嗽痰多,山嵐瘴氣等,均可治療。

藥方:麻黃(去根節,三兩),川芎、蒼朮(用米泔水浸泡)、白朮(各二兩),石膏、乾葛、炙甘草(各一兩)

用法: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錢,加入生薑三片、蔥白二寸,水煎服,熱服,不拘時間。如果想發汗,則服用數劑。

沖和散: 治療感冒風濕,症狀為頭目昏沉、鼻塞聲音嘶啞、四肢倦怠、伸懶腰流淚。

藥方:蒼朮(用米泔水浸泡後炒制,六兩),荊芥穗(二兩),甘草(一兩一錢半)

用法: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錢,用一杯水煎至八分,去渣,熱服,不拘時間。

八風散: 治療風邪上犯,症狀為頭目昏眩、四肢拘緊、皮膚瘙癢、癮疹成瘡,以及治療氣機壅塞,鼻塞聲音嘶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