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二 (4)
卷二 (4)
1. 治方
川芎湯,無汗則能發之。
川芎,蒼朮,羌活(各等分)
上㕮咀,每服五七錢至一兩,水煎,熱服。無汗惡寒甚者,加麻黃一二錢。
蔭按:蓋有汗不得服麻黃,無汗不得服桂枝。然春夏汗孔疏,雖有汗,不得服桂枝,宜用黃耆湯和解之。秋冬汗孔閉,雖無汗,不當服麻黃,宜用川芎湯和解之。春夏有汗,脈微而弱,惡風惡寒者,乃太陽證,秋冬之脈也,宜用黃耆湯,無汗,用川芎湯。秋冬有汗,脈盛而浮,發熱惡熱者,乃陽明春夏之脈也,宜用黃耆湯,無汗亦用川芎湯。
大抵有汗,皆宜黃耆湯;無汗,皆宜川芎湯。然須審其壯怯,不可妄用。
白話文:
[治方]
川芎湯能引發汗液。
組成:川芎、蒼朮、羌活(份量相同)
用法:將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5-10錢至1兩,加水煎煮,趁熱服用。若無汗且惡寒嚴重,可加入麻黃1-2錢。
說明:一般來說,出汗就不能服用麻黃,不出汗就不能服用桂枝。但是,春夏季節汗腺開泄,即使出汗也不宜服用桂枝,應使用黃耆湯來調理。秋冬季節汗腺閉合,即使不出汗也不宜服用麻黃,應使用川芎湯來調理。春夏季節出汗、脈象微弱、怕風怕冷,這是太陽經證候(秋冬的病症),應使用黃耆湯;若不出汗,則用川芎湯。秋冬季節出汗、脈象洪盛、發熱怕熱,這是陽明經證候(春夏的病症),應使用黃耆湯;若不出汗,也用川芎湯。
總而言之,出汗的都適合用黃耆湯;不出汗的都適合用川芎湯。但必須仔細判斷患者的體質強弱,不可隨意使用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