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五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4)

1.

龍木論,曰:醫眼之法,最為多端,如患眼不明,非止一狀。肝腎虛而近視不快,脾虛而見白花,氣虛而瞻視茫茫,血虛則飛蠅散亂,血冷則瞳人開張,腎虛則瞳仁縮小。或不明者,氣不和也;黑花散亂者,乃精血虛也;更迎風淚不止者,或昏,是思慮傷也,膀胱損也;最宜用和血壯氣,切不可用針鐮割點,只宜服收花平補之藥也。眼中生翳,從上生下者難治,自下而上易治,若頭尾生者亦可治也。

海藏,云:目能遠視,責其有火,不能近視,責其無水,法當補腎;目能近視,責其有水,不能遠視,責其無火,法宜補心。

東垣,曰:能遠視不能近視者,陽氣有餘,陰氣不足也,乃血虛而氣盛也。血虛氣盛者,皆火有餘,元氣不足。火者,元氣、穀氣、真氣之賊也。元氣之來也徐而和,細細如線;邪氣之來緊而強,如巨川之水不可遏也。能近視不能遠視者,陽氣不足,陰氣有餘,乃氣虛而血盛也。血盛者陰火有餘也,氣虛者元氣衰弱也,此老人桑榆之象也。陽主散,陽虛則眼稜急而為倒睫拳毛;陰主斂,陰虛不斂,則瞳子散大而為目昏眼花。眼生倒睫拳毛者,兩目緊急皮縮之所致也。蓋內伏熱,致陰氣外行,當去其內熱併火邪,使眼皮緩則拳毛立出,翳膜亦退,用手法攀出內皮向外,刺以三稜針,針出熱血,以左手指甲迎住針鋒,立愈。水附木勢,上為眼澀,為眵,為冷淚,此皆由肺金之虛,而肝木寡於畏也,目眶歲久赤爛,俗呼為赤瞎是也,當以三稜針刺目眶,外以瀉濕熱而愈。或云:風沿眼系,上膈有積熱,自飲食中挾怒氣,而或頑痰痞塞,濁氣不降,清氣不上升,由是火益熾而水益降,積而久也,眼沿因膿漬而腫,於中生細小蟲絲,遂年久不愈而多癢者是也,用紫金膏以銀釵腳揩去油膩,點之,試問若果癢者,又當去蟲以絕根本,蓋紫金膏止是去濕與去風涼血而已。若前所謂飲食挾怒成痰,又須更與防風通聖散,去硝黃,為細末,以酒拌勻曬乾,依法服之,禁諸厚味及大料物,方盡諸法之要。(紫金方未詳,查東垣《蘭室秘藏》眼目門,還睛紫金丹是此方也)

丹溪,曰:目病屬風熱、血少、神勞、腎虛。瞳子散大,皆辛熱之為也,辛主散,熱乘之,當除風熱,涼血益血,以收耗散之氣。芩、連苦寒,除邪氣之盛,為君,歸身、地黃養血涼血,為臣,五味酸寒體浮,收瞳散,地骨皮、天門冬瀉熱補氣,或用滋陰地黃丸,妙。久病昏暗,以熟地黃、歸身為君,以羌活、防風、甘菊之類佐之。暴發赤腫,以防風、黃芩為君以瀉火,黃連、當歸為佐以養血,羌活、柴胡、升麻、白芷、甘草為使,白睛紅,加白豆蔻少許。肥人風熱上壅目痛,宜防風、羌活、荊芥、酒芩,以散其濕熱。瘦人眼痛,乃是血少兼熱,須用四物湯,加龍膽草、玄參、防風、荊芥、菊花。氣眼著惱便發,用明目流氣飲,甚妙。勞役飲食不節,內障昏暗,用蔓荊子湯,蔓荊子、人參、黃耆、甘草、炙黃柏、白芍藥酒炒,又用四物湯加酒炒芩、連、柏等藥,眼痛用生地黃酒浸搗爛,盦眼上,用草烏、南星、乾薑、桂枝為末,醋糊調貼足心,時用牛膝膏洗眼。眼黑睛有翳,皆用知母、黃柏。眼睛疼,知母、黃柏瀉腎火,當歸養陰水。眼中風淚出,食後吞龍薈丸數粒,日三次。冬月眼暴發痛,亦當解散,不宜用涼藥。一壯年人忽早起視物不見,就睡片時,略見而不明,食減倦甚,脈緩大,重則散而無力,意其受濕所致,詢之果臥濕地半月,遂以白朮為君,黃耆、茯苓、陳皮為臣,附子為使,十餘帖而安。一老人忽盲,他無所苦,余以大虛治之,急煎人參膏二斤,服二日,一醫與青礞石藥,余曰:今夜死矣。果然。一人形實,好熱酒,忽目盲脈澀。此熱酒所傷,胃氣汙濁,血死其中而然也,以蘇木作湯調人參末,服二日,鼻及兩掌皆紫黑。余曰:滯血行矣。以四物加蘇木、桃仁、紅花、陳皮,調入人參末,服數日而愈。

白話文:

龍木論說:醫治眼睛的方法非常多,因為眼疾的症狀並非單一。肝腎虛弱則近視模糊,脾虛則看見白色光點,氣虛則視線模糊不清,血虛則眼前出現飛蠅,血寒則瞳孔放大,腎虛則瞳孔縮小。眼睛看不清楚,是因為氣血不和;黑點散亂,是精血虛弱;迎風流淚不止,或是視力模糊,這是思慮過度損傷膀胱所致;最宜使用補血益氣的藥物,絕對不可用針刀切割,只宜服用收斂、平肝、滋補的藥物。眼中長翳,從上往下長的難治,從下往上長的容易治,如果從頭到尾生長的也可以治療。

海藏說:眼睛能看遠處,是因為有火,不能看近處,是因為缺水,治療方法應補腎;眼睛能看近處,是因為有水,不能看遠處,是因為缺火,治療方法應補心。

東垣說:能看遠卻不能看近,是陽氣過盛,陰氣不足,也就是血虛氣盛。血虛氣盛,都是火氣過盛,元氣不足。火是元氣、穀氣、真氣的賊。元氣的運行緩慢而平和,細細如線;邪氣的運行急促而強烈,像大河之水不可阻擋。能看近卻不能看遠,是陽氣不足,陰氣過盛,也就是氣虛血盛。血盛是陰火過盛,氣虛是元氣衰弱,這是老年人的徵兆。陽主散,陽虛則眼瞼緊縮,導致倒睫;陰主斂,陰虛則不能收斂,導致瞳孔放大,視力模糊。眼生倒睫,是眼瞼緊縮所致。因為體內有伏熱,導致陰氣外泄,應去除體內伏熱和火邪,使眼瞼舒緩,倒睫就會恢復正常,翳膜也會消退。可用手法將內瞼翻出,用三稜針刺出血,用左手指甲抵住針鋒,即可痊癒。水氣如同依附在木頭上,往上則引起眼睛澀痛、眼屎、流冷淚,這些都是肺金虛弱,肝木失於制約所致。眼眶長期紅腫爛,俗稱赤瞎,應該用三稜針刺眼眶,以瀉去濕熱而痊癒。或者說,風邪循經絡到達眼睛,上焦有積熱,因飲食不節或生氣,導致痰濁阻塞,濁氣不降,清氣不升,因此火更旺盛,水更下降,積久成疾,眼瞼因膿液而腫脹,裡面生出細小的蟲絲,久治不愈,而且很癢。可用紫金膏用銀釵刮掉油膩後塗抹。如果真的癢,還需要去除蟲子以絕其根。紫金膏只是去除濕氣、風寒和涼血而已。如果前面所說的是因飲食不節、生氣而導致痰濁,還需要服用防風通聖散(去除硝石、黃連),研成細末,用酒拌勻曬乾後服用,忌食肥甘厚味和辛辣食物,這樣才能達到治療的目的。(紫金膏的具體配方不明,查閱東垣的《蘭室秘藏》眼目篇,回睛紫金丹就是這個方子。)

丹溪說:眼疾屬風熱、血虛、神疲勞倦、腎虛。瞳孔放大,都是辛熱之邪所致,辛能散,熱能助之,應該去除風熱,涼血補血,以收斂耗散之氣。黃芩、黃連苦寒,能除邪氣,為君藥;生地黃、熟地黃養血涼血,為臣藥;五味子酸寒,能收斂瞳孔;地骨皮、天門冬瀉熱補氣;也可以服用滋陰地黃丸,效果很好。久病視力昏暗,用熟地黃、生地黃為君藥,羌活、防風、菊花等為佐藥。暴發性紅腫,用防風、黃芩為君藥瀉火,黃連、當歸為佐藥養血,羌活、柴胡、升麻、白芷、甘草為使藥,如果眼白發紅,加少量白豆蔻。肥胖的人風熱上壅導致眼痛,宜用防風、羌活、荊芥、酒黃芩,以散其濕熱。瘦弱的人眼痛,是因為血虛兼有熱邪,需要服用四物湯,加入龍膽草、玄參、防風、荊芥、菊花。氣鬱導致眼部脹痛,服用明目流氣飲,效果很好。勞累或飲食不節導致內障昏暗,服用蔓荊子湯(蔓荊子、人參、黃耆、甘草、炙黃柏、酒炒白芍藥),也可以服用四物湯,加入酒炒黃芩、黃連、黃柏等藥物。眼痛可以用生地黃酒浸泡搗爛後敷在眼睛上,或者用草烏、南星、乾薑、桂枝研末,用醋糊調勻後貼在腳心,經常使用牛膝膏洗眼。眼珠上有翳膜,都可用知母、黃柏。眼睛疼痛,用知母、黃柏瀉腎火,用當歸養陰。眼中流淚,飯後服用龍薈丸數粒,一日三次。冬天眼睛突然發炎疼痛,應該散寒解表,不宜用涼藥。一個壯年人早晨起床突然看不見東西,睡一會兒,能看見一點,但仍然看不清,食慾減退,疲倦不堪,脈象緩而大,嚴重時脈象散亂無力,我認為是受濕邪所致,詢問後果然臥在潮濕的地方半個月,於是用白朮為君藥,黃耆、茯苓、陳皮為臣藥,附子為使藥,服用十幾劑後痊癒。一個老人突然失明,沒有其他病痛,我用補益氣血的方法治療,急煎人參膏兩斤,服用兩天,另一個醫生用青黛石治療,我說:今夜必死。果然如此。一個人體形壯實,嗜飲熱酒,突然失明,脈象澀滯。這是熱酒所傷,胃氣濁邪,血瘀其中所致,用蘇木煮湯調入人參末服用兩天,鼻子和手掌都發紫黑色。我說:瘀血正在運行。於是服用四物湯,加入蘇木、桃仁、紅花、陳皮,調入人參末,服用數日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