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五 (2)
卷五 (2)
1. 論
東垣,曰:按《陰陽應象論》云:諸脈者,皆屬於目。又曰:目得血而能視,五臟六腑之精氣,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。精之窠為眼,骨之精為瞳子,筋之精為黑眼,血之精為絡,其窠氣之精為白眼,肌肉之精為約束,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併為系,上屬於腦後,出於項中。故邪中於項,因逢其身之虛,其入深,則即隨眼系入於腦,則腦轉,則引目系急,目系急則目眩以轉矣。邪中其精,其精所中不相比也,則精散,精散則視歧,故見兩物。目者,五臟六腑之精,榮衛魂魄之所常營也,神氣之所主也,故神勞則魂魄散,志意亂。是故瞳子黑眼發於陰,白眼赤脈法於陽,故陰陽合傳而為精明也。目者心之使也,心者神之舍也,故神氣亂而不轉,卒然見非常之處,精神魂魄散不相得,故曰惑也。經云:十二經脈,三百五十五絡,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,其精陽氣上走於目而為精,其彆氣走於耳而為聽。又云:心事煩冗,飲食失節,勞役過度,故脾胃虛弱,心火太甚,則百脈沸騰,血脈逆行,邪害孔竅,天明則星月不明也。夫五臟六腑之精氣皆稟受於脾,上實於目。脾者諸陰之首也,目者血氣之宗也,故脾虛則五臟之精氣皆失所司,不能歸明於目矣。心者君火也,主神,宜靜而安,相火代行其令,相火者包絡也,主百脈,皆榮於目,既勞役運動,熱乃妄行,及因邪氣所並而損血脈,故諸病生焉。凡醫者不理脾胃及養血安神,治標不治本,是不明正理也。
又內障瞳子散大論,曰:凡心包絡之脈出於心中,以代心君之行事也,與少陽為表裡。瞳子散大者,少陰心之脈挾目系,厥陰肝主木,此木火之勢盛也。其味則宜苦,宜酸,宜涼,大忌辛辣熱物,是瀉木火之邪也,飲食中常知此理可也。諸辛主散,熱則助火,故不可食。諸酸主收心氣、瀉木火也。諸苦瀉火,熱則益水也。尤忌食冷水大寒之物,此則能損胃氣不行,則元氣不生,胃氣下流胸中,三焦之火及心火乘於肺,上入腦灼髓。火主散,益瞳子開大,大熱之物又助火邪,此蓋不可食,驗也。藥中雲茺蔚子一味辛及主益精,益精者,助火也,故去之。乃知黃芩、黃連瀉中焦之火,芩能瀉上焦肺中之火,以酒洗之,乃寒因熱用也。又去青葙子,為助陽火也。加五味子,以收瞳人開大。且火之與氣勢不兩立,故《內經》曰:壯火食氣,氣食少火,少火生氣,壯火散氣。諸酸之物,能助元氣。孫真人云:五月常服五味,助五臟氣,以補西方肺金。法云:以酸補之,以辛瀉之。辛瀉氣則明矣。或曰:藥中有當歸,其味亦辛而甘,其不去者何。止辛甘一味,以其和血之聖藥,況有甘味,又欲以為嚮導,為諸藥之使耳。
白話文:
[論]
東垣說:根據《陰陽應象論》記載:所有經脈都與眼睛相連。又說:眼睛依靠血液才能視物,五臟六腑的精氣都上注於眼睛,形成眼睛的精華。眼球的精華形成眼眶,骨骼的精華形成瞳孔,筋的精華形成黑眼珠,血液的精華形成眼部的血管網絡,眼白的精華是氣的精華,肌肉的精華則約束、包裹著筋骨血液的精華,與經脈相連,上屬於腦後,從頸項出來。所以邪氣入侵頸項,遇到身體虛弱的情況,邪氣入得深,就會沿著眼系進入腦部,導致腦部旋轉,牽引眼系緊張,眼系緊張則會造成頭暈目眩。邪氣侵犯眼睛的精華,如果受邪的部位不相通,精華就會散失,精華散失就會視物不清,所以會看到兩個物體。眼睛是五臟六腑精氣、營衛、魂魄經常運行的場所,也是神氣的主宰之處,所以神勞則魂魄散亂,意志混亂。因此瞳孔和黑眼珠屬於陰,眼白和紅血絲屬於陽,所以陰陽互相傳導而使視力明亮。眼睛是心臟的使者,心臟是神明的住所,所以神氣紊亂而不正常,突然看到異常的事物,精神、魂魄散亂而不能協調,所以叫做迷惑。經書上說:十二經脈,三百五十五絡脈,其血液和氣都上行於面部,經過空竅,精氣和陽氣上行於眼睛而形成視力,其餘的氣則行於耳朵而產生聽覺。又說:如果心思煩亂,飲食失節,勞累過度,就會導致脾胃虛弱,心火過盛,則百脈沸騰,血液逆行,邪氣侵害孔竅,白天也像晚上一樣看不清楚。五臟六腑的精氣都稟受於脾臟,上輸於眼睛。脾臟是諸陰之首,眼睛是血氣的根本,所以脾虛則五臟的精氣都失去主管的功能,不能使視力明亮。心臟是君火,主宰神明,應該保持安靜平和,相火代行其職,相火就是包絡,主管百脈,都榮養於眼睛,如果過度勞累運動,熱氣就會妄動,再加上邪氣的侵襲而損傷血脈,所以各種疾病就產生了。凡是醫生不調理脾胃和養血安神,只治標不治本,就是不明正理。
又說內障瞳子散大論:凡是心包絡的經脈從心臟出來,代行心臟君主之職,與少陽經脈相表裡。瞳孔散大,是少陰心經脈挾持眼系,厥陰肝經主木,這是木火之氣盛的表現。治療上應該選擇苦味、酸味、涼性的藥物,忌食辛辣熱性的食物,這樣可以瀉去木火之邪。飲食中經常注意這個道理就可以了。辛味的食物主要有散的作用,熱則助長火勢,所以不能食用。酸味的食物主要有收斂心氣、瀉去木火的作用。苦味的食物瀉火,熱則滋陰。尤其忌食寒涼的食物,這樣會損傷胃氣,胃氣不行,則元氣不生,胃氣下行於胸中,三焦的火氣和心火乘虛而犯肺,上行至腦部灼傷髓海。火主散,會使瞳孔開大,大熱的食物又會助長火邪,這都不能食用,這是經過驗證的。藥方中茺蔚子味辛,能益精,益精則助長火勢,所以去除。黃芩、黃連瀉去中焦的火,黃芩能瀉去上焦肺部的火,用酒洗,這是寒者熱之法。又去除青葙子,因為它會助長陽火。加入五味子,以收斂瞳孔開大的症狀。而且火和氣的勢力不能同時存在,《內經》說:壯火食氣,氣食少火,少火生氣,壯火散氣。酸味的食物能補益元氣。孫真人說:五月常服五味子,能幫助五臟之氣,以補益西方肺金。方法是:用酸味來補益,用辛味來瀉去。辛味瀉去氣則明瞭。有人問:藥方中含有當歸,它的味道辛甘,為什麼不除去呢?只保留辛甘這兩種味道,因為它是補血的聖藥,況且它有甘味,又能起到引導其他藥物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