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二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2)

1. 治方

蔭按:昔古人治風寒,必分六經見證用藥,然亦有隻是發熱頭痛,惡寒鼻塞,而六經之證不甚顯者,總以疏表利氣之藥主之而已。況南方風氣柔弱,傷於風寒,俗稱感冒。感冒者,受邪膚淺之名也。《內經》曰:卑濕之地,春氣常存,感風之證尤多,所以令人頭痛發熱而無六經之證可求者。其感人也,由鼻而入,實於上部,不在六經。

是方也,香附、紫蘇、陳皮之辛苦,所以疏邪而正氣;甘草之甘平,所以和中而輔正爾。

十味芎蘇散,治感冒,外有頭痛,發熱惡寒,內有咳嗽,吐痰氣洶者,此方主之。

川芎(七錢),半夏(制,六錢),柴胡,茯苓(各五錢),紫蘇葉,乾葛(各三錢五分),陳皮(去白),枳殼(去穰),桔梗,甘草(各三錢)

上㕮咀,每服五錢或一兩,加薑、棗煎服。

吳氏曰:川芎、蘇葉、乾葛、柴胡,解表藥也,表解則頭痛惡寒發熱自愈,桔梗、半夏、陳皮、枳殼、茯苓、甘草,和里藥也,里和則咳嗽吐痰氣洶自除。

參蘇飲,治勞倦感冒,及妊娠感冒,並宜此方。

人參,紫蘇,半夏(制),陳皮(去白),茯苓,木香,枳殼(炒),乾葛,前胡(去蘆),桔梗,甘草(各五錢)

每服一兩,加生薑七片,棗一枚,水煎熱服。

蔭按:感冒宜解表,故用紫蘇、乾葛、前胡;勞倦妊娠宜補里,故用人參、茯苓、甘草、木香、半夏、枳殼、桔梗、陳皮,所以和利表裡之氣,氣和則神和,神和則無病矣。

行氣香蘇飲,治內傷生冷堅硬之物,肚腹脹滿疼痛,外感風寒濕氣,頭痛身熱憎寒,及七情惱怒相沖,飲食不下,心腹氣痛。

紫蘇,陳皮,香附,烏藥,川芎,羌活,枳殼(麩炒),麻黃,蒼朮(各一錢),甘草(炙,五分)

上加生薑二片,水煎溫服。

藿香正氣散,治外感發熱頭疼,內因痰飲凝滯為熱,或中脘痞滿,嘔逆噁心,凡受四時不正之氣,憎寒壯熱者,此方主之。

茯苓,白芷,大腹皮,蘇葉,藿香,白朮(炒),陳皮(去白),厚朴(薑汁炒),桔梗,半夏(各一錢),甘草(炙,五分)

上加生薑三片,棗一枚,水煎,熱服。欲汗,以被蓋,再煎服。

蔭按:治風寒客於皮毛,理宜解表。四時不正之氣,由鼻而入,故不用大汗以解表,但用芬香利氣之品以主之。白芷、紫蘇、藿香、陳皮、腹皮、厚朴、桔梗,皆氣勝者也,故足以正不正之氣;白朮、茯苓、半夏、甘草,則甘平之品耳,所以培養中氣,而樹中營之幟者也。

不換金正氣散,治四時傷寒,瘟疫時氣,及山嵐瘴氣,寒熱往來,霍亂吐瀉,下痢赤白,並宜服之。若出遠方,不伏水土者,宜常服之。

蒼朮(米泔浸),厚朴(薑製),陳皮(去白),甘草,半夏,藿香(各等分)

白話文:

[治方]

古人治療風寒,會根據六經辨證施治,但有些情況只是發熱頭痛、惡寒鼻塞,而六經的症狀不甚明顯,通常就用疏通表邪、調和氣血的藥物治療即可。尤其南方風氣溫和,受風寒之邪,俗稱感冒。感冒是指邪氣侵犯淺表的名稱。《內經》說:低濕地區,春季的濕氣常留,感受風寒的症狀特別多,因此會讓人頭痛發熱,卻找不到六經的病證。這種感受風寒的邪氣,由鼻腔侵入,停留在上焦,並非六經病證。

十味芎蘇散的藥物中,香附、紫蘇、陳皮辛溫苦燥,可以疏散邪氣,扶正氣;甘草甘平,可以調和脾胃,輔助正氣。

十味芎蘇散,主治感冒,症狀包括頭痛、發熱、惡寒,以及咳嗽、痰多氣喘等,可用此方治療。

藥方組成:川芎七錢、半夏(炮製)六錢、柴胡、茯苓各五錢、紫蘇葉、乾葛各三錢五分、陳皮(去白)、枳殼(去瓤)、桔梗、甘草各三錢。

用法: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五錢或一兩,加生薑、大棗煎服。

吳氏說:川芎、紫蘇葉、乾葛、柴胡都是解表藥,解表則頭痛、惡寒、發熱等症狀自然會痊癒;桔梗、半夏、陳皮、枳殼、茯苓、甘草是和裡藥,和裡則咳嗽、痰多氣喘等症狀自然會消除。

參蘇飲,主治因勞累或妊娠而引起的感冒,都適用此方。

藥方組成:人參、紫蘇、半夏(炮製)、陳皮(去白)、茯苓、木香、枳殼(炒)、乾葛、前胡(去蘆)、桔梗、甘草各五錢。

用法:每次服用一兩,加生薑七片、大棗一枚,水煎熱服。

感冒宜解表,故用紫蘇、乾葛、前胡;勞累或妊娠則宜補益內臟,故用人參、茯苓、甘草、木香、半夏、枳殼、桔梗、陳皮,以調和表裡之氣,氣和則神和,神和則無病。

行氣香蘇飲,主治因食用生冷堅硬之物導致的腹脹疼痛,以及外感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、身熱、惡寒,以及七情鬱結、飲食不進、心腹氣痛。

藥方組成:紫蘇、陳皮、香附、烏藥、川芎、羌活、枳殼(麩炒)、麻黃、蒼朮各一錢,甘草(炙)五分。

用法:加生薑二片,水煎溫服。

藿香正氣散,主治外感發熱頭痛,內因痰飲凝滯化熱,或中脘痞滿、嘔逆噁心等症狀,凡是感受四時不正之氣,憎寒發熱者,可用此方。

藥方組成:茯苓、白芷、大腹皮、紫蘇葉、藿香、白朮(炒)、陳皮(去白)、厚朴(薑汁炒)、桔梗、半夏各一錢,甘草(炙)五分。

用法:加生薑三片、大棗一枚,水煎熱服。若想發汗,可用被子蓋住,然後再煎服一次。

治療風寒侵犯肌膚毛髮,理應解表。四時不正之氣,由鼻腔侵入,故不用大量發汗解表,只需用芳香化氣的藥物治療。白芷、紫蘇、藿香、陳皮、大腹皮、厚朴、桔梗,都是氣味濃烈之品,足以矯正不正之氣;白朮、茯苓、半夏、甘草,則是甘平之品,用以培補中氣,鞏固中焦正氣。

不換金正氣散,主治四季感冒,瘟疫流行時期的時氣疫病,以及山嵐瘴氣引起的寒熱往來、霍亂嘔吐、泄瀉、赤白痢疾等,都宜服用。若遠遊外地,水土不服者,宜常服之。

藥方組成:蒼朮(米泔水浸泡)、厚朴(薑汁製)、陳皮(去白)、甘草、半夏、藿香各等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