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五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1)

1. 卷九十八

2. 前陰諸疾

3.

婁氏,曰:前陰所過之脈有二,一曰肝脈,二曰督脈。經云:足厥陰之脈入毛中,過陰器,抵少腹,是肝脈所過也。又云:督脈者,起於少腹以下,骨中央,女子入系庭孔,循陰器,男子循莖下至纂,與女子等,是督脈所過也。陰縮者,謂前陰受寒,入腹內也;陰縱者,謂前陰受熱,挺長不收也。經曰:足厥陰之經,傷於寒則陰縮入,傷於熱則縱挺不收。治在行水清陰氣故也。陰痿者,皆耗散過度,傷於肝經所致。經云:足厥陰之經,其病傷於內,則不起是也。

丹溪,曰:胞兄二十餘歲,玉莖挺長,腫而痿,皮塌常潤,磨股不能行,兩脅氣上,手足倦弱。先以小柴胡、黃連大劑行其濕熱,略加黃柏降其逆上之氣,其挺腫漸收減及半,但莖中有堅塊未消。遂以青皮一味為君,佐以散風之劑,末服,外以絲瓜汁、五倍子末敷而愈。平江王氏子,年三十餘歲,忽陰挺長腫而痛,脈數而實,用朴硝荊芥湯浸洗,又用三一承氣湯大下之愈。東垣陰痿陰汗及臊臭論云:一富者前陰間嘗聞臊臭,又因連日飲酒,腹中不和,求予治之。予應之曰:夫前陰者,足厥陰肝之脈絡,循陰器出其挺末。凡臭者,心之所主,散入五方,為五臭,入肝為臊臭,此其一也。當於肝經中瀉行間是治其本,後於心經中瀉少衝以治其標,如惡針當用藥除之,治法當求其本。連日飲酒,夫酒者,氣味俱能生濕,是風、濕、熱合於下焦為邪,故經云:下焦如瀆。又云:在下者引而竭之。酒是濕熱之水,亦宜決前陰以去之,是合下焦二法治之。

白話文:

[討論]

婁氏表示,影響男性私處的經脈主要有兩條,一是肝脈,二是督脈。根據古籍記載,足厥陰肝脈會進入私處的毛髮中,經過生殖器,抵達小腹部。另一種督脈,從小腹部開始,在女性身上,會貫穿至宮廷孔,沿著生殖器;在男性身上,則會沿著陰莖到達肛門,這就是督脈所經過的地方。當私處受寒時,就會縮入腹內,我們稱之為"陰縮";當私處受熱時,就會挺立且無法收回,我們稱之為"陰縱"。古籍說,足厥陰肝脈受寒就會導致陰縮,受熱就會導致陰縱,治療的方法就在於調節水分,清除陰氣。"陰痿"通常是因為過度耗損,傷害了肝經所導致。

丹溪提及,他的胞兄在二十多歲時,陰莖突然變得挺長且腫脹,皮膚下垂且經常濕潤,他甚至無法行走,兩側肋骨的氣息上升,手腳疲倦無力。他先使用大量的小柴胡和黃連來排除濕熱,再稍微加入一些黃柏來抑制逆向上升的氣息,這樣做讓陰莖的腫脹逐漸減緩了一半,但陰莖中仍有一塊硬塊尚未消除。因此,他以青皮作為主要藥材,輔以散風的藥劑,並外用絲瓜汁和五倍子粉來敷治,最後成功治癒。平江王氏的兒子在三十多歲時,突然感到陰莖長大且腫脹疼痛,脈搏頻率高且有力,他使用朴硝和荊芥湯來浸泡清洗,並服用三一承氣湯來徹底排便,最後成功治癒。

東垣對於陰痿、陰汗及臊臭的理論提到,一位富翁曾告訴他,他的私處經常散發出一股臊臭味,再加上他連續幾天喝酒,導致腹中不適,於是來找他求診。他回應說,私處是足厥陰肝脈的網絡,會沿著生殖器延伸至頂端。一般來說,所有氣味都由心臟主宰,並分散到五個方向,形成五種氣味,其中一種進入肝臟後,就會變成臊臭味。因此,他認為應該在肝經中泄下行間穴,這樣才能治本;之後再在心經中泄下少衝穴,這樣才能治標。如果病人害怕針灸,也可以用藥物代替。連續喝酒會產生濕氣,酒本身就有生濕的特性,當風、濕、熱三種因素結合,就會在下焦形成邪氣,所以古籍說:下焦就像一個污水溝。又說:對於下方的問題,應該引導它盡量排出。酒是濕熱的液體,所以應該讓私處盡量排泄,這樣才能符合下焦的兩種治療原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