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四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4)

1. 治內生濕熱方

去濕熱腰痛,泄水濕腫痛,及久雨,加甘遂一兩;去遍身走注腫痛,加白芥子一兩;退濕散腫毒,止痛,及久旱,加朴硝一兩;散結滯,通關節,潤腸胃,行滯氣,通血脈,加郁李仁一兩;去腰腿沉重,加樟柳根一兩。

除濕丹,治諸濕客搏,腰膝重痛,足脛浮腫,筋脈拘急,津液凝澀,便溺不利,目赤隱疹,癰疽發背,疥癬瘡癤,及走註腳氣,盡皆治之。

檳榔,甘遂,威靈仙,赤芍藥,葶藶(各二兩),乳香,沒藥(各一兩),牽牛,大戟(各三兩),陳皮(四兩)

上為末,麵糊丸如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至八十丸,食前溫水下。服藥前後,忌酒濕面二三日。宜淡粥補胃尤佳。一方無葶藶,有澤瀉、青皮各一兩。

白話文:

治內生濕熱方

這個方子用來治療體內濕熱引起的腰痛,以及水濕導致的腫痛。如果久雨,可以加甘遂一兩;如果全身遊走性腫痛,可以加白芥子一兩;如果要消腫解毒止痛,或者久旱,可以加朴硝一兩;如果要散結通絡、潤腸胃、行氣活血,可以加郁李仁一兩;如果腰腿沉重,可以加樟柳根一兩。

除濕丹

這個方子治療各種濕邪引起的腰膝酸痛、足脛浮腫、筋脈拘緊、津液不足、大小便不利、眼睛紅腫、皮疹、癰疽、發背、疥癬、瘡癤以及遊走性腳氣等症狀。

配方:檳榔、甘遂、威靈仙、赤芍藥、葶藶(各二兩),乳香、沒藥(各一兩),牽牛、大戟(各三兩),陳皮(四兩)。

用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麵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五十到八十丸,飯前溫水送服。服藥前後三至五天內,忌酒和濕食,宜吃清淡的粥來養胃。還有一個方子不含葶藶,而是用澤瀉、青皮各一兩代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