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一·上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·上 (1)

1. 脈法

脈經,曰:脈沉而緩,沉而細微緩者,皆中濕。脈浮,風濕。脈大或浮虛而澀者,皆寒濕。脈來滑疾,身熱煩喘,胸滿口燥,發黃者,濕熱。脈洪而緩,陰陽兩虛,濕熱自甚。脈洪而動,濕熱為痛也。

,曰:脈浮而緩,濕在表也。脈沉而緩,濕在裡也。或弦而緩,或緩而浮,皆風濕相搏也。

脈訣舉要,曰:或澀或細,或濡或緩,是皆中濕,可得而斷。

白話文:

【脈法】

《脈經》提到:如果脈搏深沉且緩慢,尤其是深沉、細微且緩慢的脈象,通常都是身體受到濕氣的影響。脈象浮起,表示風濕的存在。脈象顯得大或者浮虛且帶有阻滯感,這都是寒濕的表現。脈象來得滑順且迅速,伴隨身體發熱、煩躁喘息、胸部憋悶、口乾以及黃疸等症狀,這是濕熱的特徵。脈象洪大且緩慢,表示陰陽兩虛,濕熱情況會更嚴重。脈象洪大且有力,這是在提示濕熱導致的疼痛。

另外,脈象浮起且緩慢,表示濕氣在身體表面。脈象深沉且緩慢,則顯示濕氣在身體內部。有的時候脈象會呈現弦且緩慢,或者緩慢且浮起,這些都是風濕相互作用的結果。

《脈訣舉要》指出:脈象如果呈現阻滯、細弱、濡軟或者緩慢,都可以斷定是身體受到了濕氣的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