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三 (11)
卷三 (11)
1. 治注夏方
生脈散,生津止渴,夏月宜常服之,以代茶湯。
人參,麥門冬(去心,各三錢),五味子(十五粒)
上銼,水煎服。夏月加黃耆、甘草,令人氣力湧出。一方加黃耆、黃柏;一方加白朮。
東垣曰:孫真人云,五月常服五味子,是瀉丙火,補庚金大腸,益五臟之元氣。聖人立法,夏月宜補者,補天元之真氣,非補熱火也,令人夏食寒是也。為熱傷元氣,以人參、麥門冬、五味子生脈,脈者,元氣也,人參之甘,補元氣瀉熱火也,麥門冬之苦寒,補水之源而肅燥金也,五味子之酸,以瀉火補庚大腸與肺金也。服參與五味子不得者,白朮、烏梅代之。
代茶湯,健脾止渴,夏月服之以代茶。
白朮(一錢半),麥門冬(去心,一錢)
上煎作湯代茶,服此一盞,可當茶三盞。夏月吃茶水多必泄瀉,白朮補脾燥濕,麥門冬生津止渴也。
丹溪方,治婦人患注夏,手足痠軟而發熱。
白朮,黃柏(炒),白芍藥,陳皮,當歸(各一錢),蒼朮(五分),甘草(生,三分)
上銼,加生薑二片,水煎服。
白話文:
治注夏方
生脈散能生津止渴,夏天適合經常服用,當茶喝。
處方:人參、麥門冬(去心),各三錢;五味子十五粒。 將藥材磨碎,水煎服。夏天可以加黃耆、甘草,能讓人感覺精力充沛。也有其他方劑會加入黃耆、黃柏,或白朮。
李東垣說:孫真人說,五月經常服用五味子,可以瀉去丙火(心火),滋補庚金(大腸),增強五臟的元氣。古人制定的這個方子,夏天適合用來補益的,是補益先天元氣,而不是補益燥熱的火氣,所以夏天吃些寒涼的食物是對的。因為暑熱傷了元氣,所以用人參、麥門冬、五味子來滋養元氣(脈就是元氣)。人參的甘味,可以補益元氣、瀉去熱火;麥門冬的苦寒,可以滋養體內的水分,並清瀉燥熱;五味子的酸味,可以瀉火,並滋補大腸和肺金。如果服用人參和五味子後有不適,可以用白朮和烏梅代替。
代茶湯能健脾止渴,夏天可以當茶喝。
處方:白朮一錢半,麥門冬(去心)一錢。煎煮成湯當茶飲用,一盞藥湯抵得上三盞茶。夏天喝太多茶水容易腹瀉,白朮可以健脾燥濕,麥門冬可以生津止渴。
丹溪方,治療婦女夏天患有中暑症狀,手腳酸軟發熱。
處方:白朮、黃柏(炒)、白芍藥、陳皮、當歸(各一錢),蒼朮五分,生甘草三分。將藥材磨碎,加生薑兩片,水煎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