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二十 (3)
卷二十 (3)
1. 論霍亂轉筋
陳氏,云:轉筋者,以陽明養宗筋,屬胃與大腸。今暴吐下,津液頓亡,外感四氣,內傷七情,飲食甜膩,攻閉諸脈。枯削於筋,宗筋失養,必致攣縮,甚則舌卷囊縮者,難治也。
劉宗厚,云:霍亂者多轉筋,大抵冷熱不調,陰陽相搏,故轉筋攣痛,甚者遍體轉筋。此實陰陽之氣反戾,風寒乘之,筋失血氣所榮,而為攣縮急痛也耶。
蔭按:葉氏曰:霍亂轉筋,劉宗厚以為冷熱不調云云,劉河間論轉筋皆屬於火,丹溪謂屬於血熱,二公之論轉筋,非因於霍亂者也。其不因霍亂而轉筋者,誠如二公之言,亦有血虛筋失所養,則轉而急痛不能舒也。若夫霍亂而轉筋,劉氏備矣。亦有榮血中素有火熱,卒然霍亂而風寒外束,榮中之熱內郁,而其勢猖狂,則筋亦為之轉動也。大抵霍亂見此證者,多不可救,宜急治之。
白話文:
陳氏說,轉筋是因為陽明經負責滋養宗筋,而陽明經屬於胃和大腸。如果突然嘔吐腹瀉,體液大量流失,加上外感風寒暑濕,內傷七情,飲食甜膩,阻塞經脈,就會導致筋脈枯竭,宗筋失養,進而出現攣縮,嚴重時甚至舌頭捲縮,難以治療。
劉宗厚說,霍亂患者常伴隨轉筋,主要原因是冷熱失調,陰陽交戰,因此導致筋脈攣縮疼痛,嚴重時全身都會轉筋。這是因為陰陽之氣逆亂,風寒乘虛而入,筋脈失血氣滋養,才會攣縮疼痛。
葉氏認為,劉宗厚將霍亂轉筋歸因於冷熱失調並不完全正確。劉河間認為轉筋屬於火證,丹溪認為屬於血熱,這兩種說法都是針對非霍亂引起的轉筋。的確,除了霍亂,還有血虛筋失養,也會導致筋脈攣縮疼痛。而霍亂引起的轉筋,劉宗厚已經說得很清楚了。此外,也可能由於血液中原本就有火熱,突然患上霍亂,外感風寒,導致熱氣鬱結,進而引發筋脈轉動。總之,霍亂患者出現轉筋,大多難以救治,應該緊急治療。
男子以手挽其陰,女子以手牽兩乳,近兩旁,此妙法也。
李氏,曰:轉筋輕者兩腳,重者遍體轉筋,手足厥冷。若欲絕者,倉卒之際,宜以鹽填臍中,灼艾不計壯數,雖已死而胸中有暖氣者立蘇,急用木萸散加小茴香、甘草、蘇葉,煎服,再研生蒜,塗腳掌心,雖昏危入腹者,亦效。
白話文:
男人用手拉扯自己的生殖器,女人用手拉著乳房兩側靠近腋下的部位,這是個好方法。
李氏說:“轉筋輕的人腳部會抽搐,嚴重的話全身都會出現轉筋的症狀,並且手腳冰冷。如果快要死亡的時候,在緊急情況下應該將鹽填充到肚臍裏,然後點燃艾灸不管多少次,即使已經死了但胸部還有溫暖的氣息就會立刻甦醒過來。趕快使用【木萸散】加上少量的小【茴香】、【甘草】和【蘇葉】煮水服用,然後再磨碎新鮮的大蒜塗抹在腳底中心,即使是昏迷危險進入腹部的情況也會有效果。”
2. 論霍亂煩渴
陳氏,云:煩渴者,以陰陽反戾,清濁相干,水與谷並,小便秘澀,既走津液,腎必枯燥,引水自救,煩渴必矣,止渴湯主之。
準繩,云:霍亂煩渴,以增損縮脾飲主之,能解伏熱,消暑毒,止吐利。霍亂之後,服熱藥太多,煩躁作渴,尤宜服之。霍亂吐瀉後,煩渴飲水,宜茯苓澤瀉湯。霍亂已愈,煩熱多渴,小便不利,宜小麥門冬湯。霍亂後噁心懶食,口乾多渴,宜白朮散。霍亂後利不止,冷汗出,腹脅脹,宜烏梅散。霍亂後下利無度,腹中絞痛,宜黃連丸。霍亂後下利見血,宜止血湯、赤石脂湯。
白話文:
陳氏說:煩渴是因為陰陽失調,清濁混雜,水谷無法正常運化,小便排泄不暢,津液流失,腎臟乾燥,身體為了補充水分,自然就會感到煩渴,[止渴湯]可以治療。
準繩說:霍亂引起的煩渴,可以用[增損縮脾飲]治療,它可以解暑熱,消暑毒,止吐瀉。霍亂之後如果服用太多熱性藥物,導致煩躁口渴,更應該服用[增損縮脾飲]。霍亂吐瀉後,煩渴想喝水,可以用[茯苓澤瀉湯]。霍亂痊癒後,煩熱口渴,小便不利,可以用[小麥門冬湯]。霍亂之後噁心不想吃東西,口乾舌燥,可以用[白朮散]。霍亂之後拉肚子不止,冒冷汗,腹部兩側脹痛,可以用[烏梅散]。霍亂之後拉肚子不止,腹中絞痛,可以用[黃連丸]。霍亂之後拉肚子帶血,可以用止血湯或[赤石脂湯]。
潔古老人,云:霍亂轉筋,吐瀉不止,病在中焦,陰陽交而不和,發為疼痛。此病最急,不可與分毫粥飲,穀氣入胃則必死矣。
白話文:
古人說:「霍亂轉筋、吐瀉不止是因為疾病影響了中焦部位,造成陰陽不調和而引發疼痛。這種病症非常危急,不能喝任何含有米粒的稀飯或食物,如果這些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進入胃部就會導致死亡。」
3. 論乾霍亂
陳氏,云:乾霍亂者,忽然心腹脹滿,絞刺疼痛,蠱毒煩冤,欲吐不吐,欲利不利,狀若神明所附,頃刻之間,便致悶絕。亦涉三因,或臟虛,或腸胃素厚,故吐利不行。《準繩》云:乾霍亂者,忽然心腹脹滿攪痛,欲吐不吐,欲瀉不瀉,躁亂憒憒無奈,俗名攪腸沙者是也。此由脾土鬱極而不得發,以致火熱內擾,陰陽不交,或表氣發為自汗,或裡氣不通而作腹痛。然膈上為近陽也,膈下為近陰也,若欲陰陽之氣行,必先自近從上開之,陽氣得通,則先下之陽也。若欲陰陽之氣行,必死於其火也。曰:方論皆謂脾胃有宿食,與冷氣相搏,子何為言火耶?曰:神志昏冒,煩躁悶亂,非諸躁狂越之為屬火者乎?不急治即死,非暴病暴死之屬火者乎?但處治不可過於攻,攻之過則脾愈虛。亦不可過於熱,熱之過則內火愈熾。不可過於寒,寒之過則火必與捍格。須反佐以治,然後郁可升,食可出,而火可散矣。古方有用鹽熬調以童便,非獨用其降陰之不通,陰既不通,其血亦不行,兼用行血藥也。此誠良法,足可為處方者比類矣。
白話文:
陳氏說:乾霍亂患者,會突然感到心腹脹滿、絞痛刺痛,如同中了蠱毒一般,心中煩悶、痛苦不堪,想吐卻吐不出來,想瀉卻瀉不下去,症狀如同神靈附體,頃刻之間就會昏迷不醒。這也牽涉到三種原因:可能是臟腑虛弱,可能是腸胃素來厚實,所以才導致吐瀉不順暢。
**《準繩》**中也提到:乾霍亂患者,會突然感到心腹脹滿、攪痛,想吐卻吐不出來,想瀉卻瀉不下去,心神躁亂、昏沉無力,民間俗稱「攪腸沙」。這是由於脾土鬱結太過,無法宣泄,導致火熱內擾,陰陽失調,或是表氣外泄而出現自汗,或是裡氣不通而導致腹痛。然而,膈膜之上屬陽氣,膈膜之下屬陰氣,想要使陰陽之氣運行,必須先從靠近陽氣的上面開通,陽氣通暢,陰氣才能順暢下降。
如果想要強行使陰陽之氣運行,反而會被火熱所傷。
有人問:各家方論都說脾胃有宿食,與冷氣相搏才會導致乾霍亂,你為何說是由於火熱呢?
我回答:神志昏迷、煩躁悶亂,難道不是屬於火熱所致嗎?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死亡,这不是暴病暴死,属于火热所致吗?但是治疗时要注意不要过度攻伐,过度攻伐会导致脾胃更加虚弱。也不要過度使用熱藥,过度使用熱藥會導致內火更盛。也不要過度使用寒藥,过度使用寒藥會導致火熱更加頑固。必須反佐調節,才能使鬱結之氣上升,宿食排出,火熱消散。
古代方劑中常用鹽熬煮後用童便調和,這不僅僅是利用童便來降陰,因為陰氣不通,血氣也難以運行,同時也加入行血藥物。這確實是一個有效的治療方法,值得後人借鑒。
丹溪,云:吐提其氣,最是良法。吐中兼有發散之義,有用解散者,不用涼藥,但二陳湯加川芎、蒼朮、防風、白芷。戴復庵法:先以濃鹽湯頓服,次調蘇合香丸吞下來復丹,仍進藿香正氣散加木香、枳殼各半錢。
白話文:
丹溪先生說:「吐法和提氣法,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。吐法可以達到清除積滯、發散邪氣的效果。若要使用吐法,則不必用寒涼的藥物,只需用二陳湯加入川芎、蒼朮、防風、白芷即可。」
戴復庵則提出另外一種方法:「先用濃鹽湯一次性大量服用,然後用蘇合香丸送服來復丹,再服用藿香正氣散加入木香、枳殼各半錢。」
蔭按:夫乾霍亂者,乃寒濕太甚,脾被絆而不能動,氣被鬱而不得行,所以卒痛而手足厥冷,噁心嘔噦也。俗名攪腸沙者,蓋言痛之甚也。北方刺青筋以出氣血,南方括胸背手足以行氣血,俱能散病。然出氣血不如行氣血之為愈也。蓋霍亂乃氣病,非血病也。今刺青筋固能散氣,而血因之以傷。
況人之身,氣常有餘,血常不足。今不足者,又從而傷之,是不足之中又不足也,少壯之人庸或得免,而衰老之人則不免於死矣。慎之。
白話文:
霍亂是因為寒濕過重,導致脾臟受阻無法運作,氣機鬱結不通暢,因此才會突然劇烈疼痛,手腳冰冷,噁心嘔吐。民間稱之為「攪腸沙」,形容疼痛的厲害程度。北方人以針刺青筋來疏通氣血,南方人則以刮痧的方式來行氣活血,都能治療霍亂。然而,疏通氣血的效果不如行氣活血更有效。因為霍亂是氣病,而非血病。現在刺青筋雖然能散氣,但卻會傷及血液。
而且人體本來就氣多血少,如果再傷害血液,就等於雪上加霜,年輕人或許還能勉強應付,但老年人就可能因此而死。務必謹慎。
4. 診法
內經,曰:脈浮者霍亂。
脈微而澀,或代而散,或隱而伏,或大而虛。脈右關滑,為霍亂吐瀉。脈洪者為熱,脈弦者為飲。氣口脈弦滑,膈間有宿食留飲,宜順其性,以鹽湯探吐之。脈結促代,不可斷以死。脈大者生,微弱漸遲者死。脈洪大者易治,脈微,囊縮舌卷者,不治。
脈訣舉要,曰:滑數為嘔,代者霍亂,微滑者生,澀數凶斷。又曰:滑而不勻,必是吐瀉霍亂之候,脈代勿訝。
準繩,云:霍亂之後,陽氣已脫,或遺尿而不知,或氣少而不語,或膏汗如珠,或大躁欲入水,或四肢不收,皆不可治也。
白話文:
《內經》說:脈浮者,霍亂也。
脈微而澀,或代而散,或隱而伏,或大而虛。脈右關滑,為霍亂吐瀉。脈洪者為熱,脈弦者為飲。氣口脈弦滑,膈間有宿食留飲,宜順其性,以鹽湯探吐之。脈結促代,不可斷以死。脈大者生,微弱漸遲者死。脈洪大者易治,脈微,囊縮舌卷者,不治。
《脈訣舉要》說:滑數為嘔,代者霍亂,微滑者生,澀數凶斷。又曰:滑而不勻,必是吐瀉霍亂之候,脈代勿訝。
《準繩》說:霍亂之後,陽氣已脫,或遺尿而不知,或氣少而不語,或膏汗如珠,或大躁欲入水,或四肢不收,皆不可治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