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八十三 (1)
卷八十三 (1)
1. 治血風瘡方
馬齒莧膏,治兩足血風瘡,並兩腳背風濕瘡疼癢。
馬齒莧(切碎焙乾,五錢),黃丹(飛),黃柏,枯白礬,孩兒茶(各三錢),輕粉(一錢)
上為細末,和勻,後入輕粉,用生桐油調,攤於厚桐油紙上,用蔥椒湯洗淨患處,貼之。
一方,治血風瘡。
川椒,貝母,白芷,蛇床子(炒),黃丹(飛),枯白礬,黃連(各三錢),輕粉(五錢)
上為細末,生桐油調,攤厚油紙上貼瘡,扎定,七日方開。忌胡椒生薑蔥蒜一切熱毒物。
七珍膏,治血氣瘡,極癢,爬見血者,此方極效,並治一切惡瘡癰毒。
先用香油一斤,槐枝青者截百段陸續下枝,俟煎枯再下,熬至滴水成珠,次下黃蠟一兩五錢,又下定粉十二兩,提起微溫,方下後藥。
乳香,沒藥,輕粉,白花蛇,孩兒茶(各一錢),潮腦(一兩),麝香(七分,俱為細末)
上攪勻成膏,用水浸一宿,去火氣收藏。
白話文:
【治療血風瘡的藥方】
這是一個用來治療雙腳血風瘡,以及兩腳背因風濕引起的疼痛癢癢的藥膏。配方如下:馬齒莧(切碎後烘乾,五錢)、黃丹(飛)、黃柏、枯白礬、孩兒茶(各三錢)、輕粉(一錢)。將以上材料磨成細粉,混合均勻,然後加入輕粉,使用生桐油調合,塗抹在厚的桐油紙上,然後用蔥椒湯清洗患部,再貼上藥膏。
另一個治療血風瘡的藥方,成分包括:川椒、貝母、白芷、蛇牀子(炒)、黃丹(飛)、枯白礬、黃連(各三錢)、輕粉(五錢)。將所有材料研磨成細粉,用生桐油調和,塗抹在厚油紙上,貼在瘡口,固定好,七天後才能揭開。在治療期間,應避免攝取胡椒、生薑、蔥、蒜等熱性有毒的食物。
最後是「七珍膏」,適用於治療血氣瘡,尤其是極度瘙癢,甚至抓到出血的情況,這個藥方效果非常好,也能治療各種惡性瘡毒。首先在一斤的香油中,陸續加入一百段新鮮的槐樹枝,等到樹枝煎至枯萎再加新的,一直熬煮到油滴入水中能成珠狀,接著加入一兩五錢的黃蠟,再加十二兩的定粉,待油溫稍降後,再加入以下藥材:乳香、沒藥、輕粉、白花蛇、孩兒茶(各一錢)、潮腦(一兩)、麝香(七分,都要磨成細粉)。將所有材料攪拌均勻製成藥膏,浸泡在水中一夜,去除火氣,然後妥善保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