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病機沙篆》~ 卷下 (37)
卷下 (37)
1. 二十六、淋閉癃
東垣治一人小便不通,目突腹脹,皮膚欲裂,用淡滲藥不效,東垣曰:疾急,灸膀胱之腑,必氣化乃出;服淡滲而病甚,是氣不化也。無陽則陰無以生,無陰則陽無以化,淡滲氣薄,皆陽藥也,孤陽無陰,欲化得乎?以滋腎陰之品,投之立愈。丹溪曰:吾以吐法通小便,譬如滴水之器,上竅閉,則下竅無以自通,必上竅通而下竅之水出焉。
氣虛者,補中益氣湯先服後吐;血虛者,芎歸湯先服後吐;痰多者,二陳湯先服後吐;氣閉者,香附、木香探吐,更有瘀血而小便閉者,牛膝、桃仁為要藥。《別錄》云:小便不利,審是氣虛,獨參湯如神。由是觀之,則受病之源自非一途,若不從望、聞、問、切察之明審之當,而浪投藥劑,幾何不以人命為戲耶。
附:氣閉不通方,陳皮去白,末服三錢,酒調下,外用鹽入臍孔,蔥白頭十餘根扎,切指厚,艾火灸之。
白話文:
一位病人小便不通,眼睛突出、腹部脹大,皮膚感覺快要裂開,用利尿藥物治療無效。李東垣(醫家)說:病情危急,應立即灸刺膀胱經穴位,使氣機通暢,尿液才能排出。服用利尿藥反而病情加重,是因為氣機不通暢。沒有陽氣,陰氣就不能產生;沒有陰氣,陽氣就不能化生。利尿藥氣味淡薄,都是溫陽的藥物,單純的陽氣缺乏陰氣的滋養,怎麼能使氣機通暢呢?於是用滋補腎陰的藥物,病人立刻痊癒了。
朱丹溪(醫家)說:我用吐法治療小便不通,就像滴水的容器,上方的孔堵塞了,下面的孔就無法自行暢通,必須先疏通上面的孔,下面的水才能流出來。
氣虛的病人,先服用補中益氣湯,然後再用吐法;血虛的病人,先服用芎歸湯,然後再用吐法;痰多的病人,先服用二陳湯,然後再用吐法;氣機阻滯的病人,用香附、木香輔助吐法;如果還有瘀血導致小便不通的,牛膝、桃仁是重要的藥物。《名醫別錄》記載:小便不利,如果確認是氣虛引起的,服用獨參湯效果奇佳。
由此可見,導致小便不通的原因並非單一,如果不仔細觀察病情,辨證施治,而隨意投藥,豈不是拿人命開玩笑嗎?
附:治療氣機阻滯不通的方劑:陳皮(去白)研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酒送服;外用鹽塞入肚臍,再用十幾根蔥白(切成手指厚)扎在肚臍上,用艾火灸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