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病機沙篆》~ 卷上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上 (7)

1. 二、虛勞

至於滑泄敗胃,所不待言。丹溪云:實火可瀉,虛火可補。試問勞症之火,屬之虛乎?屬之實乎?瀉之可乎?昔有云:畏知柏如鳩毒,恐伐吾命根耳。如病初起而相火正隆,或燥渴而右尺滑大,亦暫投之卻無妨也,若久用之則斷乎不可。或問:血主濡潤,四物湯豈非濡潤而為血虛者之要藥乎?答曰:血虛而燥用四物以濡之,未嘗非合劑也,但恐用之久而多,則在上有泥膈奪食之憂,則在下有滑腸泄瀉之患。且主秋冬之令,鮮發育之功也。

或問:氣有餘便是火,補氣之藥能無助火乎?古云:正氣與邪氣原不兩立,猶低、昂然,一勝則一負,正氣旺則邪氣無所容,如滿座皆君子,一小人自無容身之地。

或問:人參補氣,至王好古言其肺熱傷肺,至節齋謂虛勞症服參者必死,天下皆稱人參有毒,視參如蠍,其說是否?答曰:肺家本經有火,右寸大而有力,東垣謂熱鬱在肺者勿用。若肺虛而虛火乘之,肺已被傷,苟非人參,何以救之乎?故好古之說猶為近理,節齋之言膠柱鼓瑟,千古之罪人也。至謂人參有毒,庸俗多有是言,不知誰為作俑,真堪噴飯。

或問:血虛自應補血,專以氣藥為主,得無左乎?答曰:血虛應投血藥,乃為正法,但專用多用,中州有礙。至於以氣藥為主,似乎相左,不知《素問》無陽則陰無以生,仲景曰身熱、亡血、身涼、脈凝、血虛,並加人參。蓋血脫者須益氣,為血不自生,須得陽和之藥乃生,陽生而陰長也。

若只用血藥,則血無由而生矣。東垣云:人參甘溫補脾,脾氣旺則四臟之氣皆旺,精自生而形自盛也。白飛霞雲:人參多服,回元氣於無何有之鄉。凡病後氣虛及肺虛喘嗽者,並宜用之。若氣虛有火,宜與麥冬同服。楊起云:人參功載《本草》,人所共知。古方治肺寒以溫肺湯,肺熱以清肺湯、中滿分消湯,血虛養營湯,皆用人參,庸醫每謂人參不可輕用,誠哉庸也。自《本經》以至諸家諄諄言之,以氣藥有生血之功,血藥無益氣之理。

可謂詳切著明,奈何人不悟耶。

人有先後二天,補腎補脾,法當並行。然以甘寒補腎恐妨脾氣、以辛溫快脾恐妨腎水,須衡其緩急而為之施治。或滋腎而佐以沉香、砂仁,快脾雜以山藥、五味,機用不可不活也。脾具坤順之德而有乾健之運,故遊溢精氣,上輸於肺,通調水道,下輸膀胱,水精四布、五經並行,則水源從此沃矣。

且脾不下陷則精氣固而二便調,俾少陰奉之,得以全閉蟄封藏之本,故脾安則腎愈安矣,此許學士所以補腎不如補脾之說也。腎兼水火,水不挾肝上浮而陵卑監;火能益土善運而奉精微,故腎安而脾愈安矣,此孫思邈所以有補脾不若補腎之說也。此兩說者,皆有見於根本重地,亟有提防,特為虛家設一大炬也。

白話文:

虛勞導致的滑脫泄瀉,損傷脾胃,這是不需要多說的。丹溪說:實火可以瀉去,虛火則要用補的方法。那麼請問,勞病引起的火,是屬於虛火呢?還是屬於實火?應該用瀉法嗎?以前有人說過:害怕使用知母、黃柏,就像害怕毒藥一樣,恐怕會傷害我的生命根本。如果疾病剛開始,相火正旺盛,或者出現口渴、右脈尺部滑大等情況,暫時使用它們來清火也是可以的,但如果長期使用,絕對不可以。

有人問:血主要功能是滋潤,四物湯難道不是滋潤並治療血虛的主要藥物嗎?我回答說:血虛導致身體乾燥,用四物湯來滋潤,並非不合適,但如果長期大量使用,恐怕會導致在上的阻礙膈膜、影響食慾,在下則會出現滑腸泄瀉的毛病。而且四物湯主要在秋冬季節發揮作用,很少有促進生長發育的功效。

有人問:氣有餘就會化為火,那麼補氣的藥物難道不會助長火氣嗎?古人說:正氣和邪氣是不能並存的,就像低和高一樣,一方強盛另一方就會衰弱,正氣旺盛,邪氣就沒有容身之地,就像滿屋子都是君子,一個小人自然無法立足。

有人問:人參可以補氣,但是王好古說它會導致肺熱傷肺,朱丹溪說虛勞病服用人參的人必死,天下都說人參有毒,把它當成蠍子一樣,這種說法對嗎?我回答說:如果肺本身就有火,右寸脈象又大又有力,李東垣說熱鬱積在肺的人不能用人參。如果肺虛,虛火又來侵犯,導致肺已經受傷,如果不用人參,又怎麼能救治呢?所以王好古的說法還算接近道理,而朱丹溪的說法就太過於固執、不切實際,是千古罪人。至於說人參有毒,是庸俗之人的說法,不知道是誰先開始這樣說的,真讓人覺得可笑。

有人問:血虛當然應該補血,但如果只用補氣藥物為主,難道不是錯了嗎?我回答說:血虛應該用補血藥物,這是正確的方法,但是如果只用或者大量使用,會影響脾胃的功能。至於以補氣藥物為主,似乎是錯誤的,但要知道《素問》說「無陽則陰無以生」,張仲景說身體發熱、失血時,身體寒冷、脈搏凝滯、血虛時,都要加入人參。這是因為失血的人必須要補氣,因為血不能自己產生,必須要陽氣的藥物來幫助它生成,陽氣產生,陰血才能滋長。

如果只用補血藥物,血是沒有辦法生成的。李東垣說:人參甘溫可以補脾,脾氣旺盛,全身臟腑的氣就會跟著旺盛,精氣自然產生,形體也會跟著強盛。白飛霞說:多服用人參,能讓元氣恢復到無形無質的狀態。凡是病後氣虛以及肺虛咳嗽的人,都適合服用人參。如果氣虛又有火,可以和麥冬一起服用。楊起說:人參的功效在《本草》中都有記載,大家都知道。古人用溫肺湯治療肺寒,用清肺湯、中滿分消湯治療肺熱,用養營湯治療血虛,都用到了人參。庸醫卻總是說人參不能輕易使用,真是庸俗啊!從《本經》到各家學說都諄諄教導,認為補氣藥物有生血的功效,而補血藥物沒有益氣的作用。

可以說是詳細而明確,為何人們不明白呢?

人有先天和後天之分,補腎和補脾,應該同時進行。但是用甘寒藥物補腎,恐怕會妨礙脾氣;用辛溫藥物溫補脾胃,又恐怕會妨礙腎水,所以必須衡量情況的輕重緩急,再來決定如何治療。或者滋養腎陰時,佐以沉香、砂仁;溫養脾胃時,配合山藥、五味子,用藥的時機必須靈活運用。脾具有坤順的德性,卻有健運的能力,所以能運化精氣,向上輸送到肺,通調水道,向下輸送到膀胱,水精散布全身,五經暢通運行,那麼身體的「水源」就從這裡得到滋養了。

而且脾氣不虛陷,精氣就能固藏,大小便就能調和,使腎能得到脾的奉養,腎才能完全閉藏封藏它的根本。所以脾安穩,腎也就更加安穩,這就是許學士說的「補腎不如補脾」的原因。腎兼有水火,水如果沒有肝的約束,就會上浮而欺凌下部;火能幫助脾土運化,並且將精微物質奉養給身體,所以腎安穩,脾也就更加安穩了,這就是孫思邈說的「補脾不如補腎」的原因。這兩種說法,都看到了人體根本的重要性,要特別注意提防,特地為虛勞病的人點亮一盞明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