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病機沙篆》~ 卷下 (3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下 (34)

1. 二十四、疝

肝腎受病,治法相同,宜丁香楝實丸。川楝子、附子、茴香、歸尾各一兩,酒二鍾,同煮乾,再焙為末。每末一兩,入丁香、木香各二錢,為末,延胡索五錢,全蠍十三枚(去足翅,炙),又為末,入前項末拌勻,酒打糊為丸,每服一錢,酒送下。

凡疝氣、帶下皆屬於風,全蠍乃治風之藥,川楝、茴香能入小腸,當歸、延胡活血止痛,疝氣、帶下皆寒邪積聚入於小腸,故用附子佐之,丁香、木香為嚮導也,若臍下撮急及周身皆痛,小便數而清,諸脈急而虛,獨腎脈不急而無力,名曰腎疝,丁香疝氣丸,烏藥與丁、茴、延胡、防、桂、歸、羌、麻,同蠍、草,酒糊,送春回。

疝因虛得,不宜驟補,先去其邪,然後補之,天台烏藥散,烏藥及良薑、青、檳、茴、木香、川楝,同巴炒,初起效如向;川楝散,川楝三十個,巴豆半同炒,菖蒲、青木香一兩,共相搗,荔枝核甘枚,萆薢五錢,加好麝少許,和鹽湯二錢調,此治因感寒,故借巴豆炒,此惟初起者二方所宜,不可施於虛人。

疝因鬱熱痛而便澀,脈數者,山梔二錢,吳萸(炒)、桃仁二七,楂實(炒),生薑三片,水同煎,內郁之熱多散了。

小腸氣,小腹引睪丸,必連腰脊而痛。小腸虛,則風冷乘間而入,邪氣入則厥而上衝肝肺,控引睪丸,上而不下,茴香、川楝、吳萸、陳皮、馬藺花(醋炒)各一兩,芫花(醋炒)共末,醋糊丸,每服一錢,加至二錢,酒送。又方:益智、蓬朮各五錢,大茴、山萸、牛膝、續斷、川芎、胡蘆巴、防風、牽牛(炒)、甘草各二錢五分,為末。每服三錢,水煎,空心連滓服,湯調不煎亦得。

膀胱氣,小腹腫痛,不得小便是也。五苓散一兩,分三服,蔥白一莖,小茴一錢,鹽八分,水一鍾,煎七分,服三服後,當下小便如墨汁。續用硇砂丸,木香、沉香、巴豆肉各一兩,青皮二兩,同慢火炒紫色,去巴豆,為末,入硇砂一錢,銅青三錢,同研勻,蒸餅丸梧子大。每服七丸至十丸,鹽湯空心下。

大凡各方多用燥濕之劑,丹溪以為濕熱。蓋太勞則火起於筋,醉飽則火起於胃,房勞則火起於腎,大怒則火起於肝。火鬱之久,濕氣便盛,濁液凝聚,併入血隧,流於厥經,肝性急速,為寒所束,尤其痛甚,此亦補前人之未備。要知痛處喜按而減者為虛,用桂枝、山梔,與川烏頭等分為末,薑汁糊丸,以川烏治外束之寒,梔子治內郁之熱,然不可守為揆度也。

針灸法:大敦通主七疝,兼以三陰交,及灸水道尤妙。女人瘕聚即男子疝氣同原,胃俞、氣海、行間。腹中氣脹,引脊作痛,食飲反多,身體消瘦,灸脾俞、章門各七壯。女人淋帶,腎俞、中封各五十壯,或三陰交及中極、氣海、腎俞,已上女人赤白帶下俱治。

白話文:

二十四、疝

肝腎疾病的治療方法相同,宜用丁香楝實丸。將川楝子、附子、茴香、當歸尾各一兩,與二鍾酒一起煮乾,再焙成粉末。取藥末一兩,加入丁香、木香各二錢,研成粉末;再將延胡索五錢、全蠍十三枚(去足翅,炙)研成粉末,與之前的藥末混合均勻,用酒調成糊狀,製成丸藥。每次服用一錢,酒送服。

各種疝氣、帶下都屬於風邪引起的疾病,全蠍是治療風邪的藥物;川楝子、茴香能作用於小腸;當歸、延胡索能活血止痛。疝氣、帶下都是寒邪積聚於小腸引起的,所以用附子來溫助;丁香、木香則起到引導藥力作用。如果出現臍下絞痛及全身疼痛,小便頻數而清澈,脈象急促而虛弱,唯獨腎脈不急促且無力,稱為腎疝,可用丁香疝氣丸治療。丁香疝氣丸的組成藥物有烏藥、丁香、茴香、延胡索、防風、桂枝、當歸、羌活、麻黃,加上全蠍和草藥,用酒調成糊狀,春季服用效果最佳。

疝氣因身體虛弱而發病,不宜急於補益,應先驅除邪氣,然後再補益。天台烏藥散,由烏藥、良薑、青皮、檳榔、茴香、木香、川楝子組成,共炒,初期效果顯著。川楝散,用川楝子三十個、巴豆半個共炒,再加入菖蒲、青木香各一兩,搗碎,再加荔枝核、甘草、萆薢各五錢,以及少許麝香,用鹽湯二錢調服。此方用於因受寒引起的疝氣,利用巴豆炒制以發散寒邪,但只適用於初期,虛弱者不宜使用。

疝氣因鬱熱導致疼痛、大便秘結,脈象數者,可用山梔子二錢、吳萸(炒)、桃仁二七、山楂(炒)、生薑三片水煎服,以散去體內鬱熱。

小腸疝氣,小腹部疼痛牽引至睪丸,必定伴隨腰脊疼痛。小腸虛弱,則風寒乘虛而入,邪氣入侵則厥逆上衝肝肺,牽引睪丸,疼痛向上而不向下。可用茴香、川楝子、吳萸、陳皮、馬藺花(醋炒)、芫花(醋炒)各一兩,研成粉末,用醋調成糊狀製丸,每次服用一錢,可加至二錢,酒送服。另一方劑:益智仁、蓬朮各五錢,大茴香、山茱萸、牛膝、續斷、川芎、胡蘆巴、防風、牽牛子(炒)、甘草各二錢五分,研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三錢,水煎服,空腹連渣服用,也可將藥物與湯劑混合服用,不需煎煮。

膀胱疝氣,表現為小腹腫痛,不能排尿。可用五苓散一兩,分三次服用;再用蔥白一莖、小茴香一錢、鹽八分,加水一鍾,煎至七分,服用三次後,小便會排出黑色尿液。然後服用硇砂丸,由木香、沉香、巴豆肉各一兩、青皮二兩,共用文火炒至紫色,去巴豆,研成粉末,加入硇砂一錢、銅青三錢,混合研磨均勻,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七至十丸,空腹用鹽湯送服。

各種方劑多用燥濕的藥物,朱丹溪認為是濕熱所致。這是因為過度勞累則筋脈之火上升,飲酒過度則胃火上升,房事過度則腎火上升,大怒則肝火上升。火鬱日久,則濕氣盛,濁液凝聚,進入血脈,流注於厥陰經脈,肝臟的特性是迅速的,受寒邪束縛,則疼痛加劇,這也是前人未曾闡述的。要了解疼痛部位按壓後減輕者為虛證,可用桂枝、山梔子、川烏頭等量研末,用薑汁調成糊狀製丸。川烏頭治療外在寒邪,梔子治療內在鬱熱,但不可一概而論。

針灸療法:大敦穴主治七種疝氣,配合三陰交穴,以及灸水道穴效果更佳。女性的癥瘕與男性疝氣病機相同,可用胃俞、氣海、行間穴。腹部脹滿,疼痛牽引至脊背,飲食反而增多,身體消瘦,可灸脾俞、章門穴各七壯。女性淋病帶下,可用腎俞、中封穴各五十壯,或用三陰交、中極、氣海、腎俞穴,以上穴位均可治療女性赤白帶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