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病機沙篆》~ 卷下 (10)
卷下 (10)
1. 六、癲狂
顛屬腑,痰在包絡,故時發時止。
狂屬臟,痰入於心,故發而不止。
白話文:
[六、癲狂]
癲病與腑臟相關,因為痰濕積聚在包絡(心包),所以病情會時好時壞,呈現發作和緩解的交替狀態。
狂病則與內臟直接有關,當痰濕進入心臟,影響心神,因此病情一旦發作便持續不減,不易停止。
2. 癲證
顛之為症,多因抑鬱不遂,侘傺無聊,精神恍惚,語言錯亂,或歌或笑,或悲或泣,如醉如癡,語言有頭無尾,穢汙不知,經年不愈,俗呼「心風」,有狂之意,不至狂之甚也。暴病曰狂,久病曰顛。故越人云:重陽者狂,重陰者顛也。侘傺音嗏掣,失意之狀。《內經》云:顛疾始生,先不樂,頭重痛,目赤身熱,上實下虛,已而煩心。
骨顛疾者,顑齒諸俞分肉皆滿,而骨居,汗出煩悗,嘔多沃沫,氣下泄,死不治;筋顛疾者,身踡攣急,嘔多沃沫,氣下泄,不治。脈顛疾者,暴僕,四肢之脈皆脹而縱,嘔多沃沫,氣下泄,不治。顛發如狂,死不治;下泄不治。顛發如狂不治者,由心之陽不勝其陰氣之逆,神明散亂,陽氣暴絕,故發如狂,猶燈將滅而復明也。下泄不治者,因其邪入於陰,陰氣滿閉塞於下,則逆而上,今氣下泄,腎氣虛脫故也。
《難經》云:脈有陰陽,更有相乘相伏也。脈居陰部,反見陽脈,為陽乘陰,雖沉澀而短,為陽中伏陰;脈居陽部,反見陰脈,為陰乘陽,雖浮滑而長,為陰中伏陽也。王叔和《脈經》云:陰附陽則狂,陽附陰則顛。陽附陰者,腰以下至足熱,腰以上寒也;而陰附陽者,腰以上至頭熱,腰以下寒也。
蓋陰氣虛,不能治於內,則附陽而上升,陽無承而不下降,故上熱而下寒;陽氣虛,不能衛於外,則附陰而下陷,放下熱而上寒。
脈法:堅實者生,沉細者死。
治法:先宜以吐劑,湧吐其痰涎,用控涎丹,甘遂、大戟、白芥子等分糊丸,淡薑湯下七丸,壯者倍之,下其痰涎。然後用安神之劑,人參、茯神、琥珀、菖蒲、遠志、棗仁、乳香、硃砂等。
因驚而得者,宜抱龍丸。水銀二兩,乳香一兩,黑鉛一兩五錢,將鉛入銚內,下水銀結成珠子,次下硃砂、乳香,乘熱研勻,如芡實大,每用一丸,空心,井花水下。
因思慮而得者,歸脾湯主之,兼用天地膏酒服之。有因心經畜熱煩躁,眼鼻如放火,宜芩、連、花粉、竹葉、丹參、麥冬、茯神、遠志、菖蒲、牛黃之類。或因七情所致,郁痰為熱者,宜鬱金七兩,明礬三兩,細末,薄荷湯泛為丸,每服二錢,菖蒲薑湯下。或因氣滯痰迷,用四七湯,半夏一錢五分,茯苓一錢,蘇葉六分,厚朴九分,薑、棗煎服。
如初起,宜吐其痰,苦瓜蒂為末一錢,井水調一盞服,得大吐後熟睡,切勿呼醒。吐時或令人目翻,須以手掩之。吐不止,用麝香少許,溫湯調下,即止。吐後須人參、茯神、棗仁、遠志、琥珀、南星、半夏、木香煎服。
附:孫兆治一僧患顛,半年不愈,但盡以咸物食之,待其發渴,可來取藥,今夜得睡,明日便愈,如法治之,僧睡兩晝夜而愈。倘一驚覺,不可復治。用酒調靈苑辰砂散,辰砂一兩,棗仁、乳香各五錢,加人參為末,調酒,恣飲取醉,令臥淨室,病淺半日或一日,病深者三兩日醒。惜人不能用此,人但知安神,而不知昏其神則神始安。
白話文:
[癲證]的疾病,大多是因為情緒壓抑不得舒展,感到失落無趣,精神恍惚,言語紊亂,可能突然唱歌笑鬧,也可能突然悲傷哭泣,就像醉了或是著魔一樣,言語前言不搭後語,對於自己的行為不自知,經年累月都不會好轉,俗稱這種情況為「心風」,有種像狂躁的意思,但是沒有到狂躁那麼嚴重。突然發生的疾病被稱為狂,長期的疾病則被稱為顛。因此有古籍記載:過度的陽性表現會導致狂躁,過度的陰性表現則會導致顛狂。"侘傺"這詞的讀音是"嗏掣",表示的是失意的樣子。《內經》說:顛疾開始生成時,患者會感到心情低落,頭部沉重疼痛,眼睛紅熱,身體發熱,上半身實症,下半身虛弱,隨後會感到煩躁。
骨顛疾的患者,面部肌肉和牙齦都顯得飽滿,骨頭突出,出汗後感到煩悶,嘔吐時會有大量的泡沫,氣息向下排泄,這樣的病症無法治療;筋顛疾的患者,身體蜷縮抽搐,嘔吐時也會有大量的泡沫,氣息向下排泄,同樣無法治療。脈顛疾的患者,突然倒下,四肢的脈絡都脹大且鬆弛,嘔吐時會有大量的泡沫,氣息向下排泄,同樣無法治療。顛疾發作如同狂躁,也是無法治療;如果氣息向下排泄,也是無法治療。
《難經》指出:脈象有陰有陽,更有相互影響的情況。脈象在陰部,卻出現陽性的脈象,這是陽性脈象佔據陰性脈象的位置,即使脈象沉澀且短,也是陽性脈象中藏有陰性脈象;脈象在陽部,卻出現陰性的脈象,這是陰性脈象佔據陽性脈象的位置,即使脈象浮滑且長,也是陰性脈象中藏有陽性脈象。王叔和的《脈經》指出:陰性脈象伴隨陽性脈象會導致狂躁,而陽性脈象伴隨陰性脈象則會導致顛狂。陽性脈象伴隨陰性脈象的患者,腰部以下到腳部會發熱,腰部以上則是寒冷;而陰性脈象伴隨陽性脈象的患者,腰部以上到頭部會發熱,腰部以下則是寒冷。
這是因為陰性氣息虛弱,無法在體內控制,所以附著在陽性氣息上向上昇,而陽性氣息沒有承載就無法下降,所以上方熱下方冷;陽性氣息虛弱,無法在外保護,所以附著在陰性氣息上向下沉,導致下方熱上方冷。
脈象的診斷法則是:堅實的脈象表示有生存的機會,而沉細的脈象表示死亡。
治療方法:首先應該使用催吐的藥物,將痰液和口水吐出來,可以使用控涎丹,將甘遂、大戟、白芥子等量混合,做成丸子,用淡薑湯服用七粒,體格健壯的人可以加倍,把痰液和口水吐出來。然後再使用安神的藥物,如人參、茯神、琥珀、菖蒲、遠志、棗仁、乳香、硃砂等。
如果是因為驚嚇引起的,適合使用抱龍丸。用水銀二兩,乳香一兩,黑鉛一兩五錢,將鉛放入鍋中,加入水銀形成珠子,再加入硃砂和乳香,趁熱研磨均勻,做成芡實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一粒,空腹用井水吞服。
如果是因為思考過度引起的,應該使用歸脾湯,同時搭配天地膏和酒一起服用。如果因為心臟過熱煩躁,眼睛鼻子像火燒一樣,應該使用黃芩、黃連、天花粉、竹葉、丹參、麥冬、茯神、遠志、菖蒲、牛黃等藥物。或者因為七情所導致的情緒鬱悶,痰液變熱,應該使用鬱金七兩,明礬三兩,研磨成細末,用薄荷湯做成丸子,每次服用二錢,用菖蒲薑湯吞服。或者因為氣血阻塞,痰液混亂,可以使用四七湯,半夏一錢五分,茯苓一錢,蘇葉六分,厚朴九分,薑、棗煎服。
在剛開始的時候,應該催吐痰液,用苦瓜蒂研磨成末一錢,用井水調成一碗服用,吐完後會進入深度睡眠,千萬不要把他叫醒。在催吐過程中,可能會讓人的眼睛翻白,需要用手指遮住眼睛。如果催吐不停止,可以用少許麝香,溫水調和後服用,就能停止。催吐後需要用人參、茯神、棗仁、遠志、琥珀、南星、半夏、木香煎服。
附錄:孫兆治療一位僧人患有顛狂,半年都未好轉,他只讓僧人吃鹹的食物,等到他口渴時,可以來拿藥,今晚就可以睡覺,明天就會好轉,按照這個方法治療,僧人睡了兩個晝夜後就好了。如果在睡眠中被驚醒,就不能再次治療。使用酒調靈苑辰砂散,辰砂一兩,棗仁、乳香各五錢,加入人參研磨成末,調酒,盡量喝醉,讓他躺在乾淨的房間裡,病情輕微的半天或一天就會醒,病情嚴重的兩三天才會醒。可惜人們不懂得使用這個方法,只知道安神,卻不知道讓神智混亂,神智反而會安穩。
能睡著是因為酒的力量,醉了神智就會混亂反而會安穩。有一個婦女突然發顛,使用安神的藥物沒有效果,服用兩次養正丹,用乳香湯吞服,再用三生飲輔助,生川烏、生南星、生附子,加入木香,治好她的病。有一個人突然發顛,脈象喘息且搏動,使用承氣湯數次後病情好轉。
針灸的方法:選擇神門、內關、人中、足三里、陰蹻、陽蹻、鳩尾、心俞、膽俞、勞宮、間使等穴位。
灸療的方法:對於小兒驚癇如狂,可以在金門、僕參穴灸三壯,艾炷如麥粒大小,針刺深度為一分。也可以在崑崙穴灸三壯,艾炷同樣大小,針刺深度為三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