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病機沙篆》~ 卷下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下 (8)

1. 四、腹痛

小腹痛,因蓄血,桃仁承氣湯加山甲、桂;因寒者,木香、茴、桂、吳萸、青;死血痛,脈沉澀,降、桂、桃、歸、山甲、大黃、胡索;因疝痛者,茴、桂、川楝、青皮、木香、青木香。若甲錯腹皮急或繞臍痛及生瘡,乃小腸癰也,脈數為膿,用大黃、葵根下之,更以太乙膏丸服。脈細小遲者生,堅大疾數浮長者死,大痛而喘、人中黑者死。

針法:凡刺腹痛,須針足三里,下氣為良。脾虛腹滿,腸鳴切痛,內關、中脘、三里、三陰交。繞臍痛,大腸病也,天樞、三里。胃脘痛,內關、脾俞、胃俞。臍下冷疼,灸氣海。脾虛䐜脹,公孫、三里、內庭。霍亂吐瀉欲死及小腹滿痛,委中刺出血。

白話文:

小腹疼痛,如果是因為體內瘀血積滯,用桃仁承氣湯,再加穿山甲、桂枝;如果是因為寒氣引起的,用木香、茴香、桂枝、吳茱萸、青皮;如果是死血(瘀血)造成的疼痛,脈象會沉而澀,用降香、桂枝、桃仁、當歸、穿山甲、大黃、延胡索;如果是疝氣引起的疼痛,用茴香、桂枝、川楝子、青皮、木香、青木香。如果腹部皮膚粗糙像魚鱗,或腹皮繃緊,或肚臍周圍疼痛,甚至長瘡,這是小腸癰,脈象快而數,代表將要化膿,用大黃、葵根來瀉下排膿,再服用太乙膏丸。脈象細小而遲緩的,表示病情好轉,脈象堅實、洪大、快速、浮且長的,表示病情危險。疼痛劇烈且呼吸急促、人中發黑的,表示病情危重。

針灸方法:凡是針刺治療腹痛,必須針刺足三里穴,有助於氣往下走,效果很好。如果脾虛導致腹脹、腸鳴且絞痛,針刺內關穴、中脘穴、足三里穴、三陰交穴。如果是肚臍周圍疼痛,這是大腸的毛病,針刺天樞穴、足三里穴。如果是胃脘疼痛,針刺內關穴、脾俞穴、胃俞穴。如果是肚臍以下冷痛,灸氣海穴。如果是脾虛導致腹部脹滿,針刺公孫穴、足三里穴、內庭穴。如果是霍亂導致上吐下瀉、病情危急且小腹脹痛,在委中穴刺血。

2. 五、腰痛

經曰:腰者腎之府,轉搖不能,腎將憊矣。又云:巨陽虛,則腰背頭項痛。此二條言正氣之虛也。又云:膀胱之脈,挾脊抵腰,故挾脊痛,腰似折。此一條,言邪之實也。膏梁之人,久服熱劑,醉飽入房,損其正氣,則腎熱腰脊病,久則髓減骨枯,發為骨痿。

夫足之三陽,從頭走足,足之三陰,從足走腹,經筋所過,皆能為痛,治之者須審系何經,方得應手取效,若專腎虛,或有寒濕風為病者,毋乃固乎?然虛為本,而風寒濕熱為標,亦有瘀血、滯氣、痰飲為病者。風痛者,浮脈,或左或右,痛無定處,牽引兩足,宜防風、蒼朮、白芷、桔梗、陳皮,桃仁、芎、歸、樸、殼;甚者加全蠍。

濕痛者,久坐水濕或著雨露,脈必帶緩,天陰尤甚,體亦沉重,宜用腎著湯,茯苓、白朮、乾薑、甘草;或滲濕湯,二朮、二苓、丁香、乾薑、甘草。如挾風加獨活、寄生。如挾寒加栓枝,並用摩腰膏,附子、烏頭尖、南星各三錢五分,丁香、樟腦、硃砂、雄黃各三錢五分,乾薑一錢、麝香五分,蜜丸如圓眼大,薑汁化如厚粥,塗掌上烘熱,摩腰中,即以熱綿裹之。挾濕熱者,羌活勝濕湯。

感寒者,腰間如水溶溶,脈必浮緊,得熱則減,見寒則增,宜用麻黃、白芷、桂、附、芎、桂、樸、蒼、陳、姜,並用摩腰膏。傷熱痛者,脈必洪數,口渴、便秘,甘豆湯,甘草二錢,馬料黑豆二合,加天麻、續斷。

因閃僕傷痛,乳香散,虎脛骨、敗龜版各二兩,血竭、赤芍、乳、沒、歸、防、白附、蒼耳、自然銅、骨碎補、肉桂、乾薑各三兩,牛膝、天麻、檳榔、五加皮、羌活各二兩為末,酒下一錢;甚者加桃仁、全蠍,或用黑豆神散,黑豆半升炒取皮,芎、歸、芍、地、薑、桂、甘草、蒲黃為末,童便和酒下二錢。如不效,瘀血甚也,宜五積散加桃仁、紅花、大黃、蔥白煎服。

痰注痛者,用二陳湯加南星、烏藥、香附、枳殼。氣滯痛者,脈沉,宜沉香、砂仁、香附、烏藥、枳殼、桂。怒氣傷肝及腎痛者,芎、歸、牛膝、杜仲、木瓜、細辛、半夏、菖蒲、甘草、棗仁煎服。思憂傷脾及腎痛者,歸脾湯加香附,烏藥、沉香、砂仁。抑鬱失志,七氣湯,人參、半夏、肉桂、胡索、乳香、甘草、薑、棗煎服。

腰痛連引足膝者,杜仲、續斷,牛膝、骨碎補、補骨脂、胡索、靈仙、桃仁等分為末,酒糊加核桃仁打勻丸,酒下五錢。

凡諸腰痛,俱系腎虛,而挾邪者,須去其邪,無邪則從補可也。肉桂為引導之藥,鹿茸、羊腎亦可。腎藏志,盛怒傷志而致腎敗者,則腰脊強,不能轉搖而死。

針法:腰痛脊強,宜人中、委中。腰疼及頭項強,回顧不便,委中、承漿、腰俞、腎俞。腰痛不可俯仰,如坐水中,穴取如上。腰背內引痛,不得屈伸,近上合谷,近下崑崙。挫閃腰並脅痛,尺澤、曲池、陽陵泉、委中、人中、崑崙。腰背俱疼,合谷、崑崙,風池。腰及足疼,委中出血。腎虛腰痛久不已,肩井、腎俞。

白話文:

[五、腰痛]

經典提到,腰部是腎臟的所在之處,如果腰部無法輕易扭轉,可能是腎功能已經開始衰退。另一說法指出,當太陽經絡出現虛弱時,就可能會引起頭部、背部以及腰部的疼痛。這兩種說法都是在描述正氣不足的情況。另外,膀胱的經脈沿著脊椎延伸到腰部,因此,當脊椎兩側疼痛時,可能感覺像是腰部折斷一樣。這是對邪氣實證的描述。富貴之人長期服用溫熱性藥物,醉酒飽食後立即行房,這些都會損耗正氣,導致腎臟過熱,進而引發腰部疾病。長期下來,骨髓減少,骨骼乾枯,最終可能發展成為骨萎縮。

腳部的三條陽經從頭部延伸至腳部,而腳部的三條陰經則從腳部延伸至腹部,這些經絡經過的地方都可能產生疼痛。治療時必須辨別屬於哪條經絡,纔能有效治療。若單純認為是腎虛,或是寒濕風造成的疾病,是否有些狹隘了呢?然而,虛弱纔是根本原因,而風寒濕熱只是表面問題,還有瘀血、滯氣、痰飲等因素也可能造成疾病。對於風邪引起的疼痛,脈象通常較浮,疼痛位置不定,可能牽扯到雙腳,治療上可用防風、蒼朮、白芷、桔梗、陳皮、桃仁、川芎、當歸、厚朴、枳實等藥材。若病情嚴重,可添加全蠍。

濕邪引起的疼痛,常因久坐於濕冷環境或淋雨所致,脈象通常帶有緩慢特徵,在陰雨天氣時疼痛更為嚴重,身體感覺沉重。治療上可用腎著湯,包含茯苓、白朮、乾薑、甘草等藥材;或使用滲濕湯,包括二朮、二苓、丁香、乾薑、甘草等藥材。若同時夾雜風邪,可添加獨活、寄生;若夾雜寒邪,可添加桂枝,並使用摩腰膏。摩腰膏成分為附子、烏頭尖、天南星各3錢5分,丁香、樟腦、硃砂、雄黃各3錢5分,乾薑1錢,麝香5分,製成蜜丸,大小如圓眼,以薑汁調成稠狀,塗抹於手掌上加熱,然後按摩腰部,再用熱毛巾包裹。若夾雜濕熱,可用羌活勝濕湯。

受寒引起的腰痛,腰部感覺像被水浸泡,脈象多為浮緊,遇熱減輕,遇寒加重,治療上可用麻黃、白芷、桂枝、附子、川芎、肉桂、厚朴、蒼朮、陳皮、薑等藥材,並使用摩腰膏。因熱邪導致的疼痛,脈象多為洪數,伴有口渴、便祕等症狀,可用甘豆湯,包含甘草2錢,馬料黑豆2合,加天麻、續斷等藥材。

因跌打扭傷導致的疼痛,可用乳香散,包括虎脛骨、敗龜版各2兩,血竭、赤芍、乳香、沒藥、當歸、防風、白附子、蒼耳、自然銅、骨碎補、肉桂、乾薑各3兩,牛膝、天麻、檳榔、五加皮、羌活各2兩,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1錢,以酒送服;若病情嚴重,可添加桃仁、全蠍,或使用黑豆神散,將半升黑豆炒至去皮,加入川芎、當歸、白芍、生地、薑、桂枝、甘草、蒲黃等藥材,研磨成粉,以童子尿和酒調和,每次服用2錢。若治療無效,可能是瘀血過重,可用五積散加桃仁、紅花、大黃、蔥白煎服。

痰濕引起的疼痛,可用二陳湯加天南星、烏藥、香附、枳殼等藥材。氣滯引起的疼痛,脈象多為沉,可用沉香、砂仁、香附、烏藥、枳殼、肉桂等藥材。怒氣傷肝及腎痛,可用川芎、當歸、牛膝、杜仲、木瓜、細辛、半夏、菖蒲、甘草、酸棗仁等藥材煎服。思慮過度傷脾及腎痛,可用歸脾湯加香附、烏藥、沉香、砂仁等藥材。抑鬱失志,可用七氣湯,包括人參、半夏、肉桂、胡索、乳香、甘草、薑、棗等藥材煎服。

對於腰痛連帶影響到膝蓋的患者,可用杜仲、續斷、牛膝、骨碎補、補骨脂、胡索、靈仙、桃仁等藥材,等量研磨成粉,以酒和核桃仁攪拌均勻製成藥丸,每次服用5錢,以酒送服。

總體而言,大多數腰痛都與腎虛有關,若夾雜邪氣,需先排除邪氣,若無邪氣則可進行補養。肉桂可作為引導藥物,鹿茸、羊腎也有助益。腎臟藏精,若盛怒傷精,導致腎功能衰竭,則腰部僵硬,無法輕易扭轉,最終可能死亡。

針灸治療上,對於腰痛伴隨脊椎僵硬,可針刺人中、委中穴。對於腰痛及頭頸僵硬,轉頭不便,可針刺委中、承漿、腰俞、腎俞穴。對於腰痛無法前後彎曲,感覺像坐在水中,可針刺以上穴位。對於腰背內側疼痛,無法彎腰伸展,靠近上半身可針刺合谷穴,靠近下半身可針刺崑崙穴。對於腰背及肋骨疼痛,可針刺尺澤、曲池、陽陵泉、委中、人中、崑崙穴。對於腰背全面疼痛,可針刺合谷、崑崙、風池穴。對於腰部及腳部疼痛,可針刺委中穴出血。對於長期腎虛引起的腰痛,可針刺肩井、腎俞穴。

根據《素問·刺腰痛論》,對於腰痛無法舉起的患者,可針刺申脈、僕參穴,這是太陽經的穴位,也是陽蹻的起始點。另有一種情況,會陰脈絡受阻導致腰痛,疼痛部位出汗,汗幹後感到口渴,喝水後想奔跑,可針刺直陽脈絡上的三個穴位,在蹻脈上方、郄穴下方五寸處,橫向排列,找出血絡最旺盛的位置進行放血。

所謂直陽脈絡,指的是足太陽經脈,沿著腰部下方向後延伸至肛門,因此稱為會陰脈絡。直陽脈絡即是陽蹻起源的申脈穴,位於蹻脈上方、郄穴下方的承筋穴,即小腿後側中央凹陷處,是太陽經脈氣血聚集之地,不宜針刺,僅需找出兩側小腿後側中央血絡,進行放血即可。

另有一種情況,昌陽脈絡受阻導致腰痛,疼痛部位向上延伸至胸部,眼睛眨動不停,嚴重時會導致身體反折,舌頭捲曲無法說話,可針刺內筋脈絡上的兩個穴位,在內踝上方大筋前方,太陰脈絡後方,距踝關節二寸處,這是內筋脈絡的郄穴,交信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