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病機沙篆》~ 卷下 (7)
卷下 (7)
1. 四、腹痛
經脈者,天真流行之道路也。水穀之精,散為營衛,行於脈之內外,調和五臟,灑陳六腑,法四時升降浮沉之氣,以成生長化收藏,皆天真之妙用也。故曰:氣血者,人之神,不可不謹養。養之則邪不能傷,失之則營衛解散,諸邪乘虛客入矣。於是氣停積聚,為積為痰,血瘀血畜,當邪正相搏,故作痛也。
脾胃內舍心腹,心肺內舍胸膺,兩脅胠內舍肝膽,小腹腰內舍小腸與腎,大小腸、衝任皆在小腹,此臟腑所舍之部位也。
《靈樞》曰:風雨傷於上,清濕傷於下。傷於上者,病從外入內,從上而下也,次傳經傳輸,六經不通四肢,則肢節痛腰背強,或著孫脈,或著絡脈,或著經脈,或著輸脈,或著伏沖之脈,或著於腸胃之募原,皆能成積而痛。傳於下者,病起於足,故積之始生,得寒乃生,厥乃成積,厥氣生於足之下脛,寒之則血脈凝,注寒氣上入腸胃而腹脹,腸外汁沫之道,聚不得散,日以成積。
又曰傷於臟者,病起於陰,多飲則腸滿;起居不節,用力過度,則絡脈傷,陽絡傷則血外溢而衄血,陰絡傷則血內溢而尿血,腸胃之絡傷則血溢於腸外,有寒汁沫與血相搏,則積成矣。卒然外中於寒,內傷憂怒,則氣逆,上下凝結不通而積成矣。未至於結塊,乃汁沫聚也。至於七情氣逆,營衛不行,則液聚血凝,及飲食用力過度亦然,不必陰與冷始作痛也。
又《素問》有云:胃實血虛,其脈軟散,當治食痹。
《素問》云:歲土太過,濕淫所勝而痛。有言衝脈之病氣溢於大腸,繞臍而痛;有脾傷傳腎,少腹冤然而痛;有肝熱腹痛;有腎虛腹痛;有太陰厥心痛引背。則諸邪竟入作痛,何必與寒氣相關明矣。
《難經》曰:臍上痛,心症也;臍下痛,腎症也;臍右痛,肺症也;臍左痛,肝症也。若厥心痛,與五邪相乘而痛。更有五臟之疝,不幹睪丸,止在腹作痛者。種種察之,庶為醫之能事,則病無遁情矣。臍下忽大痛,人中黑者,多死。
《素問·舉痛論》敘腹痛十四條,屬熱者僅一條,須審正氣之虛實、別邪之盛衰最為切要。
中脘痛,太陰脾也,實者,香、砂、枳、朮、連、樸、蒼、蓬、附、蔻;虛者,參、朮、歸、芍、耆、茯、甘、陳、益智、乾薑、飴糖。
臍腹脊痛者,少陰腎也,薑、桂、茴、附。少腹痛者,厥陰肝也,歸、芍、歸、辛、甘、通、薑、棗;痛甚者,正陽散,附、薑、皂角、甘、麝,或仲景芍藥甘草湯,甲己化土,真神方也;如綿綿而痛,喜熱喜按,香砂理中湯;寒痛得溫藥不效,用神保丸,木香、胡椒各二錢五分,巴豆十粒(去皮心,研去油),蠍七個,蒸餅丸椒目大,硃砂三錢為衣,每服七丸,空腹津唾下。
時痛時止,脈洪數,用芩、連、梔、芍、香、殼,樸、陳、甘、蒼。如冒暑宜香茹飲加參、苓、朮、草;如感濕而痛,小便癃,大便溏,脈細,胃苓散;如蟲痛,烏梅丸、感應丸治之。
白話文:
[四、腹痛]
經脈是生命能量流通的道路。水谷精華分散成為營養與防護能量,在脈絡內外運行,調和五臟功能,滋潤六腑,遵循四季氣候變化,促進成長、發育、轉換與收斂,這一切都是生命能量的巧妙作用。因此,氣血是人的生命力,必須謹慎地呵護。妥善照顧,邪惡力量無法侵擾;忽略保養,營衛機能就會衰退,各種邪惡力量就會趁虛而入。於是氣滯積聚,形成積塊或痰;血液淤塞,當邪正力量相互對抗,就會造成疼痛。
脾胃位於腹部,心肺位於胸腔,兩側肋骨下藏有肝膽,小腹與腰部內部藏有小腸與腎臟,大小腸、衝任二脈都在小腹位置,這是臟腑所在的位置。
根據《靈樞》所述,風雨會從上方傷害身體,濕氣會從下方侵害。從上方受到傷害,疾病由外而內,由上而下,逐漸影響六經,導致四肢疼痛,腰背僵硬。邪氣可能停留在孫脈、絡脈、經脈、輸脈、伏衝之脈,或是腸胃募原,都能形成積塊並造成疼痛。從下方開始的傷害,疾病起源於腳部,積塊最初生成,往往因為受寒,氣厥產生,進而形成積塊。氣厥源自腳部,受寒後,血脈凝固,寒氣向上進入腸胃,造成腹部脹大,腸道外的液體通道聚集無法散開,日積月累就形成了積塊。
再者,臟器受損,疾病起源於身體內部,過量飲水使腸道飽滿;生活作息不規律,過度勞動,會傷害絡脈,陽絡受傷導致血液外溢而出血,陰絡受損導致血液內溢而尿血,腸胃絡脈受損,血液溢出腸外,有寒氣與液體與血液混戰,積塊也就形成了。突然遭受寒冷,內心受傷憤怒,氣血逆行,上下氣血凝結不通,積塊也就形成了。尚未形成結塊,只是液體聚集。至於情緒波動,氣血運行受阻,液體聚積,血液凝結,以及飲食過度勞動,也會造成同樣結果,不一定只有寒冷才會造成疼痛。
另外,《素問》提到,胃部實滿,血液虛弱,脈象軟散,應該治療食物引起的障礙。
《素問》還說,土年份過度,濕氣過剩會導致疼痛。有人提到衝脈疾病,氣血過剩影響大腸,圍繞肚臍疼痛;脾臟受損影響腎臟,小腹突然劇痛;肝臟過熱導致腹痛;腎臟虛弱導致腹痛;太陰厥心痛牽扯背部。那麼各種邪惡力量進入身體造成疼痛,不一定與寒冷有關,已經很明顯了。
《難經》指出,肚臍上方疼痛,是心臟問題;肚臍下方疼痛,是腎臟問題;肚臍右側疼痛,是肺臟問題;肚臍左側疼痛,是肝臟問題。如果出現心絞痛,與五種邪惡力量相互影響而疼痛。還有五臟的疝氣,不會影響睪丸,只在腹部造成疼痛。種種情況需要細心觀察,才能成為一位優秀的醫生,疾病也就無處遁形了。肚臍下方突然劇烈疼痛,鼻樑黑色,多數情況下會死亡。
《素問·舉痛論》描述了十四種腹痛情況,屬於熱性疼痛的僅有一種,必須仔細判斷正氣的虛實,區分邪氣的強弱,這是最關鍵的。
中脘疼痛,是脾臟問題,如果實證,使用香砂、枳實、白朮、黃連、厚樸、蒼朮、蓬朮、附子、豆蔻;如果是虛證,使用人參、白朮、當歸、白芍、黃耆、茯苓、甘草、陳皮、益智、乾薑、飴糖。
肚臍、脊椎疼痛,是腎臟問題,使用薑、肉桂、茴香、附子。小腹疼痛,是肝臟問題,使用當歸、白芍、歸身、辛夷、甘草、通草、薑、棗;疼痛嚴重,使用正陽散,附子、薑、皁角、甘草、麝香,或者使用張仲景芍藥甘草湯,甲己化土,真是神奇的配方;如果持續疼痛,喜歡熱敷按摩,使用香砂理中湯;寒冷疼痛使用溫藥無效,使用神保丸,木香、胡椒各二錢五分,巴豆十粒(去皮心,研去油),全蠍七個,蒸餅丸椒目大,硃砂三錢為衣,每次服用七粒,空腹用唾液吞下。
時常疼痛,脈象洪大,使用黃芩、黃連、梔子、白芍、香附、橘皮,厚樸、陳皮、甘草、蒼朮。如果中暑,適合使用香薷飲加人參、茯苓、白朮、甘草;如果感受濕氣而疼痛,小便困難,大便稀溏,脈象細微,使用胃苓散;如果是蟲痛,使用烏梅丸、感應丸治療。
小腹疼痛,因為血液淤積,使用桃仁承氣湯加山甲、肉桂;因為寒冷,使用木香、茴香、肉桂、吳茱萸、青皮;死血疼痛,脈象沉澀,使用降香、肉桂、桃仁、當歸、山甲、大黃、延胡索;因為疝痛,使用茴香、肉桂、川楝子、青皮、木香、青木香。如果皮膚粗糙,腹部緊繃,或者圍繞肚臍疼痛,以及生瘡,可能是小腸炎症,脈象數值高表示有膿,使用大黃、葵根下藥,同時服用太乙膏丸。脈象細微、微弱表示生存機會高,堅硬、快速、浮長表示死亡風險高,劇烈疼痛並且呼吸困難,鼻樑黑色,很可能死亡。
針灸療法:治療腹痛,必須針刺足三里穴,幫助氣血下行效果最佳。脾虛腹脹,腸鳴劇痛,針刺內關、中脘、三里、三陰交。圍繞肚臍疼痛,是大腸問題,針刺天樞、三里。胃脘疼痛,針刺內關、脾俞、胃俞。肚臍下方冰冷疼痛,灸氣海。脾虛脹氣,針刺公孫、三里、內庭。霍亂嘔吐瀉肚,接近死亡,以及小腹飽滿疼痛,針刺委中出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