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病機沙篆》~ 卷下 (4)
卷下 (4)
1. 一、頭痛
予思此症明系外邪,如何解散不效,語有之曰:治風先治血,血行風自滅。本因血虛,而風寒入之,今又疏泄不已,烏能愈乎?又聞之:痛則不通,通則不痛,故以當歸生血活血,木通利脈道而行當歸之力。問患者能酒乎?曰:能,而且可多,近為醫戒,不敢飲。因令用斗酒入二味於中,浸三日夜,重湯煮滾,乘熱飲之,至醉,醉則去枕而臥,臥覺疼若失。所以取酒者,欲引二藥之性,上升於頭。
至醉乃臥者,醉則挾肌膚淪骨脈,藥力方到,臥則血有所歸,其神安也。有志活人者,推此用之,思過半矣。然又有火鬱於上而痛者,經云火淫所勝,民病頭痛,治以冷劑,宜酒芩、石膏之類,治之不可泥於此法也。又有一方,用芎、歸、熟地、連翹各二錢,水煎去渣,以龍腦薄荷葉二錢放碗底,將藥乘沸衝下,鼻吸其氣,俟溫即服,服即安臥,其效甚速,然亦為血虛者所設耳。
腦者髓之海,髓不足,則腦為之痛,宜茸珠丹之類治之。如用風藥,久之必死。
目痛另有專科方藥。今附針灸法於後:眼暴赤紅腫痛,合谷、攢竹、睛明、臨泣;迎風流淚,上星、風池、肝俞、大小骨空、攢竹、臨泣、時谷針灸,二間灸。目生翳障,上星、時谷、風池、睛明、瞳子窌。目昏,肝俞灸七壯,一法灸足三里引火下降,目自明也。雀目,神庭、上星、百會、前頂、囟會五穴,宜出血,以鹽塗之。
小兒肝積眼,灸時谷五壯,第一大效穴。偷針眼,視其背上有紅點如瘡,以鋒針刺破,即瘥。
白話文:
一、頭痛
我認為這種頭痛明顯是外來的邪氣引起的,但用疏散邪氣的方法卻沒有效果。俗話說:「治療風邪要先治療血,血氣運行順暢,風邪自然會消散。」這種情況原本就是因為血虛,又加上風寒侵入,現在又不斷地發散,怎麼可能好呢?另外又聽說:「疼痛是因為不通暢,通暢了就不會疼痛。」所以用當歸來補血、活血,用木通來疏通經脈,幫助當歸發揮藥效。
我問患者能不能喝酒?他說:「能喝,而且可以喝很多,但最近醫生告誡我不能喝,所以不敢喝了。」因此我讓他用一斗酒,加入當歸和木通這兩味藥,浸泡三天三夜,然後隔水加熱煮滾,趁熱喝下去,直到喝醉。喝醉後就去掉枕頭躺下睡覺,醒來時頭痛就消失了。之所以要用酒,是想藉由酒來引導這兩味藥的藥性,讓它們往頭部走。
喝醉了才躺下,是因為喝醉後,藥力可以滲透到肌膚、骨骼、經脈,這樣藥效才能發揮作用。躺下則讓血氣有所歸屬,精神自然就安定了。有志於救人的人,可以推廣這個方法使用,就成功了一半了。然而,還有火氣鬱積在頭部而引起的頭痛,醫書上說:「火氣過盛,會導致人民頭痛。」這種情況要用寒涼的藥物來治療,像是酒黃芩、石膏之類,治療時不可以拘泥於上面的方法。
還有一個方子,用川芎、當歸、熟地黃、連翹各二錢,加水煎煮去渣,然後在碗底放入二錢的冰片和薄荷葉,將煎好的藥趁熱沖下去,用鼻子吸入藥氣,等藥溫了就喝下去,喝完就好好躺著休息,效果非常快,但這也是為血虛的人所設計的。
頭部是髓海,髓液不足,頭部就會疼痛,應該用鹿茸珠丹之類的藥來治療。如果用祛風的藥,久了必定會死。
眼睛痛另有專門的科方藥。現在把針灸的方法附在後面:眼睛突然紅腫疼痛,針刺合谷穴、攢竹穴、睛明穴、臨泣穴;迎風流淚,針刺上星穴、風池穴、肝俞穴、大小骨空穴、攢竹穴、臨泣穴、時谷穴,並灸二間穴。眼睛長翳障,針刺上星穴、時谷穴、風池穴、睛明穴、瞳子窌穴。眼睛昏花,灸肝俞穴七壯,另外有一個方法是灸足三里穴,引導火氣下降,眼睛自然就會明亮。患有夜盲症,針刺神庭穴、上星穴、百會穴、前頂穴、囟會穴這五個穴位,宜放血,然後塗上鹽。
小孩因為肝積而導致眼睛不適,灸時谷穴五壯,這個穴位效果最好。長針眼,看他的背部有沒有像瘡一樣的紅點,用鋒利的針刺破它,就會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