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病機沙篆》~ 卷上 (31)
卷上 (31)
1. 丸、痢
脫肛一症,最難用藥,熱則肛門閉,寒則肛門脫,磁石為末,食前米飲下二錢,外用鐵鏽湯洗之。
屢止屢發,名曰休息痢。多因用澀止太早,或不能節飲食、戒嗜好,所以時作時止,宜四君子,或補中益氣加香、連或肉蔻。審無積滯,惟見虛滑,椿根皮三錢,粟殼二錢,參、術各一兩,木香、粳米各二錢,煎服。有五更及午前甚者,屬腎,補骨脂、山藥、北五味、龍骨,丸服;午後甚者,屬脾,吳茱萸、肉蔻、白朮、甘草,丸服。
蟯蟲痢,其形極細,腸虛則生,從穀道出,或作癢者,內服桃仁、蕪荑、槐子、雄黃丸,外用苦參、黃連、桃仁、青葙子、雄黃,為末,艾汁丸如小指大,棉裹納肛門中。
先瀉後痢者,脾傳腎,為賊邪,難愈;先痢後瀉者,腎傳脾,為微邪,易治。虛則補脾土,虛甚則當補土母是也。
久痢已成壞症,變態百出,勿論其脈,勿論其症,只宜以參、附、耆、朮、香、砂補脾健胃,常有得生者。
痢後變成痛風,周身流注,皆屬虛症,調攝失宜也,補中益氣加羌、獨、寄生、虎骨、松節,或加乳、沒、蒼、柏、桃仁、紫葳煎服。
死症:下純血者死,如屋漏水者死,大孔如竹筒者死,唇若塗朱者死,發熱不休者死,如魚腦、如豬肝半死半生。
脈法:沉小細微者吉;洪大滑數者凶;脈大為未止;微弱為欲止,身雖發熱不死。
針灸法:久痢不止,中脘、脾俞、天樞、足三里、三陰交。裡急後重,下脘、天樞、照海。虛寒久瀉,關元、中極、天樞、三陰交。
附:氣痢方,牛乳半斤,蓽撥三錢同煎,減半空心頓服良。
白話文:
丸、痢
脫肛這個病症,最難用藥。如果體內有熱,肛門會緊閉;如果體內有寒,肛門會脫出。將磁石磨成粉末,在飯前用米湯送服二錢,外用鐵鏽湯清洗。
有的痢疾反覆發作,時好時壞,稱為「休息痢」。多半是因為太早使用收澀的藥物止瀉,或是不能節制飲食、戒除不良嗜好,才會這樣時好時壞。應該服用四君子湯,或是補中益氣湯,再加木香、黃連或肉豆蔻。如果沒有積滯,只有虛弱滑脫的症狀,可以用椿樹根皮三錢、罌粟殼二錢、人參和白朮各一兩、木香和粳米各二錢,加水煎服。如果在五更天或上午病情加重,屬於腎虛,可以用補骨脂、山藥、北五味子、龍骨,製成藥丸服用。如果下午病情加重,屬於脾虛,可以用吳茱萸、肉豆蔻、白朮、甘草,製成藥丸服用。
蟯蟲痢,蟲體非常細小,是腸道虛弱才會產生的,從肛門排出,有時會引起搔癢。內服桃仁、蕪荑、槐子、雄黃製成的藥丸,外用苦參、黃連、桃仁、青葙子、雄黃磨成粉,用艾草汁搓成小指大小的丸子,用棉花包裹塞入肛門中。
如果先腹瀉後痢疾,是脾的病邪傳到腎,屬於「賊邪」,難以治癒;如果先痢疾後腹瀉,是腎的病邪傳到脾,屬於「微邪」,比較容易治療。體虛就應該補養脾土,如果虛弱嚴重,就應該補養脾土的母親(即心臟)。
久病不癒的痢疾已經成為壞病,變化多端,不用管脈象,不用管症狀,只需要用人參、附子、黃耆、白朮、木香、砂仁來補脾健胃,常常有能夠活下來的。
痢疾過後變成痛風,全身流注不定,都屬於虛證,是調養失當造成的。可以用補中益氣湯,加羌活、獨活、桑寄生、虎骨、松節,或者加乳香、沒藥、蒼朮、柏子仁、桃仁、紫葳,加水煎服。
屬於死症的情況:只拉純血,像是房屋漏水一樣;大便孔像竹筒一樣粗大;嘴唇像塗了硃砂一樣紅;發燒不止;大便像魚腦或豬肝一樣,都屬於半死不活的情況。
關於脈象:脈沉細微是吉象;脈洪大滑數是凶象;脈大表示痢疾還沒止住;脈微弱表示痢疾快要停止了,即使身體發燒也不會死。
關於針灸:久痢不止,可以針灸中脘穴、脾俞穴、天樞穴、足三里穴、三陰交穴。裡急後重,可以針灸下脘穴、天樞穴、照海穴。虛寒久瀉,可以針灸關元穴、中極穴、天樞穴、三陰交穴。
附帶一提:氣痢的藥方,用牛奶半斤,加蓽撥三錢一起煎煮,煮到剩下一半時空腹一次喝完,效果很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