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病機沙篆》~ 卷下 (1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下 (13)

1. 二十二、赤白濁

《內經》無赤白二濁之名,但云思想無窮,所願不得,意淫於外,入房太甚,發為白淫。又曰脾移熱於腎,則赤白從溲而下。此濁之源流也。《靈樞》云:中氣不足,溲便為之變。考《內經》之論,雖屬腎家精氣下流,因於脾病者亦復不少。夫腎主閉藏,以慳用事,志意內治,則精藏而固;若勞逐於外,思竭於內及脾熱移殃,氣濕下陷,則精氣離宮,淫泆不守,輒隨溲溺而下,為濁病也。

濁之為症,莖中熱痛,渾如火灼刀刺,而溲溺仍清,惟竅端時流穢濁如膿,淋瀝不斷,由敗精瘀腐者十之七八,由濕熱流注與脾虛下陷者十之二三。不知其故,以五苓、八正雜投,因而增劇者,而卒不改,殊可嘆也。

赤者屬小腸火,本於心虛有熱,由思慮而得之,生地、麥冬、骨皮、竹葉、黃耆、山藥、五味。夫精亦血所化,有濁去太多,精化不及,赤未變白,故成赤濁,此虛之甚也。曾見天癸未至,強力好淫,而所泄之精,則繼之以血有之。若溺不赤,無他熱症,不以赤濁為熱也,參、耆、朮、草、歸、地、杞、味、萸、芡、菟、須、遠、神、山、棗。或有心經伏暑而赤濁者,四苓散加香薷、麥冬、人參、蓮肉。

白話文:

小便赤色是因為心火過旺,心虛有熱,通常是思慮過度造成的,可以用生地、麥冬、骨皮、竹葉、黃耆、山藥、五味子來調理。精氣是由血化成的,如果腎虛精氣虧損,精華無法化成白濁,就會出現赤濁現象,這代表腎虛的程度很嚴重。有些女孩在月經初潮前就過於放縱,性行為過度,導致精液中帶血,也會出現赤濁。如果小便不赤,也沒有其他熱症,就不要誤以為赤濁是熱證。可以服用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蒼朮、當歸、生地、枸杞、五味子、吳茱萸、芡實、菟絲子、肉蓯蓉、遠志、神曲、山藥、大棗來調養。如果赤濁是心經伏暑引起的,則可以用四苓散加上香薷、麥冬、人參、蓮子來治療。

白者屬大腸金,本於氣分,系腎虛有寒,由嗜欲過度而得,澀而痛者疏之,茯、豬、耆、朮、山、甘、芡、蓮、牛膝;不痛者澀之,菟絲、萸肉、五味、覆盆、金櫻、芡須、骨脂、甘草。有濕痰流注者,蒼朮二陳湯加升、柴。胃虛氣陷者,補中益氣。有小便如常,少傾即泛濁者,或溺如米泔,萆薢分清飲,益智、萆薢、菖蒲、茯苓、山藥、菟絲、烏藥,加鹽煎服。

白話文:

白色的病症屬於大腸金,源於氣分,是腎虛有寒導致的,因嗜慾過度而發病。

如果排便澀痛,就要疏通它,可以用茯苓、豬苓、黃芪、白朮、山藥、甘草、芡實、蓮子、牛膝等藥物。

如果排便不痛,就應該澀止,可以用菟絲子、吳茱萸肉、五味子、覆盆子、金櫻子、芡實鬚、骨脂、甘草等藥物。

如果有濕痰流注,可以用蒼朮二陳湯加上升麻、柴胡。

如果胃虛氣陷,就要補中益氣。

如果小便如常,但過一會兒就混濁,或者小便像米湯一樣,可以用萆薢分清飲,加上益智仁、萆薢、菖蒲、茯苓、山藥、菟絲子、烏藥,加鹽煎服。

有稠黏如膠,莖中痛甚,此非熱淋,乃敗精瘀塞,加味清心飲,苓、車、澤、牛、麥冬、菖蒲、益智、遠志、蓮心、人參、骨皮、黃芩。曾見白濁人服清利之藥不效,以八味丸溫之而愈。或發口渴,腎水枯也,六味湯合生脈散治之。

便溺泛濁如米泔,此三消症也,宜玄菟丹,乃遺精白濁之聖藥,亦治三消。菟絲十兩(酒浸搗焙為末),玄參四兩,五味七兩(酒浸另為末),白茯、蓮心肉各二兩,山藥六兩,共末,將前所浸酒打糊拌為丸,米飲下四錢。消渴有三,總系腎水虛以致渴也,不必分上中下而合治之,熟地三兩,茱萸二兩,麥冬二兩,玄參一兩,車前子五錢,水煎日日服之,三消自愈。尺脈滑數宜清利,浮虛急疾者難治,遲者補之。

白話文:

如果小便黏稠像膠水,並且陰莖疼痛劇烈,這不是熱淋,而是腎精虧損、精液瘀積所致,可以用加味清心飲治療,裡面含有茯苓、車前子、澤瀉、牛膝、麥冬、菖蒲、益智、遠志、蓮心、人參、骨皮、黃芩等藥材。曾有人小便混濁,服用清熱利濕藥物無效,後來用八味丸溫補,就治好了。如果出現口渴,說明腎水不足,可以用六味湯配合生脈散治療。

如果小便混濁如米湯,這是三消症,可以用玄菟丹治療,這是治療遺精、白濁的良藥,也能治三消。玄菟丹由菟絲子、玄參、五味子、白茯苓、蓮心肉、山藥等藥材製成,每天服用四錢,用米湯送服。消渴症有三種類型,都是因為腎水不足導致口渴,不必分上中下而合治,可以用熟地、茱萸、麥冬、玄參、車前子等藥材水煎服用,每天一劑,三消症自然會痊癒。脈象滑數的病人應該清熱利濕,浮虛急疾的病人難治,脈象遲緩的病人應該補腎。

小便黃赤,有寒熱虛實之別,《素問》曰諸病水液渾濁,皆屬於熱。宜知、柏之類治之,此熱症也。《脈經》云:尺澀足脛逆冷,小便赤,宜服附子四逆湯。此寒症也。《靈樞》曰:胃足陽明之脈……氣盛則身以前皆熱,其有餘於胃,則消穀善飢,溺色黃。宜降胃火。又云:肝熱病者,小便先黃。

宜降肝火。此實症也。又曰:手太陰之肺脈,氣虛則肩寒痛,少氣不足以息,溺色變。宜補中益氣湯之類以補肺氣。又曰:冬脈者,腎脈也。冬脈不及,則令人眇清脊痛,小便變。宜地黃丸之類以助腎脈,此虛症也。

白話文:

小便黃赤,寒熱虛實辨析

小便顏色偏黃或偏赤,需要根據寒熱虛實來辨別。

《素問》中提到,各種疾病導致水液混濁,都屬於熱症。 因此,應該使用知母、柏子仁等藥物來治療。

《脈經》中記載,尺脈澀滯,足脛冰冷,小便赤紅,則屬於寒症。 這種情況下,應服用附子四逆湯來溫陽散寒。

《靈樞》中提到,胃經足陽明脈氣盛,則身體前部皆熱,若胃氣有餘,則食慾旺盛,小便顏色發黃。 這屬於胃火亢盛,需要使用清降胃火的藥物來治療。

《靈樞》還提到,肝火旺盛的病人,小便會先變黃。 因此需要清降肝火。這屬於實證。

《靈樞》也說,手太陰肺經氣虛,則肩部寒冷疼痛,呼吸氣短,小便顏色改變。 這種情況需要用補中益氣湯等補益肺氣的藥物來治療。

同樣在《靈樞》中,提到冬脈屬於腎脈,冬脈虛弱,則會導致腰背疼痛,小便異常。 這屬於腎氣不足,需要用地黃丸等補腎藥物來治療,屬於虛證。

總之,小便黃赤,需要結合其他症狀,辨別寒熱虛實,才能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法。

小便遺失,責在肺而不在腎。蓋肺者腎之上源,又其母也。上源治,則下流約矣。《甲乙經》曰:肺脈不及,則少氣不足以息,卒遺失無度。故東垣謂宜安臥養氣,禁勞役,以黃耆、人參之類補之。不愈,當責有熱,加黃柏、生地。

遺精淋濁灸法:關元、膏肓、腎俞、精宮、三里、三陰交、丹田、氣海。

大茴香丸治白濁出髓條:大茴、人參、白茯、益智、白朮、骨脂、棗仁各炒,左顧牡蠣(煅),等分為細末,用青鹽、酒糊丸梧子大,每服二十九,食前米飲下。治虛憊便濁滴地,成霜丸,遠志肉、蓮肉、干藕節、龍骨各一兩,白礬(煅)、硃砂各二錢五分,為末,糯糊為丸,如桐子大,每服十五丸,空心白湯下。

白話文:

尿失禁,問題出在肺,而不是腎。因為肺是腎的源頭,也是腎的母親。上游治理好,下游就會收斂。醫書《甲乙經》中記載:「肺脈不通,就會氣虛乏力,呼吸困難,導致不自主地尿失禁。」所以東垣醫家認為應該安臥休養,避免勞累,用黃芪、人參等藥物補氣。如果還沒有改善,就要考慮是否有熱證,加入黃柏、生地等藥物治療。

遺精、淋濁的灸法:關元、膏肓、腎俞、精宮、三里、三陰交、丹田、氣海。

大茴香丸可以治療白濁帶有精液絲狀物:大茴、人參、白茯苓、益智仁、白朮、骨脂、棗仁各炒制,牡蠣煅燒,等量研磨成細末,用青鹽和酒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29丸,飯前用米湯送服。治療虛弱無力,小便混濁滴在地上的,可以做成成霜丸:遠志肉、蓮子、干藕節、龍骨各一兩,白礬煅燒、硃砂各二錢五分,研磨成粉末,用糯米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15丸,空腹用白湯送服。

2. 二十三、赤白帶

《明堂》曰:女人少腹痛,裡急瘛瘲,月事不調,赤白帶下。越人曰:帶脈為病,腹滿,腰溶溶如坐水中。按帶脈起於季脅,圍身一周,如束帶然。楊氏曰:帶脈總束諸脈,使不妄行,如人束帶而前垂,此脈若固,無帶下漏經之症矣。

女子帶下,與男子精滑大同小異。有胃中濕痰滲入膀胱,宜健脾土,燥濕化痰,二陳、二朮、升、柴之類。如久而氣虛,加參、耆。肥人多濕,前方加炒黃柏;瘦人多火,夜熱脈數,四物加炒黃柏、青黛、滑石、蛤粉、樗皮、黃耆。氣滯者,加葵花(赤用赤花,白用白花)。

白話文:

《明堂》曰:女人少腹疼痛,頻頻想上廁所卻又排不出,月經不規律,白帶或黃帶異常。

越人曰:帶脈生病,會導致腹部脹滿,腰部酸軟無力,感覺像坐在水中。

按帶脈起於兩肋下,環繞身體一周,就像一條束帶一樣。

楊氏曰:帶脈負責統攝全身經脈,使其不亂竄,就像人們繫上腰帶,防止衣服下垂一樣。如果帶脈堅固,就不會出現白帶異常或月經失調的症狀。

女子帶下,與男子精液滑泄,本質上相差無幾。若因胃中濕痰滲入膀胱所致,應健脾燥濕化痰,使用二陳湯、二朮湯、升麻柴胡等藥物。若長期如此,導致氣虛,可加人參、黃耆。肥胖者多濕,方中可加炒黃柏;瘦弱者多火,夜間發熱,脈搏跳動快,可用四物湯加炒黃柏、青黛、滑石、蛤粉、樗皮、黃耆。若氣滯不通,可加葵花(赤帶用赤花,白帶用白花)。

滑脫不禁,加牡蠣、龍骨、赤石脂。有寒自覺,加炮薑、桂、附。若帶下小腹作痛者,是鬱結痰氣下注也,須兼辛收,茴香、炮姜之類。赤者四物加椿根皮、赤葵花、炮薑、升、柴,為丸,椒目湯送下;熱用燈心湯送下。白者用二朮、白葵花、白芍,為丸,空心二陳湯下。凡帶下多起於氣鬱,辛能開之,郁久必熱,故佐以黃柏清之,皆有微意。

白話文:

如果白帶過多,止不住,可以加牡蠣、龍骨、赤石脂。如果感覺到寒氣,可以加炮薑、桂枝、附子。如果白帶伴隨小腹疼痛,這是因為氣血鬱結,痰氣下注,需要用辛香藥收敛,比如茴香、炮薑之類。如果白帶顏色偏紅,可以用四物湯加椿根皮、赤葵花、炮薑、升麻、柴胡,做成丸劑,用椒目湯送服;如果白帶發熱,可以用燈心湯送服。如果白帶顏色偏白,可以用二術、白葵花、白芍,做成丸劑,空腹服用二陳湯。總之,白帶過多大多是因為氣鬱,辛香藥可以疏通氣血,久郁則易生熱,所以需要用黃柏來清熱,這些藥物都有一定的道理。

輕者正治升舉之;重者或通之劫之,不可執一;甚者宜吐以提其氣,有下注頻頻,腰腹以下如在冰雪中,厚覆火烘猶冷,肌如骨立,面如枯魚,小便與帶下不分,眼目䀮䀮,步履欹側,食少痞悶,是上、中、下三焦俱病,宜大補之。又云:女人帶下,其色有五,皆因風邪入於胞門而傳傷臟腑所致也。

若傳於足厥陰肝經,帶色如青泥;傳手少陰心經,帶色如紅津;傳手太陰肺經,帶色如白涕;傳手太陰脾經,帶色如爛瓜;傳足少陰腎經,帶色黑如衃血。人有帶脈,圍於腰間,如束帶之狀,此病由此經而來,故名帶下。白者屬氣,赤者屬血,各經見症。有五色相雜者,如陽氣下陷,補中益氣湯。

白話文:

輕微的病症通常採取調和正氣,提升身體機能的方法進行治療;嚴重的病症則可能需要使用通絡或是攻伐的方式,但不應拘泥於一種方法;極度嚴重的病症適合用催吐的方式來提振體內的元氣,病人會出現下部頻頻發熱、腰腹以下感覺如同置身於冰雪之中,即使覆蓋厚重的火爐仍然感到寒冷,肌膚瘦弱得像骨頭一樣,臉色蒼白無華,小便與白帶無法區分,眼睛模糊不清,行走搖晃不穩,食慾減退,腹部脹滿,這是上、中、下三焦都有病徵,應當進行大規模的補益治療。再者,對於女性的白帶,其顏色有五種,都是由於風邪侵入胞門,導致影響內臟功能所導致的。

如果風邪傳至足厥陰肝經,白帶顏色為青泥色;傳至手少陰心經,白帶顏色為紅津色;傳至手太陰肺經,白帶顏色為白色鼻涕色;傳至手太陰脾經,白帶顏色為爛瓜色;傳至足少陰腎經,白帶顏色為黑色,類似於凝固的血液。人的帶脈環繞腰部,形狀如同束帶,這種疾病是由這條經脈引起的,因此稱為白帶。白色代表氣虛,紅色代表血虛,每條經脈對應不同的症狀。若見到五種顏色混雜,可能是陽氣下陷的情況,適合服用補中益氣湯進行治療。

濕痰下注,加茯苓、蒼朮、半夏、黃柏。濕熱宜涼燥,白芍椿皮丸,白芍五錢,椿根皮兩五錢,炒黃柏二錢(炒焦),乾薑三錢(炮黑),共為末,粥丸,每服三五十丸,空心米湯下。又方:蒼朮(鹽水炒)、乾薑(煨)、滑石(炒)、枳殼、地榆(炒)、神麯、酒麴(炒),各等分為末,丸服,米湯下。或因七情所傷,脈來急數者,加黃連、香附、木香。

白話文:

如果濕痰往下流,可以加茯苓、蒼朮、半夏、黃柏來治療。如果是濕熱導致的,就需要用涼燥的方法來治療,可以服用白芍椿皮丸,配方是白芍五錢、椿根皮兩五錢、炒黃柏二錢(炒焦)、乾薑三錢(炮黑),研成粉末,做成丸子,每次服用三五十丸,空腹用米湯送服。另一個方法是用蒼朮(鹽水炒)、乾薑(煨)、滑石(炒)、枳殼、地榆(炒)、神麴、酒麴(炒),各等分研成粉末,做成丸子服用,用米湯送服。如果是因为七情所伤,脉搏急数,可以加黃連、香附、木香。

寒濕宜溫燥,用草果去殼,入麝少許,以麵包火炮焦存性,同面為末。每用二錢,陳皮湯調下,重者三錢。又方:椒目、白芷為末,米飲下;又伏龍肝、梁上塵各炒,令煙盡,出火毒,棕櫚燒存性,研勻,入冰,麝各少許,每服三錢,溫酒或淡醋湯下,患十年者,半月可愈。

白話文:

寒濕體質適合溫燥的藥物,可以用草果去殼,加入少量麝香,用麵包火烤至焦黑,研磨成粉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陳皮湯送服,症狀嚴重者可服用三錢。另外,也可以將椒目和白芷研磨成粉,用米湯送服。再者,將伏龍肝和梁上塵炒至煙盡,去除火毒,再用棕櫚燒成灰燼,研磨均勻,加入少量冰片和麝香,每次服用三錢,溫酒或淡醋湯送服。患病十年者,半個月即可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