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病機沙篆》~ 卷下 (1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下 (12)

1. 二十、腳氣

腳氣之病,前古未聞,起於後世。其頑麻腫痛者,經所謂之痹厥也。其衝心者,經所謂厥逆也。其痿軟不收者,經所謂痿厥也。東垣云:腳氣實由水濕,然亦有二焉,一則南方卑濕,經曰:清濕襲虛,則病起於下。此自外而感者也。北方常食牛乳或飲酒過度,脾胃有傷,不能運化,水濕下流,此自內而致者也。

楊大受云:腳氣為壅疾,治宜宣通,不使壅也。壅既成者,砭去惡血,然後服藥。南方腳氣,外感寒濕;北方腳氣,內傷濕熱。此前人所未發者。《千金方》云:腳氣之病,初起甚微,人多不覺,而飲食如故,獨卒然腳弱或腫痛。

白話文:

腳氣之病,古今觀點

腳氣這個病症,在古代文獻中從未記載,直到後世纔出現。

病症表現:

  • 頑麻腫痛者: 這屬於經書中所說的「痹厥」,也就是經絡阻滯,氣血不通導致的麻痺、腫脹和疼痛。
  • 衝心者: 這屬於經書中所說的「厥逆」,也就是氣血逆亂,衝擊心臟,造成心悸、氣喘等症狀。
  • 痿軟不收者: 這屬於經書中所說的「痿厥」,也就是肌肉萎縮、無力,無法收縮的現象。

腳氣病因:

  • 東垣先生認為: 腳氣是由水濕引起,但也有兩種情況:

  • 南方卑濕: 南方地勢低窪潮濕,經書記載「清濕襲虛,則病起於下」,也就是濕氣侵襲虛弱的體質,從而導致腳氣病。這屬於外感濕氣引起的腳氣。

  • 北方常食牛乳或飲酒過度: 北方人常喝牛奶或過度飲酒,傷了脾胃,導致脾胃無法運化水濕,水濕下流,形成腳氣。這屬於內傷濕熱引起的腳氣。

  • 楊大受認為: 腳氣是一種壅塞不通的疾病,治療應以宣通為主,避免壅塞加重。如果已經形成壅塞,就要先用砭石去除惡血,然後再服用藥物治療。南方腳氣屬於外感寒濕,而北方腳氣屬於內傷濕熱。這些都是前人未曾深入探討的觀點。

《千金方》中記載:

腳氣病初期症狀輕微,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,照常飲食,但突然就會出現腳軟或腫痛。

腳氣之病,初發頗似傷寒,有壯熱頭疼,惡食嘔吐,或腹不快,或二便秘,或腹痛下利,或昏憒錯亂,或轉筋攣急,或頑麻緩縱,或上腫,或下反不腫,或少腹不仁,皆其候也,並作腳氣治。

腫者為濕腳氣,不腫者為乾腳氣,總以除濕湯為主,半夏、蒼朮、厚朴、藿香、茯苓、陳皮、白朮、甘草、木瓜、檳榔、薑、棗煎服。乾者加卜子;濕者加青皮。前廉陽明經,白芷、升麻、葛根;後廉太陽經,羌活、防風;外廉少陽經,柴胡;內廉為厥陰經,青皮、吳萸、川芎;內前廉太陰經,蒼朮、白芍;內後廉少陰經,細辛、獨活。風勝者,自汗、走注、脈浮弦,越婢加朮湯,麻黃合芍藥、甘草、薑、棗。

白話文:

腳氣病症與治療方法

腳氣病剛開始時,症狀與傷寒類似,會有發熱、頭痛、食慾不振、嘔吐、腹部不適、便祕或腹瀉、昏迷錯亂、抽筋、麻木無力、腿部腫脹或不腫脹、小腹麻木無知覺等等,這些都是腳氣的症狀,都應該以腳氣的方法治療。

腫脹的腳氣稱為濕腳氣,不腫脹的腳氣稱為乾腳氣。總體上以除濕湯為主,方劑包括半夏、蒼朮、厚朴、藿香、茯苓、陳皮、白朮、甘草、木瓜、檳榔、生薑、大棗,水煎服。乾腳氣患者加附子,濕腳氣患者加青皮。

腳氣還需根據病症分經治療:

  • 前廉陽明經:白芷、升麻、葛根。
  • 後廉太陽經:羌活、防風。
  • 外廉少陽經:柴胡。
  • 內廉厥陰經:青皮、吳茱萸、川芎。
  • 內前廉太陰經:蒼朮、白芍。
  • 內後廉少陰經:細辛、獨活。

如果患者以風邪為主,則會出現自汗、出汗不止、脈浮弦等症狀,可用越婢加朮湯加上麻黃、芍藥、甘草、生薑、大棗。

如惡風加附子。脈微弱風引湯,參、苓、朮、附、薑、桂,同麻黃、石膏、甘草、川芎、吳萸、獨活、秦艽、細辛、杏仁、防己、防風。寒勝者,無汗、攣急掣痛、脈沉澀,小續命湯,麻黃、防己、防風、桂、附、參、芎、芍、芩、杏,加薑、棗;或牛膝丸,牛膝二兩,川椒五錢,附子一錢,虎脛骨五錢,末丸酒服。濕勝者,腫疼重著,脈濡細,除濕湯,見前。

白話文:

如果怕風寒,可以加附子。脈搏微弱的話,可用風引湯,裡面有參、苓、朮、附、薑、桂,以及麻黃、石膏、甘草、川芎、吳萸、獨活、秦艽、細辛、杏仁、防己、防風。如果寒氣較盛,沒有汗,身體僵硬抽痛,脈搏沉澀,可用小續命湯,裡面有麻黃、防己、防風、桂、附、參、芎、芍、芩、杏,再加薑、棗;或者用牛膝丸,裡面有牛膝、川椒、附子、虎脛骨。如果是濕氣較重,腫痛沉重,脈搏濡細,可用除濕湯,配方之前已經說過。

暑勝者,煩渴身熱,脈洪數,用清暑益氣湯加參、麥各三分,五味五粒。腳氣雖宜宣通,太過反能下注損脾,如初發一身盡痛,便溺阻隔,先用導氣羌活湯,羌、獨、己、實、歸、黃,加耆、蒼、升、柴。後用當歸拈痛湯,羌、防、升、葛、二朮、茵陳、甘、苦、知、豬、澤、歸,加參。

如飲食不消,心下痞悶,開結導飲丸,朮、半、苓、陳、曲、芽、青、實、乾薑,末丸服。腳氣衝心,火氣逆上也,丹溪用四物加炒柏,又用附子末,津調湧泉穴。虛熱者,《金匱》腎氣丸;實症,檳榔為末,童便調服,或檳榔、木通、牛膝、沉香為末,薑湯送下。

白話文:

暑熱過盛者,

會出現煩躁口渴、身體發熱、脈搏洪大而快速的症狀。可以服用清暑益氣湯,並加入人參、麥冬各三分,五味子五粒。

腳氣病

雖然需要宣通氣血,但過度宣通反而會導致氣血下注損傷脾胃。如果腳氣剛發作,全身疼痛,小便不通暢,先服用導氣羌活湯,包括羌活、獨活、防風、川芎、當歸、黃芪,再加入熟地、蒼朮、升麻、柴胡。之後可以服用當歸拈痛湯,包括羌活、防風、升麻、葛根、蒼朮、茵陳、甘草、苦參、知母、豬苓、澤瀉、當歸,再加入人參。

如果飲食不消化,心下痞悶,

可以服用開結導飲丸,包括蒼朮、半夏、茯苓、茵陳、神曲、麥芽、青皮、川芎、乾薑,研磨成丸服用。

腳氣衝心,火氣逆上,

丹溪先生會用四物湯加炒柏子仁,再用附子末,配合津液調和湧泉穴。

虛熱者,

可以服用金匱要略中的腎氣丸。**實症者,**可以將檳榔研磨成粉末,用童子尿調服,或者將檳榔、木通、牛膝、沉香研磨成粉末,用薑湯送服。

養正丹下氣甚捷,宜酌用。

針法:一切寒濕腳氣,三里、陽陵泉、風市、三陰交、丘墟、絕骨、崑崙。兩膝紅腫,膝關、膝眼、三里、委中、陰陵泉。腳背紅腫,崑崙、丘墟、臨泣、太衝、行間。

腳氣,風冷搏於經絡也,風毒之中人,因汗出,腠理空疏,邪得乘之而入,或先中手足十指,或先中足心足根,或中膝脛,初覺即宜急灸所覺處二三十壯,或三里、絕骨為要穴也。

灸法:腳氣灸風市五百壯,不復發,一日灸之。忽覺有蟲自足心行至腰間,即暈絕,久方甦醒,此真腳氣也。

附:兩足轉筋,灸陽陵泉、承山、三陰交。一法灸腳踝上一壯。內筋急,灸內踝四十壯;外筋急,灸外踝四十壯。又法用照海。

白話文:

養正丹效果顯著,能迅速下氣,但需謹慎使用。

針灸方法:針對各種寒濕腳氣,可針刺足三里、陽陵泉、風市、三陰交、丘墟、絕骨、崑崙等穴位。膝蓋紅腫則針刺膝關、膝眼、足三里、委中、陰陵泉。腳背紅腫則針刺崑崙、丘墟、臨泣、太衝、行間。

腳氣是風寒之邪侵犯經絡所致。風毒入侵人體,往往是因為出汗後腠理疏鬆,邪氣乘虛而入。有些人先出現手腳十指疼痛,有些人先出現足心或足根疼痛,有些人則膝蓋或脛骨疼痛。一旦出現症狀,應立即用艾灸法灸灼疼痛部位,約二十至三十壯。足三里和絕骨穴是重要的治療穴位。

艾灸方法:針對腳氣,可灸灼風市穴五百壯,可防止復發,一天灸一次。如果突然感覺有蟲從足心爬到腰部,並且暈倒,很久才醒過來,這就是真正的腳氣。

另外,針對兩足抽筋,可灸灼陽陵泉、承山、三陰交穴位。也可以在腳踝上方灸灼一壯。內側筋腱疼痛,灸灼內踝四十壯;外側筋腱疼痛,灸灼外踝四十壯。也可以用照海穴進行艾灸。

2. 二十一、遺精

《內經》曰:腎者主水,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。又曰:腎者主蟄,封藏之本,精之處也。又曰:(厥氣)客於陰器,則夢接內。蓋陰器者,宗筋之所繫也,而脾胃肝腎之筋,皆結聚於陰器。然厥陰主筋,故諸筋統屬於肝也,腎為陰,主藏精;肝為陽,主疏泄。故腎之陰虛則精不藏;肝之陽強則腳氣不固,若遇陰邪安於其竅,與所強之陽相感,則精脫失而成夢泄矣。病之初起,亦有不在腎肝而在心肺,及在心肺脾胃之不足者,然必傳於腎肝,而後精遺也。

陽虛者補其氣,陰虛者益其精,陽強者泄其火,隨其因而俾其偏。夢失之因於真陽不固,故精脫之後,其氣未能卒復;不比人之內接而氣易可復也。

白話文:

《內經》說:腎臟主管人體的水液,接受五臟六腑的精華並儲存起來。又說:腎臟主管蟄藏,是封藏精氣的根本,精氣的所在。還說:(厥氣)侵犯陰器,就會夢遺。這是因為陰器是宗筋的連繫處,而脾胃肝腎的筋絡,都匯聚於陰器。然而厥陰經主筋,所以所有的筋絡都歸屬於肝臟。腎臟屬陰,主藏精;肝臟屬陽,主疏泄。因此腎臟陰虛就會導致精氣不固;肝臟陽氣過盛則腳氣不穩,如果遇到陰邪趁虛而入,與肝臟的陽氣相感,就會導致精氣外泄而夢遺。

疾病剛開始時,可能不在腎臟和肝臟,而是在心臟和肺臟,或者心肺脾胃不足,但是最終必定會傳到腎臟和肝臟,才會出現遺精。

陽氣虛弱的人要補氣,陰氣虛弱的人要滋補精氣,陽氣過盛的人要泄火,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調整,使之平衡。夢遺的原因是真陽不固,所以精氣外泄之後,氣血很難立刻恢復,不像人與人之間的內接,氣血很容易恢復。

思慮傷神則流淫不止,又思想無窮,所欲不得,而為白淫,治法有五:神氣浮游,用辰砂、龍骨、磁石之類,以鎮墜之。思久氣結成痰,心竅閉塞,宜豬苓丸,半夏一兩(破如豆大),豬苓一兩,同拌,炒勿焦,為末,糊丸桐子大,空心鹽湯下。思想傷陰,大鳳髓丹,黃柏二兩,砂仁一兩,甘草五錢,豬苓、半夏、茯苓。

白話文:

思慮過度會傷神,導致遺精不止,又加上思緒無止境,所求不得,進而造成白濁的出現。治療方法有五種:

  1. 神氣浮游,用辰砂、龍骨、磁石等藥物鎮墜之。 意思是如果患者神氣浮游不定,可以用辰砂、龍骨、磁石等藥物來鎮定安神。
  2. 思久氣結成痰,心竅閉塞,宜豬苓丸,半夏一兩(破如豆大),豬苓一兩,同拌,炒勿焦,為末,糊丸桐子大,空心鹽湯下。 意思是如果思慮過久,導致氣機鬱結化為痰,阻塞心竅,可以使用豬苓丸,由半夏、豬苓等藥物組成,將藥材研磨成末,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,空腹用鹽湯送服。
  3. 思想傷陰,大鳳髓丹,黃柏二兩,砂仁一兩,甘草五錢,豬苓、半夏、茯苓。 意思是如果思慮過度導致陰虛,可以使用大鳳髓丹,由黃柏、砂仁、甘草、豬苓、半夏、茯苓等藥物組成。

註解

  • 「白淫」指的是白濁,即精液異常流出。
  • 「神氣浮游」指的是精神不集中、心神不定。
  • 「辰砂」是一種礦物藥,具有鎮心安神的作用。
  • 「龍骨」是一種動物藥,具有鎮驚安神的作用。
  • 「磁石」是一種礦物藥,具有鎮心安神的作用。
  • 「豬苓丸」是一種中藥方劑,具有利水滲濕、健脾安神的作用。
  • 「半夏」是一種中藥,具有燥濕化痰、降逆止嘔的作用。
  • 「豬苓」是一種中藥,具有利水滲濕、健脾安神的作用。
  • 「大鳳髓丹」是一種中藥方劑,具有滋陰補腎、清熱解毒的作用。
  • 「黃柏」是一種中藥,具有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的作用。
  • 「砂仁」是一種中藥,具有溫脾胃、化濕濁的作用。
  • 「甘草」是一種中藥,具有補脾益氣、緩和藥性的作用。
  • 「茯苓」是一種中藥,具有利水滲濕、健脾安神的作用。

蓮鬚、益智各二錢半,芡實糊為丸。思想傷陽,宜鹿茸。蓯蓉。鎖陽、菟絲之類,陰陽俱虛者,人參、茯神、遠志、棗仁、蓮子、芡實、菖蒲、當歸、生地、麥冬、菟絲、知母、黃柏。又思欲不遂,宜妙香散,黃耆、遠志、山藥、茯神各二兩,人參、甘草、桔梗各五錢,木香二錢五分,辰砂三錢,麝一錢,為末,熔黃蠟四兩,加茯苓末四兩,作塊同煎服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描述了一種中藥方劑,其中包含多種藥材,用於治療不同症狀。

  • 第一部分 描述了方劑的組成,包括蓮鬚、益智、芡實等藥材。
  • 第二部分 指出思想傷陽的患者適合用鹿茸、蓯蓉、鎖陽、菟絲等藥物。
  • 第三部分 說明陰陽俱虛的患者應該用人參、茯神、遠志、棗仁、蓮子、芡實、菖蒲、當歸、生地、麥冬、菟絲、知母、黃柏等藥物。
  • 第四部分 介紹了妙香散,用於治療思欲不遂的症狀,其組成包括黃耆、遠志、山藥、茯神、人參、甘草、桔梗、木香、辰砂、麝香等藥材,製成藥塊煎服。

  • 錢、兩為古代重量單位,現代使用克和毫克。

色欲過度,腎虛不禁,四君子湯加山藥、黃耆、五味、遠志,枸杞、巴戟、鹿茸、龜甲;或六味丸加五味、牡蠣、龍骨、人參、蓯蓉、菟絲。又有壯年盛滿,寡欲而溢泄者,黃柏、知母、生地、茯苓、黃連、蓮子、菖蒲、遠志、澤瀉。大凡身熱而脈洪或滑,皆因於熱,知、柏、豬、澤、二冬、茯神、生地、蓮子、竹葉、木通之類。凡屬積滯瘀熱等疾,貴在疏泄,不知其理,但用固澀,反增其病矣。

白話文:

如果因為縱慾過度,導致腎虛精關不固,可以服用四君子湯,再加入山藥、黃耆、五味子、遠志、枸杞、巴戟天、鹿茸、龜板;或者使用六味地黃丸,再加入五味子、牡蠣、龍骨、人參、肉蓯蓉、菟絲子。

還有一些壯年男子,雖然性慾不強,卻容易出現遺精的狀況,可以服用黃柏、知母、生地黃、茯苓、黃連、蓮子、菖蒲、遠志、澤瀉等藥材。

總之,如果身體發熱,脈象洪大或滑數,都是因為熱邪入侵所致,應當服用知母、黃柏、豬苓、澤瀉、二冬、茯神、生地黃、蓮子、竹葉、木通等清熱瀉火之藥。

對於各種積滯瘀熱等疾病,最重要的是疏通泄熱,如果不懂這個道理,只一味地使用固澀之藥,反而會加重病情。

惟滾痰丸下之最宜,更與滋腎丸及木通、豬苓之類,無不立愈,或用豬苓丸亦可。脾胃濕熱之人及飲酒厚味太過,痰火為患,多致遺泄,宜蒼白二陳加知、柏、升、柴,俾清升濁降,脾胃健而遺泄止矣。

又有鬼魅相感之症,由正氣本虛,欲心妄動,邪因乘之,其狀不欲見人,如有晤對,或言笑歌哭,脈息乍大乍小,乍有乍無,或兩手如出兩人,或黃柏各為一等,或脈來綿綿不知度數,而顏色不變,皆鬼邪之候也。人參、茯神、遠志養其正;生地、當歸、棗仁安其神;硃砂、雄黃、沉香、安息香、麝香、鬼箭羽、虎頭骨闢其邪;移寢室於向陽,用多人作伴,焚奇香不絕,乃其治也。

白話文:

治療痰濕最適合使用滾痰丸,再加上滋腎丸、木通、豬苓等藥物,效果都非常顯著,也可以用豬苓丸。脾胃濕熱的人,或者經常飲酒吃高脂肪的食物,導致痰火上炎,容易造成遺泄,可以使用蒼白二陳湯加上知母、柏子仁、升麻、柴胡,以清熱升陽、降濁健脾,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,遺泄自然就會停止。

還有一種由鬼魅相感引起的病症,是因為正氣不足,心神不安,邪氣乘虛而入,患者會表現出不願意見人,或者在與人交談時出現言笑歌哭,脈搏時快時慢,時有時無,甚至出現兩隻手像兩個人一樣,或者身體出現黃柏一樣的斑點,或者脈象綿綿無度,但面色卻沒有變化,這些都是鬼邪作祟的徵兆。可以用人參、茯神、遠志來補益正氣,用生地、當歸、棗仁來安撫心神,用硃砂、雄黃、沉香、安息香、麝香、鬼箭羽、虎頭骨來驅邪避惡。此外,還可以把寢室搬到陽光充足的地方,多找些人陪伴,並且持續燃燒奇香,這樣就能夠治癒這種病症。

仲景治手足煩熱、咽乾口燥,或為悸衄,此陽上升而不降,陰獨居而在內,則為夢失,小建中湯和之。此世俗昧也。凡脫精不止,固澀無功,當瀉心火,清理不愈則用升舉,升、柴、二活;甘以緩之,甘草、大棗;酸以收之,茱萸、五味、棗仁、烏梅之類;蓮鬚、金櫻子、桑螵、海螵、龍骨、牡蠣固澀之品;知、柏、二冬,芩、連、竹葉、山梔清降之屬。

虛而不禁,氣衰火微,益智、茱萸、人參、黃耆、枸杞、骨脂、蓯蓉、胡桃、韭子、鹿茸、桂、附之屬,擇而用之可也。

白話文:

仲景醫治手腳發熱、喉嚨乾燥口渴,甚至心悸吐血的病症,認為這是陽氣上升而不下降,陰氣獨自留在體內造成的,因此容易做噩夢。這種情況可以使用小建中湯來調和。世俗之人往往不明白這些道理。凡是精液流失不止,服用固澀藥物卻無效,就應該瀉去心火,清理不愈才能用升舉藥物,比如升麻、柴胡,這兩味藥能夠升舉陽氣;甘草、大棗可以緩和藥性;茱萸、五味子、棗仁、烏梅等酸味藥物可以收斂;蓮鬚、金櫻子、桑螵蛸、海螵蛸、龍骨、牡蠣等藥物可以固澀止遺;知母、柏子仁、二冬、黃芩、黃連、竹葉、山梔子等藥物則可以清熱降火。

如果身體虛弱,氣虛火弱,可以選擇益智仁、茱萸、人參、黃芪、枸杞、骨脂、蓯蓉、胡桃、韭子、鹿茸、桂枝、附子等藥物,根據具體情況選用即可。

夢失久而玉關不閉,精竭而命亡矣,俗惟以澀為事,如澀而不止奈何?始於未甚之時,大用補氣補精之藥,不至於久而不禁。此方保精用芡實、山藥各一兩,蓮肉五錢,茯神二錢,棗仁(炒)三錢,人參一錢,水煎服,先將湯飲之,後加白砂糖五錢,拌入渣內同食,日日連服,不半月而止矣。品味平和,淡而不厭,收功獨神也。

針灸法:遺精白濁,心俞、腎俞,膏肓、三里、關元、中極、氣海、三陰交、精宮。即關元之對背脊處是穴。

白話文:

夢遺頻繁,精關不固,精氣耗損,性命危殆。世人只知收斂,卻不知如何止住漏泄。應從病初未甚之時,就用補氣補精的藥物,才不至於久病難醫。此方以芡實、山藥、蓮肉、茯神、棗仁、人參等補腎固精,水煎服,先飲湯後食渣,每日服用,不需半月便可見效。此方平和淡雅,服用不厭,效果顯著。

針灸方面,遺精白濁可用心俞、腎俞、膏肓、三里、關元、中極、氣海、三陰交、精宮等穴位。關元穴對應背脊處即為穴位所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