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病機沙篆》~ 卷上 (2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上 (21)

1. 五、痿

熱勝者,亦必有內傷之症,脈虛而浮大,宜四君子、補中益氣等加二妙散以滲濕清熱,此祖《內經》治痿觸取陽明之法也。若肝腎精血虛而濕多者,謂之正虛,宜溫補,茸、膠、桂、附,金匱丸、八味丸俱可用。內雖有熱,乃為虛熱,補之自除,所謂甘溫能除大熱也。若真火熱勝者,謂之偏虛,脈必沉數,及兼遺精、白濁、陰汗等症,宜四物湯、坎離丸類滋陰降火。

熱甚者宜服瀉火表劑,芩連解毒湯之類,時時呷之,以救肺熱,此丹溪治痿瀉南補北之法也。有用愈風湯吞健步丸以治濕熱相半之痿,然止可施之挾風邪甚者又為痹矣。

屬濕痰者,二陳加黃柏、白朮、竹瀝、薑汁;屬死血者,紅花,赤芍、桃仁,歸稍;有屬脾土太過,令人四肢不舉,四君子湯加芎、歸,倍白朮。

痿發於夏,俗呼疰夏,宜清暑益氣湯。一屬腎與膀胱,經云:三陽為病發寒熱,下為癰腫及為痿厥。前方主之。又一屬脾濕傷腎,經曰:秋傷於濕,上逆而咳,發為痿厥。致有目昏花、耳聾鳴、腰膝無力,當歸、生地、桂、附、防己、柴、羌、苦參;或用虎潛丸,熟地、歸、芍、知、柏、乾薑、陳皮、鎖陽、牛膝、龜板、虎骨,加附子,治痿厥如神。

亦有濕痰瘀血阻滯經絡,天麻、白附子、烏頭、羌活、牛膝、芎、歸、乳、沒、木鱉、山甲為末服。又云,人參一斤,浸酒服之,治腳膝痿弱,可逐奔馬。

灸法:兩手太熱為骨厥,灸湧泉三壯,立安。

針法:隨前症所屬何經,取各經穴刺之。

白話文:

五、痿

如果身體發熱比較嚴重,通常體內也會有損傷的症狀,脈象會呈現虛弱、浮大,這時應該服用四君子湯、補中益氣湯等藥方,再加入二妙散來幫助身體排除濕氣、清除熱邪,這方法是根據《內經》治療痿證、從陽明經著手的方式。如果是因為肝腎精血不足,又夾帶濕氣過多的情況,可以說是正氣虛弱,應該用溫補的方式來治療,可以使用鹿茸、阿膠、肉桂、附子,以及金匱腎氣丸、八味丸等藥方。體內雖然有熱,但那只是虛熱,只要將身體補好,熱就會自然消退,這就是所謂「甘溫能夠消除大熱」的道理。如果是體內真火過盛的情況,可以說是偏向虛弱,脈象一定會呈現沉而數,而且可能會伴隨遺精、白濁、陰汗等症狀,應該服用四物湯、坎離丸等藥方來滋陰降火。

如果熱邪很嚴重,應該服用瀉火的藥方,像是黃芩連翹解毒湯之類的藥方,時常少量飲用,用來緩解肺部的熱邪,這是朱丹溪治療痿證所用的瀉南補北方法。也有人用愈風湯搭配健步丸來治療濕熱並重的痿證,但這方法只適用於夾帶風邪很嚴重的患者,如果風邪不嚴重,反而會變成痹證。

如果是因為濕痰引起的,可以使用二陳湯,再加入黃柏、白朮、竹瀝、薑汁;如果是因為瘀血引起的,可以使用紅花、赤芍、桃仁、當歸尾;如果是因為脾胃功能太過旺盛,導致四肢無力,可以使用四君子湯,再加入川芎、當歸,並加倍白朮的用量。

痿證如果在夏天發作,俗稱「疰夏」,應該服用清暑益氣湯。另一種情況是因為腎臟與膀胱的問題,經書上說:「三陽經發生病變會出現發冷發熱的症狀,往下會出現癰腫或是痿證、厥證。」這時可以用上述的藥方來治療。還有一種情況是因為脾臟濕氣傷害到腎臟,經書上說:「秋天受濕邪侵襲,會導致氣往上逆而咳嗽,進而引發痿證、厥證。」這種情況會導致眼睛昏花、耳朵嗡鳴、腰膝無力,這時應該使用當歸、生地、肉桂、附子、防己、柴胡、羌活、苦參等藥材,或者使用虎潛丸,裡面有熟地、當歸、白芍、知母、黃柏、乾薑、陳皮、鎖陽、牛膝、龜板、虎骨,再加入附子,治療痿厥效果很好。

也有是因為濕痰瘀血阻礙經絡的,可以用天麻、白附子、烏頭、羌活、牛膝、川芎、當歸、乳香、沒藥、木鱉子、穿山甲磨成粉末服用。還有一種說法是,用一斤人參泡酒服用,可以治療腳膝痿弱,效果好到可以追上奔跑的馬。

灸法:如果兩手發熱,這是骨厥的症狀,可以灸湧泉穴三壯,馬上就會好。

針法:根據痿證所屬的經絡,取相對應的穴道進行針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