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病機沙篆》~ 卷下 (1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下 (11)

1. 十七、肩背痛

經曰:西風生於秋,病在肺,俞在肩背。其分野所屬故也。又云:肺氣有餘則肩背痛。風寒汗出,虛則肩背痛而寒,少氣不足以息。又云:少陰司天,熱淫所勝,痛在肩背、缺盆。又云:邪在腎,則肩背痛。是腎氣逆上也。

歲火太過,肩背熱痛,即少陰司天,金為火賊故也,宜二冬、知、地、甘、桔、歸、芩。如風寒汗出,肩背痛,小便數,宜防風湯,升、柴、羌、藁、參、耆、青、陳、白蔻、黃柏;虛者去柏,加桂枝。肩背痛不可回頭,此小腸氣鬱也,宜用風藥散之。有因看書對弈所致者,宜十全大補湯加枳殼、桔梗理其滯氣。

風熱乘肺而痛,宜荊、防、牛蒡、粉芩、桔、殼。如短氣小便自遺者,虛也,補中益氣湯。濕熱項強連背者,宜拈痛當歸湯,羌、防、升、葛、二朮、歸、甘、參、桂、知、芩、澤、茵、苦、陳。常肩背冷痛,一片痰飲凝積也,宜消之,導痰湯加木香、香附、桔、枳開散,倍以白芥子。

腎氣逆上,痛引肩背,沉香、肉桂、青鹽、牛膝、川椒、小茴、茯苓。膀胱夾脊脈道,六味湯加肉桂、苡仁、芡實。

白話文:

[十七、肩背疼痛]

根據古籍記載,秋天西風起時,疾病多發生在肺部,且影響到肩背部位,這是由於身體各部位與自然界的聯繫和影響所致。又提到,若肺臟功能過度活躍,會導致肩背疼痛。若是受到風寒後出汗,身體虛弱,也會出現肩背疼痛並伴隨寒冷感,甚至呼吸困難。還有一種情況,當少陰之氣主導天時,熱氣過剩,肩背及鎖骨區會感到疼痛。另有一說,若邪氣侵入腎臟,也會引起肩背疼痛,這是因為腎氣逆流上升的緣故。

若逢火氣過旺的年份,肩背會感到熱痛,這是由於少陰之氣主導天時,而金屬被火剋制所導致,此時適合服用二冬、知母、地黃、甘草、桔梗、當歸、黃芩等藥材。如果風寒後出汗,肩背疼痛,且小便頻繁,應服用防風湯,包含升麻、柴胡、羌活、藁本、人參、黃耆、青皮、陳皮、白豆蔻、黃柏等成分;若屬於虛弱類型,可去掉黃柏,添加桂枝。當肩背疼痛到無法轉頭,這可能是小腸氣滯所致,應使用風藥來散寒。

因風熱侵襲肺部導致的疼痛,可選擇荊芥、防風、牛蒡子、粉黃芩、桔梗、枳殼等藥物。若是呼吸短促,小便失禁,這是身體虛弱的徵兆,適合補中益氣湯。對於濕熱引起的頸部僵硬連帶背部疼痛,可以選擇拈痛當歸湯,包括羌活、防風、升麻、葛根、蒼朮、白朮、當歸、甘草、人參、肉桂、知母、黃芩、澤瀉、茵陳、苦棟子、陳皮等成分。若是經常感到肩背冷痛,可能是痰飲凝結所致,應服用消痰湯,添加木香、香附、桔梗、枳殼以開散痰結,並增加白芥子的劑量。

對於腎氣逆流引起的肩背疼痛,可考慮使用沉香、肉桂、青鹽、牛膝、川椒、小茴香、茯苓等藥材。對於膀胱夾脊脈絡的問題,則可以在六味湯基礎上添加肉桂、薏苡仁、芡實。

2. 十八、臂痛

六經分治:兩手伸直,貼身垂下,大指居前,小指居後。屬前廉系陽明,升麻、乾葛、白芷;後廉系太陽經,羌活、藁本;外廉系少陽,柴胡;內廉系厥陰,柴、青;內前廉系太陽,升麻、蔥白、白芷;內後廉系少陰,細辛、獨活。

痛有風濕所搏、寒邪所襲者,宜白芷、荊芥、芎、歸、甘、桔、枳、樸、芍藥、乾薑、蒼朮、桂枝。痛有挈重傷筋,宜八珍湯加官桂、丹皮、胡索、寄奴、木瓜、片薑黃。痛有痰飲流注患處,冷而不熱,輕者導痰湯加木瓜、片薑黃;重者控涎丹。

針法:肩膊背及兩臂,紅腫痠疼,俯仰不便,牽引作楚,用肩外俞、肩井、肩髃、脾縫、曲池。

灸法:凡背痛多作勞所致,技藝辛苦之人與士子攻苦及閨閣針指女工者有之,亦有色勞者,如晉之景公是也。風濕流注於太陽,未必非勞苦時所感也,大凡背及肩背痠疼,當灸膏肓、肩井、肩髃,無不效驗。背脊心紅腫痛,肩井、肺俞、風門、五樞,宜與痛痹門參看。

白話文:

[十八、手臂疼痛]

依照六經理論進行治療:雙手伸直,自然垂放身體兩側,拇指在前,小指在後。拇指前方部位屬於陽明經,可用升麻、乾葛、白芷治療;小指後方部位屬於太陽經,可用羌活、藁本治療;小指外側部位屬於少陽經,可用柴胡治療;拇指內側部位屬於厥陰經,可用柴胡和青皮治療;拇指前方內側部位屬於太陽經,可用升麻、蔥白、白芷治療;小指後方內側部位屬於少陰經,可用細辛、獨活治療。

因風濕或寒邪導致的手臂疼痛,建議使用白芷、荊芥、川芎、當歸、甘草、桔梗、枳實、厚樸、芍藥、乾薑、蒼朮、桂枝等藥物。因提重物導致的筋骨受傷,建議使用八珍湯加上官桂、牡丹皮、延胡索、鬼箭羽、木瓜、片薑黃。因痰飲在病患處聚集導致的冷痛,輕微的可以使用導痰湯加上木瓜、片薑黃;嚴重的則需使用控涎丹。

針刺療法:對於肩膀、背部及兩臂出現紅腫痠痛,影響活動幅度,牽引作痛的情況,可以針刺肩外俞、肩井、肩髃、脾縫、曲池穴。

灸療法:大多數背痛是由過度勞累引起,尤其在技術工人、刻苦學習的學子、繡花做女紅的婦女身上常見,甚至有因房事過度導致的,例如晉國的景公。風濕進入太陽經,很可能是在勞累時受到影響。通常對於背部及肩膀的痠痛,應灸療膏肓、肩井、肩髃穴,效果顯著。對於背脊中心出現紅腫疼痛,可灸療肩井、肺俞、風門、五樞穴,參考痛痹門的相關內容。

3. 十九、脅痛

肝合於胠脅,故脅屬肝,然筋經所過則挾邪而痛,亦有多端,不可執也,且左右為陰陽之道路,故肝主陰血而屬左脅,肺主陽氣而隸於右脅。左脅多怒傷或瘀血作痛,右脅多痰氣或鬱結作痛,其間七情六淫之犯、飲食勞動之傷,皆足以致痰凝氣結血留,不可以痰氣專主於右、左脅專主瘀血,要知痰氣與血相搏而為痛也。

肝氣宜順而不宜逆,逆則痛,痛不止而死矣。故治脅痛必須平肝,平肝必須補腎,腎水足而後肝木有養,其氣自平,而脅痛止矣。宜肝腎兼資湯,熟地一兩,白芍二兩,當歸一兩,白芥子三錢,梔子(炒)一錢,山萸肉五錢,甘草三錢,水煎服,此方補腎為主,滋肝佐之,兼理痰火,一劑而脅痛止。

傷寒少陽脅痛,小柴胡湯,不大便加枳殼。不因傷寒脅痛,身體發熱,枳殼、桔梗、細辛、川芎、防風、乾葛、甘草。蓋枳殼為脅痛的劑,所以諸方皆用之。脅痛而氣喘,分氣紫蘇飲,紫蘇、桑白皮、五味、桔梗、腹皮、草果、茯苓、陳皮、甘草、姜,煎服。怒氣傷肝,柴胡疏肝散,川芎、柴胡、香附、芍藥、枳殼、陳皮、甘草,煎服。

悲傷肺氣而脅痛,推氣飲,薑黃、枳殼、桂心、甘草為末,薑棗湯送下。瘀血痛者,日輕夜重,午後發熱,脈澀而短,桃仁承氣湯加鱉甲、青皮、白芥子。僕跌傷,方同上。痰飲脈沉滑弦,導痰湯加白芥子,甚者控涎丹下之。食積脅痛,必有一條扛起,香砂枳朮加楂、樸、曲、芽,末丸服。

痃癖脅痛,煮黃丸,巴豆(炮、去皮心)五錢(略去油),雄黃一兩,同研如泥,入白麵二兩,水丸麻子大,每用十二丸,湯煮,入冷漿,湯沉冷一晝夜,盡十二丸冷漿下,微利為度,不必盡劑。附治驗:一人受暑脅痛,皮黃髮泡,清肝理氣俱不效,用大瓜蔞搗爛,加粉草、紅花少許,入口而痛即止。

又讀王字泰《筆塵》所載:秦文山掌教平湖,與家兄同官,因勞而兩脅痛,清晨並飢時尤甚,以書介家兄求余方,余意其肝虛,當補其子母,用耆、朮、芎、歸、萸、熟、棗、藥、柏仁之類,仍以細辛、防風各少許,薑、棗、煎服,叮嚀此方勿示他醫,恐令其笑不合口也。無何而秦君貽書來謝云:服不數劑而痛止。

余家長安時,聞魏昆溟吏部之變,亦因投謁,忍飢歸而脅痛,他無所苦,而粗工以青皮、枳殼之類雜投,遂至不起。籲!可不鑑哉。司命者貴識圓通也,執成說之害大矣。

針法:怒傷肝氣,血不歸原,脅痛不止,取行間、期門。肝積氣塊脅痛,及臟腑虛冷,兩脅刺痛,取支溝、章門、陽陵泉、臨泣。

胸脅痛不可忍,取章門、期門、行間,丘墟。

兩脅下痛,奄奄欲絕,此為奔豚。急以熱湯浸兩手足,頻頻易之。次灸氣海、關元、期門各百壯。

白話文:

[十九、脅痛]

在中醫理論中,脅痛與肝臟緊密相關,因爲肝臟與脅部相連。然而,脅痛的成因複雜,並非單一因素所致。人的身體左右側分別代表陰陽,左脅屬於陰血主掌的肝臟,右脅則爲陽氣主導的肺臟所轄。通常,左側脅痛可能由憤怒傷肝或淤血引起,右側脅痛則可能是痰溼或氣滯所致。脅痛還可能與情緒波動、外感六淫、飲食不當和勞累有關,這些因素都能導致氣滯血瘀、痰溼凝聚,不能簡單認爲痰溼氣滯只發生在右側,或淤血僅限於左側,要知道,氣滯、痰溼與淤血相互作用,共同引發疼痛。

肝臟的氣機應當順暢,不應逆行,否則就會產生脅痛,持續的疼痛可能導致生命危險。因此,治療脅痛的關鍵在於調和肝臟,而調和肝臟又需通過補腎實現,腎水充足,肝臟才能得到滋養,氣機自然平和,脅痛也就得以緩解。推薦使用肝腎兼資湯,成分包括熟地、白芍、當歸、白芥子、炒梔子、山茱萸、甘草等,此方主要補腎,輔以滋肝,同時調理痰火,一劑藥後,脅痛可望停止。

對於傷寒引起的少陽脅痛,可以採用小柴胡湯,如果伴有便祕,則加入枳殼。若脅痛並非由傷寒引起,伴隨發熱症狀,可用枳殼、桔梗、細辛、川芎、防風、幹葛、甘草等藥材。其中,枳殼是治療脅痛的有效藥物,因此在許多方劑中都有使用。對於脅痛伴氣喘的患者,可以嘗試分氣紫蘇飲,包括紫蘇、桑白皮、五味子、桔梗、腹皮、草果、茯苓、陳皮、甘草、生薑等,煎煮服用。若因憤怒傷肝導致脅痛,可使用柴胡疏肝散,成分有川芎、柴胡、香附、芍藥、枳殼、陳皮、甘草,煎煮服用。

因悲傷肺氣而引起的脅痛,可用推氣飲,以薑黃、枳殼、桂心、甘草研末,用姜棗湯送服。對於淤血引起的脅痛,特點爲夜間加重,午後發熱,脈象澀短,可用桃仁承氣湯加鱉甲、青皮、白芥子。僕跌傷導致的脅痛,治療方法相同。若脈象沉滑弦,提示痰飲,可用導痰湯加白芥子,嚴重者可使用控涎丹。對於食積引起的脅痛,可見到腹部某處隆起,可用香砂枳術加楂、樸、曲、芽,研末製成丸劑服用。

對於痃癖脅痛,可使用煮黃丸,配方爲炮製後的巴豆、雄黃、白麪,製成麻子大小的丸劑,每次使用12丸,先用水煮沸,再放入冷漿水中,浸泡一天一夜,冷漿水送服,以輕微瀉下爲度,無需全部服用。有案例顯示,一人夏季受熱出現脅痛,皮膚髮黃並出現水泡,清肝理氣的方法均無效,後來使用搗爛的大栝樓,加入少許粉草、紅花,服用後立即止痛。

另據王字泰《筆塵》記載,秦文山在平湖任掌教時,因勞累而出現雙側脅痛,早晨和飢餓時尤爲明顯。他通過書信向我的哥哥求方,我認爲他肝臟虛弱,應補養肝的母髒脾臟,使用黨參、白朮、川芎、當歸、山茱萸、熟地、大棗、白芍、柏子仁等藥材,配以少量細辛、防風,姜棗煎服。我叮囑他不要將此方告訴其他醫生,以免被嘲笑。不久,秦文山來信表示,服用幾劑後,脅痛已經消失。

在我居住長安期間,聽說魏昆溟吏部突然發病,也是由於拜訪他人後忍飢返回,出現脅痛,除了脅痛外無其他不適。但初學者誤用青皮、枳殼等藥物雜投,最終不幸去世。唉!這難道不是值得我們警惕的嗎?作爲醫生,重要的是靈活變通,固守舊說的危害實在太大了。

鍼灸療法:憤怒傷肝氣,血液不歸經,脅痛持續不止,可選取行間、期門穴。對於肝氣鬱結、脅痛及臟腑虛冷、兩側脅痛刺痛,可選取支溝、章門、陽陵泉、臨泣穴。

對於無法忍受的胸脅劇痛,可選取章門、期門、行間、丘墟穴。

當兩側脅下劇痛,感覺即將暈厥,這可能是奔豚症。此時應立即用熱水浸泡雙手雙腳,頻繁更換熱水。然後在氣海、關元、期門穴各灸一百壯。

以上信息僅供參考,具體治療方案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。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