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病機沙篆》~ 卷上 (19)
卷上 (19)
1. 四、噎膈反胃
食已暴吐,脈浮而洪,此上焦火逆也,宜桔梗、枳殼、厚朴、陳皮、木香、檳榔、半夏、白朮、茯苓。氣降則火自清、吐漸止,加用人參。芍藥補之。下閉上嘔,亦因火在上焦,宜以桔梗、陳皮、木香、大黃微利之。
乾嘔,宜橘紅湯,橘紅一味煎湯,入薑汁、甘蔗汁,細細呷之。噁心心中央央,欲吐不吐,多屬胃虛,宜半夏、陳皮、白朮、茯苓、生薑主之。仲景云:欲吐不吐者,不可下。又云:用大黃治食已即吐,何也?曰欲吐者,病在土,因而越之可也。逆之使下,則必憒亂而益甚。若既吐矣,當吐折之,使其下行,故用大黃。丹溪云凡病吐者切不可下,近於固矣。
噦之為症,方書僅言其屬火,乃一端耳。亦有胃寒、胃熱、傷食、停痰、逆氣、瘀血,人當消息而治,因火與痰為多。
嘔苦,邪在膽經,膽木上乘於胃上,則逆而嘔膽汁,故苦也,宜吳茱萸、黃連、黃芩、茯苓、生薑主之。
嘔酸,《內經》云:諸嘔吐酸,皆屬於熱。東垣又以為寒。何也?若胃中濕氣鬱而成積,則濕中生熱,故從木化而味酸,法當清之。若久而不化,則肝木日盛,胃土日衰,經云木欲實,金當平之。辛為肺金之味,故辛可勝酸,辛則必熱,辛以制東方之實熱,以扶中土之衰。倘濁氣不降而曰以寒藥投之,非其治也。
大抵吐酸一症,宿食滯於胃脘,平胃散加香、砂、曲、楂。若停飲所致,蒼、半、茯、陳最宜。嘔清水而渴欲飲水,水入即吐,名曰水逆,以五苓散主之。赤石脂搗末,服方寸匕,漸添至三匕,服盡一斤,終身不吐痰水,亦可無終身泄瀉之症。
吐涎沫,六君子湯加益智、生薑,或以半夏、乾薑等分為散。吐膿,仲景云:夫嘔家有癰膿,不必治嘔,膿儘自愈。或地黃湯。胃脘癰,黃耆三錢、白朮三錢、葵根一兩主之。
嘔蟲吐蛔,為胃中冷,理中湯加川椒、黃連、檳榔、烏梅。蛔見苦則安、見椒則伏、見酸則不咬也。
命門火衰,不能腐熟水穀,朝食暮吐、暮食朝吐,須灸腎俞、肩井、命門、中脘、關元、食關各七壯。
白話文:
四、噎膈反胃
吃完東西馬上吐出來,而且脈象呈現浮大有力的狀況,這是因為上焦的火氣逆行的緣故,應該使用桔梗、枳殼、厚朴、陳皮、木香、檳榔、半夏、白朮、茯苓這些藥材來治療。當氣機順降時,火氣自然會消退,嘔吐的情況也會逐漸停止,這時可以加入人參和芍藥來補益身體。如果出現下腹堵塞不通、但上身卻有嘔吐的情況,也是因為火氣在上焦的緣故,應該使用桔梗、陳皮、木香,並稍微使用大黃來幫助排便。
只有乾嘔,沒有吐出東西時,適合使用橘紅湯,單用橘紅煎湯,加入薑汁和甘蔗汁,慢慢地啜飲。如果感到噁心,但又想吐卻吐不出來,多半是因為胃虛弱的緣故,應該使用半夏、陳皮、白朮、茯苓、生薑來治療。張仲景說:「想吐卻吐不出來的情況,不能使用瀉下的藥物。」又說:「使用大黃治療吃完就吐的情況,是什麼原因呢?」答案是:「想吐是病在脾胃,所以可以讓它往上吐出來,如果用藥物強迫它往下走,反而會造成腸胃更加混亂而加重病情。如果已經吐出來了,就應該順著吐的趨勢,讓它往下走,所以可以使用大黃。」丹溪說:「凡是生病導致嘔吐的情況,絕對不能使用瀉下的藥物,這種觀點非常正確。」
打嗝這種症狀,醫書上只說它屬於火氣的一種表現,其實只是其中一個原因而已。也有可能是因為胃寒、胃熱、吃壞東西、痰液阻塞、氣機逆行、或是有瘀血等原因引起的,醫師應該仔細辨別各種情況來治療,但以火氣和痰液居多。
嘔吐的內容物是苦的,這是因為邪氣在膽經,膽木之氣向上侵犯到胃,導致胃氣逆行,因此吐出膽汁,所以是苦的,應該使用吳茱萸、黃連、黃芩、茯苓、生薑來治療。
嘔吐的內容物是酸的,《內經》說:「各種嘔吐酸水的情況,都屬於熱症。」但東垣認為也有可能是寒症引起的。為什麼呢?如果胃中的濕氣鬱積成堆,濕氣久了會產生熱,所以會從木氣化生而味道是酸的,治療方法應該是清熱。如果濕熱積聚太久不消散,就會導致肝木之氣日漸旺盛,而胃土之氣日漸衰弱,《經》上說「木氣太旺盛,應該用金來平抑它。」辛味是肺金的味道,所以辛味可以克制酸味,而辛味通常是熱性的,用辛味來抑制東方木氣的實熱,來扶助中土脾胃的衰弱。如果體內濁氣無法下降,卻用寒涼的藥物來治療,那就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。
總的來說,嘔吐酸水這種情況,大多是因為食物積滯在胃部,可以使用平胃散,再加上木香、砂仁、神曲、山楂來治療。如果是因為停滯的痰飲所導致,使用蒼朮、半夏、茯苓、陳皮最為適合。如果嘔吐出清水,而且口渴想喝水,但水一喝下去就吐出來,這種情況叫做水逆,應該使用五苓散來治療。也可以將赤石脂搗成粉末,每次服用約一小匙,逐漸增加到三小匙,直到服用完一斤,這樣可以終身不吐痰水,而且也不會出現終身腹瀉的情況。
如果吐出的是涎沫,可以使用六君子湯,加入益智和生薑,或者用半夏、乾薑等份磨成粉來服用。如果吐出的是膿,張仲景說:「有嘔吐情況的人,如果同時長了癰膿,不需要特別治療嘔吐,當膿排出後,嘔吐自然會停止。」也可以使用地黃湯來治療。如果是胃脘長了癰腫,應該使用黃耆三錢、白朮三錢、葵根一兩來治療。
如果嘔吐並吐出蛔蟲,這是因為胃中寒冷的緣故,應該使用理中湯,加入川椒、黃連、檳榔、烏梅來治療。蛔蟲遇到苦味會安靜,遇到花椒會縮伏,遇到酸味則不會咬人。
如果因為命門火衰弱,無法將水穀消化吸收,導致早上吃的東西晚上吐出來,晚上吃的東西早上吐出來,應該用艾灸來治療腎俞、肩井、命門、中脘、關元、食關等穴位,每次灸七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