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病機沙篆》~ 卷上 (1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上 (18)

1. 四、噎膈反胃

治之以氣逆者,辛散為主,生薑、半夏、茯苓、陳皮;客寒者,藿香、丁香;痰火者,竹茹、蘆根、竹瀝、生薑之類。詳其所因,不可混也。

邪在上脘之陽,則氣停而水積,故飲之清濁混亂而為痰為飲為涎為唾,變而為嘔。邪在下脘之陰,則血滯而谷不消,故食之清濁不分,為噎塞為痞滿為痛為脹,變而為吐。邪在中脘之氣交者,二脘之嘔與吐俱見矣。

胃膈熱甚則嘔,火氣炎上之象。嘔從氣病,法天之陽,動而有聲,與飲俱出,猶雷震必雨注也。吐從血病,法地之陰,靜而無聲,與食俱出,象萬物之於地也。嘔吐則氣血俱病,法飲食之氣交,而飲食皆出。然上脘非不吐食也,設陽中之陰亦病,則食入即吐,非若中脘之食已而吐、下脘之食久而吐也。下脘非不嘔也,設陰中之陽亦病,則吐與嘔齊作,然嘔少於吐,不若上脘之嘔多於吐也。

上脘之食入即吐,生薑半夏湯,薑、半等分。中脘之食已即吐,橘半湯,陳皮、薑、半等分。下脘食久而吐,為反胃,脈沉而無力,理中湯;脈滑而實,半夏生薑大黃湯下之。

仲景治嘔谷不得下,半夏一升,生薑八兩,茯苓四兩,半夏、生薑之辛但治上焦氣壅表實;若胃虛者,惟宜益胃,推蕩穀氣而已,用參、術,忌用辛瀉,故服小半夏湯不愈者,必用大半夏湯立愈,是即甘瀾水也,半夏二升,人參三兩,白蜜一升,水一斗三升,和蜜揚二百四十遍者,藥取三升,分三次服。寒吐者,喜熱惡冷,肢冷脈細而滑,用理中湯,水冷服之,冷遇冷,相入不致吐出。

如用理中湯到口即吐,去白朮、甘草之壅,加沉香、木香、丁香立止。熱吐者,喜冷惡熱,煩渴,小便赤澀,脈洪而數,二陳湯加梔、連、竹茹、蘆根汁、薑汁。怒中飲食作嘔,胸滿膈脹,二陳加青皮、木香、砂仁、豆蔻、薑、棗。中脘素有痰積,遇寒即發,丁香、豆蔻、砂仁、乾薑、半夏、陳皮,加白芥子汁、薑汁各半杯許。

痰滿胸喉,粥藥入口即吐,先以薑湯送下養正丹,候藥可進,則以二陳湯加枳實、砂仁、桔梗、厚朴、薑汁服之;虛者加人參。本因中寒,用熱藥太過,以致嘔逆,二陳加白蔻、沉香。因七情而得者,理中加木香、沉香、烏藥主之。陰虛而龍雷之火亢道,宜理中加薑汁、炒熟地、檳榔、黃柏、沉香,導之使下。

如中氣久傷因而嘔吐,宜焦米、人參、神麯、陳皮、薑、棗調和胃氣,冀期自止。

漏氣者,身熱臂痛,食入則先嘔而後瀉,此上焦傷風,閉其腠理,經氣失道,邪氣內著,麥門冬湯,麥冬、人參、蘆根、竹茹、陳皮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萎蕤、生薑、陳倉米主之。

走吐者,下焦實熱,二便不通,氣逆嘔吐,人參湯,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陳皮、石膏、知母、豬苓、萎蕤、蘆根汁主之。

白話文:

四、噎膈反胃

治療因氣逆引起的,應以辛散藥為主,像是生薑、半夏、茯苓、陳皮等;若是因寒邪侵襲,則用藿香、丁香;若是因痰火內盛,則用竹茹、蘆根、竹瀝、生薑等。要仔細分辨病因,不可混淆使用。

如果邪氣停留在上脘的陽氣部位,會導致氣機停滯、水液積聚,使得喝下去的東西清濁混雜,形成痰、飲、涎、唾等,進而轉變成嘔吐。如果邪氣停留在下脘的陰氣部位,會導致血液運行不暢,食物無法消化,使得吃下去的東西清濁不分,形成噎塞、痞悶、疼痛、脹滿,進而轉變成吐。如果邪氣停留在中脘的氣機交會處,就會同時出現上脘的嘔吐和下脘的吐。

胃脘積熱嚴重就會嘔吐,這屬於火氣上炎的表現。嘔吐屬於氣病,就像天陽的運行,動起來會有聲音,會和喝進去的水一起出來,如同打雷之後會下雨一樣。吐屬於血病,就像地陰的靜止,不會有聲音,會和吃進去的食物一起出來,如同萬物依賴大地一樣。嘔吐是氣血都生病,就像飲食的氣機交會,導致飲食一起出來。然而,上脘並非不吐食物,如果上脘陽氣中的陰氣也生病,就會出現食物剛入口就吐,不像中脘的食物吃完才吐、下脘的食物吃很久才吐。下脘並非不嘔吐,如果下脘陰氣中的陽氣也生病,就會同時出現嘔吐,但嘔吐的次數比吐少,不像上脘嘔吐的次數比吐多。

上脘的食物剛入口就吐,可以用生薑半夏湯,生薑和半夏等量。中脘的食物吃完才吐,可以用橘半湯,陳皮、生薑、半夏等量。下脘的食物吃很久才吐,是反胃,脈象沉而無力,可以用理中湯;如果脈象滑而有力,可以用半夏生薑大黃湯來瀉下。

張仲景治療嘔吐,食物難以下嚥,會用半夏一升,生薑八兩,茯苓四兩。半夏、生薑的辛味只能治療上焦氣機阻塞的表實證;如果胃氣虛弱,只能補益胃氣,推動穀氣運行,可以用人參、白朮,忌用辛散藥瀉下。所以服用小半夏湯無法痊癒的,一定要用大半夏湯才能立即治好,這就是甘瀾水,用半夏二升,人參三兩,白蜜一升,水一斗三升,混合蜂蜜攪拌二百四十下,取藥汁三升,分三次服用。寒性嘔吐,會喜歡溫熱、討厭寒冷,四肢冰冷、脈象細而滑,可以用理中湯,冷服,讓寒氣與寒藥相合,就不會吐出來。

如果服用理中湯卻一入口就吐,可以去掉白朮、甘草的壅滯,加入沉香、木香、丁香可以馬上止吐。熱性嘔吐,會喜歡寒冷、討厭溫熱,煩躁口渴,小便赤澀,脈象洪大而數,可以用二陳湯加入梔子、黃連、竹茹、蘆根汁、薑汁。因為情緒激動或飲食不當而引起的嘔吐,會胸悶膈脹,可以用二陳湯加入青皮、木香、砂仁、豆蔻、薑、棗。如果中脘原本就有痰積,遇到寒冷就會發作,可以用丁香、豆蔻、砂仁、乾薑、半夏、陳皮,加入白芥子汁、薑汁各半杯左右。

痰液充滿胸腔喉嚨,粥藥一入口就吐,先用薑湯送服養正丹,等藥物可以進食後,再用二陳湯加入枳實、砂仁、桔梗、厚朴、薑汁服用;如果體質虛弱,可以加入人參。原本是因中寒,卻用太多熱藥,導致嘔吐不止,可以用二陳湯加入白豆蔻、沉香。因七情導致的,可以用理中湯加入木香、沉香、烏藥來治療。如果陰虛且肝陽上亢,可以用理中湯加入薑汁、炒熟地、檳榔、黃柏、沉香,引導火氣下行。

如果中氣長期受損而引起的嘔吐,可以用焦米、人參、神麯、陳皮、薑、棗來調和胃氣,希望可以自行痊癒。

漏氣的病人,會發燒、手臂疼痛,食物入口後會先吐後瀉,這是上焦受到風邪侵襲,導致腠理閉塞,經氣運行失常,邪氣內侵,可以用麥門冬湯,包含麥冬、人參、蘆根、竹茹、陳皮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萎蕤、生薑、陳倉米來治療。

走吐,是下焦有實熱,大小便不通暢,導致氣逆嘔吐,可以用人參湯,包含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陳皮、石膏、知母、豬苓、萎蕤、蘆根汁來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