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病機沙篆》~ 卷下 (7)
卷下 (7)
1. 十、不能寐
經曰:衛氣留於陽,則陽氣滿,不得入於陰,則陰氣虛,故目不瞑也。衛氣留於陰,則陰氣盛;不得入於陽,則陽氣虛,故目閉也。《難經》云:老人臥而不寐,少壯寐而不寤。少壯者,血氣盛,肌肉滑,氣道通,營衛之行不失於常,故晝日精夜不寤也。老人血氣衰,氣肉不滑,營衛之道澀,故晝日不能精,夜不得寐也。
經曰:諸水病者,故不得臥,臥則驚,驚則咳甚。陰虛目不瞑,《內經》飲以半夏湯一劑,陰陽已通,其臥即安,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,揚之萬遍,取五升,炊以葦薪,沸則置秫米一升,半夏五合,徐炊,令竭為一升半,去滓飲汁一小杯,日三服,以知為度。病新發者,覆杯則臥,汗出已矣。
久者三飲而已矣。又云:胃者六腑之海,其氣下行,陽明逆,不得從其道,故不得臥也。故曰胃不和則臥不安,此之謂也。白朮、陳皮、茯苓、砂仁、生薑。仲景治虛煩不眠,酸棗湯主之,棗仁、甘草、知母、茯苓、川芎、生薑。振悸不得眠,半夏(制)、茯苓、陳皮、甘草、芡實、竹茹。
虛勞煩熱不得眠,棗仁二兩(研),水二盞,絞汁同半夏二合煮糜,入地黃汁一合再煮,時時與服。煩躁不得眠,六一散加牛黃。脾虛不眠,寒也,棗仁炒末,竹葉湯調服。膽實多睡,熱也,棗仁研末,薑茶湯調下。臥而多驚,邪在肝膽,羌活勝濕湯,參、耆、甘、苓、羌、獨、芎、藁、防、蔓、辛、薄、柴等治之。
大凡怔忡失志,驚悸健忘,心風不寐,皆系膽涎沃心,或因心氣不足,反以涼心大過,心火益微,痰涎愈盛,惟以理痰順氣為第一義,導痰、二陳加枳殼、南星,菖蒲。喘不得臥,蘇子、橘紅、桔梗、甘草、竹茹。厥陰不得臥,宜牛膝、丹皮、苡仁、沉香、官桂、木通之類。
總之補肝和胃二法盡之矣。
針法、灸法:見前怔忡門。
白話文:
[十、失眠]
經典上說,當衛氣停留在陽分,陽氣就會過剩,無法進入陰分,導致陰氣虛弱,因此會出現睜眼難眠的情況。相反,若衛氣滯留在陰分,陰氣會過於旺盛;若無法進入陽分,陽氣就會變得虛弱,因此人會處於閉眼狀態。根據《難經》的描述,老年人躺下卻難以入睡,年輕人卻能熟睡不易醒來。這是因為年輕人血氣旺盛,肌肉柔滑,氣道暢通,營衛循環正常,所以白天精神飽滿,夜晚不易醒來。然而,老年人血氣衰退,肌肉不再柔滑,營衛運行受阻,所以白天精神不佳,夜晚難以入眠。
經典上還提到,患有水腫的人,通常難以安睡,一旦躺下就會感到恐慌,恐慌感會使咳嗽更加嚴重。如果陰氣虛弱,眼睛便難以閉合。《內經》裡推薦使用半夏湯,一劑藥後,陰陽平衡,睡眠質量將得到改善。具體做法是:取來自千里之外的清水八升,反覆攪動萬次,然後取出五升,用蘆葦做燃料來烹煮,待水開後加入一升秫米和五合半夏,慢火熬煮至只剩一升半,濾去渣滓,每次服用一小杯,每日三次,直到病情好轉為止。對於新發病症,喝完藥後蓋上杯子就可以躺下休息,汗水流出後病症就會消失。
對於長期患病者,連續服用三劑即可。另一種觀點認為:胃部是六腑之首,胃氣本應下行,但當陽明經絡逆亂,胃氣無法正常運行,就會導致失眠。這就是俗語說的“胃不和則臥不安”。治療這種情況,可以使用白朮、陳皮、茯苓、砂仁、生薑等藥材。張仲景曾用酸棗湯來治療由虛煩引起的失眠,該方的主要成分有棗仁、甘草、知母、茯苓、川芎、生薑。對於心悸失眠,可以使用製造的半夏、茯苓、陳皮、甘草、芡實、竹茹等藥材。
對於虛勞煩熱導致的失眠,可以將二兩的棗仁研磨成粉,加入兩碗水中,煮沸後再加入二合的半夏,煮成稠狀後加入一合的地黃汁再次煮沸,隨時可以服用。對於焦躁不安導致的失眠,可以在六一散中加入牛黃。對於脾虛導致的失眠,是屬於寒症,可以將炒好的棗仁研磨成粉,用竹葉湯調服。對於膽囊過於充實導致的多睡,是屬於熱症,可以將棗仁研磨成粉,用薑茶湯調服。對於睡眠中容易驚醒的情況,可能是肝膽部位有邪氣,可以使用羌活勝濕湯,其中含有人參、黃耆、甘草、茯苓、羌活、獨活、川芎、藁本、防風、蔓荊子、辛夷、薄荷、柴胡等藥材。
一般來說,心悸、失憶、驚嚇、失眠等症狀,通常是由膽汁分泌過多導致心臟受到影響,或者由於心氣不足,反而過度涼心,使得心火更微弱,痰涎更旺盛。治療這種情況,首要的是化痰順氣,可以使用導痰湯、二陳湯,並加入枳殼、南星、菖蒲等藥材。對於喘息難以平躺的情況,可以使用蘇子、橘紅、桔梗、甘草、竹茹等藥材。對於厥陰經絡導致的失眠,可以使用牛膝、牡丹皮、薏仁、沉香、官桂、木通等藥材。
總而言之,補肝和胃是治療失眠的兩個主要方法。
針灸治療:參考前面的怔忡門。
2. 十一、不能食
胃氣盛,則能食而不傷,過時而不飢;脾胃俱虛,不能食而瘦;脾胃俱旺,則能食而肥。凡不能食,必作虛論,一作火衰。脈緩怠惰,肢重泄瀉,濕也,二朮、茯苓、陳皮、甘草、厚朴、薑、棗;脈弦氣弱,自汗,肢熱泄瀉,毛枯發脫,虛而熱也,虛火可補,參、耆、朮、草、苓、芍、山藥、陳皮之品。
脈虛氣弱,四君子加半夏、炮姜:虛而有痰,六君子加薑汁;痰積痞膈而不能食,皂角燒存性,研末酒下。脾虛不運而不能食,切不可消克,宜以異功散調之;或嗜食太過,脾胃痞滿不食,枳朮丸,亦不可多服;或服補藥未效,加香、附;老年食滯,宜用木香乾姜丸,白朮二兩,枳實一兩,乾薑七錢,木香五錢,荷葉煎湯,調打神麯糊為丸。或以補骨脂、肉豆蔻各二兩,神麯糊丸服。
又方,菟絲子淘淨酒浸,曬乾為末,酒服三錢,十日外飲啖如湯沃雪。或用八味丸補命門之火,以壯脾土,為進食妙劑,中焦是治,自無前症矣。亦有心腎不交,以致脾失健運,宜鹿茸橘皮煎丸,橘皮十兩,去白為末,又用五斤不去白,於磁鍋煮汁,去渣如飴聽用,鹿茸、菟絲、吳萸、乾薑、厚朴、蓯蓉、巴戟、附子、萆薢、石斛、牛膝、杜仲、陽起石各三兩,炙草一兩,已上各如法制,共為末,入前飴並皮末,搗和丸桐子大,空心鹽湯下三十丸。
惡聞食臭,大劑參、術,各須用薑汁拌炒煎服,宜資生丸,人參、白朮、苡米仁各三兩,橘紅、山楂、神麯各二兩,白茯苓、芡實各兩五錢,山藥、麥芽、白扁豆、蓮肉各二兩,黃連、肉蔻各三錢半,桔梗、藿香、甘草各五錢,蜜丸重二錢。每一丸空心細嚼,薑湯下。
針法:內關、中脘、足三里、內庭、公孫。又法:灸間使三十壯。若四肢厥冷,脈沉不至,乾嘔不食,粥藥皆吐,灸之快通,此起死回生之法也。
白話文:
[十一、食慾不振]
胃氣旺盛的人,能夠進食而不受傷害,即使過了用餐時間也不會感到飢餓;但如果脾胃都虛弱,就會出現食慾不佳且身體消瘦的情況;相反地,如果脾胃都很強壯,就能夠進食且身材會偏胖。
凡是出現食慾不振的情況,一般認為是虛弱所致,也有認為是因為體內的火氣衰退。如果脈搏緩慢且精神疲憊,四肢沉重且易腹瀉,這是由濕氣引起的,可以使用二朮(白朮、蒼朮)、茯苓、陳皮、甘草、厚朴、薑和棗等藥材。
如果脈象虛弱且氣息微弱,容易自汗,四肢發熱且易腹瀉,頭髮和眉毛容易脫落,這是由虛弱和熱氣所引起的。這種虛火情況是可以通過補充來改善的,例如使用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甘草、茯苓、芍葯、山藥和陳皮等藥材。
脈象虛弱且氣息微弱的情況,可以在四君子湯(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)基礎上加入半夏和炮薑。如果虛弱且有痰的情況,可以使用六君子湯(四君子湯加上半夏和陳皮)再加入薑汁。如果因為痰積在胸膈處導致食慾不振,可以用皁角燒成灰後研磨成粉,再用酒送服。
脾胃虛弱無法運化食物導致食慾不振,千萬不可使用消導藥物,應該使用異功散進行調理。如果因為過度進食導致脾胃滿脹不願進食,可以使用枳朮丸,但不可長期服用。如果服用補藥效果不佳,可以加入香附。對於老年人來說,如果因為食物消化不良,可以使用木香乾薑丸,其配方為白朮二兩、枳實一兩、乾薑七錢、木香五錢,再用荷葉煎湯調和神麯糊製成藥丸。
另一個方法是使用補骨脂和肉豆蔻各二兩,神麯糊製成藥丸服用。
還有一種方法是使用菟絲子淘洗乾淨後浸泡在酒中,晾乾後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三錢,十天後進食就像熱水融化雪花一樣容易。或者使用八味丸補充命門之火,以壯大脾胃,這是促進食慾的妙方。只要治療好中焦部位,就不會再出現前面提到的症狀了。
另外,如果心腎功能失調導致脾胃運化功能減弱,可以使用鹿茸橘皮煎丸。其配方為橘皮十兩,去掉白色部分研磨成粉,再用五斤橘皮不去白色部分煮汁,去渣後像糖漿一樣待用。鹿茸、菟絲子、吳茱萸、乾薑、厚朴、蓯蓉、巴戟、附子、萆薢、石斛、牛膝、杜仲、陽起石各三兩,炙草一兩,以上藥材按照相應的處理方法,共研磨成粉,再加入之前煮好的橘皮汁和橘皮粉末,攪拌均勻製成藥丸,大小如桐子,空腹時用鹽水送服三十粒。
如果聞到食物的味道就反胃,可以使用大劑量的人參和白朮,最好用薑汁拌炒後煎服。也可以使用資生丸,其配方為人參、白朮、薏苡仁各三兩,橘紅、山楂、神麯各二兩,白茯苓、芡實各兩五錢,山藥、麥芽、白扁豆、蓮子肉各二兩,黃連、肉蔻各三錢半,桔梗、藿香、甘草各五錢,蜂蜜製成藥丸,每個藥丸重二錢。每次空腹時細嚼一丸,用薑湯送服。
針灸療法:內關、中脘、足三里、內庭、公孫。另一種方法是灸間使穴三十次。如果四肢冰冷,脈象沉而難尋,乾嘔不願進食,連粥和藥物都會吐出,這時候灸療能夠快速通絡,這是起死回生的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