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病機沙篆》~ 卷上 (12)
卷上 (12)
1. 二、虛勞
有面色不衰,肌膚不瘦,外若無病,內實虛傷,俗名桃花疰,須察其現在何症何臟受傷,而後治之。勞症久嗽咽痛失音,此乃下傳上也;不嗽不痛,溺濁脫精,此乃上傳下也,皆非吉兆。形色尪羸,陽事不禁,脈細無根,脈數無倫,死在旦夕矣。
吐血分五臟:悲憂所致咳嗽吐血者,出於肺,二冬、二母、甘、桔主之;思慮所致痰涎帶血者,出於脾,石斛、生地黃、丹皮、甘草、陳皮、茯苓、黃耆、葛根主之;因驚所致而吐血者,出於心,丹參、生地、麥冬、當歸、山藥、茯神主之;因怒所致而吐血者,出於肝,柴胡、芍藥、山梔、生地、丹皮、當歸、沉香、棗仁主之;因房勞而咯血者,出於腎,生地、丹皮、黃柏、知母、阿膠、遠志、茯苓主之;因中氣失調,邪熱在中而嘔血者,出於胃,犀角、地黃、丹皮、甘草、元明粉主之。陽經之血色鮮紅,陰經之血色豬肝。
血本屬陰,靜而定者其常也,其行則潛如水流,而在下者亦常也,上行外出其變也。七情妄動,形體疲勞,陽火相迫,以致妄行。脈洪、口渴、便結者,宜行涼藥;若使氣虛挾寒,陰陽不相為守,血亦妄行,必有虛冷之狀,蓋陽虛則陰亦走也,宜理中湯加木香、烏藥;若飲食傷胃,上逆吐衄,宜理中湯加香附、砂仁、山楂、神麯調之。
《內經》論,凡寒暑燥火六氣之變,皆能失血,各當求責,若不察其所因,例以寒折,變乃生矣。
吐血之初,多宜大黃下之。夫血以下行為順,上行為逆,蓋因曲而為直也。然又曰亡血虛家,切禁下之,何也?宜下者,下於畜妄之初。禁下者,禁於亡失之後。不可不明辨也。
積勞吐血及久病之餘,吐而多且不止者,並以獨參湯主之,血脫補氣之法也;如血從九竅齊出,亦脫也,以發灰、生薊汁、人參湯調服止之;或血溢及觸破被傷,遂如泉湧,惟用十全大補湯頻頻多服。
血症既久,古人多以胃藥收功,加烏藥、沉香、大棗,此虛家神劑也。氣有餘,便是火,血隨氣上,補水則火自降,順氣則血不升。生地、牛膝、丹皮,補水之藥也;橘紅、蘇子、沉香,順氣之藥也。童便者,濁陰歸下竅,兼有行血之能;藕汁者,達血使無滯,更有止澀之力。脈來沉實,腹痛中滿,必有瘀畜,紅花、桃仁、赤芍、玄胡、當歸、蓬朮、降香之屬。
怒傷肝木,則血菀於上,令人薄厥,沉香、木香、丹皮、青皮、芍藥之屬;勞傷心神,以麥冬、棗仁、柏仁、蓮心、茯神、遠志、丹參、竹葉之後;飲酒所傷,以葛根、白蔻、砂仁、側柏葉、茅花之屬;房勞所傷,以地黃、牛膝、枸杞、杜仲、人參之屬;血中有火,生地、丹皮、芩、連之屬。
止血分治:熱者涼之,以山梔灰、黃連灰、血灰;瘀者行之,以大黃灰、靈脂灰、漆灰、血灰;寒者溫之,乾薑灰、血灰;滑者澀之,棕櫚灰、荷葉灰;虛者補之,地黃灰、當歸灰、發灰之類。藥性不同,三七、鬱金行血中之氣;花蕊石能化瘀為水,側柏葉涼血中之熱;大、小薊行血中之滯;茅根導之下行;百草霜取其黑色,以制其紅而止之也。
白話文:
二、虛勞
有些人臉色不差,肌肉也不消瘦,外表看起來沒什麼病,但實際上身體內部已經虛弱受損,俗稱「桃花疰」。遇到這種情況,必須仔細觀察患者現在有什麼症狀,是哪個臟器受損,然後才能對症治療。如果勞累導致久咳、咽喉疼痛、聲音沙啞,這是病邪從下方傳到上方;如果不咳嗽、不痛,卻出現小便混濁、遺精等情況,這是病邪從上方傳到下方,這兩種情況都不是好兆頭。如果身體極度虛弱消瘦,陽事不振,脈象細弱無力,脈搏跳動沒有規律,那就表示病情危急,隨時都可能死亡。
吐血的原因要區分是哪個臟腑的問題:如果是因為悲傷憂愁導致咳嗽吐血,那是肺的問題,可以用二冬(麥冬、天冬)、二母(知母、貝母)、甘草、桔梗來治療;如果是因為思慮過多導致痰中帶血,那是脾的問題,可以用石斛、生地黃、丹皮、甘草、陳皮、茯苓、黃耆、葛根來治療;如果是因為驚嚇導致吐血,那是心的問題,可以用丹參、生地、麥冬、當歸、山藥、茯神來治療;如果是因為憤怒導致吐血,那是肝的問題,可以用柴胡、芍藥、山梔、生地、丹皮、當歸、沉香、棗仁來治療;如果是因為性生活過度導致咯血,那是腎的問題,可以用生地、丹皮、黃柏、知母、阿膠、遠志、茯苓來治療;如果是因為中氣失調,邪熱在體內導致嘔血,那是胃的問題,可以用犀角、地黃、丹皮、甘草、元明粉來治療。陽經的血顏色鮮紅,陰經的血顏色像豬肝。
血本來就屬陰,靜止不動是常態,血的運行像水流一樣潛藏在體內,在下也是常態,往上流出體外是變態。如果情緒波動劇烈、身體疲勞、陽火逼迫,就會導致血亂跑。如果脈象洪大、口渴、大便乾燥,應該使用涼性的藥物來治療;如果因為氣虛挾帶寒邪,陰陽失調,血也會亂跑,一定會有虛寒的表現,因為陽氣虛弱,陰氣也會跟著跑掉,應該用理中湯加上木香、烏藥來治療;如果因為飲食傷了胃,導致血往上逆流而吐血,應該用理中湯加上香附、砂仁、山楂、神麯來調理。
《內經》認為,寒、暑、燥、火等六種氣候變化都可能導致失血,應該找出病因,如果沒有仔細查明原因,一概用寒涼藥來治療,反而會使病情惡化。
吐血初期,多數情況下應該用大黃來瀉下。因為血向下運行是順應身體規律,向上運行是逆身體規律,就像彎曲的東西要變成筆直的一樣。但又說失血過多導致身體虛弱的人,絕對不能用瀉下的方法,這是為什麼呢?應該瀉下的情況,是指在血亂跑的初期;禁止瀉下的情況,是指在失血過多之後。這其中的區別一定要清楚明白。
長期勞累導致吐血,以及久病之後吐血且量大不止的情況,都可以用獨參湯來治療,這是用補氣的方法來止血。如果血從全身九個孔竅一起流出,也屬於失血過多,可以用頭髮燒成的灰、鮮薊汁、人參湯一起調服來止血;如果因為血外溢或碰傷導致血像泉水一樣湧出,只能用十全大補湯多次頻繁服用。
血症如果拖得比較久,古人大多用調理脾胃的藥來收尾,加上烏藥、沉香、大棗,這是針對虛弱體質的神奇藥方。如果體內氣有餘,就會化成火,血會跟著氣往上走,補水就能讓火降下去,順氣就能讓血不往上跑。生地、牛膝、丹皮是補水的藥;橘紅、蘇子、沉香是順氣的藥。童子小便可以讓濁陰往下走,兼有活血的作用;藕汁可以使血流暢不滯留,還有止血的作用。如果脈象沉實有力、腹痛腹脹,一定有瘀血積聚,可以用紅花、桃仁、赤芍、玄胡、當歸、蓬朮、降香等藥來治療。
因為憤怒傷肝,會導致血往上湧,令人昏厥,可以用沉香、木香、丹皮、青皮、芍藥等藥來治療;因為勞累傷心神,可以用麥冬、棗仁、柏仁、蓮心、茯神、遠志、丹參、竹葉等藥來治療;因為飲酒過多傷身,可以用葛根、白蔻、砂仁、側柏葉、茅花等藥來治療;因為性生活過度傷身,可以用地黃、牛膝、枸杞、杜仲、人參等藥來治療;如果血中有火,可以用生地、丹皮、黃芩、黃連等藥來治療。
止血的治療方法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區分:如果是熱引起的,要用寒涼的藥,例如山梔灰、黃連灰、血餘炭;如果是瘀血引起的,要用活血化瘀的藥,例如大黃灰、靈脂灰、漆灰、血餘炭;如果是寒引起的,要用溫熱的藥,例如乾薑灰、血餘炭;如果是血滑脫不止,要用收澀的藥,例如棕櫚灰、荷葉灰;如果是虛引起的,要用補虛的藥,例如地黃灰、當歸灰、頭髮灰等。不同的藥物有不同的藥性,三七、鬱金可以行血中的氣;花蕊石可以化瘀血為水;側柏葉可以涼血中的熱;大薊、小薊可以疏通血中的阻滯;茅根可以引導血向下走;百草霜取其黑色,可以用來制約血的紅色,從而達到止血的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