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方脈》~ 雜病心法集解 卷四 (1)
雜病心法集解 卷四 (1)
1. 日作間作
瘧氣之邪,伏藏於營,隨其經絡,循脊膂之表而下,此初病邪淺,傳舍之次也;其邪深者,則入脊膂之內,伏注於衝脈,橫連諸經脂膜之原,內及臟腑,此邪漸深,傳舍之次也。衛氣者,一日一夜周於身,每至明旦則出足太陽睛明穴,大會於風府穴,腠理乃開,開則所客營衛之邪入,邪入得陰內搏則生寒,得陽外出則生熱,內外相搏,邪正交爭而病乃作也。
病初邪淺者,衛行未失常度,其邪日與衛會,故每日發瘧也;病久邪深者,衛行遲,失其常度,其邪不能日與衛會,故間日發瘧也。又有間二日、三日或間數日瘧發作者,亦因衛氣行愈遲,會愈遲,所以發作愈遲也。
白話文:
這段文字談的是瘧疾的病機。其內容大意如下:
瘧疾的病因是病邪侵入人體的營血之中,並沿著人體的經絡,從脊椎背側往下走,這是剛開始病邪較淺的時候,病邪在人體內的移動過程;若病邪深入,則會進入脊椎內部,潛伏在衝脈中,並橫向影響到各條經絡和脂肪組織,甚至波及臟腑,這是病邪逐漸加深的階段,也是病邪在人體內進一步的移動過程。
人體的衛氣每天繞行全身一圈,每當天亮時,會從腳上的睛明穴冒出,然後聚集在風府穴,此時皮膚毛孔打開,病邪便有機會侵入人體的營衛之中,病邪侵入後,若遇到陰氣就會產生寒感,遇到陽氣就會產生熱感,陰陽兩氣互相搏鬥,正邪兩方進行拉鋸戰,於是就出現了瘧疾的症狀。
如果病邪剛開始時較淺,人體的衛氣運行還算正常,那麼病邪每天都會與衛氣相遇,所以每天都會發作瘧疾;但若病邪深入,衛氣運行變慢,失去正常節奏,那麼病邪就不會每天都與衛氣相遇,所以隔天才會發作瘧疾。另外,有時候隔兩天、三天或是幾天才發作一次的,也是因為衛氣運行越來越慢,相遇的時間越來越晚,所以發作的時間也就越來越延遲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