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方脈》~ 雜病心法集解 卷三 (1)
雜病心法集解 卷三 (1)
1. 總括
經曰:痎瘧皆生於風。謂四時病瘧,未有不因風寒外束、暑邪內攻者。又曰:瘧者,風寒之氣不常也。此言比時病瘧者也。又曰:夏傷於暑,秋為痎瘧;又曰:夏暑汗不出者,秋成風瘧。謂夏傷於暑,其邪甚者,即病暑,其邪微者,則舍於營,復感秋氣,寒風與衛並居,則暑與風寒合邪,始成瘧病也。其不即病傷寒者,亦以有暑邪預伏於營中也。
蓋有風無暑,惟病風;有暑無風,惟病暑。必風暑合邪,始病瘧也。
白話文:
總結來說,古人認為瘧疾都是由風引起的。無論是哪個季節發生的瘧疾,幾乎都是因為風寒從外部侵襲,加上暑熱在內部攻擊所致。還有一種說法是,瘧疾是因為風寒之氣不穩定所導致的,這是在描述特定時期內易發瘧疾的情況。
另有一種觀點認為,如果夏季受了暑熱,到了秋季就可能變成瘧疾;還有一種說法是,夏季暑熱但沒有出汗的人,到秋季就會形成風瘧。這是說,如果夏季受了暑熱,病情嚴重的話,當時就會發病為暑熱,如果病情輕微,暑熱就會藏匿在血液裡,再受到秋季的氣候影響,寒風與體內防禦系統一同作用,暑熱與風寒結合成為邪氣,才會形成瘧疾。那些沒有立即發作成感冒的人,也是因為體內預先潛伏了暑熱邪氣。
總的來說,只有風而沒有暑熱,只會得風病;只有暑熱而沒有風,只會得暑熱病。必須是風和暑熱兩種邪氣結合,才會得瘧疾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