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方脈》~ 雜病心法集解 卷三 (1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病心法集解 卷三 (1)

1. 脈症

腹脹身熱,陽盛脹也,若吐衄瀉血,則陰亡矣。四肢瘦冷,陰盛脹也,若瀉下不止,則中脫矣。腹先腫脹後散四肢者,可治;四肢先腫後歸入腹者,不治。腫脹之病多實,服下利之藥,旋消旋起者,此為正不勝邪也。腹筋青漲努起,脹腫蒼黑,臍腫突出,陰囊腫爛,缺盆、脊背腫平,手足心腫平,則五臟皆傷,均屬不治。脈大而時絕,或虛細,或微澀,氣血兩敗也。

陰分腫脹,皮色慘白,便溏不渴,小便清利或秘,脈必沉遲,忌細澀無神;陽分腫脹,皮色或黃或赤,口渴多煩,尿澀糞燥,脈必沉數,忌大而時絕。經曰:脈大兼以澀者,脹也。關上脈浮,則為內脹。脈遲而滑、脈盛而緊者,皆脹也。腫脹之脈,浮大洪實,來去有神者,易治易愈。

白話文:

[病症與脈象]

腹部脹大且身體發熱,這是因為體內的陽氣過剩導致的脹滿。如果出現嘔吐、鼻出血或排泄血的情況,這表示體內的陰氣已經耗盡。四肢纖瘦且冰冷,是因為陰氣過剩引起的脹滿。如果持續的腹瀉無法停止,這表示中焦已經衰弱。腹部先腫脹再擴散到四肢的,這種情況可以治療;如果是四肢先腫脹再回到腹部的,這種情況就無法治療。

腫脹的疾病大多是由於實證引起,服用下瀉的藥物,如果病情反覆,消了又起,這表示正氣無法抵抗邪氣。腹部的筋絡青紫膨脹,皮膚腫脹呈蒼黑色,肚臍腫脹突出,男性生殖器腫爛,鎖骨凹陷處和背部腫脹平坦,手掌和腳掌也腫脹平坦,這些都表示五臟已受損,都是無法治療的。

脈象大但時有間斷,或是虛弱細微,或是微弱且有些滯澀,這些都表示氣血兩敗。

如果是陰性腫脹,皮膚顏色會呈現慘白,大便稀軟且不口渴,小便可能清澈或祕結,脈象必定沈重遲緩,避免細弱滯澀且無力。如果是陽性腫脹,皮膚顏色可能偏黃或紅,常口渴且煩躁,小便困難且大便乾燥,脈象必定沈重且頻繁,避免大而時有間斷。

古籍記載:脈象大且伴有滯澀,這是脹滿的徵兆。脈象在關部浮起,這是內脹的徵兆。脈象遲緩而圓滑,或是強烈而緊繃,這些都是脹滿的脈象。對於腫脹的疾病,脈象若是浮大洪實,來去有力,這種情況比較容易治療和痊癒。

2. 治法

治脈脹初起,腹筋努突,脈絡色變,服木香流氣飲,加川芎、薑黃(見理氣門)。

治單腹脹,腹中脹滿堅硬,四末脫瘦、清冷者,服厚朴散(見利濕門)。

治膚脹初起,皮膚腫脹,空空然而不堅硬者,服木香流氣飲。

治氣鼓脹,脹滿如鼓,膨膨然,束緊急硬,服厚朴散。余按後總治法。

凡單腹脹、氣鼓脹二症,又當分氣、血施治。如屬氣實作脹,故宜厚朴散;若屬血實作脹,俱宜下瘀血湯攻下之(見理血門)。

治腸蕈,原屬氣病,初起服厚朴散通利之(見利濕門)。治石瘕,原屬血病,初服下瘀血湯攻下之。余法詳考婦科一卷。以上治脹滿六症之主方,余按後總方及水腫門選方施治。

白話文:

[治療方法]

對於剛開始的脈脹病症,如果腹部的筋絡突出,脈絡顏色有異常變化,可以服用木香流氣飲,並且加入川芎和薑黃。(參見調理氣機部分)

針對單純的腹部脹大,如果腹部脹滿且堅硬,四肢卻消瘦且冰冷,應服用厚朴散。(參見利濕部分)

對於初期的皮膚脹病,皮膚出現腫脹但不堅硬的情況,可服用木香流氣飲。

若是氣鼓脹病,腹部脹得像鼓一樣緊繃堅硬,也應服用厚朴散。後面會詳細說明整體的治療方法。

對於單純的腹部脹大和氣鼓脹這兩種病狀,我們應該根據病情是氣病還是血病來區別治療。如果是氣病導致的脹大,用厚朴散是合適的;如果是血病導致的脹大,則應使用下瘀血湯來進行攻下治療。(參見調理血液部分)

對於腸蕈,這種屬於氣病的疾病,初發時可以服用厚朴散來通利。(參見利濕部分)對於石瘕,這是一種血病,初期應服用下瘀血湯來攻下治療。其餘的治療方法詳見婦科卷一。以上就是六種主要的脹滿病的治療方案,後面會詳細列舉綜合的治療方法以及在水腫部分選取的治療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