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方脈》~ 雜病心法集解 卷三 (7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病心法集解 卷三 (7)

1. 咳嗽門

2. 總括

有聲無痰,曰咳;有痰無聲,曰嗽;有聲有痰,曰咳嗽。《內經》雖云五臟六腑皆令人咳,而大要皆在聚於胃、關於肺也。因胃濁,則所遊溢之精氣與脾濕所歸肺之精液,皆不能清,水精之濁難於四布,此生痰之本,咳嗽之原也。肺居胸中,主氣清肅,或為風寒外觸,或為痰熱內干,清肅有失降下之令,因氣上逆而咳嗽也。久病不已,則傷肺成勞矣。

白話文:

[總結],內容如下:

如果只有聲音但沒有痰,我們稱之為「咳」;如果有痰但沒有聲音,我們稱之為「嗽」;如果既有聲音又有痰,我們就稱之為「咳嗽」。雖然《內經》指出,五臟六腑都可能導致人咳嗽,但主要的原因還是跟胃和肺有關。因為當胃功能混亂,遊離在身體中的精氣和脾臟濕氣轉移到肺部的精液,都不能保持清澈,導致水分精華的渾濁,這就是產生痰的根源,也是咳嗽的起因。

肺位於胸部中央,負責調節呼吸,確保氣流的清新和肅靜。但如果受到風寒的侵襲,或者體內痰熱的幹擾,肺部的清新肅靜功能就會失去下降的指令,導致氣流逆向上衝,從而引發咳嗽。如果這種狀態持續不愈,長期下去,就會損傷肺部,形成勞損。

3. 脈略

咳嗽之脈,浮主風,緊主寒,數主熱,細主濕,洪滑多痰,弦澀少血,沉數實熱,濡弱虛勞。右關脈澀,飲食傷脾;左關弦短,疲極肝衰。浮短傷肺,濡脈為宜。浮大易治,沉伏難醫。脈細、不足以息,皆逆症也。

白話文:

關於咳嗽的脈象,浮脈表示有風邪侵襲,緊脈表示感受了寒邪,數脈顯示有熱邪存在,細脈則是濕邪在作怪,若出現洪滑脈,多是痰多的表現,弦澀脈象表示血量不足,沉數脈代表實熱在內。右關部位的脈象若呈現澀象,可能是飲食傷害到脾臟;左關部位若脈象弦且短,表示過度疲勞導致肝功能衰退。對於肺部而言,如果出現浮短脈象,表示肺部受損,但濡脈卻是比較適合的情況。浮大脈象的咳嗽較易治療,但若出現沉伏脈象,治療上就相對困難。若脈象細小,且呼吸時脈搏跳動次數不足,這些都是逆症,即病情嚴重的徵兆。

4. 治法

治感冒風寒,傷肺咳嗽,噴嚏唾痰,惡寒發熱,主以參蘇飲。若兼頭痛,服芎蘇飲;更兼吼喘,服杏蘇飲;如系虛勞之人,及胎前產後傷風咳嗽,當服茯苓補心湯(俱見表裡門)。

治肺火鬱氣分,身熱而腫,喘咳無痰,用瀉白散,隨症加味。若因飲酒傷肺,咳出痰血,口氣腥臭,嗌乾口苦者,服瀉白後方(俱見瀉火門)。

治肺經燥熱,咳嗽痰黏,咯不易出者,用清肺湯,隨症加味。若肺氣本虛,燥郁咳嗽,喘嘔膨脹者,服救肺湯。

治肺燥氣實,喘嗽痰稠,胸腹滿悶,二便秘澀者,服瀉肺湯、瀉肺丸,或服清燥寧嗽化痰定喘丸(以上俱見潤燥門)。

治寒實痰嗽,涎飲頓塞,氣閉不通,先用透羅丹下其寒結(見攻裡門),後按痰飲門隨症調治。

治虛寒咳嗽,氣乏喘息,並年久勞嗽,痰血氣腥者,服人參養肺湯。肺痿久嗽、乾咳者,服瓊玉膏、十味煎、久嗽方(均見潤燥門)。

治久嗽,氣血兩虛者,用八珍湯加炒黃柏、知母、麥冬、貝母、陳皮、五味子。痰嗽脾虛,服香砂六君子湯。肺虛久嗽,服補肺湯、阿膠散。久嗽痰血,服紫菀湯、固金湯。夜則嗽甚,不得安臥,及虛損勞熱,陰火久嗽,服八仙長壽飲(以上均見補養門)。

治脾肺氣虛,不能實腠理,易感風寒,咳嗽自汗,痰涎清稀,氣乏虛喘者,主以補中益氣湯,隨症加味(見理氣門)。如早間頻頻咳嗽,兼吐酸痰,此脾虛飲食所化也,前湯加炒神麯、麥芽、山楂、木香。嗽久不止,加麥冬、五味子。如久嗽吐痰,形衰食少,聲音嘶啞者,此氣虛兼燥也,前湯加鹽酒炒黃柏、知母、天冬、麥冬、桑皮、杏仁。五更嗽甚,服逍遙散(見和解門)。

早間嗽血,服太平丸(見理血門)。

白話文:

[治療方法]

對於感冒引發的風寒,導致肺部受傷咳嗽,打噴嚏、咳痰,感到寒冷與發燒的情況,主要使用參蘇飲來治療。如果併有頭痛,則服用芎蘇飲;如果再伴有喉嚨喘息,則服用杏蘇飲;若是體質虛弱或是孕婦產婦因為風邪引發的咳嗽,應服用茯苓補心湯。(以上詳情請參考表裡門)

針對肺部鬱熱導致身體發熱浮腫,喘息咳嗽但無痰的情況,使用瀉白散治療,根據病情調整藥物組合。若是喝酒過量傷害到肺部,出現咳嗽帶血、口氣腥臭、咽喉乾燥口苦等症狀,服用瀉白後方。(詳細內容可參考瀉火門)

對於肺部燥熱導致的咳嗽痰粘稠,不易咳出的患者,使用清肺湯,根據病情加減藥物。如果肺氣本來就虛弱,燥熱咳嗽且伴有喘息嘔吐、腹部脹大的情況,則服用救肺湯。

對於肺燥氣實,喘息咳嗽痰多,胸腹憋悶,二便不通暢的患者,可以服用瀉肺湯、瀉肺丸,或是清燥寧嗽化痰定喘丸。(以上詳情請參考潤燥門)

對於寒性實證的痰嗽,痰液突然堵塞,氣道閉塞的情況,先使用透羅丹來消散寒結。(詳細內容可參考攻裡門),後續再根據痰飲門的具體情況進行調理。

對於虛寒性的咳嗽,氣力衰竭,呼吸困難,以及長期勞累引起的咳嗽,痰血且帶腥味的患者,服用人參養肺湯。對於肺萎縮久咳、乾咳的患者,服用瓊玉膏、十味煎、久嗽方。(以上詳情請參考潤燥門)

對於長期咳嗽,氣血雙虛的患者,使用八珍湯,並添加炒黃柏、知母、麥冬、貝母、陳皮、五味子。若是脾虛引起的痰嗽,服用香砂六君子湯。肺虛久咳的患者,服用補肺湯、阿膠散。對於長期咳嗽且帶痰血的患者,服用紫菀湯、固金湯。晚上咳嗽嚴重,無法安眠,以及虛損勞累、陰火久嗽的患者,服用八仙長壽飲。(以上詳情請參考補養門)

對於脾肺氣虛,不能固守腠理,易受風寒影響,咳嗽且自汗,痰液清稀,氣力虛弱喘息的患者,主要使用補中益氣湯,根據病情調整藥物組合。(詳細內容可參考理氣門)。若是早晨頻繁咳嗽,且伴隨酸痰,這是脾虛引起的消化不良,上述湯劑可添加炒神麯、麥芽、山楂、木香。若是長期咳嗽無法停止,可添加麥冬、五味子。若是長期咳嗽且吐痰,身體衰弱,食慾不振,聲音嘶啞,這是氣虛兼有燥熱,上述湯劑可添加鹽酒炒黃柏、知母、天冬、麥冬、桑皮、杏仁。若是五更時分咳嗽加重,服用逍遙散。(詳細內容可參考和解門)

早晨咳嗽帶血的患者,服用太平丸。(詳細內容可參考理血門)。

5. 喘吼門

6. 總括

一呼一吸,氣出急促者,謂之喘急;若更喉中有聲響者,謂之哮吼。氣粗胸高,不能布息,抬肩而喘者,屬陽喘,實邪,風與痰也,若更痰稠便硬,則為熱實。氣乏息微,不能續息,張口而喘者,屬陰喘,虛邪,虛與寒也,若更痰飲清冷,則為寒實矣。凡患喘吼,忌食酸鹹肥甘。

白話文:

[總結],每當呼吸時,氣息排出顯得急促,我們稱之為喘急;如果在喘氣的同時,喉嚨裡還發出聲音,這就被稱作哮吼。若是呼吸粗重,胸部隆起,無法正常呼吸,需要抬肩來喘氣,這屬於陽性喘息,是由實邪引起的,通常是風邪和痰造成的,如果痰液濃稠且大便乾硬,那就表示是熱性實邪。

反之,如果呼吸微弱,氣息短淺,無法順利接續,只能張開嘴巴來喘氣,這就屬於陰性喘息,是由虛邪導致的,通常跟虛弱和寒氣有關,如果痰液清稀且感覺身體寒冷,那就是寒性實邪了。對於所有患有喘息或哮吼的人來說,應該避免食用酸、鹹、肥膩和甜的食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