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方脈》~ 雜病心法集解 卷三 (8)
雜病心法集解 卷三 (8)
1. 脈略
喘吼之脈,浮滑而手足溫者,生;沉澀而四肢冷者,死。脈大而形衰,脈數而形損,出氣多,入氣少,汗出潤髮,喘咳吐血,不得臥者,此為肺絕,皆凶症也。
白話文:
【脈略】
對於有喘息伴隨吼聲的病患,如果其脈象呈現浮滑,且手腳溫暖,這是病情有望恢復的跡象;反之,若脈象顯得沉澀,加上四肢冰冷,則是病情危急,預後不佳的徵兆。
再者,如果脈象雖然強大但身體狀況卻顯得衰弱,或是脈搏頻率快速但患者外形憔悴,這都是不好的症狀。尤其是當患者呼氣比吸氣長,汗水多到可以濕潤頭髮,同時伴有喘息、咳嗽、咯血,甚至無法平躺休息,這些都是肺臟功能衰竭的表現,屬嚴重疾病,預後極為不良。
2. 治法
治外寒傷肺,喘急氣逆,脈浮滑者,服華蓋散。若肺虛感寒,氣逆膈熱,喘吼夾寒者,服定喘湯。若水飲攻肺,喘不得臥,形氣實者,服葶藶大棗湯攻之。痰飲喘甚,服千緡湯。表實無汗,喘吼危急者,服五虎湯。表裡均實,服八仙湯。久吼,遇寒即發,服九實湯(均見表裡門)。
治喘吼裡實,便秘脹痛,服三一承氣湯下之。裡熱痰喘,服,一捻金下之(俱見攻裡門)。痰喘氣急,服滾痰丸。脈沉細,服指迷丸(見除痰門)。
治上盛下虛,氣促喘急而無痰者,服蘇子降氣湯。若七情鬱結,上氣喘急,服四磨湯、養親湯、七氣湯(俱見理氣門)。氣虛而喘,不能續息,服五味子湯,夏服清暑益氣湯(俱見清暑門)。
治陰虛火動,虛喘不已,服知柏地黃湯。火旺刑金,服滋陰降火湯。陰陽不升降,上盛下虛,喘息氣逆,頭暈目眩者,主以黑錫丹。
治氣短喘促,提不能升,咽不能降,此元海無根,肝腎已敗,子午不交,氣脫症也,服貞元飲。亦有肝腎虛敗,不能納氣,浮散虛喘,入少出多,脈微細者,服理陰煎(以上俱見補養門)。
白話文:
[治療方法]
對於外在寒冷侵襲肺部,導致呼吸困難、氣喘及逆氣,脈象浮滑的狀況,可以服用華蓋散。如果肺部虛弱受寒,氣逆伴隨著膈熱,喘息聲音大且夾帶寒氣,則應服用定喘湯。若是水飲影響到肺部,造成無法平躺的喘息,身體外形和氣色顯示實證,可用葶藶大棗湯來治療。痰多且喘息嚴重的情況,服用千緡湯。當表面證實無汗,喘息聲音大且情況危急,服用五虎湯。若內外皆呈現實證,可服用八仙湯。長期有喘息問題,遇到寒冷就會發作,服用九實湯(以上所有藥方詳見表裡門)。
對於喘息伴隨內實,便祕及脹痛的狀況,可服用三一承氣湯來通便。對於因內熱及痰多導致的喘息,服用一捻金來通便(以上兩種治療方式詳見攻裡門)。痰多且呼吸急促,服用滾痰丸。脈象沉細的,服用指迷丸(詳見除痰門)。
對於上焦過盛,下焦虛弱,呼吸急促且無痰的情況,服用蘇子降氣湯。如果情緒鬱結,上氣喘急,服用四磨湯、養親湯、七氣湯(以上皆詳見理氣門)。氣虛喘息,無法連貫呼吸,夏天可服用清暑益氣湯(以上皆詳見清暑門)。
對於陰虛火旺,虛喘不止,服用知柏地黃湯。火旺影響肺部,服用滋陰降火湯。陰陽失調,上焦過盛,下焦虛弱,喘息逆氣,頭暈眼花,主要用黑錫丹治療。
對於呼吸短淺,喘息急促,氣息上提卻無法上升,下嚥又無法下降,這表示元氣無根,肝腎功能已經衰退,陰陽無法交接,是氣脫的症狀,服用貞元飲。也有肝腎虛弱,無法納氣,喘息虛弱,吸氣少,呼氣多,脈象微弱細小的狀況,服用理陰煎(以上皆詳見補養門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