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方脈》~ 雜病心法集解 卷三 (2)
雜病心法集解 卷三 (2)
1. 神之變化
魂者,陽之靈,隨神行來;魄者,陰之靈,並精出入。蓋神機不離乎精氣,而亦不雜乎精氣,妙合而用也。故指神而言,則神超乎精氣之外;指精氣而言,則神寓乎精氣之中。意者,心神之機動而未形之謂也;志者,意所專注也;思者,志之變動也;慮者,以思謀遠之謂也;智者,以慮應物之謂也。此皆識神變化之用也。
白話文:
【神的變化】
魂,是陽性的靈,隨著神一起活動;魄,是陰性的靈,與精氣一同進出。因爲神機不離開精氣,但也不會混雜於精氣中,它們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使用。所以,當我們提到神的時候,神超越了精氣的存在;當我們說到精氣時,神則存在於精氣之中。
意,指的是心神在行動前,尚未形成的具體行爲;志,是意念專注的目標;思,是志向的變動;慮,是指用思考去規劃未來的事;智,則是用慮來應對事物的能力。這些都是識神變化的不同作用。
這就是關於神的變化和其在人體中的運作方式。
2. 五臟神情
五臟所藏七神,心藏神,肝藏魂,肺藏魄,脾藏意與智,腎藏精與志也。五臟所生七情:心生喜,肝生怒,肺生悲,脾生憂思,腎生恐懼也。氣和則達志,故生喜笑;氣暴則志憤,故生恚怒;淒心則哀苦,故生悲哭;聚心不解散,故生憂思;內恐、外觸非常事物,故生恐懼、驚駭也。
白話文:
人體五臟所儲藏的七種精神活動,心臟儲藏的是神識,肝臟儲藏的是魂魄,肺臟儲藏的是魄力,脾臟儲藏的是意志與智慧,腎臟儲藏的是精華與決心。五臟產生的七種情緒:心臟產生喜悅,肝臟產生怒氣,肺臟產生悲傷,脾臟產生憂慮與思考,腎臟產生恐懼。
當氣息平和時,心情舒暢,所以會產生喜悅和笑容;當氣息急躁時,心情憤怒,所以會產生怒火;當心靈感到淒涼,所以會產生悲哀和哭泣;當心思聚集而無法散開,所以會產生憂慮和深思;當內心感到恐懼,或遇到不尋常的事物,所以會產生恐懼和驚嚇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