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方脈》~ 傷寒辨證篇 卷二 (1)
傷寒辨證篇 卷二 (1)
1. 自汗
自汗屬陽,無因而汗自出,有虛、有實。表虛者,汗出濈濈,發熱惡寒,脈虛氣乏,不兼他症者,服黃耆六一湯以固表(見清暑門)。自汗日久,易感風寒,服玉屏風散以固表(見補養門)。亦有表虛自汗,怯冷惡寒,脈浮而遲,四肢厥冷者,服桂枝附子湯溫之(見發表門)。
若不惡寒、肢冷,只自汗不止,屬血虛者,忌用附子,服黃耆建中湯和之(見祛寒門)。以上治表虛自汗。凡裡熱自汗,便秘煩渴,口氣蒸手,蒸蒸汗出,不惡寒,反惡熱,腹脹滿而脈洪實者,服調胃承氣湯、六一順氣湯下之(見攻裡門)。若陽明胃熱獨盛,自汗惡熱而頭額汗居多,小水短赤,煩渴大飲者,主以白虎湯清之(見瀉火門)。余見後附法。
白話文:
【自汗】
自汗屬於陽性的情況,指的是在沒有特定原因下,汗水自然地流出。這種情況可能因虛弱或實證所導致。如果因為表層防禦力虛弱而出汗,常伴隨著持續的出汗,發熱且怕冷,脈搏虛弱及精神疲憊,而且沒有其他併發症,可以服用黃耆六一湯來強化身體表面的防禦(詳情請參考清暑門)。
長期自汗的人容易受風寒影響,可服用玉屏風散來強化身體表面的防禦(詳情請參考補養門)。另外,也有因為表層防禦力虛弱而出汗,非常怕冷,脈搏雖浮但遲緩,四肢冰冷的人,可以服用桂枝附子湯來溫暖身體(詳情請參考發表門)。
如果不畏寒、四肢冰冷,只是不停自汗,且是因為血液不足所致,應該避免使用附子,可以服用黃耆建中湯來調和(詳情請參考祛寒門)。以上都是治療表層防禦力虛弱而出汗的方法。
對於內臟熱度高而出汗的情況,如果伴有便祕、極渴、口氣熱,汗水大量流出,不畏寒反而怕熱,腹部脹滿且脈搏洪大實厚的,可以服用調胃承氣湯、六一順氣湯來排解(詳情請參考攻裡門)。如果陽明胃部熱度特別高,自汗且怕熱,尤其前額出汗較多,小便短赤,極渴且大量飲水的,可以服用白虎湯來清除熱度(詳情請參考瀉火門)。其餘的治療方法,請參考後面附錄的說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