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方脈》~ 傷寒雜病醫方 卷六 (5)

回本書目錄

傷寒雜病醫方 卷六 (5)

1. 醫方潤燥門

瓊玉膏,治肺虛肺痿,乾咳嗽。

乾地黃一斤,水浸透,搗極爛,入砂鍋內,水熬成糊,布絞去渣,再和白蜜半斤,慢火煉成膏。另研茯苓三兩,人參一兩(無人參,代以北地沙參三兩)。共研極細末,篩,入前膏內,攪勻,用磁瓶盛貯,謹封瓶口,坐滾湯鍋中,慢火煮三炷香久。白湯,每化服一匙。

炙甘草湯,治傷寒,脈結代,心悸動,及肺痿咳多呃逆燥症。

白話文:

瓊玉膏是用來治療肺虛、肺痿、乾咳的。做法是將乾地黃浸透後搗爛,熬成糊狀,過濾去渣,再與白蜜一起煉製成膏。另將茯苓、人參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過篩後加入膏中攪拌均勻,裝入磁瓶中密封,隔水加熱三炷香的時間。每次用白湯沖服一匙。炙甘草湯則是用來治療傷寒、脈結代、心悸動,以及肺痿咳嗽、呃逆、燥症等症狀。

炙草,生薑,桂枝(各錢半),麥冬,麻仁(各三錢),生地(六錢),人參,阿膠(各一錢),棗(引)

酒煎。

潤燥生津湯,治內燥,津液枯竭。

當歸,白芍,熟地,栝蔞仁,去心麥冬,天冬(各三錢),不去皮尖桃仁(七粒),紅花(五分)

白話文:

炙甘草、生薑、桂枝各半錢,麥冬、麻仁各三錢,生地六錢,人參、阿膠各一錢,棗適量,以酒煎服。此為潤燥生津湯,可治內燥、津液枯竭。另方以當歸、白芍、熟地、栝蔞仁、去心麥冬、天冬各三錢,不去皮尖桃仁七粒,紅花五分,煎服。

煎服。

清燥湯,治肺受濕熱,胸滿喘促,頭眩體重,面白食少,口渴便秘,及身痛痿躄。

蜜耆(錢半),製蒼朮,白朮,茯苓,陳皮,當歸,生地,澤瀉,麥冬(各一錢),人參,升麻,柴胡,豬苓,炙草,五味子,炒神麯,酒炒川連,黃柏(各五分)

白話文:

清燥湯用於治療肺部受到濕熱侵襲,導致胸悶氣喘、頭暈體重增加、臉色蒼白食慾不振、口渴便秘、以及身體疼痛無力等症狀。

煎服。

清肺湯,治肺金燥熱,喘嗽稠痰。

去心麥冬,天冬,知母,貝母,條芩,陳皮,桑皮,甘草

煎服。或按後痰門二陳湯加減法。

救肺湯,治肺氣本虛,燥郁喘咳,及諸氣膨脹,諸痿喘嘔。

經霜桑葉,熟石膏(各三錢),去心麥冬,炒研麻仁,蛤粉炒阿膠,沙參,甘草(各錢半),去皮尖杏仁,蜜炙枇杷葉(各五分)

白話文:

煎煮服用。清肺湯可以治療肺部燥熱引起的咳嗽、痰稠等症狀。配方去掉心麥冬、天冬、知母、貝母、條芩、陳皮、桑皮、甘草,煎煮服用。也可以參考二陳湯的加減方法。救肺湯則用於治療肺氣虛弱、燥熱鬱結引起的喘咳,以及各種氣脹、痿症、喘嘔等症狀。配方為經霜桑葉、熟石膏(各三錢)、去掉心麥冬、炒研麻仁、蛤粉炒阿膠、沙參、甘草(各錢半)、去皮尖杏仁、蜜炙枇杷葉(各五分)。

血枯,加生地;熱甚,加羚羊角末。

養肺湯,治肺胃虛寒,咳嗽喘急,及年久勞嗽,吐血氣腥。

人參,炙草,蛤粉炒阿膠,蜜炒桑皮,罌粟殼,酒炒知母,地骨皮(等分),烏梅,紅棗(引)

瀉肺湯,治肺燥積熱,喘咳稠痰,色黃而多,脹滿便秘。

沙參,桔梗,連翹,枯芩,薄荷,梔子,桑皮,枳殼,酒煨大黃,去皮尖杏仁(等分)

白話文:

如果血液枯竭,就加入生地;如果熱症很嚴重,就加入羚羊角粉末。

養肺湯,用來治療肺胃虛寒、咳嗽喘息,以及久病勞損引起的咳嗽、吐血、血腥味。

配方:人參、炙甘草、蛤粉炒阿膠、蜜炒桑皮、罌粟殼、酒炒知母、地骨皮(等份)、烏梅、紅棗(引)。

瀉肺湯,用來治療肺燥積熱、喘咳稠痰、痰色黃且多、腹脹便秘。

配方:沙參、桔梗、連翹、枯芩、薄荷、梔子、桑皮、枳殼、酒煨大黃、去皮尖杏仁(等份)。

煎服。

瀉肺丸,治燥實喘嗽,痰稠腥穢,氣促痞悶。

去油栝蔞仁,炒葶藶,去皮尖杏仁,酒炒大黃,黃連,黃芩,法半,貝母,鬱金

研末,麵糊丸。白湯下二錢。

清燥寧嗽丸

膽星(一兩),花粉,貝母,前胡,桔梗,桑皮,陳皮,炒黃芩,去皮杏仁(各七錢),甘草(五錢)

研末,蜜丸,青黛滾衣。薑湯,每下二錢。

白話文:

瀉肺丸用來治療燥熱引起的咳嗽,痰液濃稠腥臭,呼吸急促,胸悶氣短。將去油的栝蔞仁、炒過的葶藶、去皮尖杏仁、酒炒的大黃、黃連、黃芩各等量,貝母、鬱金研磨成粉,用麵糊做成丸子。每次服用兩錢,用白開水送服。

清燥寧嗽丸則是用膽星一兩,花粉、貝母、前胡、桔梗、桑皮、陳皮、炒過的黃芩、去皮杏仁各七錢,甘草五錢,研磨成粉,用蜜做成丸子,再用青黛包裹。每次服用兩錢,用薑湯送服。

滋燥養榮湯,治火爍肺金,血虛外燥,皮膚皺揭,筋急爪枯,或大便風秘。

當歸(三錢),生地,熟地,酒炒黃芩,白芍,秦艽(各錢半),防風,甘草(各一錢)

潤腸丸,治腸胃有伏火,大便秘澀,全不思食,風結血結。

大黃,歸尾,羌活,秦艽(各五錢),去皮尖桃仁,去殼麻仁(各一兩)

研末,蜜丸。白湯下二錢。

通幽湯,治幽門不通,上衝吸門,噎塞不開,氣不得下,大便艱難脹滿者。

白話文:

滋燥養榮湯用來治療肺熱燥咳,血虛乾燥,皮膚皺紋,筋脈緊縮,指甲乾枯,或是便秘等症狀。潤腸丸用於治療腸胃積熱,便秘,食慾不振,以及風寒血瘀等症狀。通幽湯則用於治療幽門阻塞,食物無法順利通過,導致胸悶氣短,腹脹便秘等症狀。

當歸身,制桃仁,升麻,紅花,生地,熟地,炙草(各錢半)

或加檳榔五分。

韭汁牛乳飲,治胃脘有死血,乾燥枯槁,食下作痛,翻胃,便秘。

搗韭菜汁,和牛乳等分,薑湯調勻,時時呷之。

膈噎方

韭汁散瘀,竹瀝、薑汁消痰,童便降火,人乳潤燥補血,蘆根汁止嘔,茅根汁涼血,甘蔗汁和胃。隨症用汁,或加燒酒,燙熱服之。

白話文:

配方中包含當歸、制桃仁、升麻、紅花、生地、熟地、炙草,各用半錢。可加五分檳榔。此方用於治療胃脘有瘀血,乾燥枯槁,食後作痛,反胃,便秘等症狀。將韭菜搗汁,與牛乳等量混合,用薑湯調勻,隨時服用。另一方名為膈噎方,主要用於治療噎膈症。方中使用韭菜汁散瘀,竹瀝、薑汁消痰,童便降火,人乳潤燥補血,蘆根汁止嘔,茅根汁涼血,甘蔗汁和胃。根據症狀選擇不同的汁液,或加入燒酒,加熱後服用。

麻仁蘇子粥,治產後大便不通,及老人風秘。

大麻仁,淨蘇子(等分)

洗淨,同研極細,用布袋盛,入水中擺出淨粉,取粉煮粥,啜之。

本事黃耆湯,治心中煩躁,不生津液,不思飲食。

蜜黃耆,五味子,去心麥冬,天冬,熟地,白芍,炙草,茯苓,北地沙參(等分),烏梅,姜,棗(引)

竹葉黃耆湯,治氣血兩虛,胃熱作渴。

生地,淡竹葉(各二錢),當歸,川芎,黃耆,人參,白芍,甘草,去心麥冬,酒炒黃芩,製半夏,熟石膏(各一錢)

白話文:

「麻仁蘇子粥」可以治療產後便秘以及老年人因風寒導致的便秘。將麻仁和蘇子等量,洗淨後一起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用布袋盛裝,浸入水中,輕輕搖晃,讓粉末沉澱,取沉澱的粉末煮粥食用。

「本事黃耆湯」可以治療心煩意燥、口乾舌燥、食慾不振。將蜜黃耆、五味子、去心麥冬、天冬、熟地、白芍、炙草、茯苓、北地沙參等量,再加上烏梅、生姜、大棗,一起煎煮服用。

「竹葉黃耆湯」可以治療氣血兩虛、胃熱口渴。將生地、淡竹葉各二錢,當歸、川芎、黃耆、人參、白芍、甘草、去心麥冬、酒炒黃芩、製半夏、熟石膏各一錢,一起煎煮服用。

煎服。

地黃飲子,治消渴煩躁,咽乾面赤。

生地,熟地,人參,蜜耆,炙草,澤瀉,去心天冬,麥冬,蜜炙枇杷葉,金釵石斛(各一錢),炒枳殼(五分)

煎服。

白茯苓丸,治腎消,兩腿漸細,腰腳無力。

茯苓,花粉,黃連,萆薢,人參,元參,熟地,石斛,覆盆子(各五錢),焙灱雞內金(十五具)

白話文:

煎服地黃飲子,可治消渴煩躁、咽乾面赤。配方包括生地、熟地、人參、蜜耆、炙草、澤瀉、去心天冬、麥冬、蜜炙枇杷葉、金釵石斛各一錢,炒枳殼五分。另外,煎服白茯苓丸,可治腎消、兩腿漸細、腰腳無力。配方包括茯苓、花粉、黃連、萆薢、人參、元參、熟地、石斛、覆盆子各五錢,焙灱雞內金十五具。

曬灱,研末,煉蜜為丸,梧子大。煎磁石湯,每下二錢,鹽湯下亦可,日三服。

消渴方,治中消,胃熱,善消水穀。

黃連,花粉(等分)

研極細,搗取生地汁、生薑汁,和白蜜、牛乳各一杯,調勻前藥末,如稀粥狀。每用一杯,坐滾湯燙熱,徐徐嚥下。

麥門冬飲,治火逆上氣,咽喉不利。

去心麥冬(五錢),製半夏,人參,炙草,粳米(各二錢),紅棗(二枚)

五汁飲,治三陽熱結,嘔吐呃噎。

蘆筍汁,荸薺汁,甘蔗汁,生薑汁,竹瀝

白話文:

將藥材曬乾後研磨成粉末,再用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。煎煮磁石湯,每次服用兩錢,可以用鹽水送服,一天服用三次。

這個方子叫做消渴方,用於治療中消、胃熱,以及容易消化的水穀。

黃連和花粉等量,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加入生地汁、生薑汁、白蜜和牛乳各一杯,混合調勻成稀粥狀。每次服用一杯,用滾燙的熱水燙熱後,慢慢嚥下。

這個方子叫做麥門冬飲,用於治療火逆上氣、咽喉不利。

去心麥冬五錢,製半夏、人參、炙草、粳米各二錢,紅棗兩枚。

這個方子叫做五汁飲,用於治療三陽熱結、嘔吐呃逆。

蘆筍汁、荸薺汁、甘蔗汁、生薑汁、竹瀝。

各取汁半杯,和勻,滾湯沖服。

久漱方

白蜜(一斤),搗生薑汁(二斤)

和勻,用銅罐盛貯,稱記斤兩,慢火熬至薑汁化盡,惟有蜜一斤在上,則取起,待冷,每挑棗大一丸,口中噙化,徐徐嚥下,日三服。

十味煎,治久嗽,將成肺痿,或成肺癰,及骨蒸唾血,小水短赤,唇口乾焦。

去心麥冬,桑白皮,地骨皮,生地,葛根(各二錢),紅棗肉(三枚)

同煎濃湯,布濾去渣,再入罐內,加生薑汁、竹瀝、白蜜,人乳各半杯,同熬如稀粥狀。夜臥時燙熱,口中噙化,嚥下,日服亦可。

白話文:

取兩種藥材的汁液各半杯,混合均勻,用滾燙的開水沖服。

久嗽方:取一斤白蜜,搗碎生薑,取其汁液二斤,混合均勻,用銅罐盛裝,稱量重量,以小火慢慢熬煮,直至薑汁完全化掉,只剩下蜜一斤在上層,即可取下冷卻。每次取一粒棗子大小的蜜丸,含在口中慢慢融化,徐徐吞下,每日服三次。

十味煎:治久咳,將要發展成肺痿或肺癰,以及骨蒸潮熱、咳血、小便量少色赤、嘴唇乾燥等症狀。

取去心的麥冬、桑白皮、地骨皮、生地、葛根各二錢,紅棗肉三枚,一起煎煮成濃湯,用布過濾去渣,再倒入罐中,加入生薑汁、竹瀝、白蜜、人乳各半杯,一同熬煮成稀粥狀。晚上睡覺前,將藥湯加熱至溫熱,含在口中慢慢融化,吞下,每日服一次,也可在白天服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