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方脈》~ 傷寒雜病醫方 卷六 (3)
傷寒雜病醫方 卷六 (3)
1. 醫方清暑門
四味香薷飲,治感冒暑氣,皮膚蒸熱,頭痛頭重,自汗肢倦,或煩渴吐瀉。
陳香薷(三錢),薑汁炒厚朴,研白扁豆(各錢半),薑汁炒黃連(八分)
煎湯,待微冷方服。熱服香薷,令人作瀉。
加減法:治癉瘧,加茯神二錢;中暑熱盛,口渴心煩,或下鮮血,去扁豆;傷暑裡虛,嘔逆泄瀉,去炒連;暑月中氣不和,去炒連,加茯苓、炙草;暑濕內傷,頭重吐利,身倦,神昏,去炒連,加蜜耆、炙朮、茯苓、炙甘草、陳皮。
白話文:
四味香薷飲
主治: 感冒暑氣,皮膚發熱,頭痛頭重,自汗乏力,或口渴嘔吐腹瀉。
藥方:
- 香薷(三錢)
- 厚朴(薑汁炒,錢半)
- 白扁豆(研末,錢半)
- 黃連(薑汁炒,八分)
用法:
將藥材煎煮成湯,待稍涼後服用。熱服香薷容易引起腹瀉。
加減法:
- 治癉瘧: 加茯神二錢。
- 中暑熱盛,口渴心煩,或下鮮血: 去扁豆。
- 傷暑裡虛,嘔逆泄瀉: 去炒連。
- 暑月中氣不和: 去炒連,加茯苓、炙草。
- 暑濕內傷,頭重吐利,身倦,神昏: 去炒連,加蜜耆、炙朮、茯苓、炙甘草、陳皮。
香薷葛根湯
前方去炒連,加葛根二錢。治傷暑渴瀉,暑月咳嗽、發熱。
香薷羌活湯
前方去炒連,加羌活、防風。治中暑兼中風僵仆抽搐者。
二香散,治暑月外感風邪,內傷飲食,身熱腹脹。
香薷(錢半),製蒼朮,炒厚朴,炒研扁豆,酒炒香附,陳皮,茯苓,甘草,木瓜,紫蘇(各一錢),姜,蔥(引)
白話文:
香薷葛根湯去炒連,加葛根,可治傷暑渴瀉、暑月咳嗽、發熱。香薷羌活湯去炒連,加羌活、防風,適用於中暑兼中風僵仆抽搐者。二香散則用來治療暑月外感風邪,內傷飲食,身熱腹脹。具體配方為:香薷(錢半)、製蒼朮、炒厚朴、炒研扁豆、酒炒香附、陳皮、茯苓、甘草、木瓜、紫蘇(各一錢)、姜、蔥。
二香飲,治伏暑吐瀉,霍亂轉筋。
香薷,藿香,茯苓,白芷(各錢半),蘇葉,陳皮,桔梗,法半,大腹皮,炒厚朴,土炒白朮,炒研扁豆(各一錢),炒黃連,甘草(各五分),生薑,紅棗(引)
傷食,加炒神麯、麥芽、山楂。
清暑益氣湯,治長夏濕熱炎蒸,四肢困倦,精神減少,胸滿氣促,身熱心煩,口渴惡食,自汗身重,肢體疼痛,小便赤澀,大便溏黃,而脈虛者。
白話文:
二香飲用來治療伏暑引起的嘔吐腹瀉、霍亂抽筋。藥材包括:香薷、藿香、茯苓、白芷各半錢,蘇葉、陳皮、桔梗各半錢,大腹皮、炒厚朴、土炒白朮、炒研扁豆各一錢,炒黃連、甘草各五分,生薑、紅棗(引)。如果因食物積滯引起,可以加炒神麯、麥芽、山楂。
清暑益氣湯用來治療長夏濕熱炎蒸,導致四肢困倦、精神不濟、胸悶氣促、身體發熱心煩、口渴厭食、自汗體重、肢體疼痛、小便赤澀、大便溏稀泛黃,而且脈象虛弱。
蜜炙黃耆(錢半),土炒白朮,去心麥冬,炒神麯,炙甘草,陳皮,葛根,酒洗當歸(各一錢),酒炒黃柏,麵炒青皮,製蒼朮,五味子,升麻,澤瀉,人參(各五分),生薑(三片),紅棗(二枚)
咳者,去人參,或用沙參;中滿,去炙草。去青皮、澤瀉、葛根,治暑傷元氣;加丹皮、生地、炒連,治傷暑吐血、衄血。
白話文:
用蜜炙黃耆(半錢),土炒白朮,去心麥冬,炒神麴,炙甘草,陳皮,葛根,酒洗當歸(各一錢),酒炒黃柏,麵炒青皮,製蒼朮,五味子,升麻,澤瀉,人參(各五分),生薑(三片),紅棗(兩枚)。若咳嗽,則去人參,或可用沙參代替;若腹脹,則去甘草。去青皮、澤瀉、葛根,可治暑氣傷元氣;加丹皮、生地、炒連翹,則可治暑熱引起的吐血、鼻血。
補肝湯
前湯去白朮、青皮、麥冬、五味,加茯苓、豬苓、羌活、防風、柴胡、連翹、知母。東垣治陰汗如水,陰冷如冰,腳軟無力。
生脈散,治熱傷元氣,氣短倦怠,口渴多汗,肺虛而咳。
人參(五分),去心麥冬(一錢),五味子(十粒)
煎服。
五味子湯
前散加陳皮、炙草。治肺虛少氣,咳嗽自汗。
白話文:
補肝湯原本的藥方去掉白朮、青皮、麥冬、五味,加入茯苓、豬苓、羌活、防風、柴胡、連翹、知母。這個藥方是東垣道人治療陰虛汗出如水、身體冰冷、腳無力等症狀的方子。
生脈散用於治療熱邪傷損元氣、氣短乏力、口渴多汗、肺虛咳嗽的病症。
藥方成分:人參(五分)、去心麥冬(一錢)、五味子(十粒)。
煎煮後服用。
五味子湯是在生脈散的基礎上加入陳皮、炙草。這個藥方用於治療肺虛氣短、咳嗽自汗的病症。
六一散,治傷寒中暑,表裡俱熱,煩躁口渴,小便不通,瀉痢熱瘧,霍亂吐瀉,下乳滑胎,解酒食毒,偏主石淋。
滑石(六兩),粉甘草(一兩)
共研極細。燈草煎湯,調服二三錢。傷暑吐瀉,生薑湯調服。
加辰砂末少許,名益元散;加薄荷少許,名雞蘇散;加青黛三錢,名碧玉散;加紅曲五錢,名青六散;加乾薑五錢,名溫六散,治白痢。
白話文:
六一散:
六一散用於治療傷寒中暑,表裡皆熱,煩躁口渴,小便不通,瀉痢發熱,霍亂嘔吐,下乳滑胎,解酒食毒,以及偏主石淋等症。
配方:
- 滑石:六兩
- 粉甘草:一兩
製作方法:
將滑石與粉甘草研磨成極細的粉末。用燈草煎湯,每次服用二至三錢。
用法:
- 若因中暑而嘔吐腹瀉,則用生薑湯調服六一散。
加減方:
- 加入辰砂末少許,名為益元散。
- 加入薄荷少許,名為雞蘇散。
- 加入青黛三錢,名為碧玉散。
- 加入紅曲五錢,名為青六散。
- 加入乾薑五錢,名為溫六散,可治療白痢。
黃耆六一散,治諸虛不足,自汗消渴。
蜜耆(六錢),炙草(一錢),棗(引)
煎服。
縮脾飲,治霍亂吐瀉,心煩口渴,及暑月酒食所傷。
炒研砂仁,炒研草果,炙草(各二錢),炒研扁豆,葛根(各錢半),烏梅(二個,引)
消暑丸,治伏暑煩渴,發熱頭痛,脾胃不利。
醋煮半夏(四兩),茯苓,甘草(各二兩)
白話文:
黃耆六一散,用於治療各種虛弱不足,伴隨自汗、口渴的症狀。
將蜜黃耆(六錢)、炙甘草(一錢)、大棗(適量)煎煮服用。
縮脾飲,用於治療霍亂引起的嘔吐腹瀉,心煩口渴,以及夏季因酒食所致的病症。
將炒研砂仁、炒研草果、炙甘草(各二錢)、炒研扁豆、葛根(各一錢半)、烏梅(兩個,適量)混合使用。
消暑丸,用於治療伏暑引起的煩渴、發熱頭痛、脾胃不利的症狀。
將醋煮半夏(四兩)、茯苓、甘草(各二兩)混合使用。
研末,薑汁糊為小丸。白湯,每下二錢。熱痰盛,加黃連一兩。
大順散,治胃暑伏熱,引飲過多,脾胃受濕,水穀不分,清濁相干,陰陽氣逆,霍亂吐瀉,藏府不調。
甘草,乾薑,桂心,去皮尖杏仁(各一兩)
另切片,取河邊細沙,入鍋炒熱,拌甘草、乾薑、杏仁,同炒黃色,篩去白沙,合桂心片,研為細末。白湯調下二錢,日三服。
張兼善曰:風寒濕皆地之氣,系濁邪,所以俱中足經,而為傷寒、傷風。暑乃天之氣,系清邪,所以中手少陰心經,其症多與傷寒相似,但傷寒初病,末至煩渴,暑初病即渴,傷寒脈必浮盛,暑脈虛弱,為不同耳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薑汁糊成小丸,每次用白湯送服兩錢。如果熱痰很多,就加一兩黃連。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因暑熱、飲水過多導致的脾胃受濕,水穀不分,清濁混淆,陰陽氣逆,以及霍亂、嘔吐、腹瀉,臟腑失調等症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