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方脈》~ 傷寒雜病醫方 卷六 (1)

回本書目錄

傷寒雜病醫方 卷六 (1)

1. 醫方祛風門

小續命湯,治中風不省人事,神氣潰亂,半身不遂,筋急拘攣,口眼喎斜,語言蹇澀,風濕腰痛,痰火併多,六經中風,及痙病、諸痹、腳氣,隨症加減。

防風(錢半),麻黃,桂枝,防己,人參,炙草,川芎,酒炒白芍,酒炒黃芩,去皮尖炒研,杏仁(各一錢),炮附子(五分),生薑(三片),紅棗(二枚)

白話文:

小續命湯

功效: 治中風昏迷不醒,精神恍惚,半身不遂,筋絡緊繃攣縮,口眼歪斜,言語遲緩,風濕腰痛,痰火交雜,六經中風,以及痙攣病、各種痺症、腳氣等,可根據症狀加減藥量。

藥材:

  • 防風(半錢)
  • 麻黃(一錢)
  • 桂枝(一錢)
  • 防己(一錢)
  • 人參(一錢)
  • 甘草(一錢)
  • 川芎(一錢)
  • 白芍(一錢),酒炒
  • 黃芩(一錢),去皮尖炒研
  • 杏仁(一錢)
  • 附子(五分),炮製
  • 生薑(三片)
  • 紅棗(二枚)

煎湯,溫服。

中風加減法:筋急語遲,脈弦者,去白芍,加當歸、苡仁;煩躁便秘,去附、桂,倍白芍,加竹瀝;便秘日久,胸滿不快,加大黃、炒枳殼;藏寒下利,去防己、黃芩,倍附子,加白朮;嘔逆,加製半夏;語言蹇澀,手足戰掉,加竹瀝、石菖蒲;身痛發搐,加羌活;口渴,加花粉、麥冬;煩渴多驚,加羚羊角末;汗甚,去麻黃、杏仁,加炙白朮;舌燥,去附、桂,加石膏末。

白話文:

將藥方煎煮後,溫熱服用。中風的加減方法如下:筋脈緊繃、說話遲緩、脈象弦緊的,去除白芍,加入當歸、苡仁;煩躁便秘的,去除附子、桂枝,白芍加倍,加入竹瀝;便秘時間長的,胸悶不適的,加入大黃、炒枳殼;身體寒冷、腹瀉的,去除防己、黃芩,附子加倍,加入白朮;嘔吐反胃的,加入製半夏;言語含糊不清、手腳顫抖的,加入竹瀝、石菖蒲;身體疼痛抽搐的,加入羌活;口渴的,加入花粉、麥冬;煩渴多驚的,加入羚羊角末;出汗多的,去除麻黃、杏仁,加入炙白朮;舌頭乾燥的,去除附子、桂枝,加入石膏末。

小續命湯,易老分治六經中風加減活法:

太陽中風,無汗惡寒,倍用麻黃、杏仁、防風。有汗,倍用桂枝、杏仁、白芍。

陽明中風,無汗壯熱,去附子,加知母、石膏。有汗,倍用桂枝、黃芩,加葛根。

太陰中風,無汗身涼,倍附子,加乾薑、甘草。

少陰中風,有汗無熱,倍用桂枝、附子、甘草。

藏府中風,六經混淆,系之於少陽、厥陰者,加羌活、連翹。

白話文:

《續命湯》易老分治六經中風加減活法:

太陽中風:

  • 無汗惡寒: 麻黃、杏仁、防風加倍使用。
  • 有汗: 桂枝、杏仁、白芍加倍使用。

陽明中風:

  • 無汗壯熱: 去除附子,加入知母、石膏。
  • 有汗: 桂枝、黃芩加倍使用,加入葛根。

太陰中風:

  • 無汗身涼: 附子加倍使用,加入乾薑、甘草。

少陰中風:

  • 有汗無熱: 桂枝、附子、甘草加倍使用。

藏府中風:

  • 六經混淆,系之於少陽、厥陰者: 加入羌活、連翹。

痙病加減法:風寒盛,則無汗,為剛痙,去桂枝;風濕盛,則有汗,為柔痙,減去麻黃;表實,去人參、附子,加羌活、獨活;裡實秘結,加大黃、芒硝。

諸痹加減法:行痹風勝,倍防風;痛痹寒勝,倍附子;著痹濕勝,加防己;皮痹,加黃耆;脈痹,加紅花、薑黃;肌痹,加白芷、葛根;筋痹,加川續斷、羚羊角末;骨痹,加炙虎骨、狗脊;有汗,減去麻黃;便溏,去防己;寒勝,去黃芩;熱盛,去附子,加石膏。

白話文:

痙攣症的加減法:如果風寒盛,則無汗,為剛痙,要去除桂枝;如果風濕盛,則有汗,為柔痙,要減少麻黃;若表實,要去除人參、附子,加入羌活、獨活;若是裡實秘結,要加大黃、芒硝。

各種痺症的加減法:行痺風盛,要加倍防風;痛痺寒盛,要加倍附子;著痺濕盛,要加入防己;皮痺,要加入黃耆;脈痺,要加入紅花、薑黃;肌痺,要加入白芷、葛根;筋痺,要加入川續斷、羚羊角末;骨痺,要加入炙虎骨、狗脊;如果患者有汗,要減少麻黃;如果便溏,要去除防己;如果寒勝,要去除黃芩;如果熱盛,要去除附子,加入石膏。

加減續命湯,通治腳氣。

製蒼朮,白朮,麻黃,桂枝,防己,防風,羌活,獨活,炒白芍,川芎,炙草,姜,棗(引)

腳氣加減法:邪中三陽,必熱而脈數,去麻黃、桂枝,加炒黃柏、條芩、柴胡;寒中三陰,所患必冷而脈遲,加秦艽、細辛;冷痛,再加炮附子、乾薑;脈浮者,起於風,加秦艽;脈滑急者,濕痰盛,加半夏、威靈仙;脈微弱者,屬濕熱,加牛膝、木瓜;脈緊數,大便硬者,加酒炒大黃,或加歸尾。

白話文:

加減續命湯 治腳氣

組成:

  • 蒼朮
  • 白朮
  • 麻黃
  • 桂枝
  • 防己
  • 防風
  • 羌活
  • 獨活
  • 炒白芍
  • 川芎
  • 甘草
  • 生薑
  • 大棗(引)

腳氣加減法:

  • 邪中三陽,必熱而脈數: 去除麻黃、桂枝,加入炒黃柏、黃芩、柴胡。
  • 寒中三陰,所患必冷而脈遲: 加入秦艽、細辛。
  • 冷痛: 再加炮附子、乾薑。
  • 脈浮: 起於風,加秦艽。
  • 脈滑急: 濕痰盛,加半夏、威靈仙。
  • 脈微弱: 屬濕熱,加牛膝、木瓜。
  • 脈緊數,大便硬: 加酒炒大黃,或加歸尾。

注:

  • 以上藥物名稱皆為中藥材。
  • 括號內的文字為中藥材的別稱或用法。
  • 此方為腳氣的加減方,需根據病情的不同而調整藥物。

大秦艽湯,治中風,手足不能運掉,舌強不能言語,風邪散見,不拘一經。

秦艽,石膏末(各三錢),酒洗當歸,酒炒黃芩,土炒白朮,炙草,茯苓,生地,熟地,白芷,川芎,羌活,獨活,防風(各一錢),北細辛(五分),生薑(三片)

春夏月,加知母;心下痞悶,加炒枳殼。此通治六經中風之輕劑。

三生飲,治中風卒倒,但見六脈沉伏,四肢逆冷者。

生南星(二錢),生川烏,附子,人參(各一錢),木香(三分),生薑(三片)

白話文:

大秦艽湯用於治療中風,症狀包括手腳無法活動、舌頭僵硬不能說話、風邪散佈全身,不局限於某一條經脈。藥方包括秦艽、石膏末各三錢,酒洗當歸、酒炒黃芩、土炒白朮、炙草、茯苓、生地、熟地、白芷、川芎、羌活、獨活、防風各一錢,北細辛五分,生薑三片。春夏季節可加入知母,如果出現心下痞悶則加炒枳殼。此方為治療六經中風的輕劑。

三生飲用於治療突然中風倒地,脈象沉伏,四肢冰冷的患者。藥方包括生南星二錢,生川烏、附子、人參各一錢,木香三分,生薑三片。

煎服。

換骨丹,治中經之人左癱右瘓,形氣虛者。

製蒼朮,防風,川芎(各八錢),制何首烏,炒蔓荊子,炒桑皮,白芷梢(各五錢),炒苦參,威靈仙(各一兩),瘛瘲,槐角,人參,木香(各三錢)

曬研極細。另切麻黃四兩,水熬成膏,糊前末為丸,每重二錢。研冰片、麝香各五分,硃砂五錢,滾丸為衣,磁瓶收貯。每用一丸,溫酒化下,日三服。再有萬靈丹,見外科醫方黃字號。

白話文:

換骨丹方劑說明

煎服。

換骨丹,用於治療經絡受損導致的左側肢體癱瘓、右側肢體麻痺,以及體虛氣弱的患者。

藥材組成:

  • 蒼朮、防風、川芎(各八錢)
  • 制何首烏、炒蔓荊子、炒桑皮、白芷梢(各五錢)
  • 炒苦參、威靈仙(各一兩)
  • 瘛瘲、槐角、人參、木香(各三錢)

製作方法:

  1. 將所有藥材曬乾後研磨成極細粉末。
  2. 分別將麻黃四兩用水熬成膏狀,待其快成膏時加入藥粉製成丸劑,每丸重二錢。
  3. 將冰片、麝香各五分,硃砂五錢與丸劑一起滾動,使其成為藥丸的外衣。
  4. 將藥丸放入磁瓶中保存。

服用方法:

每次服用一丸,用溫酒化開服下,每日三次。

其他:

若需了解更多其他藥方,可參閱外科醫方黃字號的萬靈丹方劑。

黃耆五物湯,治風中經絡,審其脈症的是榮衛不足者。

蜜炙黃耆(六錢),酒炒白芍(二錢),桂枝,生薑(各三錢),紅棗(四枚)

水煎服。

經曰:衛虛則不用,營虛則不仁。中左者,加當歸三錢;中右者,倍蜜耆;風中兩腿脛膝,加牛膝、苡仁;筋軟難屈伸,加木瓜;骨痿,加炙虎骨;經絡不通兼裡寒者,加附子。此方功專補外,故不用人參、炙草。

搜風順氣丸,治中風、風秘、氣秘,便溺阻隔,遍身瘙癢,脈來浮數,亦治左癱右瘓,及腸風下血。

白話文:

黃耆[五物湯] 方劑說明:

主治: 風邪侵入經絡,且脈象顯示氣血不足者。

藥物組成:

  • 蜜炙黃耆:六錢
  • 酒炒白芍:二錢
  • 桂枝:三錢
  • 生薑:三錢
  • 紅棗:四枚

用法: 水煎服。

方義:

  • 《經》上說:「衛氣虛弱則身體麻木無力,營氣虛弱則神志不清。」
  • 若病在左側,加當歸三錢;病在右側,將黃耆的份量加倍。
  • 若風邪侵入兩腿脛骨及膝蓋,加牛膝、苡仁。
  • 若筋骨軟弱,難以屈伸,加木瓜。
  • 若骨骼萎縮,加炙虎骨。
  • 若經絡不通且伴有裡寒,加附子。
  • 此方專門補益外氣,所以不用人參、炙甘草。

[搜風順氣丸] 方劑說明:

主治: 中風、風秘(因風邪導致的便秘)、氣秘(因氣滯導致的便秘)、大小便不通、全身發癢,脈象浮數;亦可治左癱右瘓及腸風下血。

酒蒸曬透大黃(五兩),泡去皮郁李仁,酒炒牛膝,炒麻仁,車前子,山藥,棗皮(各二兩),炒枳殼,菟絲子,獨活,防風,檳榔(各一兩)

曬灱,研末,蜜為丸,梧子大。酒水,每下二錢,空心,日一服。

牛黃清心丸,治中藏之人,痰迷口噤,形氣實者。

真牛黃,白附子,炒殭蠶,煨天麻肉,防風(各二錢),真膽星,焙蠍梢,蟬蛻梢(各三錢)

白話文:

將大黃(五兩)以酒蒸曬至透,郁李仁泡去皮,牛膝用酒炒,麻仁、車前子、山藥、棗皮(各二兩)分別炒過,枳殼、菟絲子、獨活、防風、檳榔(各一兩)也炒過。

將以上藥材曬乾後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製成丸子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食二錢,用酒水送服,空腹服用,每日一次。

此方名為牛黃清心丸,用於治療體內積痰,導致口噤不語,形氣實盛的患者。

藥材配方為:真牛黃、白附子、炒殭蠶、煨天麻肉、防風(各二錢),真膽星、焙蠍梢、蟬蛻梢(各三錢)。

先曬研極細,加麝香五分,再同研勻,煮紅棗取肉,糊丸,梧子大。薑湯,每下一錢。

祛風至寶丹,治風邪卒中,不論藏府經絡,得見六脈浮數,身熱心煩者。

麻黃,細辛,天麻,白附,羌活,獨活,芥惠,防風,天麻,薄荷,甘草,桔梗,殭蠶,全蠍,黃柏,黃芩,黃連,大黃(俱用酒炒),連翹,梔仁,石膏,滑石,人參,芒硝,當歸,熟地,炒芍,川芎,土炒白朮(等分)

白話文:

將藥材先曬乾研磨成極細粉末,加入麝香五分,再一起研磨均勻。煮紅棗取肉,用藥粉和棗肉做成梧子大小的藥丸。用薑湯送服,每次服用一錢。此方名為祛風至寶丹,專治風邪中風,不論是臟腑經絡,只要脈象浮數,伴隨發熱心煩,皆可用此方治療。

曬灱,研末,蜜丸,重二錢。茶酒任下。

祛風至寶湯

即前方每味一錢。大罐煎湯,作三次溫服,其效尤速。

牽正散,治中風口眼喎歪。

焙灱全蠍,炒灱殭蠶,曬白附子(等分)

研細末。酒水,每調一錢,數服自止。

羌活愈風湯,凡中風必有先兆,服此預防之。中風初愈,常服行導諸經。

秦艽,石膏末(各一錢),羌活,防己,防風,麻黃,桂枝,柴胡,前胡,薄荷,白芷,炙草,川芎,當歸,茯苓,熟地,生地,地骨皮,蔓荊子,白菊花,北枸杞,炒白芍,蜜黃耆,製蒼朮,炙白朮,製半夏,炒厚朴,煨枳殼,炒條芩(各六分),人參,北細辛(各三分),生薑(引)

白話文:

將藥材曬乾,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做成丸子,每丸重二錢。可以用茶或酒送服。

祛風至寶湯的藥方,每味藥材取一錢。用大罐煎煮,分三次溫熱服用,效果很快。

牽正散可以治療中風引起的口眼歪斜。將全蠍焙乾,僵蠶炒乾,白附子曬乾,三者等量研磨成細粉。用酒或水調服,每次一錢,服用幾次即可見效。

羌活愈風湯可用於中風的預防和治療。凡是中風,都會有先兆,服用此湯可以預防。中風初愈後,常服此湯可以疏通經絡。

藥方中包括秦艽、石膏末(各一錢)、羌活、防己、防風、麻黃、桂枝、柴胡、前胡、薄荷、白芷、炙草、川芎、當歸、茯苓、熟地、生地、地骨皮、蔓荊子、白菊花、北枸杞、炒白芍、蜜黃耆、製蒼朮、炙白朮、製半夏、炒厚朴、煨枳殼、炒條芩(各六分)、人參、北細辛(各三分)、生薑(引)。

加重分量,研末,蜜丸。酒下二錢,日三服最妙。

活絡丹,治中風手足不仁,日久不愈,經絡有濕痰死血,腿臂間忽有一二點痛者。

炮製川烏,草烏,真膽星(各三兩),焙灱蚯蚓,去油乳香,沒藥(各兩半)

研末,酒糊小丸。酒下一錢,日二服。若兼腰痛,加炒五靈脂。

豨薟丸,治中風喎僻,語言蹇澀,肢軟骨痛,及風痹走痛,十指麻木,肝腎風氣,風濕諸瘡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做成丸劑,每次用酒送服兩錢,一天服用三次效果最佳。活絡丹可以治療中風導致手腳麻木,時間長久未愈,經絡有濕痰死血,腿臂間偶爾會出現一兩點疼痛。將川烏、草烏、真膽星各三兩炮製,焙乾蚯蚓,去除乳香、沒藥的油,研磨成粉末,用酒糊做成小丸,每次用酒送服一錢,一天服用兩次。如果同時伴有腰痛,可以加入炒五靈脂。豨薟丸可以治療中風歪斜、言語不清、肢體無力、骨頭疼痛、風痺疼痛、十指麻木、肝腎風氣、風濕瘡等。

五月初五,或六月六、七月七採豨薟草,不拘多少取枝葉花實,用酒浸透,九蒸九曬,研末,蜜為小丸。空心酒下二錢,日三服。

加味地黃飲,治中風舌喑,不能言語,足不能行(解見三卷中風喑痱)。

熟地(二錢),制肉蓯蓉,去心麥冬,茯苓,巴戟(各錢半),遠志肉,炒棗皮,石菖蒲,五味子,金釵石斛(各一錢),炮附子,肉桂,薄荷(各五分),姜,棗(引)

桂枝補血湯,治產後金瘡、大傷血後風襲成痙。

白話文:

五月初五、六月六或七月七日採集豨薟草,不限數量,取其枝葉花實,用酒浸泡至透,反覆蒸曬九次,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搓成小丸。空腹時用酒送服兩錢,每日三次。

加味地黃飲,用於治療中風導致的舌頭僵硬、無法說話、雙腳無法行走(詳見第三卷中風喑痱)。

藥方:熟地黃兩錢,制肉蓯蓉、去心麥冬、茯苓、巴戟各一錢半,遠志肉、炒棗皮、石菖蒲、五味子、金釵石斛各一錢,炮附子、肉桂、薄荷各五分,生姜、大棗適量。

桂枝補血湯,用於治療產後傷口、大出血後風邪入侵導致的痙攣。

桂枝,生薑,酒洗白芍(各二錢),當歸,炙草(各一錢),蜜炙黃耆(五錢),棗(二枚)

如聖飲,治剛痙、柔痙,面赤項強,頭搖口噤,角弓反張,手足瘛瘲等症。

羌活,防風,白芷,川芎,甘草,法半,柴胡,黃芩,當歸,白芍,烏藥,生薑

煎服時加竹瀝半杯。剛痙無汗,加蒼朮、麻黃;柔痙有汗,加白朮、桂枝;口噤咬牙,大便秘結,加酒炒大黃。

玉真散,治破傷風,牙關噤急,角弓反張。

生南星,白附子,天麻,白芷,羌活,防風(等分)

白話文:

桂枝、生薑、酒洗白芍各兩錢,當歸、炙草各一錢,蜜炙黃耆五錢,大棗兩枚,組成「如聖飲」方劑,用於治療剛痙、柔痙,症狀包括面紅、項強、頭搖、口噤、角弓反張、手足抽搐等。

羌活、防風、白芷、川芎、甘草、法半、柴胡、黃芩、當歸、白芍、烏藥、生薑等藥材,煎服時加入半杯竹瀝。若患者為剛痙無汗者,需加蒼朮、麻黃;若患者為柔痙有汗者,需加白朮、桂枝;若患者出現口噤咬牙、大便秘結,則需加酒炒大黃。

「玉真散」方劑由生南星、白附子、天麻、白芷、羌活、防風等分組成,用於治療破傷風,症狀包括牙關緊閉、角弓反張。

曬研極細。熱酒,每調下二錢。外用:唾津調此散塗敷傷口,干則再塗。若痙風昏死,心口尚溫者,連進三服,可生,有瘀亦愈。外用唾津調敷瘋犬咬傷,最妙。

江鰾丸,治破傷風,風邪在裡,驚悸抽搐。

天麻,雄黃(各一錢),細切魚鰾,炒灱殭蠶,炒鴿子糞,炙焦蜈蚣(各稱足五分)

共研極細末,分作四分:以一分兌巴豆淨霜一分三釐,搗飯糊為丸,梧子大;又將三分搗飯糊為丸,綠豆大,研硃砂末滾衣。每用二十丸,兌前巴豆丸二粒,白湯送下,俟大便利後,只服朱衣丸。

白話文:

江鰾丸,用於治療破傷風,風邪在內,以及因驚嚇而導致的抽搐。

天麻、雄黃(各一錢),細切魚鰾,炒灱殭蠶,炒鴿子糞,炙焦蜈蚣(各取足部五分)

所有成分一起研磨至極細末,分成四份:其中一份與巴豆淨霜等量(約一分三釐)混合,再以飯糊揉製成丸,大小如梧桐籽。另一份則將剩下的三份與飯糊混合,製成較小的綠豆大小的丸子,並在表面覆蓋研磨好的硃砂末。每次使用時,需取二十粒江鰾丸,加上先前準備的巴豆丸兩粒,用水送服。在大便通暢後,只服用覆蓋硃砂的丸子即可。

獨活湯,治風虛瘛瘲,昏憒不醒。

獨活,羌活,防風,桂心,當歸,法半,川芎,茯神,淨白薇,石菖蒲,遠志肉(各一錢),人參,炙草,北細辛(各五分),姜,棗(引)

五痹湯,主治諸痹,隨症加味。

麻黃,桂枝,白芷,葛根,防風,防己,羌活,黃耆,紅花,甘草,羚羊角末,炙焦虎骨,炮製附子

水煎,酒引。

行痹走痛,以羌活、防風為主;痛痹苦痛,以麻黃、附子為主;著痹重痛,以羌活、防己為主;皮痹麻癢,以桂枝、黃耆為主;脈痹色變,以桂枝、紅花為主;肌痹頑木,以白芷、葛根為主;筋痹牽強,以羚羊角末為主;骨痹痠痛,以醋炙虎骨為主。

白話文:

獨活湯用來治療風虛導致的抽搐、神志不清、昏迷不醒。

藥材包括:獨活、羌活、防風、桂心、當歸、半夏、川芎、茯神、白薇、石菖蒲、遠志肉(各一錢),人參、甘草、細辛(各五分),生薑、大棗(引藥)。

五痹湯主治各種痹症,根據具體症狀加味。

藥材包括:麻黃、桂枝、白芷、葛根、防風、防己、羌活、黃耆、紅花、甘草、羚羊角末、炙焦虎骨、炮製附子。

用水煎煮,用酒引服。

行痹表現為走痛,以羌活、防風為主藥;痛痹表現為劇烈疼痛,以麻黃、附子為主藥;著痹表現為沉重疼痛,以羌活、防己為主藥;皮痹表現為麻癢,以桂枝、黃耆為主藥;脈痹表現為色澤變化,以桂枝、紅花為主藥;肌痹表現為肢體僵硬,以白芷、葛根為主藥;筋痹表現為牽拉疼痛,以羚羊角末為主藥;骨痹表現為痠痛,以醋炙虎骨為主藥。

木通湯,隨症加味。

鮮木通(一兩)

煎湯熱服,以取微汗,不愈再煎服。

行痹:上下左右流走無定,風邪甚也,加羌活、防風各二錢。

痛痹:其痛甚苦,寒邪盛也,有汗加附子,無汗加麻黃一錢。

著痹:其痛重著而難移動,濕邪甚也,加防己、苡仁各二錢。

胞痹、腸痹:俱服五苓散加味(見後利濕門)。

蠲痹湯,治中風身體煩痛,項背拘急,手足冷痹,腰膝沉重,舉動艱難。

白話文:

木通湯,根據情況加藥。

用新鮮木通一兩,煎湯熱服,讓病人微微出汗,若病況未癒,就再煎服。

患上行痹,痛楚在上下左右流動不定,這是風寒侵襲所致,要加入羌活、防風各二錢。

患上痛痹,疼痛非常劇烈,這是寒邪侵襲所致,若有汗就加入附子,沒有汗就加入麻黃一錢。

患上著痹,疼痛沉重難以移動,這是濕邪侵襲所致,要加入防己、苡仁各二錢。

患上胞痹、腸痹,都要服用五苓散加味,詳細方劑見後面的利濕篇。

蠲痹湯用於治療中風,身體疼痛,頸背僵硬,手足麻痺,腰膝沉重,行動困難。

蜜耆,炙草,羌活,防風,當歸,酒炒赤芍,酒炒片子薑黃,姜,棗(引)

三痹湯,治氣血凝滯,手足拘攣,風寒濕痹。

人參,蜜耆,茯苓,甘草,當歸,生地,白芍,川芎,獨活,防風,秦艽,續斷,杜仲,牛膝,桂心,細辛,姜,棗(引)

舒筋散,治血脈凝滯,筋骨拘牽,肢節脹痛。

川獨活,上桂心,酒洗當歸,酒炒元胡索(等分)

酒煎服。

獨活寄生湯,治肝腎虛熱,風濕內攻,腰膝作痛,冷痹無力,屈伸不便。

白話文:

蜜炙甘草、羌活、防風、當歸、酒炒赤芍、酒炒片子薑黃、生薑、大棗,組成三痹湯,可治氣血凝滯,手足拘攣,風寒濕痹。

人參、蜜炙甘草、茯苓、甘草、當歸、生地黃、白芍、川芎、獨活、防風、秦艽、續斷、杜仲、牛膝、桂心、細辛、生薑、大棗,組成舒筋散,可治血脈凝滯,筋骨拘牽,肢節脹痛。

川獨活、上桂心、酒洗當歸、酒炒元胡索等分,組成獨活寄生湯,可治肝腎虛熱,風濕內攻,腰膝作痛,冷痹無力,屈伸不便,用酒煎服。

川獨活,桑寄生(無真寄生,代以川續斷),秦艽,防風,甘草,茯苓,當歸,熟地,炒芍,川芎,川牛膝,薑汁炒杜仲(各一錢),桂心,人參,北細辛(各五分),姜,棗(引)

煎湯服。或加分量,如法浸酒。通治風濕痹痙,久服自效。

三五秦艽湯,通治痛風。

當歸,生地,赤芍,川芎,蜜耆,炙草,牛膝,杜仲,紅花,秦艽,羌活,獨活,五加皮,製蒼朮,炒萆薢,黃柏,川連,黃芩(俱用酒炒)

白話文:

川獨活、桑寄生(無真寄生,代以川續斷)、秦艽、防風、甘草、茯苓、當歸、熟地、炒芍、川芎、川牛膝、薑汁炒杜仲(各一錢)、桂心、人參、北細辛(各五分)、薑、棗(引),煎湯服用。也可以加量,按照同樣方法浸酒。此方可通治風濕痹痙,長期服用自會見效。

三五秦艽湯,可通治痛風。

當歸、生地、赤芍、川芎、蜜耆、炙草、牛膝、杜仲、紅花、秦艽、羌活、獨活、五加皮、製蒼朮、炒萆薢、黃柏、川連、黃芩(全部用酒炒)

如遇陰天預先痛甚,加防風、天麻、升麻;午後夜間痛甚,加丹皮、熟地、酒炒升麻;午前痛甚,加連翹,兌竹瀝。

通用痛風方,痛風有寒熱痰濕血瘀之辨,此方通治。

製蒼朮,泡南星,酒炒黃柏(各二兩),去皮尖桃仁,炒神麯,膽草,川芎,防己,白芷(各一兩),羌活,桂枝,紅花,歸尾,威靈仙(各四錢)

曬灱,研末,麵糊小丸。酒水,每下二錢。

二妙散,治濕熱痛風。

製蒼朮,酒炒黃柏(等分)

研末。薑湯,每下二錢。

白話文:

如果遇到陰天就先感到疼痛加劇,就加防風、天麻、升麻;下午和晚上疼痛加劇,就加丹皮、熟地、酒炒升麻;上午疼痛加劇,就加連翹,用竹瀝送服。

這個方子是治療痛風的通用方,痛風有寒熱、痰濕、血瘀等不同的症狀,這個方子可以通治。

將蒼朮泡水,南星泡酒,黃柏酒炒(各二兩),桃仁去皮尖,神麴炒,膽草、川芎、防己、白芷(各一兩),羌活、桂枝、紅花、歸尾、威靈仙(各四錢)。

曬乾,研磨成粉末,用麵糊做成小丸子。用酒或水服用,每次服用二錢。

二妙散用於治療濕熱引起的痛風。

將蒼朮、酒炒黃柏(等份)研磨成粉末。用薑湯服用,每次服用二錢。

加味二妙散,治濕熱腰痛,注足熱腫。

製蒼朮,炒川柏,炒杜仲,牛膝,木瓜,防己,川芎

熱甚,加梔仁;濕盛,加苡仁。酒水煎服。

胃風湯,治風邪乘虛入胃,其人反能食,但牙關緊閉,手足瘛瘲,肉瞤面腫,名曰胃風。又治風冷客於腸胃,飧瀉下注,完穀不化,及腸風下血。

土炒白朮,炒白芍,茯苓,當歸,川芎(各二錢),人參,桂心(各一錢),粟米(百粒)

東垣方,治胃風內熱成痹而消中。

葛根,白芷(各錢半),升麻,麻黃(留節,各一錢),柴胡,羌活,藁本,當歸,黃柏,炙草,蔓荊子,煨草蔻,製蒼朮(各五分),姜,棗(引)

白話文:

加味二妙散,用於治療濕熱導致的腰痛,以及腳部發熱腫脹。

配方:蒼朮(炒)、川柏(炒)、杜仲(炒)、牛膝、木瓜、防己、川芎。

若熱症嚴重,可加入梔仁;若濕氣盛,可加入苡仁。用酒水煎服。

胃風湯,用於治療風邪乘虛而入胃部,患者雖然能吃,但牙關緊閉,手足抽搐,面部肌肉跳動腫脹,稱為胃風。此外,還可治療風寒入侵腸胃,導致腹瀉、大便稀溏、食物不消化,以及腸風下血。

配方:土炒白朮、炒白芍、茯苓、當歸、川芎(各二錢)、人參、桂心(各一錢)、粟米(百粒)。

東垣方,用於治療胃風內熱導致的痹病,以及消瘦。

配方:葛根、白芷(各錢半)、升麻、麻黃(留節,各一錢)、柴胡、羌活、藁本、當歸、黃柏、炙草、蔓荊子、煨草蔻、製蒼朮(各五分)、薑、棗(引)。

渴,加花粉、石膏;熱甚,加生地、竹瀝;津少,重加萎蕤。

腰痛方,治濕痰攻痛。

製蒼朮,炒黃柏,炒苡仁,威靈仙,炒杜仲,川牛膝,羌活,陳皮,澤瀉,木瓜,炒芍,甘草

煎服。

奇效方,治閃挫腰痛。

當歸,木香(鹽水炒),小茴,杜仲(酒煮),元胡(炒),黑醜(等分)

研末。酒水,每下二錢。傷重,加乳香、沒藥。

煨腎散,治濕痰蓄積,腰如物覆,痛連脊背。

豬腰子剖開,研川椒、甘遂、食鹽末各五分,捺內合攏,濕紙包定,入燃灰中,煨熟嚼食,酒水嚥下。

白話文:

口渴時,可以加入花粉和石膏;如果發熱嚴重,可以加生地和竹瀝;如果津液不足,可以多加一些萎蕤。

腰痛方,用於治療濕痰引起的疼痛。

準備蒼朮、炒黃柏、炒苡仁、威靈仙、炒杜仲、川牛膝、羌活、陳皮、澤瀉、木瓜、炒芍藥、甘草,煎煮服用。

奇效方,用於治療閃挫引起的腰痛。

將當歸、木香(鹽水炒)、小茴、杜仲(酒煮)、元胡(炒)、黑醜(等分)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酒水送服。如果傷勢嚴重,可以加乳香和沒藥。

煨腎散,用於治療濕痰積聚導致腰部沉重,疼痛連及脊背的症狀。

將豬腰子剖開,研磨川椒、甘遂、食鹽末各五分,填入腰子中,用濕紙包裹,放入燃灰中煨熟,嚼食,用酒水送服。

獨活散,治風熱頭痛、牙痛。

羌活,獨活,芥穗,防風,陳皮,甘草,薄荷,炒芩,石膏,生地,白芷,川芎(各一錢),北細辛(五分)

煎服。

清空膏,治偏正頭痛,日久不愈,及風邪濕熱上壅頭目,頭腦苦痛不止。

酒炒黃連,黃芩,羌活,防風(各一兩),柴胡(七錢),川芎(五錢),炙甘草(兩半)

曬灱,研末。每用三錢,茶調如膏,白湯送下。

加減法:如少陰頭痛,必足寒氣逆,脈沉而遲,內加北細辛三錢;如太陰頭痛,必兼吐痰涎,脈沉而緩,去羌活、防風、川芎、甘草,加製半夏;如偏頭痛,服之不愈,減羌活、防風、川芎一半,倍加柴胡,以散少陽相火;如自汗發熱,惡熱煩渴,此屬陽明頭痛,不可服此,用白虎湯加白芷。

白話文:

獨活散,用來治療風熱頭痛、牙痛。

藥材包括:羌活、獨活、芥穗、防風、陳皮、甘草、薄荷、炒芩、石膏、生地、白芷、川芎(各一錢),北細辛(五分)。

煎煮後服用。

清空膏,用來治療偏頭痛,經久不愈,以及因風寒濕熱上衝頭面而導致的頭腦疼痛不止。

藥材包括:酒炒黃連、黃芩、羌活、防風(各一兩),柴胡(七錢),川芎(五錢),炙甘草(兩半)。

將藥材曬乾,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茶調成膏狀,用白湯送服。

加減法:如果屬於少陰頭痛,患者必定是足部寒氣逆上,脈象沉而遲,可以加北細辛三錢;如果屬於太陰頭痛,患者必定伴隨吐痰涎,脈象沉而緩,可以去掉羌活、防風、川芎、甘草,加入製半夏;如果屬於偏頭痛,服用後沒有改善,可以將羌活、防風、川芎減少一半,增加柴胡,以散少陽相火;如果患者自汗發熱,惡寒口渴,屬於陽明頭痛,則不可服用清空膏,可以使用白虎湯加白芷。

朱丹溪曰:東垣制清空膏治諸般頭痛,惟血虛頭痛從魚尾相連者不治。又云:治少陽頭痛固妙,如痛在太陽、厥陰者,勿用,蓋謂巔頂痛也。

王海藏曰:熱在至高之分,當以輕劑抑之,從緩治也。若急治之,上熱未除,中寒生矣。故芩、連用酒炒,非獨制其寒,且欲其上升也。

白話文:

朱丹溪曰:

東垣先生所創的清空膏,可治療各種頭痛,但對於血虛引起的,痛處從魚尾部位一直連到頭頂的頭痛,則無效。又說,清空膏治療少陽頭痛非常有效,但若是痛在太陽穴或厥陰經脈,即頭頂疼痛,則不可使用。

王海藏曰:

熱邪若侵入到頭頂最上部位,應當使用輕微的藥物來抑制它,慢慢調理。若急於求成,快速治療,熱邪未除,反而會導致中寒。所以黃芩、黃連用酒炒製,不僅能制止寒邪,而且有助於藥力上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