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方脈》~ 傷寒雜病醫方 卷五 (6)
傷寒雜病醫方 卷五 (6)
1. 醫方理氣門
補中益氣湯,治煩勞內傷,身熱心煩,頭痛,惡寒,懶言,惡食,脈洪大而虛,或喘或渴,或陽虛自汗,或氣虛不能攝血,或脾虛瘧痢久不能愈,一切清陽下陷,中氣不足之症。惟上焦痰喘,中焦濕熱,傷食膈滿者,忌服。
蜜炙黃耆(二錢),人參,當歸,炙草,炙白朮(各錢半),留白陳皮(一錢),柴胡,升麻(各五分),生薑(三片),紅棗(二枚)
白話文:
補中益氣湯用於治療因過度勞累而導致的內傷,症狀包括身體發熱、心煩意亂、頭痛、怕冷、說話懶散、食慾不振、脈搏洪大虛弱,以及可能伴隨的呼吸急促、口渴、陽虛自汗、氣虛導致出血不止、脾虛引起的瘧疾和痢疾久治不愈等,總之適用於一切清陽下陷、中氣不足的病症。但對於上焦痰喘、中焦濕熱、食積導致胃脘脹滿的患者則不宜服用。藥方包括蜜炙黃耆、人參、當歸、炙草、炙白朮、留白陳皮、柴胡、升麻、生薑和紅棗。
無人參,重用沙參、蜜蒸萎蕤代之。
加減法:精神短少,加五味子一錢;肺熱咳嗽,去人參;嗌乾,加葛根;血虛,倍用當歸;頭痛,加蔓荊子;痛甚,加川芎;腦痛,加藁本、細辛;風濕相搏,一身盡痛,加羌活、防風;濕痰,加半夏;風痰,加前胡、膽星;胃寒氣滯,加青皮、木香、白蔻、益智;腹痛,加白芍;熱痛,加炒川連;腹脹,加炒枳實、厚朴、煨砂仁、木香;能食而心下痞悶,加川連;大便秘結,加酒炒大黃;咽痛,加桔梗;有寒,加肉桂;陰火,加黃柏、知母;陰虛水虧,去升麻、柴胡,加熟地、山藥、棗皮;春月,加旋覆花、款冬花;夏月,加麥冬、五味子;秋月,加枯芩;冬月,加留根節麻黃;寒,加乾薑;瀉甚,去當歸,加製蒼朮、益智仁、茯苓;濕盛,加蒼朮、澤瀉,或加茯苓。
白話文:
如果沒有人參,可以用沙參代替,也可以用蜜蒸萎蕤代替。
另外,可以根據情況加減藥物:精神不足,加五味子;肺熱咳嗽,去掉人參;口乾,加葛根;血虛,加倍當歸;頭痛,加蔓荊子;疼痛嚴重,加川芎;頭疼,加藁本、細辛;風濕相互影響,全身疼痛,加羌活、防風;濕痰,加半夏;風痰,加前胡、膽星;胃寒氣滯,加青皮、木香、白蔻、益智;腹痛,加白芍;熱痛,加炒川連;腹脹,加炒枳實、厚朴、煨砂仁、木香;能吃但心下痞悶,加川連;大便秘結,加酒炒大黃;咽痛,加桔梗;有寒,加肉桂;陰火,加黃柏、知母;陰虛水虧,去掉升麻、柴胡,加熟地、山藥、棗皮;春季,加旋覆花、款冬花;夏季,加麥冬、五味子;秋季,加枯芩;冬季,加留根節麻黃;寒,加乾薑;瀉肚子嚴重,去掉當歸,加製蒼朮、益智仁、茯苓;濕氣重,加蒼朮、澤瀉,或加茯苓。
調中益氣湯,治脾胃不調,胸滿肢倦,食少短氣,口不知味,或食入反出。
前湯去當歸、白朮,加製蒼朮一錢,木香五分。
益胃升陽湯,治月經不調,或脫血後食少,水瀉,並治飧瀉。
前湯加炒神麯、炒黃芩。
前湯加白芍、五味,治氣虛多汗。
升陽益胃湯,治脾胃虛,倦怠嗜臥,四肢不收,值秋燥令,濕熱退時,體重節疼,口乾舌燥,大便不調,小水頻數,食不消化,飲食無味,兼見肺病灑淅惡寒,慘慘不樂。
白話文:
調中益氣湯,治療脾胃不調,胸悶肢體疲倦,食慾不振,呼吸短促,口無味覺,或者吃進去的東西又吐出來。
在調中益氣湯的基礎上,去除當歸、白朮,加入製蒼朮一錢,木香五分。
益胃升陽湯,治療月經不調,或者失血後食慾不振,水瀉,以及治療飯後腹瀉。
在益胃升陽湯的基礎上,加入炒神麴、炒黃芩。
在益胃升陽湯的基礎上,加入白芍、五味,治療氣虛多汗。
升陽益胃湯,治療脾胃虛弱,倦怠嗜睡,四肢無力,在秋季乾燥時,濕熱退去之後,身體沉重關節疼痛,口乾舌燥,大便不暢,小便頻繁,食物消化不良,飲食無味,同時伴有肺部疾病,咳嗽、怕冷、心情憂鬱。
蜜耆,炙草,人參,法半(各一錢),羌活,獨活,防風,陳皮,炒芍,炙術,澤瀉,茯苓(各五分),柴胡,川連(各三分),姜,棗(引)
尿利,去澤瀉。
補中益氣加黃柏生地湯,治陰火乘陽,發熱晝甚,自汗短氣,口渴無味。
補中益氣湯內加生地錢半,黃柏八分。
烏藥順氣散,治中風,遍身頑麻,骨節疼痛,步履艱辛,語言蹇澀,口眼喎斜,喉中氣急痰喘。
烏藥,陳皮(各二錢),炒枳殼,麻黃,桔梗,白芷,川芎(各一錢),炒殭蠶,炮姜,炙草(各五分),姜,蔥(引)
白話文:
蜜炙甘草、人參、半夏各一錢,羌活、獨活、防風、陳皮、炒芍藥、炙術、澤瀉、茯苓各五分,柴胡、川連各三分,生薑、大棗適量。如果需要利尿,則去掉澤瀉。
補中益氣湯加黃柏、生地,用於治療陰火乘陽,發熱白天加重,自汗、氣短、口渴卻無味。
補中益氣湯中再加生地一錢半,黃柏八分。
烏藥順氣散,用於治療中風,全身麻木,骨節疼痛,行走困難,言語不清,口眼歪斜,喉嚨氣急痰喘。
烏藥、陳皮各二錢,炒枳殼、麻黃、桔梗、白芷、川芎各一錢,炒僵蠶、炮薑、炙草各五分,生薑、蔥適量。
自汗,去麻黃,加黃耆;手足強硬,加防風、續斷、威靈仙;拘攣,加木瓜;腳氣腫痛,加獨活、牛膝、秦艽。
木香順氣湯,治陰陽壅滯,氣不宣通,胸膈痞悶,腹脅脹滿,大便不利。
木香,陳皮,當歸,茯苓,炒研草蔻,炒研益智,醋炒青皮,法制蒼朮,炒厚朴,製半夏(各一錢),澤瀉,乾薑,升麻,柴胡,泡吳萸(各五分)
蘇子降氣湯,治虛陽上攻,氣不升降,上盛下虛,痰涎壅盛,喘嗽嘔血,或大便不利。
白話文:
出汗時,去掉麻黃,加入黃耆;手腳僵硬時,加入防風、續斷、威靈仙;身體拘攣時,加入木瓜;腳氣腫痛時,加入獨活、牛膝、秦艽。
木香順氣湯用於治療陰陽阻塞,氣機不通暢,胸膈痞悶,腹脅脹滿,大便秘結。
方劑包括木香、陳皮、當歸、茯苓、炒研草蔻、炒研益智、醋炒青皮、法制蒼朮、炒厚朴、製半夏(各一錢)、澤瀉、乾薑、升麻、柴胡、泡吳萸(各五分)。
蘇子降氣湯用於治療虛陽上衝,氣機升降失調,上實下虛,痰涎壅盛,喘嗽嘔血,或大便秘結。
炒研蘇子,炒厚朴,製半夏,當歸,前胡,陳皮(各錢半),炙草,桂心(各一錢),生薑(三片)
越鞠湯,通治六郁,胸膈痞悶,吞酸嘔涎,飲食不化。
醋炒香附,製蒼朮,炒神麯,川芎(各錢半),炒梔仁(一錢),生薑(引)
或製為丸。薑湯,每下二錢。
加味法:濕鬱,周身重痛,或關節墜痛,天氣陰寒轉甚者,加茯苓、白芷;火鬱昏冒,小水短赤,倍梔仁,加青黛;氣鬱,胸脅脹痛,加木香、檳榔;血鬱,四肢無力而能食,加桃仁、紅花;血虛,往來寒熱,加當歸、柴胡;痰鬱,動則氣喘,寸口脈滑,加製半夏、膽星、海石、栝蔞仁,或加陳皮、茯苓;食鬱,吐酸噯臭,腹飽不欲食,寸口脈緊者,加炒神麯、麥芽、砂仁、山楂;挾寒,加泡吳萸;春,加防風;夏,加苦參;秋,加黃芩;冬,加乾薑。
白話文:
將紫蘇、厚朴、半夏、當歸、前胡、陳皮(各半錢)、炙甘草、桂心(各一錢)、生薑(三片)一起炒研,製成越鞠湯,可以治療六種鬱結症狀,例如胸膈痞悶、吞酸嘔涎、飲食不化。
另外,可以用醋炒香附、製蒼朮、炒神麴、川芎(各半錢)、炒梔子仁(一錢)、生薑(引)等藥材,製成丸劑服用。每次服用兩錢,用薑湯送服。
針對不同的鬱結症狀,可以加不同的藥材:濕鬱,周身重痛,或關節墜痛,天氣陰寒轉甚者,加茯苓、白芷;火鬱昏冒,小水短赤,倍梔子仁,加青黛;氣鬱,胸脅脹痛,加木香、檳榔;血鬱,四肢無力而能食,加桃仁、紅花;血虛,往來寒熱,加當歸、柴胡;痰鬱,動則氣喘,寸口脈滑,加製半夏、膽星、海石、栝蔞仁,或加陳皮、茯苓;食鬱,吐酸噯臭,腹飽不欲食,寸口脈緊者,加炒神麴、麥芽、砂仁、山楂;挾寒,加泡吳萸;春,加防風;夏,加苦參;秋,加黃芩;冬,加乾薑。
四磨湯,治七情氣逆,上氣喘急,腹脅氣痛。
檳榔,枳殼,烏藥,木香(等分)
磨汁。白湯調服。腹痛,加白芍、甘草。
七氣湯,治七情氣鬱,痰涎結聚,咯不出,咽不下,名梅核氣;或胸滿喘嘔,攻衝作痛。
製半夏,茯苓(各三錢),姜炒厚朴(二錢),紫蘇(錢半),姜,棗(引)
三因七氣湯,治七情鬱結,陰陽反戾,吐利交作,寒熱眩暈,痰滿噎塞。
法半,炒樸,茯苓,白芍,紫蘇,陳皮,人參,桂心,生薑,紅棗
白話文:
四磨湯用於治療七情氣逆,上氣喘急,腹脅氣痛。將檳榔、枳殼、烏藥、木香等分磨成汁,用白湯調服。如果腹痛,可以加白芍、甘草。
七氣湯用於治療七情氣鬱,痰涎結聚,咯不出,咽不下,俗稱梅核氣;或胸滿喘嘔,攻衝作痛。將製半夏、茯苓各三錢,姜炒厚朴二錢,紫蘇錢半,再加薑、棗一起煎服。
三因七氣湯用於治療七情鬱結,陰陽反戾,吐利交作,寒熱眩暈,痰滿噎塞。用製半夏、炒厚朴、茯苓、白芍、紫蘇、陳皮、人參、桂心、生薑、紅棗一起煎服。
開鬱正氣散,通治五積六聚。
醋炒青皮,酒炒香附,土炒白朮,酒煮元胡,炒研砂仁,炒神麯,炒麥芽,山楂肉,茯苓,陳皮,桔梗,炙草,海粉,生薑(等分)
煎服。或曬研細末。薑湯,每調二錢,空心,日三服。
大七氣湯,治積聚癥瘕形氣實者。
煨三稜,煨莪朮,醋炒青皮,炒研益智仁,藿香,桔梗,陳皮,甘草(各一錢),木香,肉桂(各五分)
白話文:
開鬱正氣散,可以治療各種積聚症。用醋炒青皮、酒炒香附、土炒白朮、酒煮元胡,再將砂仁、神麴、麥芽炒研,並加入山楂肉、茯苓、陳皮、桔梗、炙草、海粉、生薑(各等份),煎服。也可以曬乾研成細末,用薑湯沖服,每次兩錢,空腹,一天三次。
大七氣湯,專治積聚、癥瘕,症狀表現為形氣實者。用煨三稜、煨莪朮、醋炒青皮、炒研益智仁、藿香、桔梗、陳皮、甘草(各一錢)、木香、肉桂(各五分)。
四七湯,治七情氣鬱,痰涎結聚,虛冷上氣,或心腹絞痛,或脹硬喘急。
人參,官桂,薑製半夏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,生薑(引)
心腹痛,加元胡索。
代赭旋覆湯,治傷寒汗吐下後,心下痞硬,噫氣不除。
旋覆花,製半夏,甘草,生薑(各三錢),人參,代赭石(各一錢),棗(二枚)
丁香柿蒂湯,治因寒呃逆。
丁香,柿蒂(各二錢),人參(一錢),生薑(引)
白話文:
四七湯用於治療七情郁結導致的痰涎積聚、虛寒上氣、心腹絞痛或脹硬喘急等症狀。人參、官桂、薑製半夏各一錢,甘草五分,生薑適量。若心腹疼痛,可加元胡索。
代赭旋覆湯用於治療傷寒汗吐下後,出現心下痞硬、噯氣不除的症狀。旋覆花、製半夏、甘草、生薑各三錢,人參、代赭石各一錢,大棗兩枚。
丁香柿蒂湯用於治療因寒引起的呃逆。丁香、柿蒂各二錢,人參一錢,生薑適量。
夾痰,加陳皮、法半、茯苓、良薑、甘草;夾熱,去人參、生薑,加陳皮、竹茹。
橘皮竹茹湯,治虛羸呃逆,及吐利後噦噫噯氣。
陳皮,竹茹,人參,炙草,赤茯苓,製半夏,去心麥冬,蜜炙楷杷葉,姜,棗(引)
胃熱,去人參;胃寒,去麥冬、竹茹,加丁香、砂仁;呃甚,加丁香、柿蒂。
金匱橘茹湯,主治噦逆。
陳皮,竹茹,甘草,生薑(各三錢),人參(一錢),棗(引)
胃熱,用沙參;氣逆,加香附;痰,加半夏、茯苓;傷酒,加炒神麯、葛根。
白話文:
如果痰多,就加上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良薑、甘草;如果夾雜著熱,就去除人參、生薑,加上陳皮、竹茹。
橘皮竹茹湯,用來治療虛弱瘦弱、呃逆,以及吐瀉後出現的呃逆、噯氣。
配方:陳皮、竹茹、人參、炙甘草、赤茯苓、製半夏、去心麥冬、蜜炙枇杷葉、生薑、大棗(引)。
如果胃熱,就去除人參;如果胃寒,就去除麥冬、竹茹,加上丁香、砂仁;如果呃逆嚴重,就加上丁香、柿蒂。
金匱橘茹湯,主要用來治療呃逆。
配方:陳皮、竹茹、甘草、生薑(各三錢),人參(一錢),大棗(引)。
如果胃熱,就用沙參;如果氣逆,就加上香附;如果痰多,就加上半夏、茯苓;如果因飲酒過多而出現症狀,就加上炒神麴、葛根。
利膈丸,治呃逆、便秘、喘嗽。
人參,炙草,藿香,桃仁(各三錢),當歸,大黃,炒麻仁,枳殼,厚朴(各一兩),檳榔,木香(各二錢)
研末,蜜為小丸。白湯下二錢。
五噎丸,治五噎(解見四卷)。
炙白朮,茯苓,陳皮(各一兩),人參,川椒,炮姜,桂心,炮附子,吳萸,細辛(各五錢)
研末,蜜為小丸。酒水,每下一二錢。
加減正氣散,治呃逆反胃。
製蒼朮,厚朴,炒研白蔻,陳皮,藿香,茯苓,法半,土炒白朮(各一錢),炒枳實,炒連,炙草(各五分),姜(引)
白話文:
利膈丸用於治療打嗝、便秘和咳嗽。藥方包括人參、炙草、藿香、桃仁(各三錢)、當歸、大黃、炒麻仁、枳殼、厚朴(各一兩)、檳榔、木香(各二錢),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蜜製成小丸,用白湯服用,每次二錢。
五噎丸用於治療五噎(詳細內容請參閱第四卷)。藥方包括炙白朮、茯苓、陳皮(各一兩)、人參、川椒、炮姜、桂心、炮附子、吳萸、細辛(各五錢),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蜜製成小丸,用酒水服用,每次下一至二錢。
加減正氣散用於治療打嗝、反胃。藥方包括製蒼朮、厚朴、炒研白蔻、陳皮、藿香、茯苓(各一錢)、法半、土炒白朮(各一錢)、炒枳實、炒連、炙草(各五分)、姜(引)。
橘杏丸,治噎膈反胃,大便燥者。
陳皮(研末),杏仁(去皮),麻仁(去殼,各三兩),郁李仁(泡去皮,五錢)
共搗如泥,煮棗取肉,糊為小丸。枳實湯下二錢。
保和湯,治積滯反胃。
陳皮,法半,茯苓,連翹,炒神麯,萊菔子,山楂(各錢半),姜炒川連(五分)
噎不止,加木香;痰呃,加栝蔞仁;便秘,加大黃。
保中湯,治虛熱呃逆。
白話文:
橘杏丸主要用於治療吞咽困難、反胃嘔吐,同時大便乾燥的情況。配方包括陳皮研磨成粉末、杏仁去皮、麻仁去殼、郁李仁泡去皮,比例分別為三兩、三兩、三兩、五錢。將這些藥材搗成泥狀,然後用煮熟的棗肉和藥泥一起糊成小丸服用。每次服用兩錢,可以用枳實湯送服。
保和湯則是用於治療食物積滯導致的反胃嘔吐。配方包括陳皮、茯苓、連翹、炒神麯、萊菔子、山楂,比例分別為半錢、半錢、半錢、半錢、半錢、半錢,另外加入姜炒川連五分。如果噎住不止,可以加些木香;如果痰多咳嗽,可以加些栝蔞仁;如果便秘,可以加大黃。
保中湯專門用於治療虛熱導致的呃逆。
炙白朮,製半夏,炒研砂仁,姜炒川連,蜜炙枇杷葉,酒炒條芩,炒黑梔仁,陳皮,茯苓,甘草,桔梗,生薑,黃土(引)
比和飲,治胃虛久病,見食即吐。
人參,炙術,茯苓,炙草,藿香,陳皮,炒神麯,伏龍肝,炒研砂仁,陳米,生薑,紅棗
復脈散,治呃逆無脈。
人參,炙術,茯苓,炙草,法半,陳皮,竹茹,五味子,去心麥冬,姜,棗(引)
補元湯,治元氣敗壞,呃逆不止。
白話文:
將白朮用火烤過,半夏經過加工處理,砂仁炒熟研磨,川連用薑炒,枇杷葉用蜂蜜炙烤,條芩用酒炒,梔仁炒至黑色,其他藥材包括陳皮、茯苓、甘草、桔梗、生薑和黃土。
比和飲用於治療胃虛久病,一吃東西就吐的情況。
人參、白朮用火烤過、茯苓、甘草用火烤過、藿香、陳皮、神麴炒熟研磨、伏龍肝、砂仁炒熟研磨、陳米、生薑、紅棗。
復脈散用於治療呃逆無脈的情況。
人參、白朮用火烤過、茯苓、甘草用火烤過、半夏經過加工處理、陳皮、竹茹、五味子、麥冬去掉心、薑、棗。
補元湯用於治療元氣衰敗,呃逆不止的情況。
人參,炙術,蜜耆,炙草,山藥,陳皮,石斛,木香,炒研白蔻,益智仁,姜,棗(引)
清郁湯,治痰火氣食,噯噫吞酸。
陳皮,法半,茯苓,甘草,川芎,白芍,炒香附,川連,枳實,梔子,神麯(俱炒香),製蒼朮,生薑(引)
煎服。
和中丸
炙白朮,法半,楂肉,茯苓,連翹(各兩半),炒枳殼,神麯,乾薑,陳皮(各一兩),炒蘿蔔子,炒白蔻,木香(各三錢)
研末,米湯糊為小丸。白湯下二錢。
茱連丸,治鬱積吐酸。
白話文:
人參、炙術、蜜耆、炙草、山藥、陳皮、石斛、木香、炒研白蔻、益智仁、薑、棗(適量)
清郁湯,用來治療痰火氣食、噯氣、打嗝、吞酸。
陳皮(一半)、茯苓、甘草、川芎、白芍、炒香附、川連、枳實、梔子、神麴(都炒香)、製蒼朮、生薑(適量)
煎煮後服用。
和中丸,
炙白朮(一半)、山楂肉、茯苓、連翹(各兩半)、炒枳殼、神麴、乾薑、陳皮(各一兩)、炒蘿蔔子、炒白蔻、木香(各三錢)
研磨成粉末,用米湯糊成小丸。用白湯服用,每次兩錢。
茱連丸,用來治療鬱積、嘔吐酸味。
製蒼朮,炒川連,泡吳萸(各五錢),陳皮,茯苓,法半(各一兩)
研末,煮麵糊為小丸。薑湯,每下二錢。
吳萸丸,治醋心吐水。
泡吳萸(一兩),炒神麯,炒麥芽,製蒼朮,陳皮,桂心(各五錢)
研末,煮麵糊為小丸。薑湯,每下錢半。
痰火越鞠丸,治嘈雜懊憹。
去油栝蔞仁,製蒼朮,膽星,海石,川芎,梔仁(各一兩),醋炒香附(三兩)
研末,麵糊小丸,青黛滾衣。白湯,每下二錢。
順氣消滯湯,治氣滯呃逆。
法半,陳皮,茯苓,炙術,丁香,柿蒂,香附(各一錢),炒川連,神麯,炒研砂仁,竹茹(各五分),生薑(引)
白話文:
製蒼朮、炒川連、泡吳萸(各五錢)、陳皮、茯苓、法半(各一兩),研磨成粉末,用麵糊做成小丸子。用薑湯送服,每次服用二錢。此方名為吳萸丸,主治胃酸反胃、嘔吐清水。
泡吳萸(一兩)、炒神麴、炒麥芽、製蒼朮、陳皮、桂心(各五錢),研磨成粉末,用麵糊做成小丸子。用薑湯送服,每次服用一錢半。此方名為痰火越鞠丸,主治胃脘嘈雜、心煩懊惱。
去油栝蔞仁、製蒼朮、膽星、海石、川芎、梔仁(各一兩)、醋炒香附(三兩),研磨成粉末,用麵糊做成小丸子,再用青黛滾上一層衣。用白湯送服,每次服用二錢。此方名為順氣消滯湯,主治氣滯引起的呃逆。
法半、陳皮、茯苓、炙術、丁香、柿蒂、香附(各一錢)、炒川連、神麴、炒研砂仁、竹茹(各五分)、生薑(引),共研磨成粉末。此方主治氣滯引起的呃逆。
保合丸,治積滯腹痛。
土炒白朮(二兩),法半,陳皮,茯苓,香附(各一兩),煨三稜,莪朮,炒川連,條芩,製蒼朮,厚朴,炒神麯,麥芽,炒蘿蔔子,連翹,山楂肉(各五錢),炒枳實,木香(各錢半)
研末,薑汁糊小丸。白湯,每下二錢。
化堅湯,通治諸積。
炙白朮,炒香附,炒枳實,制桃仁,醋炒三稜,莪朮,製半夏,當歸,川芎,紅花,茯苓,山楂,甘草,生薑(引)
傷面積,加炒研蘿蔔子;肉積,加制杏仁、炒川連;左脅有塊,加柴胡;右脅結塊,加炒青皮;飽脹,加藿香、炒研砂仁;口渴便秘,加大黃;奔豚氣,加烏藥、木香。
白話文:
保合丸主要用來治療積滯導致的腹痛。藥材包括白朮、陳皮、茯苓、香附、三稜、莪朮、川連、條芩、蒼朮、厚朴、神麯、麥芽、蘿蔔子、連翹、山楂、枳實和木香。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薑汁製成小丸,用白湯服用,每次服用兩錢。
化堅湯則用於治療各種積滯。藥材包括白朮、香附、枳實、桃仁、三稜、莪朮、半夏、當歸、川芎、紅花、茯苓、山楂、甘草和生薑。針對不同症狀,可添加其他藥材,例如傷面積加蘿蔔子,肉積加杏仁和川連,左脅有塊加柴胡,右脅結塊加青皮,飽脹加藿香和砂仁,口渴便秘加大黃,奔豚氣加烏藥和木香。
奪命湯,治奔豚攻心。
泡吳萸(五錢),茯苓(三錢),澤瀉(錢半),肉桂(一錢)
奔豚方
炒小茴,炙山甲(各五錢),焙全蠍,木香(各三錢)
研末,酒下二錢。
瀉肺丸,治嗽血、痰壅、氣逆。
去油栝蔞仁,炒葶藶子,制杏仁,煨大黃,炒川連,法半,枯芩,貝母,鬱金
便溏,去大黃。研末,麵糊丸。白湯下一錢。
保肺湯,治肺癰。
白話文:
奪命湯用於治療奔豚攻心,方劑為泡吳萸五錢、茯苓三錢、澤瀉一錢半、肉桂一錢。
奔豚方用於治療奔豚,方劑為炒小茴五錢、炙山甲五錢、焙全蠍三錢、木香三錢,研末後用酒送服二錢。
瀉肺丸用於治療咳嗽出血、痰多、呼吸困難,方劑為去油栝蔞仁、炒葶藶子、制杏仁、煨大黃、炒川連、法半、枯芩、貝母、鬱金,若患者腹瀉則去大黃,研末後做成麵糊丸,用白湯送服一錢。
保肺湯用於治療肺癰。
白芨,苡仁,銀花,貝母,陳皮,桔梗,甘草(節),炒葶藶子
木香調氣飲,治中氣昏死。
木香,丁香,檀香,藿香,茯苓,甘草,炒研白蔻,炒研砂仁
煎湯,頻頻灌之。中氣中惡,見三卷類中風。
中惡調氣散,治中惡昏死。
前方加製蒼朮、炒厚朴、陳皮。煎湯灌之。
八味順氣散,治中虛昏死。
人參,炙草,茯苓,陳皮,烏藥,白芷,土炒白朮,醋炒青皮,姜,棗(引)
白話文:
白芨、薏仁、金銀花、貝母、陳皮、桔梗、甘草(節)、炒葶藶子,配伍木香,可治療中氣昏迷。
將木香、丁香、檀香、藿香、茯苓、甘草、炒研白蔻、炒研砂仁煎湯,頻頻灌服。中氣中惡,症狀類似中風。
上述方劑再加上製蒼朮、炒厚朴、陳皮,煎湯灌服,可治療中惡昏迷。
人參、炙草、茯苓、陳皮、烏藥、白芷、土炒白朮、醋炒青皮,再加上薑、棗,可治療中虛昏迷。
煎湯,灌之。
木香流氣飲,快利三焦,通行榮衛,外達表氣,內通里氣,中開胸膈逆氣,通治水腫腹滿,氣逆喘嗽,氣痛走注。
人參,炙術,茯苓,炙草,陳皮,法半,木香,丁香,沉香,檳榔,桂心,白芷,木通,木瓜,蘇葉,川芎,大腹皮,去心麥冬,青皮,枳殼,香附,草果,厚朴,莪朮,大黃(俱用酒炒),生薑(引)
酌量煎服。
分心氣飲,治七情氣滯,胸腹脹痛。
白話文:
把藥材煎成湯,然後灌下去。木香流氣飲能快速疏通三焦,暢通榮衛,外達表氣,內通里氣,開通胸膈逆氣,治療水腫腹滿、氣逆喘咳、氣痛走注等症。藥材包括人參、炙術、茯苓、炙草、陳皮各半兩,木香、丁香、沉香、檳榔、桂心、白芷、木通、木瓜、蘇葉、川芎、大腹皮(去心)、麥冬、青皮、枳殼、香附、草果、厚朴、莪朮、大黃(用酒炒)、生薑(引)。根據個人情況酌量煎服。分心氣飲則用於治療七情氣滯、胸腹脹痛。
藿香,蘇葉,陳皮,桔梗,茯苓,炙術,甘草,木通,製半夏,大腹皮,炒青皮,炒桑皮,醋炒莪朮,香附,去心麥冬(各一錢),檳榔,桂心,木香(各五分),姜,棗(引)
香砂和中湯,治食積、氣鬱、濕痰諸脹。
藿香,炒研砂仁,法制蒼朮,土炒白朮,青皮,枳殼,香附,神麯(俱炒香),陳皮,茯苓,山楂,甘草,生薑皮(引)
開鬱導氣湯,通治寒熱食氣諸脹痛。
製蒼朮,炒香附,炒梔仁,炒神麯,炮姜,茯苓,川芎,白芷,陳皮,甘草
白話文:
藿香、蘇葉、陳皮、桔梗、茯苓、炙術、甘草、木通、製半夏、大腹皮、炒青皮、炒桑皮、醋炒莪朮、香附、去心麥冬各一錢,檳榔、桂心、木香各五分,姜、棗適量。此方名為「香砂和中湯」,主治食積、氣鬱、濕痰諸脹。
另有「開鬱導氣湯」,以法制蒼朮、炒香附、炒梔仁、炒神麯、炮姜、茯苓、川芎、白芷、陳皮、甘草組成,通治寒熱食氣諸脹痛。
煎服。尿秘,加滑石末。
寒痛脹滿方
炮姜,桂心,陳皮,甘草,香附,良薑,炒研砂仁,炮附子,泡吳萸,炒厚朴,枳殼,木香(引)
食滯,加炒神麯、麥芽、山楂。
顛倒木金散,通治氣鬱胸痛。
木香(一兩),鬱金(五錢)
研末。酒下二錢。屬血鬱者,用鬱金一兩,木香五錢。研末。酒調服。
疏肝散,治肝實脅痛。
柴胡,白芍,香附,川芎,陳皮(各錢半),炒青皮,枳殼,甘草(各一錢),木香(引)
痛甚,加膽草。
枳芎散,治左脅痛屬瘀血者。
白話文:
煎煮服用。若出現尿液排泄不暢,可加入滑石粉末。
寒痛脹滿方:炮製過的生薑、桂皮心、陳皮、甘草、香附子、良薑、炒研過的砂仁、炮製過的附子、泡製過的吳茱萸、炒過的厚朴、枳殼、木香。
若為食積導致的脹滿,可加入炒製的神麴、麥芽、山楂。
顛倒木金散,用於治療氣鬱導致的胸痛。
木香一兩,鬱金五錢,研磨成粉末,酒送服二錢。若屬血瘀導致的胸痛,則使用鬱金一兩,木香五錢,研磨成粉末,酒調服。
疏肝散,用於治療肝氣鬱結導致的脅肋疼痛。
柴胡、白芍、香附子、川芎、陳皮各錢半,炒製的青皮、枳殼、甘草各一錢,木香適量。
若疼痛劇烈,可加入膽草。
枳芎散,用於治療左脅肋疼痛,屬瘀血阻滯者。
枳殼,川芎,甘草,鬱金
煎服。
枳橘散,治右脅痛屬痰氣者。
枳殼,陳皮,薑黃,甘草
煎服。
益氣健脾湯,治飧瀉,胃強脾弱(解見三卷虛勞門)。
人參,炙術,茯苓,炙草,陳皮,炒芍,炮姜,訶子,製蒼朮,煨肉蔻,酒炒升麻
腹痛,去升麻,加木香,薑棗引。
復元通氣散,主治乳癰,並治胸脅氣滯脹痛。
酒炒青皮,去白陳皮(各二兩),去油栝蔞仁,焦川山甲(半生半炙),甘草,銀花,連翹(各一兩)
共曬灱,研末,磁瓶收貯。每用一二錢,酒水調服。
白話文:
枳殼、川芎、甘草、鬱金,煎服,這是治療右脅痛,屬於痰氣引起的方劑。
枳殼、陳皮、薑黃、甘草,煎服,這是治療飧瀉,胃強脾弱的方劑。人參、炙術、茯苓、炙草、陳皮、炒芍、炮姜、訶子、製蒼朮、煨肉蔻,酒炒升麻,如果腹痛,就去除升麻,加入木香,用薑棗引導服用。
酒炒青皮、去白陳皮、去油栝蔞仁、焦川山甲、甘草、銀花、連翹,這些藥材一起曬乾,研磨成粉末,用磁瓶儲存。每次服用一到兩錢,用酒水調服,這是治療乳癰,以及胸脅氣滯脹痛的方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