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方脈》~ 雜病心法集解 卷三 (14)
雜病心法集解 卷三 (14)
1. 辨似
內傷外感,脈皆大,內傷之脈,氣口大於人迎,不似外感之脈人迎大於氣口也。內傷外感皆頭痛,內傷之頭痛時痛時不痛,不似外感頭痛常痛不休也。內傷外感皆惡寒,內傷之惡寒得溫暖而即解,不似外感之惡寒雖近烈火而仍寒也。內傷外感皆發熱,內傷之發熱,熱在肌內,以手捫之,覺熱從內泛,不如外感之發熱,熱在皮膚,以手捫之,熱自內輕也。內傷外感皆自汗,內傷之自汗,氣短乏,聲怯弱,不似外感之自汗,氣壯促,語聲高也。
內傷外感手皆熱,內傷則手心發熱,不似外感之手背發熱也。內傷外感皆鼻不和,內傷之鼻息氣乏而喘,不似外感之鼻息氣促而鳴也。內傷外感皆不食,內傷之不食,口中無味,不似外感之不食,聞食則惡也。內傷外感皆口渴,內傷之渴,初病即渴,其飲甚少,不似外傷之渴,三日後始渴,其飲甚多也。此內傷外感之辨似也。
白話文:
[區別]內傷與外感的情況下,脈搏都會顯得較大,但內傷的脈象特徵是氣口(寸口)的脈搏比人迎(頸部動脈)更強,這跟外感時人迎脈比氣口脈強的情況不同。兩者都可能出現頭痛,但內傷的頭痛是時好時壞,不像外感那樣頭痛持續不減。兩者都有可能感到寒冷,但內傷的惡寒在得到溫暖後會迅速緩解,而外感的惡寒即使靠近熊熊火焰依舊感覺寒冷。兩者也可能發燒,但內傷的發熱源於肌肉深處,觸摸時能感受到熱量由內而外散發,而外感的發熱集中在皮膚表層,觸摸時會感覺到熱量由外向內輕微傳遞。兩者都可能有自發性出汗,但內傷導致的自汗伴隨著氣短乏力,聲音微弱,而外感導致的自汗則伴有氣壯急促,語音高昂。
兩種情況下手部都可能感到熱,但內傷時是手掌發熱,與外感時手背發熱的情況不同。兩者都可能出現呼吸不順,但內傷時呼吸氣短且喘,而外感時呼吸急促且有呼嚕聲。兩者都可能沒有食慾,但內傷時口腔無味,而外感時一聞到食物就噁心。兩者都可能口渴,但內傷的口渴在疾病初期就出現,喝水量很少,而外感的口渴在三天後才開始,且喝水量很大。這些就是內傷與外感之間的主要區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