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方脈》~ 雜病心法集解 卷三 (12)
雜病心法集解 卷三 (12)
1. 治法
治患諸痹,形氣虛者,服小續命湯;氣血實者,服二痹湯。俱隨症加味。治三痹初起,用木通湯,隨症加味;冶三痹氣血凝滯,服三痹湯。治五痹不已,乘虛入臟,留連日久者,服獨活寄生湯(俱見祛風門)。治胞痹,用五苓散加附子。治腸痹,用五苓散加蒼朮(見利濕門)。
治冷痹,身寒肢冷,狀類中寒者……(見祛風門)。治熱痹肌熱如火,服升陽散火湯加黃連、羚羊角末(見瀉火門)。治皮痹日久氣虛,用補中益氣湯加黃柏、紅花(見理氣門)。凡痹患在筋骨,則受邪深,故痛久難已;患在皮脈,則受邪淺,故易治易愈。凡痹日久,內傳所合之臟,則為五臟之痹。
若其人中虛受邪,則難治多死。凡臟實不受邪,痹復還於外,則易治易愈。如久病皮痹,當內傳入肺,若無胸滿喘咳之症,則是肺實不受邪侵也。餘臟仿此。
白話文:
[治療方法]
對於各種關節疼痛病症,如果病人體質虛弱,應服用小續命湯;如果病人氣血旺盛,則服用二痹湯。兩種藥方都可以根據病情適度調整配方。
針對剛開始的三痹症狀,可使用木通湯,並根據具體症狀增減藥材;如果三痹導致氣血運行不暢,可服用三痹湯。
對於長期未愈的五痹症,已經影響到內臟,且病情持續時間較長的情況,應服用獨活寄生湯(詳情請參考祛風類方劑)。
針對胞部關節疼痛,可用五苓散加上附子來治療。而腸道關節疼痛,則使用五苓散加上蒼朮(詳情請參考利濕類方劑)。
對於因寒冷導致的關節疼痛,身體寒冷,四肢冰冷,類似於寒氣入侵的狀況……(詳情請參考祛風類方劑)。
對於熱性關節疼痛,肌肉熱如火燒,可以服用升陽散火湯,並添加黃連和羚羊角粉(詳情請參考瀉火類方劑)。
對於長時間的皮膚關節疼痛,導致氣虛的狀況,可使用補中益氣湯,並添加黃柏和紅花(詳情請參考理氣類方劑)。
通常,如果關節疼痛出現在筋骨部位,因為邪氣深入,所以疼痛難以消除;而如果出現在皮膚和脈絡部位,因為邪氣淺顯,所以較易治療。
如果關節疼痛持續一段時間,並且影響到相應的內臟,就會形成五臟關節疼痛。
如果患者體質虛弱,容易受到邪氣侵犯,治療困難,死亡風險高。然而,如果內臟健康,不容易受到邪氣影響,關節疼痛就會回到體表,治療較易,恢復速度也會較快。
例如,如果長時間的皮膚關節疼痛,本應傳入肺臟,但患者並無胸悶、呼吸困難或咳嗽等症狀,這表明肺臟健康,沒有受到邪氣的侵害。其他臟器的判斷方式相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