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方脈》~ 雜病心法集解 卷三 (10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病心法集解 卷三 (10)

1. 瘟斑痧疹

傷寒汗下失宜,致發斑疹,已詳二卷辨症門。此因時氣傳染,感而即出,故名瘟斑、瘟痧、瘟疹。發於氣分者為痧,色白如膚粟;發於血分者為斑疹,故色紅赤;又膚淺者為疹,深重者為斑,斑或如豆,或成連片。二症正紅者輕,赤者重,黑者死。若色淡紅稀暗,乃因邪在三陽,已成斑疹,由外邪入里,邪從陰化,或過服涼藥所致,屬陰分,當從陰寒治之。

白話文:

在處理感冒時,如果出汗或用藥不當,導致身上出現斑疹,這部分已在第二卷的病症辨識章節詳細說明。此種情況多是由於外界病毒的感染,一旦感染,立即顯現,因此被稱為瘟斑、瘟痧、瘟疹。

如果病癥在人體的氣分層次發生,則表現為痧,其色澤會呈現白色,類似皮膚上的小疙瘩;若病癥在人體的血分層次發生,則會形成斑疹,其色澤會是鮮紅或深紅色;此外,表層皮膚的病癥表現為疹,深入肌膚的則為斑,斑的形狀可能像豆子大小,也可能連成一大片。

對於這兩種病癥,顏色為正常紅色的病情較輕,顏色偏深紅的病情較重,若出現黑色,則預示病情危急。若疹斑呈現淡紅且分佈零散,且顏色偏暗,這通常表示病毒已經從身體表面進入體內,病毒轉向在體內發展,可能是因為過量服用寒涼藥物所導致,這屬於陰性反應,應按陰寒症狀進行治療。

2. 治法

如初起尚未出透,色正紅,表熱輕者,服升麻葛根湯升發之(見發表門)。如初起出不透徹色紫赤,表熱重者,服三黃石膏湯宣發之(見表裡門)。凡斑、痧、疹已經出透,不可再表,只宜清解,主以消斑青黛飲(見瀉火門)。凡斑、痧、疹初起,表裡俱實,法宜汗下兼行,主以雙解通聖散(見表裡門)。

凡平常風痧、斑疹或隱或現者,只服荊防敗毒散(見發表門)。余詳幼科。

白話文:

[治療方法]

如果疾病剛開始,疹子還未完全冒出,顏色鮮紅,且有輕微的體表發熱,可以服用升麻葛根湯來促進疹子的發出(詳細請參閱發汗解表類方劑部分)。若疹子在初期就出現得不夠徹底,顏色偏深紅,且體表發熱嚴重,則應服用三黃石膏湯來幫助疹子的完全發出(詳細請參閱表裡兩解類方劑部分)。對於斑、痧、疹已完全冒出的病情,不宜再用發汗的方法,而應以清熱解毒為主,可以選擇消斑青黛飲(詳細請參閱清熱瀉火類方劑部分)。

對於斑、痧、疹在初期即同時呈現表證和裏證,即身體內外都存在實證的情況,治療原則應採取汗法和下法並用,可使用雙解通聖散(詳細請參閱表裡兩解類方劑部分)。

對於一般的風痧、斑疹,症狀時隱時現,可用荊防敗毒散進行治療(詳細請參閱發汗解表類方劑部分)。其餘詳細治療原則,請參考兒童科相關資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