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方脈》~ 雜病心法集解 卷四 (15)
雜病心法集解 卷四 (15)
1. 總括
喻嘉言曰:胸中陽氣,如離照當空,曠然無外。設地氣一上,則窒塞有加。故胸痹者,陰氣上逆之候也。世醫不知胸痹為何病,習用豆蔻、木香、訶子、三稜、曲葉之類,坐耗其胸中之陽,致生他病。惟仲景,輕則用薤白、白酒以益其陽,重則用附子、乾薑以消其陰,法最神妙也。
白話文:
喻嘉言說:胸中的陽氣,就像太陽照耀天空,空曠無垠,無所阻礙。如果地氣上升,就會使胸中陽氣受阻,更加阻塞。所以胸痹,就是陰氣上逆的徵兆。
世上的醫生不知道胸痹是什麼病,習慣用豆蔻、木香、訶子、三稜、曲葉等藥物,結果反而消耗了胸中的陽氣,導致其他疾病。
只有仲景,對於輕症,用薤白、白酒來補充陽氣,對於重症,用附子、乾薑來消除陰氣,方法最為神妙。
2. 治法
治胸痹初起,喘息咳唾,胸背牽疼,氣短難臥,服栝蔞薤白白酒湯,若夜不得臥,心痛徹骨者,內加薑製半夏。若氣結胸滿,脅下氣逆搶心者,服枳實薤白桂枝湯(俱見和解門)。
胸痛屬氣鬱者,服顛倒木金散(見理氣門)。痰飲盛,服控涎丹(見除痰門)。胸有痰飲,發熱作痛,輕者服小陷胸湯,重者服大陷胸湯(見攻裡門)。
白話文:
治療胸痹初起症狀
治療胸痹初期,出現喘息咳嗽、胸背牽引疼痛、氣短難以平臥等症狀時,可服用栝蔞薤白白酒湯。 如果夜間無法平躺,心痛徹骨,則需在湯方中加入薑製半夏。
若出現氣結胸滿,脅肋下方氣逆上衝心臟的症狀,則需服用枳實薤白桂枝湯。 以上兩種方劑,均可在「和解門」中找到。
針對胸痛屬於氣鬱者,可服用顛倒木金散。 此方劑可在「理氣門」中找到。
若痰飲盛,則可服用控涎丹。 此方劑可在「除痰門」中找到。
若胸部有痰飲,並伴有發熱疼痛,症狀輕者可服用小陷胸湯,重者則需服用大陷胸湯。 以上兩種方劑,均可在「攻裡門」中找到。
3. 總括
脈雙弦者,肝氣有餘,兩脅作痛,皆厥陰肝經為病也,其症自兩脅下少腹,當辨內外所感之邪治之。如因暴怒傷肝,悲哀氣結,飲食生冷,跌僕損形,或痰積注脅,與血相搏,此屬內因脅痛。若傷寒少陽,耳聾脅痛,及風寒濕熱襲脅作痛,此屬外因脅痛。總以散結順氣,化痰和血為主。
白話文:
如果脈象呈現雙弦,代表肝氣過盛,兩側肋骨下會感到疼痛,這些都是厥陰肝經引起的病症。疼痛位置從兩側肋骨下方延伸至小腹,需要根據是內因還是外因引發的病症來治療。如果是因為暴怒傷肝、憂傷氣結、飲食生冷、跌倒受傷、痰積在肋骨部位與血液凝結,這些屬於內因導致的肋骨疼痛。如果是因為傷寒少陽導致耳聾伴隨肋骨疼痛,或是風寒濕熱侵襲肋骨引起疼痛,這些則屬於外因導致的肋骨疼痛。總體治療原則是散結順氣,化痰和血。
4. 治法
左邊脅痛,總屬瘀血。輕者,服枳芎散(見理氣門),次用四物湯加青皮、元胡、紅花、桂心、柴胡(見理氣門);瘀甚,再加莪朮、桃仁;熱,加炒芩、連。若因暴怒傷肝,房勞傷腎,左脅痛者,用六味地黃湯加柴胡、當歸。若瘀以左脅,形氣實者,用桃仁承氣湯逐之(見理血門)。若肝火燥甚,左脅獨痛,吞酸,吐酸,服左金丸、抑青丸(俱見瀉火門)。
白話文:
左側脅肋疼痛,通常是瘀血所致。
- 輕微者,服用枳芎散(詳見理氣門)。
- 中等程度,可使用四物湯,再加入青皮、元胡、紅花、桂心、柴胡(詳見理氣門)。
- 瘀血嚴重者,可再加入莪朮、桃仁。
- 若伴隨發熱,可加入炒黃芩、連翹。
若因暴怒傷肝、房事勞損傷腎而導致左側脅肋疼痛,可用六味地黃湯加柴胡、當歸。
若瘀血停滯於左側脅肋,且身形氣息強壯者,可用桃仁承氣湯驅逐瘀血(詳見理血門)。
若肝火過旺,左側脅肋單獨疼痛,伴隨吞酸、吐酸,可服用左金丸、抑青丸(詳見瀉火門)。
右邊脅痛,總屬痰氣。輕者,服枳橘散;脹痛,服木香順氣湯(見理氣門);水飲攻甚,服十棗湯(見攻裡門);痰飲走注,服控涎丹。余按後法。左右兩脅諸痛,有因肝火盛而木氣實,脅痛口苦者,服龍膽瀉肝湯。若肝實火旺,兩脅痛引小腹,躁擾暈眩,服當歸龍薈丸(見瀉火門)。
若食積脅痛,一條努起,形氣實者,服化滯丸、導滯丸(俱見攻裡門)。若食滯、濕痰、鬱氣攻脅脹痛,服香砂和中湯、和中丸、木香順氣湯。若肝鬱脅痛,時作太息,難於轉移,服疏肝散(俱見理氣門)。若脅脹口苦,用小柴胡湯加炒連、梔仁,濕熱盛加蒼朮、青皮、膽草。
白話文:
右邊脅痛的治療
右邊脅痛,大多是由於痰氣所致。
- 輕微者,可服用枳橘散;
- 脹痛者,可服用木香順氣湯(詳見理氣門);
- 水飲侵襲嚴重者,可服用十棗湯(詳見攻裡門);
- 痰飲流注者,可服用控涎丹。
以下為其他治療方案:
- 左右兩脅疼痛,因肝火旺盛、木氣實而導致,伴隨口苦者,可服用龍膽瀉肝湯。
- 若肝臟實火旺盛,兩脅疼痛並牽連小腹,伴隨煩躁、頭暈者,可服用當歸龍薈丸(詳見瀉火門)。
- 若因食積導致脅痛,伴隨一條隆起、形氣實者,可服用化滯丸、導滯丸(均詳見攻裡門)。
- 若因食滯、濕痰、鬱氣攻襲導致脅脹痛者,可服用香砂和中湯、和中丸、木香順氣湯。
- 若因肝鬱導致脅痛,時常嘆息,難以轉移者,可服用疏肝散(均詳見理氣門)。
- 若脅脹伴隨口苦者,可用小柴胡湯並添加炒連翹、梔子,若濕熱盛者,可再加蒼朮、青皮、膽草。
若痛引肩胸,往來寒熱,服逍遙散,夾熱加丹皮、梔仁(俱見和解門)。
治因勞傷,兩脅脹痛,身熱脈虛,用補中益氣湯加川芎、炒白芍、炒青皮。
治因閃挫脅痛,服復元通氣散(俱見理氣門)。
治因血瘀脅痛,服復元活血湯(方見理血門)。
白話文:
如果疼痛牵连肩胸,伴随寒热交替,可以服用逍遥散,若夹杂热症,可以加丹皮、栀仁。
如果因为劳累损伤,两侧肋骨胀痛,身体发热脉象虚弱,可以使用补中益气汤,并加入川芎、炒白芍、炒青皮。
如果因为闪挫导致肋骨疼痛,可以服用复元通气散。
如果因为血瘀导致肋骨疼痛,可以服用复元活血汤。
5. 總括
此症有腎虛、氣滯、血瘀、濕熱、痰飲、閃挫、感風、感寒、感濕之分。
白話文:
這段古文中醫的文字是說:這種病症可以分成腎虛、氣滯、血瘀、溼熱、痰飲、閃挫、感受風邪、感受寒邪和感受溼邪等九種類型。
6. 脈症
腰痛之脈,沉為氣滯,弦為血虛,澀則為瘀,濡則為濕,滑伏主痰飲,浮緊主風寒,脈大無力屬腎虛也。痛甚,面色忽紅忽黑,此為心腎交爭,難治之症。
白話文:
腰部疼痛的脈象,如果深沈代表可能是氣滯,如果是弦狀可能表示血液不足,若是渾濁就是有淤血,若像是被水浸溼了就有可能是因為濕氣重,而滑動且藏在下面的是痰和水分過多,如果脈搏浮起且緊繃的話那就是受涼或感冒了,脈博強但沒有力量則是腎臟虛弱所造成的。 如果疼痛非常嚴重,臉色突然變得很紅或是很黑,這就是心臟和腎臟互相競爭的情況,是非常難治療的病症。
7. 治法
治腎虛腰痛,悠悠作痛,虛不能舉,冷痹無力,先服獨活寄生湯(見祛寒門),後服安腎丸、青蛾丸(俱見補養門)。
治氣滯腰痛,陰陽壅滯,氣不宣通,注腰走痛,先服木香順氣湯。若元氣素虛,體倦懶食,不時腰痛,用補中益氣湯加炒杜仲、白芍、酒洗牛膝。若虛中有火,再加鹽水炒黃柏、知母(俱見理氣門)。
白話文:
治療腎虛導致的腰痛,疼痛綿綿不絕,虛弱无力,寒冷麻痹,先服用獨活寄生湯,之後服用安腎丸、青蛾丸。
治療氣滯導致的腰痛,陰陽阻塞,氣血不流通,疼痛集中在腰部,先服用木香順氣湯。如果元氣本來就虚弱,身体疲倦,食欲不振,不时腰痛,可以用補中益氣湯,加入炒杜仲、白芍、酒洗牛膝。如果虚弱中伴有火气,再加入盐水炒黃柏、知母。
治血瘀腰痛,痛如錐刺而不移,日輕夜重,若系死血,服活絡丹(見祛風門)。輕者,用佛手散加味;虛者,用四物湯加逐瘀藥(俱見理血門)。
治濕熱腰痛,痛而重墜,無有休時,或注足熱腫,用加味二妙散與後方。若濕痰蓄積,腰如物覆,痛連脊背,服煨腎散(俱見祛風門)。
治風邪腰痛,痛常走移,牽引足背,虛者,服獨活寄生湯,或服蠲痹湯;風兼濕者,用小續命湯,隨症加減(俱見祛風門)。
白話文:
針對血瘀引起的腰痛,疼痛如錐子般刺痛且固定位置,白天輕微晚上加重,像是死血凝滯,可以服用活絡丹。症狀較輕的,可以使用佛手散加味;體虛的,則用四物湯加上活血化瘀的藥物。
濕熱引起的腰痛,疼痛沉重下墜,沒有緩解的時候,或者伴隨腳部熱腫,可以使用加味二妙散以及其他治療濕熱的方劑。若濕痰積聚,腰部感覺有東西壓著,疼痛連及脊背,則服用煨腎散。
風邪引起的腰痛,疼痛位置常移動,牽引到腳背,體虛的,可以服用獨活寄生湯或蠲痹湯;風邪兼夾濕邪的,則用小續命湯,根據症狀加減藥物。
治風寒腰痛,牽引背脅,或身熱惡寒,無汗肢冷,惡食,服五積散(見表裡門)。若寒濕腰痛,沉沉重著,用羌活勝濕湯加味(見利濕門)。
治閃挫腰痛,屬氣滯者,服復元通氣散(見理氣門)並奇效方(見祛風門)。屬血瘀者,服復元活血湯、加味佛手散(見理血門)。
治痰飲腰痛,走注攻痛者,服控涎丹,輕者服豁痰湯(俱見除痰門)。凡寒虛腰痛,搗爛棉花子炒熱,縫布囊袋裝定,日夜繫腰,且能固腎。
白話文:
治療風寒引起的腰痛,疼痛牽引到背部和脅肋,或伴隨發熱怕冷、無汗肢冷、食慾不振的症狀,可以服用五積散(見表裡門)。如果腰痛是寒濕引起的,感覺沉重,可以用羌活勝濕湯加味(見利濕門)。
治療閃挫引起的腰痛,如果是氣滯引起的,服用復元通氣散(見理氣門)和奇效方(見祛風門)效果顯著。如果是血瘀引起的,服用復元活血湯、加味佛手散(見理血門)。
治療痰飲引起的腰痛,疼痛沿著經絡流注而發作,可以服用控涎丹,輕症服用豁痰湯(俱見除痰門)。凡是寒虛引起的腰痛,可以用棉花子搗爛炒熱,縫入布袋,日夜繫在腰間,可以起到溫腎固腎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