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方脈》~

回本書目錄

1. 心腹門

2. 總括

歧骨陷處痛者,名曰心痛;橫滿連胸,名肺心痛;下連胃脘,名胃心痛;痛連臍間,名脾心痛;痛連兩腰,名腎心痛;痛連小腹,名大腸小腸痛;痛連兩脅,名肝心痛;時痛時止,頻吐清水,名蟲心痛;中惡腹痛,名曰疰痛;寒邪外干,名中寒痛;心悸而痛,名悸心痛。水停心下,屬飲也;思慮傷心脾,屬傷也。

凡停食痛、停水痛、停痰痛、胃火痛、氣滯痛、血瘀痛,皆不死之症,當分別施治。惟真心痛,面色黑,四肢逆冷至節,期周一日,必死。

白話文:

[總結],如果在胸骨下方疼痛,我們稱之為心痛;如果疼痛擴散到整個胸部,我們稱之為肺心痛;如果疼痛向下延伸到胃部,我們稱之為胃心痛;如果疼痛延伸到肚臍之間,我們稱之為脾心痛;如果疼痛延伸到腰部兩側,我們稱之為腎心痛;如果疼痛延伸到小腹部,我們稱之為大腸小腸痛;如果疼痛延伸到肋骨兩側,我們稱之為肝心痛;如果疼痛時發時止,且頻繁嘔吐清水,我們稱之為蟲心痛;如果因為受到邪氣影響導致腹痛,我們稱之為疰痛;如果因為寒氣入侵導致的疼痛,我們稱之為中寒痛;如果伴有心悸的疼痛,我們稱之為悸心痛。水分停留在心臟下方,這屬於飲證;過度思考憂慮傷害心和脾,這屬於傷證。

凡是因為食物停留導致的疼痛、水液停留導致的疼痛、痰液停留導致的疼痛、胃火導致的疼痛、氣滯導致的疼痛、血瘀導致的疼痛,這些都不是致命的疾病,應該分別進行治療。然而,如果是真正的"心痛",患者面色發黑,四肢冰冷至關節,預計在一天內,患者必然會死亡。

3. 治法

治心腹諸痛,因濕熱鬱結及氣積食滯,脈沉有力者,服化滯丸(見攻裡門)。量體虛實,先攻積滯,後用平胃散,隨症加味(見消導門)。

治心腹諸痛,因寒積水停及食停腸胃,冷熱不調,腹脹氣急,痛滿欲死,其脈沉遲有力者,用備急丸先攻積滯(見攻裡門),後審症調治。

治心腹釣痛,因痰飲停伏,走移攻注,手足冷痹,氣脈不通,筋骨牽引疼痛,用控涎丹攻之,攻後用二陳湯,隨症加味(俱見除痰門)。

治一切蟲痛,或寒厥吐蛔,或胃腑發咳,咳而嘔,嘔甚吐蟲,俱服烏梅丸。若蟲齧腹痛,作止有時,或氣痛耕起,往來無常,服集效丸、化蟲丸。若胃痛、腹痛,干痛有時,服雄檳丸。蟲脹腹痛,喜食炭土,服使君子丸(俱見殺蟲門)。若胃寒吐蛔,服理中安蛔丸。小兒中寒,蟲動不安,腹中時痛時止,面色乍紅乍白,四肢厥冷者,服加減理中湯(見祛寒門)。

治裡寒腹痛,迂緩喜按,或厥逆拘急,及感寒霍亂,便溏肢冷,嘔吐清水,脈沉遲無力者,俱用理中湯,隨症加減(見祛寒門)。

治胃脘寒痛、冷痛、瘀血刺痛、寒怒兼痛,用丁桂湯、神授方,隨症加減(俱見祛寒門)。凡寒痛、氣痛、食痛,俱用熨臍法(見和解門)。

治外感寒邪,內傷生冷,胸滿腹痛,身熱無汗,嘔吐惡食,脈大無力,主以五積散解表通里(見表裡門),後服藿香正氣散和之(見和解門)。

治木來乘土,腹中急痛,及陽脈澀,陰脈弦,心悸而煩熱,口燥咽乾,主以小建中湯緩肝理脾(見發表門)。若暑飲腹痛,服二香飲(見清暑門)。

治火鬱腹痛,壯厲拒按,主以清中湯(見瀉火門),或服清郁湯(見理氣門)。心胃熱痛,服清熱解鬱湯(見和解門)。實熱腹痛,服承氣湯(見攻裡門)。

治食積腹痛,惡食吐食,脹滿便閉,脈症實者,用小承氣湯下之(見攻裡門),下後仍痛,用平胃散加藿香、香附、砂仁、神麯。食痛兼痰,連綿不止,或食入痛甚,服消導二陳湯(俱見消導門)。瀉痛,服保和丸(見理氣門)。

治氣滯腹痛,無論寒、熱、食、濕,服開鬱導氣湯。七情氣痛,服分心氣飲。陰陽壅滯,氣不宣通,胸腹脹痛,服木香流氣飲(均載理氣門)。

治脾虛腹痛,服歸脾湯(見理血門)。虛寒腹痛,服香砂六君子湯(見補養門)。

血瘀腹痛

血瘀症,已詳載婦科二卷。大法瘀痛初起,形氣實者,服抵當諸湯。形氣虛者,服玉燭散、失笑散(俱見理血門)。若血虛寒痛,服羊肉湯(見祛寒門)。余詳婦科。若氣虛寒痛,用補中益氣湯加法夏、茯苓、炮吳萸(見理氣門)。

治急痧症

腹中卒然大痛,大叫數聲即昏死者,急以手蘸冷水,盡拍兩足彎委中穴,拍之良久,必見粗筋一條,將扁針伴筋兩旁刺令出血,必蘇,旋服陰陽湯二碗,後服六和湯(俱見和解門)。

心腹諸痛,痛在膈上者,屬上焦胃脘病也;在中脘者,屬中焦脾胃病也;在臍上下痛者,屬下焦肝腎病也。熱痛迅厲,拒人手按,多在臍上,屬實痛也;寒痛迂緩,熱手按摩少減,多在臍下,屬虛痛也。

白話文:

[治療方法]

對於心臟和腹部的各種疼痛,若是因為濕熱鬱結或是氣滯食滯導致,脈象沉而有力的情況,應服用化滯丸(參見攻裡篇)。根據患者身體的虛實狀況,先攻去積滯,然後再使用平胃散,並根據具體症狀加入相應的藥材(參見消導篇)。

針對由寒積水停和食物在腸胃停留,冷熱不調,腹部脹大,呼吸困難,疼痛難忍,脈象沉遲有力的情況,應先用備急丸攻去積滯(參見攻裡篇),然後根據症狀進行調治。

對於心臟和腹部的疼痛,若是由於痰飲停留在體內,導致手腳冰冷,氣脈不通,筋骨疼痛,應使用控涎丹進行治療,治療後使用二陳湯,並根據具體症狀加入相應的藥材(參見除痰篇)。

對於各類蟲痛,包括寒厥吐蛔,胃腑咳嗽,嘔吐,甚至嘔出蟲子,應服用烏梅丸。若蟲咬引起的腹痛,或氣痛,服集效丸、化蟲丸。胃痛、腹痛,定時發生,服用雄檳丸。蟲脹腹痛,喜歡吃炭土,服用使君子丸(參見殺蟲篇)。若胃寒吐蛔,服用理中安蛔丸。小孩受寒,蟲動不安,腹痛時好時壞,面色忽紅忽白,四肢冰涼,服用加減理中湯(參見祛寒篇)。

對於內部寒冷導致的腹部疼痛,患者喜歡緩慢地按摩腹部,或出現厥逆拘急,以及受寒導致的霍亂,便溏肢冷,嘔吐清水,脈象沉遲無力的情況,都應使用理中湯,並根據具體症狀進行調整(參見祛寒篇)。

對於胃脘寒痛、冷痛、瘀血刺痛、寒怒兼痛,使用丁桂湯、神授方,並根據具體症狀進行調整(參見祛寒篇)。對於寒痛、氣痛、食痛,都可使用熨臍法(參見和解篇)。

對於外感寒邪,內傷生冷,胸滿腹痛,身熱無汗,嘔吐厭食,脈象大而無力的情況,應使用五積散解表通裏(參見表裡篇),然後服用藿香正氣散進行調和(參見和解篇)。

對於木來乘土,腹部急痛,以及陽脈澀,陰脈弦,心悸而煩熱,口燥咽乾的情況,應使用小建中湯緩解肝氣,調理脾臟(參見發表篇)。若是暑飲腹痛,服用二香飲(參見清暑篇)。

對於火鬱腹痛,劇烈疼痛,拒按,應使用清中湯(參見瀉火篇),或服用清鬱湯(參見理氣篇)。心胃熱痛,服用清熱解鬱湯(參見和解篇)。實熱腹痛,服用承氣湯(參見攻裡篇)。

對於食積腹痛,厭食,嘔吐,脹滿,便祕,脈象實的情況,使用小承氣湯進行治療(參見攻裡篇),治療後若仍疼痛,使用平胃散加藿香、香附、砂仁、神麯。食痛兼痰,連綿不止,或食入痛甚,服用消導二陳湯(參見消導篇)。瀉痛,服用保和丸(參見理氣篇)。

對於氣滯腹痛,無論是寒、熱、食、濕引起,服用開鬱導氣湯。因七情導致的氣痛,服用分心氣飲。陰陽壅滯,氣不宣通,胸腹脹痛,服用木香流氣飲(均載理氣篇)。

對於脾虛導致的腹痛,服用歸脾湯(參見理血篇)。虛寒腹痛,服用香砂六君子湯(參見補養篇)。

對於血瘀導致的腹痛,詳見婦科二卷。大法瘀痛初起,形氣實者,服用抵當諸湯。形氣虛者,服用玉燭散、失笑散(參見理血篇)。若血虛寒痛,服用羊肉湯(參見祛寒篇)。詳細信息請參閱婦科。若氣虛寒痛,使用補中益氣湯加法夏、茯苓、炮吳萸(參見理氣篇)。

對於急痧症,腹部突然劇烈疼痛,大叫幾聲即昏迷死亡的情況,應立即用手蘸冷水,盡力拍打雙腿彎曲處的委中穴,長時間拍打,直到看到一條粗筋,用扁針在筋的兩側刺出血,病人會甦醒,隨後服用陰陽湯兩碗,再服用六和湯(參見和解篇)。

心臟和腹部的各種疼痛,若疼痛部位在膈上,屬於上焦胃脘病;若在中脘,屬於中焦脾胃病;若在臍上下,屬於下焦肝腎病。熱痛迅速且劇烈,拒絕他人按摩,多在臍上,屬於實痛;寒痛緩慢,熱手按摩稍微減輕,多在臍下,屬於虛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