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方脈》~

回本書目錄

1. 頭痛門

2. 總括

因風而痛,頭暈目眩,謂之頭風。則因熱而痛,心煩口渴。因氣鬱而痛暈,則志意不伸。因痰飲而痛暈,則嘔吐痰涎。因濕而痛暈,則頭重不起。因虛而痛,暈動則更痛、更暈也。真頭痛,痛連腦內,手足青冷至肘膝之節,朝發夕死。凡頭痛,時時昏冒,及頭目卒然大痛,目視物不見,皆凶症也。

白話文:

[總結],內容如下:

如果是因為風邪引起的疼痛,會有頭暈眼花的現象,這被稱為頭風。如果疼痛是因為熱邪引起,會伴隨心煩和口渴。如果是因為情緒鬱悶導致的頭痛和暈眩,會讓人感覺心情無法舒展。如果是痰濕引起的頭痛和暈眩,會有嘔吐痰液的症狀。如果是濕氣過重引發的頭痛和暈眩,會感到頭部沉重難以抬起。如果是體虛導致的頭痛,活動後頭痛和暈眩會更加嚴重。真正的頭痛,其疼痛感會連到腦內,且手腳會冰涼到肘部和膝蓋,這種情況下,可能早上發病晚上就會死亡。一般的頭痛,如果常常出現昏沉,或是突然間頭部和眼睛劇烈疼痛,甚至看不清東西,這些都是危險的症狀。

3. 脈症

頭痛之脈,風浮,寒緊,濕細,暑虛,痰飲弦滑,熱數,食洪,皆主脈也。若初起短澀微濡,氣血已虛,更兼無神,腦中劈痛,心神昏憒,此真頭痛矣。

白話文:

關於頭痛的脈象,風邪引起的頭痛其脈象會浮;寒邪導致的頭痛脈象會緊;濕邪影響的頭痛脈象會細;暑熱造成的頭痛脈象會虛;由痰飲引起頭痛的脈象會是弦滑;熱邪導致的頭痛脈象會數;食滯引起的頭痛脈象會洪大,這些都是頭痛的主要脈象。

如果頭痛剛開始時,脈象短澀且微濡,這表示體內的氣血已經虛弱。如果再加上精神疲乏無力,頭部劇烈疼痛,心神混亂不清,這種情況就是真正的嚴重頭痛了。

4. 治法

頭風初起,法宜取嚏。兼熱者,嗅蓽茇散;兼濕者,嗅二寶散;兼痰者,嗅三聖散;風盛者,嗅碧雲散(俱見湧吐門)。外用貼穴法(見發表門)。

治偏正頭痛,風濕熱盛,服清空膏。風熱上攻,服獨活散(俱見祛風門)。偏正頭風,暈痛兼有濕熱,脈浮洪數,主以芎芷石膏湯,隨症加味。頭風兼表熱,服川芎茶調散。頭目脹痛,風兼痰火……一切頭痛,主以清上蠲痛湯,隨症加減(以上俱見發表門)。

治風痰頭痛,暈眩嘔瀉,服青洲白丸子。痰厥暈痛,服半夏天麻白朮湯。頭目暈眩,用清暈化痰湯,隨症加味。頭痛風眩,常服都梁丸。痰火痛,用清熱化痰湯加川芎、桔梗。痰飲暈痛,用二陳湯加味。食痰痛,服順氣消食丸。熱痰攻痛,服諸滾痰丸(以上均見除痰門)。

治血虛頭痛,主以四物湯。兼風,加芥穗、薄荷、羌活、天麻;熱,加炒芩、連;血虛暈眩,加酒炒芥穗;寒熱往來,加酒炒條芩、柴胡(俱見理血門)。

治氣虛頭痛,主以補中益氣湯。氣逆頭痛,服蘇子降氣湯(見理氣門〕。氣血均虛,主以十全大補湯。陰陽不升降,主以黑錫丹(見補養門)。

白話文:

[治療方法]

當頭風剛開始時,應採取引發打噴嚏的方式治療。如果併有熱象,可以使用蓽茇散吸入;若伴有濕氣,則使用二寶散;若是痰多,則使用三聖散;如果是風邪過重,則使用碧雲散(這些方法都可以在催吐療法中找到)。另外,還可以配合使用穴位貼敷法(詳情請參閱發汗療法)。

對於偏正頭痛,風濕熱氣旺盛的情況,可服用清空膏。如果是風熱上沖,則服用獨活散(這些方法皆可在祛風療法中找到)。對於偏正頭風,伴有頭暈及濕熱,脈搏浮洪且頻率快的症狀,主要使用芎芷石膏湯,並根據具體情況調整藥方。頭風加上表面的熱感,可服用川芎茶調散。頭部和眼睛脹痛,風邪與痰火並存的情況下,主要使用清上蠲痛湯,並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增減(以上所有方法都可在發汗療法中找到)。

針對由風痰引起的頭痛,伴隨頭暈和嘔吐腹瀉,可以服用青洲白丸子。痰厥導致的頭暈和疼痛,可以服用半夏、天麻和白朮湯。頭目暈眩,可用清暈化痰湯,並根據具體情況調整藥方。頭痛伴隨風眩,可以長期服用都梁丸。痰火引起的疼痛,可用清熱化痰湯,並加入川芎和桔梗。痰飲導致的頭暈和疼痛,可使用二陳湯,並進行適當的調整。食物引發的痰痛,可以服用順氣消食丸。熱痰導致的疼痛,可服用各種滾痰丸(以上所有方法都可在化痰療法中找到)。

對於血虛導致的頭痛,主要使用四物湯。如果伴有風邪,則加入芥穗、薄荷、羌活和天麻;若是熱象,則加入炒黃芩和黃連;血虛導致的頭暈,可加入酒炒芥穗;寒熱交錯,則加入酒炒條黃芩和柴胡(以上所有方法都可在理血療法中找到)。

對於氣虛導致的頭痛,主要使用補中益氣湯。氣逆導致的頭痛,可以服用蘇子降氣湯(詳情請參閱理氣療法)。氣血雙虛,主要使用十全大補湯。陰陽無法正常升降,主要使用黑錫丹(詳情請參閱補養療法)。

5. 真頭痛

真頭痛,痛連腦內,手足青冷,脈沉遲或微細欲厥,眩暈昏死者,用人參、附子、川芎等分,煎湯頻服,良久鼻上出汗者生。此方治一切虛寒頭痛。若因風毒暴侵腦袋,腦痛如破,其脈浮數,寒熱項強者,此非真頭痛症也,用人參敗毒散加酒炒黃柏、條芩、紅花、藁本(見發表門)。

白話文:

【真實的頭痛】

真正的頭痛,疼痛會連到腦部深處,伴隨手腳冰冷,脈搏可能出現緩慢、遲鈍或極為細微的現象,有時甚至會導致眩暈昏倒。這種情況下,可以使用人參、附子、川芎各取等量,煎煮成湯藥頻繁服用。如果過了一段時間後,鼻頭開始出汗,這代表病情有好轉的跡象。這個方子適用於所有由虛弱和寒冷引發的頭痛。

然而,若是因為風邪毒素突然侵襲頭部,導致頭痛欲裂,脈搏呈現浮動快速的狀態,且伴有寒熱交錯、頸部僵硬的症狀,這就不是所謂的真正頭痛了。對於這種情況,應該使用人參敗毒散,再加入經過酒炒的黃柏、條芩、紅花以及藁本(詳細用法可參考表癥治療章節)來進行治療。

6. 雷頭風

因頭面感受冷熱毒氣、癘風,風動作聲,頭中響如雷鳴,頭面突起疙瘩,漸增腫痛,惡寒壯熱,狀類傷寒。初起,邪在三陽之淺,勿用寒涼重劑誅伐無過,但服清震湯(見發表門),使邪從上越,且固胃氣,不致傳裡也。若初起失治,風毒傳裡,衝入眼內,腦汁下注,瞳人變色或大小不定。

審其脈症尚實,用瀉肝散攻之;如形氣已虛,用礞石丸服之(俱見表裡門)。

白話文:

[雷頭風]

這是指因為頭部接觸到冷熱不均的環境或是感染了病毒,導致頭部出現像雷鳴般的轟鳴聲,面部皮膚上會突然長出一顆顆的疙瘩,並且逐漸變得腫脹疼痛,患者會感覺到寒冷且高燒不退,這些症狀看起來很像得了感冒。

在剛開始發病的時候,病邪還只在身體表面的三陽經絡,這個時候不要用過於寒涼的藥物來治療,避免傷害到身體正常的機能,可以服用清震湯(可在治療外感病的方子中找到),讓體內的病邪能夠從上呼吸道排出,同時也能夠鞏固胃部的健康,防止病情進一步向內臟發展。

但如果剛開始發病時沒有得到及時治療,風毒進入到身體內部,影響到了眼睛,導致腦部液體往下流,瞳孔顏色發生改變或者瞳孔大小不一。

如果診斷後發現患者身體狀況還算穩健,可以使用瀉肝散進行治療;但如果患者已經出現了虛弱的症狀,應該使用礞石丸進行調理(以上兩種藥物的詳細介紹可以在治療內外兼治的方子中找到)。

7. 大頭瘟

初起憎寒體重,次傳頭面,腫盛,目不能開,氣逆上喘,咽喉不利,口渴舌燥,泰相間多有患此者,醫以承氣湯加藍根下之,稍緩,翌日如故,下之又緩,終莫能愈。東垣視之曰:身半以上,天之氣也;身半以下,地之氣也。此邪熱客於心肺之間,上攻頭面為腫盛,以承氣瀉胃腑之濕熱,是為誅伐無過,遂制此方,全活甚眾,故名普濟消毒飲(見瀉火門)。《心法》:初服荊防敗毒散汗之(見發表門),次服黃連消毒湯(見瀉火門)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談的是「大頭瘟」這種疾病。剛開始發病時,患者會感到非常寒冷且身體沉重,隨後病情蔓延至頭面部,出現嚴重的腫脹,以致眼睛無法睜開,呼吸困難,咽喉疼痛,口渴舌乾。在當時,很多人都受到這種疾病的困擾。

醫生起初用承氣湯加上藍根來治療,希望可以藉由藥物的效力讓病情有所緩解。然而,即使病情暫時得到控制,但隔天症狀又恢復原狀,再次使用同樣的方法雖然仍有些許效果,但始終無法根治。

名醫東垣觀察後表示:人體的上半部是屬天的氣息,下半部則是屬地的氣息。而這種疾病是由於邪熱侵入心肺之間,導致向上攻擊頭面部,形成嚴重的腫脹。先前的醫生使用承氣湯來清除胃腑中的濕熱,這實際上並未對症下藥,因此他創立了一個新的處方,救活了許多病人,這個處方被稱為「普濟消毒飲」,詳細內容可以在「瀉火門」中找到。

根據《心法》,首先應該使用荊防敗毒散來發汗,其次再服用黃連消毒湯,這些內容都可以在「發汗門」和「瀉火門」中找到。

8. 眉骨風

風攻眉稜骨,時作痠痛,眼皮跳動,肢冷嘔涎,日久損目,服羌活沖和湯,隨經加引(見發表門),常嗅碧雲散(見湧吐門),余按前頭痛治法。三陽之氣皆會於頭,從額至巔絡腦後者,屬太陽;從額至鼻下面者,屬陽明;從頭角下耳中及耳之前後者,屬少陽。此三陽部位也。

白話文:

有風邪侵襲眉稜骨,經常感到痠痛,且伴有眼皮跳動,肢體冰冷,甚至嘔吐口水等症狀,若長時間不治療,可能會傷害到眼睛。可以服用羌活沖和湯進行治療,並根據不同的經絡添加相應的藥物(具體方法可參考發表門)。同時,經常聞嗅碧雲散也有幫助(碧雲散詳細用法請參考湧吐門)。

根據我之前的經驗,對於前額疼痛的治療方法,可以參考這裡。人體的三陽之氣都會集中在頭部:從額頭到頭頂,再延伸到腦後的區域,屬於太陽經脈;從額頭到鼻子,再到面部下方的部分,屬於陽明經脈;從頭側,下到耳朵,包括耳朵前後的位置,屬於少陽經脈。這就是人體三陽的部位分佈。

希望以上資訊對您有所幫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