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方脈》~ 雜病心法集解 卷四 (9)
雜病心法集解 卷四 (9)
1. 胃疸
胃疸,即谷疸也。面目純黃,已食如飢,食難用飽,飽則心煩頭眩,此因胃腑濕熱,發蒸如外也,主以胃疸湯(見利濕門)。
白話文:
這段文字談的是「胃疸」,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「谷疸」。病徵表現為臉部和眼睛的皮膚呈現出純淨的黃色,即使吃了東西還是感覺像餓著一樣,吃飯時很難感到飽足,一旦吃得過飽,就會有心煩和頭暈的現象。這些症狀是由於胃部濕熱過盛,導致身體內部熱氣往外蒸發造成的。治療這種病,主要使用胃疸湯(可參考利濕門的相關資料)。
胃疸湯的具體配方和用法,請參照「利濕門」中的詳細說明。
2. 酒疸
酒疸,因飲酒無度,濕熱鬱久而發黃,心中懊憹,時或熱痛,形氣實者,先服梔豉大黃湯(見湧吐門);虛者,服茵陳解酲湯(見消導門)。
白話文:
【酒疸】
酒疸這種病症,是因為過度飲酒,導致身體內濕熱積聚過久而引發黃疸。患者會感到心中悶悶不樂,偶爾伴有熱痛感。如果病人體質較壯實,應先服用梔豉大黃湯(詳情請參考湧吐類藥物說明);若是體質虛弱的患者,則應服用茵陳解酲湯(詳情請參考消化類藥物說明)。
3. 女勞疸
女勞疸,因大勞大熱候與女子交接,致發黃疸,額黑尿利而小腹拘急,形氣實者,服石膏散;虛者,服腎疸湯(俱見利濕門)。
白話文:
【女勞疸】
這是因為在極度勞累和身體過熱的情況下,與女性發生性行為,導致出現黃疸的症狀。具體表現為額頭皮膚變黑,尿頻但量少,且會感到小腹緊繃不適。如果患者身體狀況較好,氣血較旺,可以服用石膏散來治療;若是身體狀況較差,氣血較虛,則應服用腎疸湯來調理。(相關藥方均可在利濕類的藥物介紹中找到)
4. 黃汗疸
研蔓京子末,水調二錢,日三服,尿白則愈,或服加味玉屏散(見利濕門)。
白話文:
對於患有黃汗疸的病狀,可將蔓京子研磨成粉末,每次用水調和兩錢服用,一天需服用三次。當尿液顏色轉為白色時,表示病情已經好轉。或者可以選擇服用加味玉屏散,該藥方在利濕門中有詳細記載。
5. 積聚門
6. 總括
五積六聚之名,本乎《難經》。五積者,肥氣、伏梁、痞氣、息賁、奔豚,由屬五臟之陰所生,發有常處,不離部位,是為血病也。六聚者,積之著於孫絡、緩筋、募原、膂筋、腸後、輸六處也,屬六腑之陽所生,發無根本,忽聚忽散,是為氣病也。五積,脈宜伏結,忌緊小;六聚,脈宜浮結,忌沉細。
七症八瘕之名載《千金方》。七症者,蛟、蛇、鱉、肉、發、蝨、米也,成塊不移而可見,類積痃,而症則屬氣病。八瘕者,青、黃、燥、血、脂、狐、蛇、鱉也,推之活動無定,類聚癖,而瘕則屬血病。腸蕈者,積在□外,狀如懷子,月事以時而下。石瘕者,積在胞中,狀如懷子,月事不以時下也。
痃者,外結募原、肌肉之間,屬淺病。癖者,內結隱僻、膂脊、腸胃之後,屬深也。以上八症,皆得之於喜怒不節則傷臟,飲食過飽,飽則傷腑,腸胃堆滿,汁液外溢,外寒與氣血凝結而成,但婦女患此者多,故諸症治特詳婦科。
白話文:
[總括]
「五積六聚」的名稱源自《難經》。所謂「五積」,是指肥氣、伏梁、痞氣、息賁、奔豚,這些病症源於五臟(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)的陰性失調,其病發位置固定,不隨時間改變,因此被歸類為血病。而「六聚」,則是積聚在孫絡、緩筋、募原、膂筋、腸後、輸這六個部位的病症,由六腑(膽、胃、小腸、大腸、膀胱、三焦)的陽性失調造成,病發位置不定,可能突然聚結也可能瞬間消散,屬於氣病。對於五積的患者,脈象應呈現伏結的狀態,若出現緊小則需警惕;六聚患者,脈象應為浮結,若轉為沉細則需注意。
「七症八瘕」的名稱出現在《千金方》。七症包括蛟、蛇、鱉、肉、發、蝨、米,這些病症會形成固定的腫塊,且位置不會改變,類似於積聚的病狀,但七症實質上是氣病。八瘕則包含青、黃、燥、血、脂、狐、蛇、鱉,這些病症觸摸起來活動性高,位置不固定,與聚積類似,然而八瘕是血病。腸蕈,指的是在腹部外部積聚的病症,形狀類似懷孕,但月經仍能按時來潮。石瘕,是位於子宮內部的積聚,同樣形狀類似懷孕,但月經不會如期來臨。
痃,是發生在外表的募原和肌肉之間的積聚,屬於較淺層的病變。癖,則是在身體深處,如隱蔽部位、膂脊、腸胃後方的積聚,屬於較深層的病變。上述的八種症狀,通常是因為情緒波動過度、飲食過量導致臟腑受損所致。當飲食過飽時,會傷害腑臟,使腸胃堆滿食物,導致汁液外溢,再加上外界寒冷與體內氣血的凝結,共同作用下產生這些病症。值得注意的是,這些病症女性患者較多,因此在治療上特別強調婦科方面的診療。
7. 治法
積聚宜攻,然必胃強能食,方可攻之。若虛人,須兼補藥,或三補一攻,五補一攻,攻邪而不傷正,養正而不助邪,方為合法。後錄諸方,聽其選用。
凡攻氣食積癖,用化滯丸(見攻裡門):攻血積、血瘕,用桃仁煎(見攻裡門);攻痰飲積聚,用控涎丹(見除痰門);攻癥瘕、癖積,用破積丸(見攻裡門)。
通治以前八症,形氣實者,用三稜煎、一塊氣、保安丸(俱見攻裡門);治八症形氣虛者,用保合丸、化堅湯、大七氣湯、開鬱正元散、烏藥散、分心氣飲(俱見理氣門)。
五積之中,惟奔豚最惡,若更發作,正虛難支,如從少腹攻起,氣上衝喉,神色昏怖,皆屬逆症。宜以奔豚方、奪命湯(見理氣門)。八症治法,婦科一卷已詳言之,茲難備載。
白話文:
[治療方法]
對於積聚的情況,應該使用攻下的療法,但前提是患者胃部功能強健,能夠正常進食,這樣才適合進行攻下。如果是體質虛弱的患者,必須同時配合補益的藥物,可能需要三份補藥配一份攻藥,或者五份補藥配一份攻藥,目的是在攻邪去病的同時,不傷害到正氣,同時滋養正氣時,也不會助長邪氣,這樣的方法纔是恰當合理的。後面記錄了各種處方,供患者選擇使用。
針對氣滯食積、癖積等情況,可以使用化滯丸;對於血積、血瘕,則可使用桃仁煎;痰飲積聚的問題,可用控涎丹;而癥瘕、癖積的處理,則有破積丸。
上述八種症狀,如果患者體質壯實,可以使用三稜煎、一塊氣、保安丸;若是體質虛弱的患者,則應使用保合丸、化堅湯、大七氣湯、開鬱正元散、烏藥散、分心氣飲。
在五積當中,奔豚是最嚴重的一種,一旦發作,正氣虛弱的患者往往難以承受。若病情從小腹開始向上攻,氣衝至喉嚨,患者出現面色晦暗、神情恐慌,都屬於逆向發展的病症。這種情況下,應使用奔豚方、奪命湯。
對於這八種症狀的處理方法,在婦科學的第一卷已有詳細說明,這裡不再重複敘述。
8. 疝症門
9. 總括
經曰:任脈為病,男子內結七疝,女子帶下瘕聚。瘕聚,即女子之疝也。七疝主任者,原以任脈起中極,循腹裡也。七疝主肝者,蓋以肝經脈過腹裡,環陰器也。是以諸疝無不由是二經主之。
如少腹痛引陰丸,氣上衝心,不得二便者,為沖疝;少腹痛引陰丸,肝之逆氣衝胃作吐者,為厥疝;少腹之氣不伸,左右症塊作痛者,為瘕疝;臥則入腹,立則出腹入囊,似狐之晝則出穴而溺,夜則入穴而不溺者,為狐疝;少腹痛引陰丸,橫骨兩端約紋中腫如黃瓜,內有膿血者,為……;腹痛引陰丸,小便不通者,為癃疝;少腹不痛,陰囊腫大頑硬者,為㿗疝。此七疝之症也。
有又血疝,即便毒魚口瘡也。氣疝,即睪丸偏墜也。筋疝,即下疳瘡也。水疝,則尿閉不通。胞疝,即膀胱氣。沖疝似小腸氣而更連,腰痛也。
10. 治法
疝病,在左邊睪丸者,屬血分;在右邊睪丸者,屬氣分。凡寒則收引而痛甚,熱則形縱而痛緩,濕則腫而重墜,而虛亦腫墜,但輕輕然而不重也。
治中寒冷疝,陰丸收引痛甚,脈沉遲者,服當歸溫疝湯。
治外寒內熱,陰丸入腹,脹痛,脈弦數者,服烏頭梔子湯。
治因醇酒厚味,內釀濕熱成疝,不謹房勞,致感外寒成疝,服十味蒼柏散。
治膀胱氣及水疝,尿閉不通,用茴楝五苓散、交加湯。
治血分寒疝,或臍腹連脹痛,服當歸羊肉湯、豆淋酒。
治㿗疝,腹不痛,只陰囊腫脹頑硬,服雲林方、木腎方。
治狐疝,睪丸臥則入腹,立則入囊,服茴楝丸、雲林方。
治因著驚,腎莖、睪丸縮小入腹,用貼臍方,服豆淋酒。
治疝初起,寒熱不分者,服交加湯。小腸奔豚,膀胱偏墜,俱服七疝湯。
治氣疝走注墜痛,服青木香丸、疝氣方、導氣湯、天台烏藥散。
治四種㿗疝,服橘核丸。囊縮入腹,服烏附湯。暑月疝氣,服暑疝方。寒月疝氣,服寒疝方(以上諸方見祛寒門)。
治沖疝,少腹痛引陰丸,氣上衝心,不得二便;厥疝,少腹痛引陰丸,肝氣上逆,沖胃作吐及奔豚氣上衝喉,肢冷,神色昏怖,均服奪命湯。
治左右偏墜,已服木香丸之類,久而不消,此屬氣虛,用補中益氣湯加桂心、酒炒黃柏、知母(以上二方見理氣門)。治老人、虛人偏墜日久,屬腎虛者,用六味地黃湯(見補養門)加枸杞、桂心、巴戟、炒故脂。偏墜腫痛,研槐米末,鹽酒每調二錢,日三服。
治瘕疝,少腹氣鬱,左右有症塊攻痛及血疝結聚,外生便毒,初起俱用大黃皂刺湯攻下之(見攻裡門),余法再詳婦科一卷。凡疝初起,宜灸大敦穴,各三壯,穴在足大指甲後聚毛處。
白話文:
[治療方法]
疝氣疾病,如果出現在左側睪丸,這屬於血液循環的問題;如果在右側睪丸,這屬於氣血運行的問題。一般來說,寒冷會讓疼痛加劇且組織收縮,熱度會使組織放鬆且疼痛減緩,濕氣會造成腫脹和沉重感,虛弱也會導致腫脹和下垂,但是這種情況的重量感較輕。
對於因寒冷引起的疝氣,睪丸收縮且疼痛嚴重,脈搏緩慢的人,可以服用當歸溫疝湯。
對於外表受寒但內部過熱,睪丸進入腹部,出現脹痛,脈搏急促的人,可以服用烏頭梔子湯。
對於因為大量飲酒和食物過於豐盛,導致內部產生濕熱形成疝氣,或者不慎進行性行為,導致外部受寒形成疝氣的人,可以服用十味蒼柏散。
對於膀胱氣和水疝,尿道閉塞無法排尿的人,可以使用茴楝五苓散和交加湯。
對於血液循環問題的疝氣,或者肚臍附近連帶出現脹痛的人,可以服用當歸羊肉湯和豆淋酒。
對於㿗疝,腹部不會疼痛,只有睪丸腫脹堅硬,可以服用雲林方和木腎方。
對於狐疝,睪丸在躺下時進入腹部,站立時進入睪丸袋,可以服用茴楝丸和雲林方。
對於受到驚嚇,腎莖和睪丸縮小進入腹部的人,可以使用貼臍方,服用豆淋酒。
對於疝氣剛開始發作,寒熱未明確區分的人,可以服用交加湯。小腸奔豚,膀胱偏斜,都可以服用七疝湯。
對於氣疝移動造成墜落疼痛的人,可以服用青木香丸,疝氣方,導氣湯和天台烏藥散。
對於四種㿗疝,可以服用橘核丸。睪丸縮入腹部,可以服用烏附湯。夏季的疝氣,可以服用暑疝方。冬季的疝氣,可以服用寒疝方(以上所有配方請參考祛寒門)。
對於沖疝,下腹部疼痛牽引到睪丸,氣上衝心,大小便困難;以及厥疝,下腹部疼痛牽引到睪丸,肝氣上逆,沖擊胃部引起嘔吐,以及奔豚氣上衝喉嚨,四肢冰冷,面色昏暗恐懼,都可以服用奪命湯。
對於左右偏斜下墜,已經服用木香丸一類藥物,但長期未能消除,這可能是氣虛,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,加入肉桂心,酒炒黃柏和知母(以上兩個配方請參考理氣門)。對於老人和虛弱人士,長期偏斜下墜,屬於腎虛的人,可以使用六味地黃湯(請參考補養門),加入枸杞,肉桂心,巴戟和炒故脂。對於偏斜腫脹疼痛,可以研磨槐米粉末,每次用鹽酒調和兩錢,每天服用三次。
對於瘕疝,下腹部氣滯,左右有症塊攻擊疼痛,以及血疝結聚,外生便毒,剛開始都可以使用大黃皁刺湯攻下(請參考攻裡門),其他療法詳情請參考婦科一卷。對於疝氣剛開始發作,適合在大敦穴施灸,各灸三壯,穴位在腳趾甲後方的毛髮集中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