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方脈》~ 雜病心法集解 卷四 (8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病心法集解 卷四 (8)

1. 熱痢

因濕熱結於腸胃,腹中窘痛,裡急下痢,膿血稠黏,尿赤澀痛,口渴飲冷,舌赤唇焦,用芍藥湯,隨症加味(見理血門),或服四制丸、沆瀣湯(見攻裡門)。輕者服白頭翁湯、香連丸(俱見瀉火門),或服海藏方、梅蜜飲(見和解門)。

白話文:

[熱性腹瀉]

這是因為濕熱在腸胃中積聚,導致腹部感到非常不適與疼痛,並有急迫感,隨之而來的是帶有膓血且稠黏的大便,小便呈現深紅色且排尿時有燒灼感。此外,會感覺口渴並偏好冷飲,舌頭呈紅色且嘴脣乾燥。

治療上可使用芍藥湯,根據具體病情進行加減調配(詳見理血類方劑)。或者可以服用四制丸、沆瀣湯(詳見攻裡類方劑)。病情較輕者可以服用白頭翁湯、香連丸(詳見清熱降火類方劑),或者服用海藏方、梅蜜飲(詳見和解類方劑)。

2. 時疫痢

因患痢時,忽感時疫,亦有氣候相傳者,若熱為邪束,惡寒無汗,發熱嘔逆,身痛頭疼,下利脈浮,先服倉廩湯汗之(見發表門),次按熱痢、清裡諸方法。若疫痢汗後,表邪已解,裡熱尚深,煩躁脹痛,形氣實者,隨服香連化滯湯。汗下後,痢仍不止,白痢,服白朮和中湯;赤痢,服加味補血湯(俱見理血門)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談的是「時疫痢」的治療方式。大意是說,當一個人原本就患有痢疾,又突然感染了流行病,這種情況有可能是由於季節或天氣變化所導致。如果患者感到寒冷無汗,發燒、噁心嘔吐,全身疼痛、頭痛,並且排便異常,脈搏浮動,應先服用倉廩湯來發汗(此方可在發汗方劑中找到)。然後再按照治療熱性痢疾和清內熱的方法來進行。

如果在流行病引起的痢疾發汗後,表面的邪氣已經解除,但體內的熱氣還很深,患者出現煩躁、脹痛等症狀,且體質壯實,可以接著服用香連化滯湯。

如果在發汗和瀉下後,痢疾仍然沒有停止,對於白色痢疾,可服用白朮和中湯;如果是紅色痢疾,則服用加味補血湯(這兩種方劑都可在理血方劑中找到)。

3. 風濕痢

風痢,似腸風下血,只多墜痛也。濕痢,治同風痢,但不甚痛,只多重墜也。二痢初起,用胃風湯、東垣方,當隨人虛實選用(俱見祛風門)。若濕熱太盛,先服香連平胃散(見消導門)。

白話文:

【風濕痢】

風濕性腹瀉,其症狀類似腸風下血,主要特徵是會有較多的墜痛感。而濕性腹瀉,治療方式與風濕性腹瀉相同,差別在於疼痛感不會那麼劇烈,主要是重墜感較為明顯。這兩種腹瀉剛開始發作時,可使用胃風湯或是東垣方,應根據個人體質的虛實來選擇適合的藥方(相關內容詳見祛風門)。

如果濕熱過度旺盛,則應先服用香連平胃散(詳細內容請參閱消導門)。

4. 水穀痢

此因脾胃虛,腐化不及,清濁相干,痢下水穀,腹或脹痛而成此症。如初起水穀糟粕與膿血雜下者,主以調中益氣湯(見理氣門),若日久不止,用六君子湯加蜜耆、木香、炒砂仁、山藥(見補養門)。

休息痢:其痢時發作,時停止也。

五色痢:五色膿血相雜而下也。

二症皆因用止澀藥太早,邪尚稽留腸胃間,或因滯熱內蘊,下之未盡,餘邪不時發作而成休息,清濁混淆而成五色。倘見臟腐屍臭之氣者,死。二症脈若有力,雖日久,仍當用香連化滯湯攻之。倘脈症不實,用和中、補血、地榆三湯,隨症調理(均見理血門)。形氣虛者,按補養門治之。

白話文:

【水穀痢】

這是由於脾胃虛弱,食物無法適時腐化,導致清濁不分,糞便中夾帶未消化的食物,腹部可能有脹痛感,形成這種病症。如果剛開始是水穀殘渣與膿血混雜一起排出,可以服用調中益氣湯(見理氣類方劑),假使病情延續久久未能止住,則可使用六君子湯,並添加蜂蜜、黃耆、木香、炒砂仁、山藥(見補養類方劑)。

【休息痢】

這種痢疾時好時發,病情呈現間歇性。

【五色痢】

糞便中混有五色膿血一同排出。

兩種病症多是由於過早使用收澀止瀉的藥物,使得邪氣依然停留在腸胃,或是因為體內有熱毒未完全清除,剩餘的邪氣不時發作造成休息痢,清濁不分導致五色痢。如果發現糞便中有髒腑腐爛的屍臭味,病情可能已到達危險的程度。若兩種病症患者脈象有力,即使病程已久,仍應使用香連化滯湯來進行治療。但若是脈象和症狀顯示體質較為虛弱,則可用和中湯、補血湯、地榆湯,依病情進行調理(都屬於理血類方劑)。對於形體氣血虛弱的人,則應按照補養類方劑進行治療。

5. 附法

凡痢初起,有寒熱表症者,當先解表,然後攻裡,用倉廩湯(見發表門)。凡初起,裡熱太盛,上衝心者,先攻其里,用大黃黃連等湯(見瀉火門)。凡初起,外無表症,內熱亦輕者,法宜和解,用芍藥湯之類(見理血門)。凡痢攻下後,病勢大減,宜調氣血,服香連和胃、和中等湯(見理血門)。

凡久痢,臟有寒熱不分者,服烏梅丸調之(見殺蟲門);虛寒,宜用溫補。凡久痢,服補養藥不效者,必初起止澀太早,邪熱稽留,按前休息痢治之。

白話文:

[處理方法]

凡是腹瀉剛開始,伴有發冷發燒等表面病症的,應先治療表面病症,之後再針對腸胃問題,可使用倉廩湯(詳見治療表面病症部分)。若剛開始時,體內熱度過高,上沖至心臟的,應先治療腸胃,可用大黃黃連等湯(詳見清火部分)。若剛開始,外表無明顯病症,體內熱度也輕微的,應採取和緩調節的方式,可用芍藥湯等(詳見調理血液部分)。若腹瀉經由排泄後,病情大幅減輕,應調整氣血,服用香連和胃、和中等湯(詳見調理血液部分)。

對於長期腹瀉,腸胃冷熱不分的,可用烏梅丸調理(詳見驅蟲部分);若是虛弱且寒冷,應使用溫暖滋補的療法。對於長期腹瀉,服用滋補藥物無效的,可能是初期止瀉太早,導致邪惡的熱量滯留,應按照之前提到的休息性腹瀉方式進行治療。

6. 黃疸門

7. 總括

面目身體皆黃,但欲安臥,小便黃渾者,此黃疸病已成。如已食如飢,食難用飽,飽則心煩頭眩,此欲作胃疸也。胃疸者,即谷疸也。若已見黃色,疸已成,得之於胃有濕熱,故大飢過食也。酒疸者,得於之飲酒無度而發疸也。女勞疸者,疸而額黑少腹急,小便自利,得之於大勞大熱,與女交接也。

瘀血發黃,亦少腹急,小便自利,但額不黑為異耳(見傷寒二卷辨症門)。黃汗者,汗出色黃,染衣皆黃也,面目微腫,得之於素有濕熱,汗出入水洗浴而成此,皆屬濕熱為病。惟陰黃則屬濕寒,陰黃者,身重而痛,厥冷如冰,不與陽黃同其治法矣。

白話文:

[總結] 如果臉部、眼睛和身體都呈現黃色,而且只想躺著休息,小便顏色也是黃濁的,這就是典型的黃疸病症。如果吃東西後還感覺像飢餓,很難有飽足感,吃飽後反而會感到心煩和頭暈,這可能是胃疸的前兆。胃疸,也就是俗稱的穀疸。一旦出現黃色皮膚,表示黃疸已經形成,這是因為胃部有濕熱,導致人非常饑餓,進食過量。

酒疸是因過度飲酒而引發的黃疸。女勞疸則是在大量勞動和高溫環境下,與女性性交後產生的黃疸,這種情況會有額頭變黑、下腹部緊繃的現象,但小便卻能順暢排出。

瘀血導致的黃疸,同樣會有下腹部緊繃和小便順暢的特徵,只是額頭不會變黑(更多詳細資訊請參考傷寒論第二卷的症狀辨識部分)。黃汗,是指汗水呈黃色,沾到衣服上也會留下黃色痕跡,同時伴隨臉部輕微浮腫,這是因為身體原本就存在濕熱,再經由出汗或洗澡時受涼而產生,這些都是濕熱所引起的疾病。然而,陰黃屬於濕寒導致的黃疸,患者會感到全身沉重且疼痛,肢體冰冷,治療方式與一般的陽黃不同。

8. 脈症

仲景曰:黃疸之病,當以十八日為期,治之十日以上,宜差反劇,為難治也。色若煙燻,目神青暗,陽黃,死症也。喘滿渴煩不已,心胸如啖蒜刺痛,黃毒入腹,死症也。面色黧黑,冷汗漐漐,陰黃,死症也。天行癘疫發黃,名曰瘟黃,死人最暴也。要之,症屬濕熱,脈宜浮大洪數。

微澀細弱,鼻息氣冷者,難治。經曰:凡黃,候寸口脈近掌無脈,口鼻黑色,並不可治。

白話文:

張仲景說:黃疸這類疾病,通常會以十八天為一個治療週期,如果在十天以上的治療期間病情反而加重,那這病就會變得比較難以治療了。如果皮膚顏色像被煙燻過一樣,眼睛呈現青暗色,這是陽性黃疸,是死亡的徵兆。如果持續有喘息、胸悶、口渴、煩躁的症狀,且心胸感覺像吃了大蒜後的刺痛感,這是黃疸毒素已進入腹部,也是死亡的徵兆。如果臉色變為深黑色,且不斷有冷汗冒出,這是陰性黃疸,同樣是死亡的徵兆。如果因為傳染病導致的黃疸,我們稱之為瘟黃,這種情況下人的死亡速度會非常快。總而言來,這種病主要由濕熱引起,脈象應呈現浮大洪數。

但如果脈象呈現微澀細弱,且鼻息冰冷,這種情況下病就比較難以治療。古書上說,所有黃疸病例,如果在寸口脈靠近手掌的地方沒有脈搏,且口鼻呈現黑色,這些都是無法治療的症狀。

9. 陽黃

屬胃腑濕熱,黃亮身溫,唇紅口渴,尿赤脈洪,初起表實無汗者,服麻黃茵陳湯汗之;裡實便秘者,服茵陳蒿湯下之;表裡俱實者,服當歸拈痛湯兩解之;若表裡無症,只小便短澀者,服茵陳五苓散(俱見利濕門)。傷寒,身黃髮熱,服梔子柏皮湯(見湧吐門)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談的是[陽黃]的情況,指的是因胃部和腹部的濕熱所導致的病狀。病人的皮膚會呈現出鮮亮的黃色,身體溫度偏高,嘴脣紅潤且常有口渴感,尿液顏色深紅,脈搏跳動強烈。如果在病發初期,皮膚表面實固且無汗,可服用麻黃茵陳湯以促出汗。若病情轉為腸胃道實熱,造成便祕,則可服用茵陳蒿湯來通便。如果表徵和內裡都呈現實熱狀況,可以服用當歸拈痛湯來同時治療表裡的問題。而如果既無表徵也無內裡問題,只是小便短少且排尿困難,則應服用茵陳五苓散(此方在利濕類藥方中皆可找到)。

此外,若是因感染風寒而導致身體發黃且發燒,則可服用梔子柏皮湯(此方可在催吐類藥方中找到)。

10. 陰黃

屬脾腎寒濕,暗黃身冷,唇白不渴,便利脈遲,初起腹痛或嘔者,服茵陳理中湯溫之;兼下利清穀,肢冷腹痛,脈沉細者,服茵陳四逆湯(見祛寒門);陰黃初起者,大便溏,小便秘者,服茵陳五苓散利之(見利濕門)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談的是「陰黃」的狀況,指的是因脾臟和腎臟的寒冷潮濕所導致的疾病。病徵包含皮膚呈現暗黃色、身體感覺冷、嘴脣呈白色且不會感到口渴、排便順暢但脈搏跳動緩慢,剛開始可能會有腹痛或是嘔吐的現象。對於這種情況,建議服用茵陳理中湯來溫暖身體。

如果併有嚴重的下痢、四肢冰冷、腹部疼痛,並且脈搏跳動沉而細微,則應服用茵陳四逆湯,這種藥方在祛寒類別中可以找到。

對於陰黃剛開始的患者,如果大便偏軟不成形,小便卻不通暢,應該服用茵陳五苓散來促進尿液排出,這種藥方在利濕類別中可以找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