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方脈》~ 雜病心法集解 卷四 (7)

回本書目錄

雜病心法集解 卷四 (7)

1. 火瀉

火瀉,瀉一陣,痛一陣,反復瀉痛,暴注下迫也。若脈促喘汗,服葛根芩連湯(見表裡門)。輕者,服四苓散(見利濕門)。

白話文:

火泻,一阵一阵地拉肚子,一阵一阵地肚子痛,反复拉肚子和肚子痛,这是热邪下迫导致的。如果脉象急促,呼吸急促,还有出汗,就服用葛根芩连汤(见表裡门)。症状较轻的,服用四苓散(见利濕門)。

2. 暑瀉

暑瀉,因傷暑作瀉,口渴自汗,心煩面垢也。暑瀉渴甚,服香薷葛根湯。輕者,服青六散。吐瀉交作者,服縮脾飲(俱見清暑門)。

白話文:

夏天容易中暑而拉肚子,症狀包括口渴、流汗、心煩、臉色不好。如果暑瀉口渴很嚴重,可以服用香薷葛根湯。症狀較輕的,可以服用青六散。如果同時伴有嘔吐和腹瀉,可以服用縮脾飲。這些藥方都可以在清暑篇章中找到。

3. 滑瀉

滑瀉,謂諸瀉日久,腸胃滑脫,不能自禁也,宜八柱散、訶子散(見收澀門)。若腎虛五更滑瀉,用八味地黃丸加吳萸、故脂、五味、肉蔻(見補養門)。

白話文:

長期腹瀉,叫做滑瀉,指的是腸胃功能失調,導致排泄失禁,無法控制。可以使用八柱散或訶子散治療。如果因腎虛導致五更時分腹瀉,可以使用八味地黃丸,再加入吳茱萸、豬脂、五味子、肉蔻。

4. 附法

凡胃強脾弱,能食而不得化,食後腸鳴腹痛,飧瀉暴注,完穀不化者,常服消食健脾丸。脾瀉,不思食,服開胃進食湯(俱載消導門)。

凡酒病滑瀉,尿澀食少,胸滿,腿足漸腫,服金匱腎氣湯(見補養門)。

白話文:

如果胃火旺盛,脾氣虛弱,吃得多卻消化不了,飯後腸鳴腹痛,容易腹瀉,而且吃進去的食物無法完全消化,可以經常服用消食健脾丸。脾虛腹瀉、食慾不振的,可以服用開胃進食湯。酒病導致的腹瀉、尿液澀滯、食慾不佳、胸悶、腿腳逐漸腫脹,可以服用金匱腎氣湯。

5. 口糜下瀉

其症上發口糜,下瀉即止,口糜方愈,則又下瀉。觀其上下相移之情狀,亦必純實熱之所為也。心之竅開於舌,脾之竅開於口,心脾之熱,故上發口舌瘡赤糜爛。胃主消化水穀,小腸主盛受消化,心脾之熱下移小腸、胃腑,則運化之職失,故下注、泄瀉也。

治法

口糜發時,晚用瀉心導赤散煎湯溫服(見瀉火門),或用導赤合五苓散。若下瀉時,早晚服參苓白朮散加糯米(見補養門),或服七味白朮散。若小水甚少,便瀉不止,此為水走大腸,用茯苓、車前子等分,煎湯代茶。若口糜日久,服涼藥不效者,則為虛火上炎,主以理中湯(見祛寒門),內加肉桂,重加茯苓以降陽利水,陽降而口糜自消,水利而下瀉自止。

白話文:

病人症狀是嘴裡長了潰瘍,然後拉肚子,嘴巴好了,又拉肚子。觀察他這種上上下下移動的症狀,一定是純粹的熱症。心臟的竅門開在舌頭,脾臟的竅門開在嘴巴,心脾的熱氣,所以會向上導致口舌長瘡,紅腫糜爛。胃負責消化食物,小腸負責盛裝消化後的食物,心脾的熱氣向下移動到小腸、胃部,就會影響運化的功能,導致下注、拉肚子。

治療方法:

嘴巴長潰瘍的時候,晚上服用瀉心導赤散湯溫溫的喝,或者用導赤合五苓散。如果拉肚子,早晚服用參苓白朮散加上糯米,或者服用七味白朮散。如果小便很少,一直拉肚子,這是水氣跑到大腸裡了,可以用茯苓、車前子等量煎湯當茶喝。如果嘴巴長潰瘍很久了,服用涼藥沒有效果,那就是虛火上炎,可以用理中湯,加肉桂,加重茯苓來降陽利水,陽氣下降,嘴巴長潰瘍自然就好了,水利了拉肚子也會自然停止。

6. 總括

古名大瘕瀉者,裡急後重,數至圊而不能便,莖中痛也。小腸瀉者,尿澀而便膿血,少腹痛也。大腸瀉者,食已窘迫,大便色白,腸鳴切痛也。腸癖者,飲食不節,起居不時,陰受之則入五臟,腫脹閉塞,下為飧瀉,久為腸癖,腹痛下血也。滯下者,積滯垢膩與濕熱滯於腸中,因而下也。

此皆古痢之名也。要之,痢疾裡急者,腹痛積滯也;後重者,下墜氣滯也;小便赤澀,濕熱鬱滯也。皆因外受風暑濕蒸之氣,內傷生冷,飲食過度而生也。白痢自大腸來,大腸與肺為表裡,肺主氣,故屬傷氣也;赤痢自小腸來,小腸與心為表裡,心主血,故屬傷血也。閉,痛甚;寒開,痛微;痢開,病減,故痛微也。

白話文:

古時候,人們將腹瀉分為大瘕瀉、小腸瀉、大腸瀉和腸癖,以及滯下。大瘕瀉是指腹痛、頻頻想上廁所卻排不出便的情況;小腸瀉則是小便困難、排便帶血膿,並且伴隨下腹疼痛;大腸瀉則表現為吃飽後腹脹不適、排便顏色發白,腸子有鳴叫和劇烈疼痛感;腸癖則是因為飲食不規律、作息不正常,導致體內陰寒入侵五臟,引發腫脹阻塞,排泄物稀薄,長期發展就會導致腸道黏連,腹痛並伴隨血便;滯下則是因為腸道積聚了宿食、油膩物和濕熱,導致排泄物異常。

這些都是古時候對痢疾的稱呼。總而言之,痢疾伴隨腹痛、便意強烈,是因為腸道積聚了宿食;排便困難,是因為氣機下墜受阻;小便發紅且排泄困難,是濕熱停滯在體內。這些都是因為外感風寒暑濕,或內傷生冷,以及飲食過度而引起的。白痢是由於大腸受損導致,大腸與肺臟相表裡,肺主氣,所以白痢屬傷氣;赤痢是由於小腸受損導致,小腸與心臟相表裡,心主血,所以赤痢屬傷血。痢疾初期,疼痛劇烈,因為病邪阻滯;隨著病情好轉,疼痛減輕,因為病邪逐漸排出。

虛者少氣,氣無壅滯,故亦痛微也。熱者多實,性急不得舒通,故窘痛甚也。後墜下迫肛門,糞出墜止,為糞前墜,乃滯也,故曰實墜;糞出更墜,為糞後墜,非滯也,故曰虛墜。初痢多屬濕熱,久痢多屬寒虛也。

白話文:

虛弱的人因為元氣不足,所以疼痛不嚴重。發燒的人因為身體積聚了許多毒素和邪氣,性格又容易焦慮不安,無法得到適當的疏解,因此會感到非常痛苦。排便時有往下掉的感覺,如果在大便之前就停止這種感覺,那就是「實墜」,表示腸道裡有阻塞物;如果在大便之後仍然有這種感覺,就是「虛墜」,表示是因元氣不足所造成的。初次得痢疾大多是由於溼熱,長期患有痢疾則大多是因為寒冷或元氣不足。

7. 脈症

凡下利不止,水漿不入,氣少脈細,皮膚寒冷,死於陽絕也;下利純血,噤口嘔逆,中無臟氣,身熱脈大,死於陰絕也。脈宜微小,忌浮洪;宜滑弱,忌弦急。又曰:沉、小、滑、弱為順,實、大、浮、數為逆。

白話文:

當拉肚子不停止,不能吃東西喝水,呼吸微弱脈搏細弱,皮膚冰冷,會在陽氣斷裂的情況下死亡;如果拉出的是全都是血液,嘴巴閉著無法開口,嘔吐反胃,身體發燒而脈搏強勁,則會因陰氣斷裂而死亡。脈搏應該是微弱和小跳動,避免出現浮躁的大跳動;脈搏應該是平緩柔軟,避免出現緊張快速的狀態。另外還說過:深沈、微弱、平緩和柔軟是正常的,堅硬、巨大、浮躁和快速是異常的。

8. 噤口痢

噤口痢者,下利不食,或嘔不能食也。因裡熱盛,毒上衝心,口噤作嘔,脈大身熱而赤,唇紅呃逆,飲冷,不能食而痢甚,初服大黃黃連湯……任攻者,煎黃連開噤散,徐徐與服……效,俱外貼王瓜藤散(俱見瀉火門),或搗田螺,入麝少許,作餅貼臍,以布縛定。

若老弱虛寒人患此者,用參苓白朮散加石蓮肉、菖蒲、木香(見補養門)。噤口嘔逆,燒紅稱錘,淬醋中,張口吸氣,嘔逆自止,旋進湯藥。暑夾表症,當先解表,然後攻裡,初服倉廩散汗之(見發表門)。

白話文:

噤口痢是一種腹瀉不願進食,甚至嘔吐無法進食的病症。這通常是因為體內熱毒過盛,向上衝擊心臟,導致口緊閉、噁心嘔吐,脈搏有力,身體發熱且發紅,嘴唇紅潤,打嗝,喝冷飲後腹瀉加重,無法進食。一開始可以服用大黃黃連湯… 若是屬於任攻型的,就用黃連開噤散,慢慢地服用… 有效的話,就再外敷王瓜藤散,或是將田螺搗碎,加入少許麝香,做成餅貼在肚臍,用布固定。

如果老年人或虛寒體質的人患上這個病,可以用參苓白朮散加石蓮肉、菖蒲、木香。如果出現口緊閉、嘔吐,可以將鐵鎚燒紅後,淬入醋中,張開嘴巴吸氣,嘔吐就會停止,接著馬上喝湯藥。如果還有暑氣夾雜表症,就要先解表,然後再攻裡,一開始可以服用倉廩散來發汗。

9. 寒痢

因寒冷傷胃,痢時腸鳴切痛,瀉下清冷,面唇青白,口渴飲熱,氣乏脈微,先服理中湯(見祛寒門),痢甚,加附子、訶子、砂仁,常服薑茶飲(見和解門)。若痢久滑脫,服養臟湯(見收澀門)。日久氣陷,服補中益氣湯(見理氣門)。

白話文:

由於寒邪侵襲導致胃部受損,出現腹瀉時腸鳴腹痛,排泄物清稀冰冷,面色嘴唇蒼白,口渴想喝熱水,精神疲乏,脈象微弱。

首先服用理中湯(詳見祛寒門),如果腹瀉嚴重,再加入附子、訶子、砂仁,平時多喝薑茶(詳見和解門)。

如果腹瀉時間長,出現滑脫的症狀,則服用養臟湯(詳見收澀門)。

如果久病導致氣虛下陷,則服用補中益氣湯(詳見理氣門)。